乱弹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乱弹
[ luàn tán ]
基本解释
1.戏曲名词。

自明至清初,陕西地方戏梆子腔
2.秦腔
3.因用弹拨乐器伴奏而被称为乱弹。

4.戏曲名词。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对昆腔以外各剧种的统称。

5.戏曲名词。

指京剧。

6.乱说,胡扯。

详细解释
1.戏曲名词。

自明至清初,陕西地方戏梆子腔(秦腔)因用弹拨乐器伴奏而被称为乱弹。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 秦优新声,有名乱弹者,其声甚散而哀。

”后亦以此称梆子腔系统的戏曲。

2.戏曲名词。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对昆腔以外各剧种的统称。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

雅部即崑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


3.戏曲名词。

指京剧。

瞿秋白《乱弹·乱弹(代序)》:“在同光之世,我们就渐渐、渐渐的听着那昆曲的笙笛声离得远了……而‘不登大雅之堂的’乱弹--皮黄,居然登了大雅之堂。


4.乱说,胡扯。

瞿秋白《乱弹·乱弹(代序)》:“于是乎,咱们不肖的下等人重新再乱弹起来,这虽然不是机关枪的乱弹,却至少是反抗束缚的乱谈。


清代中叶对当时兴起的各种地方戏曲的泛称,寓有贬意。

以多种乐器合奏,纷杂嚣乱。

剧词和音乐通俗易解,受众多人民的喜爱。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新城北录下》:「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

雅部即崑山腔;花部即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

」也
称为「花部」。

梆子腔系统的戏曲。

明至清初,陕西地方戏梆子腔(秦腔)因用弹拔乐器伴奏,而被称为「乱弹」。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秦优新声,有名乱弹者,其声甚散而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