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精选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精选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以下光学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海市蜃楼
B.阳光沿凸透镜形成光斑
C.水中倒影
D.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2.晚上夜自修时,小柯通过窗玻璃看到了自己的像。
下列对该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成的像是实像B.室外越亮像就越清晰
C.像形成的原因是光的反射D.人离窗玻璃越远像就越小
3.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A.半导体B.磁性物质
C.真空带D.金属物质
4.被虫蛀过的种子,一般都不能萌发成幼苗,其原因往往是( )
A.种子感染了病毒,失去了萌发能力
B.萌发时外界条件不适宜
C.种子的胚被虫子蛀咬破坏,失去了活性
D.种皮被破坏,失去保护作用
5.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
A.正在工作的电脑显示屏B.闪闪发光的霓红灯 C.闪闪发光的红宝石
D.点燃的蜡烛
6.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的传播速度是如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介质空气
(15℃)
空气
(25℃)
煤油
(25℃)
软木钢铁
声速m/s340346132450037505200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B.温度不同时,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
D.通常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小,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7.下列哪类动物的发育类型和其它种类明显不同()
A.狗B.牛C.青蛙D.熊猫
8.人体最大的细胞是卵细胞,卵生动物的卵细胞更大,如鸡、鸭、鹅蛋,卵细胞大主要意义是()
A.可以吸收更多外界热量B.空间大,有利于胚胎发育
C.养料多,有利于胚胎发育D.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强
9.蓝莓果实因营养丰富,有“水果皇后”“美瞳之果”的美称。
蓝莓的果实所属的结构层次,以及蓝莓子房内的白色小颗粒分别是()
A.细胞、柱头B.组织、花药C.器官、胚珠D.系统、花粉10.如图所示,小花想搬起一块石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石头没有被搬动,以地面为参照物,它是静止的
B.若石头没被搬起,是因为石头受到的惯性力较大
C.若石头被搬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石头惯性的大小
D.若石头没被搬起,此时石头受到的重力和石头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11.昆虫的两种变态发育方式的全过程可以分别用如图的部分内容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表示蜻蜓的发育,则起点是D,过程为D→A→B→C
B.若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则B为蛹期,C为幼虫期
C.若表示蝗虫的发育,则C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D.若表示蚕的发育,则设法延长C期能提高蚕丝质量
12.如图所示的过程主要体现了
A.人类的生殖是有性生殖
B.人类具有胎生、哺乳的特性
C.婴儿的性别由遗传决定
D.胚胎通过胎盘与母体交换物质
13.有甲、乙两列火车,甲车上的乘客从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向北运动,从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则()
A.甲车向南,乙车没动停在站台上
B.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C.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比甲快
D.甲、乙两车同时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车慢
14.生活中常用瓷碗炖食物,碗与锅底不直接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里的汤一定()
A.会沸腾但慢一点
B.和锅里的水同时沸腾
C.不会沸腾,温度低于100℃
D.不会沸腾,温度为100℃
15.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各种关系而彼此联系,其中最主要的是()A.生态关系B.能量关系C.物质关系D.食物关系
16.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集气瓶,瓶内都是空气,导管中封有一段红色的水柱,甲瓶涂黑,乙瓶不涂黑,都放阳光下,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到()
A.甲瓶导管中的水柱向A移动得多B.乙瓶导管中的水柱向A移动得多
C.甲瓶导管中的水柱向B移动得多D.乙瓶导管中的水柱向B移动得多
17.光射到镜面上,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若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变为100°,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镜面不动,入射光线向镜面旋转10°
B.镜面不动,入射光线远离镜面旋转20°
C.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顺时针旋转20°
D.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逆时针旋转10°
18.如图表示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其幼虫期为c时期B.其发育过程为a-b-c-d
C.其发育过程比蝗虫多了d时期D.其幼虫与成虫形态差别很大
19.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 A,B,C 三个石块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 石块受到 A 石块的重力和压力的作用
B.B 石块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C.C 石块对 B 石块的支持力和 A 石块对 B 石块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地面对 C 石块的支持力和 C 石块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20.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二、填空题
21.香菇,又名香蕈,是我国久负盛名的珍贵食用菌。
我国栽培香菇约有800年历史,是世界上栽培香菇最早的国家。
(1)香菇这种大型食用菌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________的细胞核;
(2)将香菇的菌盖平放在白纸上,让菌褶向下,盖上倒扣的玻璃杯。
隔两三天后揭开玻璃杯,拿起香菇,在白纸上可以看到采集到的________,香菇靠它实现快速繁殖。
22.《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现矣。
”,解释造成“看不见”的原因是光的________。
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___(填字母)处照射,可照亮铜钱,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________(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23.风吹树叶“沙沙”响,是由树叶________而发出的声音,人们能够分辨出树上小鸟与知了的叫声,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不同,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美丽的小鸟,是因为太阳光在小鸟身上发生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漫反射”)。
24.“五一”假期间,爸爸带小明自驾外出旅游,回家后父亲要求小明完成以下科学问题,
现在请你一起完成:
已知:父亲质量 60 kg,小明质量 40 kg,轿车质量 1.9 吨(g=10 N/kg)
(1)行驶过程中父亲要求小明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避免紧急刹车时因________而造成伤害,小明发现安全带设计较宽,这是为了________;
(2)他们早上 6 点钟出发,到达景点的时间是 7 点 30 分,汽车路程表出发前为 100km,到达景点时为 220km,此次出游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水平路面上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阻力是总重力的 0.2 倍,他们匀速行驶时的发动机牵引力是多少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每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200 cm2,他们行驶在水平路面上时,地面受到的压力是多少?压强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里,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80°,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70°,那么反射角等于__________,折射角等于__________。
26.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____________.
27.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成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
________(填“虚像”或“实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8.如图是某同学周末随父母乘列车外出旅游时根据列车运动情况绘成的s-t图,请据图分析:
(1)在前5小时,列车行驶的速度是__________千米/时;
(2)列车在5-6小时时处于__________状态;
(3)列车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千米/时。
29.下图为某种昆业发育过程的形态图。
请分析回答:
(1)写出这一昆虫各个发育阶段的名称。
②_______ ④______
(2)排列出发育的顺序,用序号和箭头表示为__________;因为①和③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它的发育属于___________发育。
(3)与这种昆虫相比,蝗虫、蟑螂等昆虫不经过的发育时期是_________;它们的发育属于___________发育。
30.如图是蚕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请读图回答
(1)蚕豆幼苗的根由图中的_____ 发育而来;
(2)在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碘液,被染成蓝色的是图中的____ 。
(3)对蚕豆幼苗来说,构成新一代植物体的是图中种子的哪些结构?____。
三、探究题
31.康康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的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固定好蜡烛A后,康康移动蜡烛B,使它_____,确定了的像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康康用光屏代替蜡烛B,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由此得到日常家用小轿车前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原因是_____。
32.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
(1)小恺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第一次小恺用
了A方案进行了实验,他想探究的是_____对光斑形状的影响。
接下来小恺用剩余3组方案进行同一目的的实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选填“B、C、D、无”)
(2)小恺在研究距离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孔的卡片甲对着太阳,当卡片距离地面足够近时,光斑呈_____形,将卡片逐渐远离地面时,光斑逐渐变_____(选填“亮”或“暗”)。
3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蜡烛距凸透镜15cm时,光屏上成_____的实像。
(2)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_____(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34.为了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表中未涉及的其他条件均适宜)。
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组别种子数处理方法萌发数
①20有光,不加水,25o C0
②20有光,适量的水,25o C19
③20有光,过量的水将种子淹没,25o C0
④20无光,适量的水,25o C18
(1)若要探究光对大豆种子萌发率影响,应选择②组与______进行对照;
(2)③组的种子都没有萌发,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
(3)如果要测定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可让种子处在与上表______组相同的环境中,该组种子的萌发率为______;
(4)大豆种子萌发时,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种子结构中的______。
35.通过玻璃门(如图甲)可简单地验证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1)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若实验者及标记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________(填序号)方向移动。
(2)为了让成像更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对本实验的相关评价,合理的有(________)
A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B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6.为了研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科技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600粒,培养皿(大),脱脂棉,自动恒温箱,蒸馏水等
探究步骤:
Ⅰ.取培养皿6只,在沸水中意沸一段时间再冷却编号为A、B、C、D、E、F;将脱脂棉在开水中浸泡后冷却,再平铺在培养皿内。
Ⅱ.挑选600粒种子并随机分成6等份,然后再均匀地摆放在6只培养皿内,盖上盖,放到6只温度不同的自动恒温箱内,每隔一天检查并适时喷水。
Ⅲ.6天后,统计各组培养皿内种子的发芽率。
结果记录如下表:
培养瓶编号数量(粒)所处温度(℃)发芽数量(粒)
A1001045
B1001560
C1002073
D1002588
E1003075
F1003564
(1)实验中将脱脂棉用开水浸泡处的目的是__________。
(2)为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意义,实验设计改进的是__________。
(3)为了找到发芽的最适温度(精确到1℃),成该补充的实验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A.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太阳光经过凸透镜形成光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
D.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晚上夜自修时,小柯通过窗玻璃看到了自己的像,这是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故A 错误;
B.在平面镜成像时,物体越明亮,反射光线越明亮,我们看到的像越清晰,而室外明亮反而会不清楚,故B错误;
C.小柯通过窗玻璃看到了自己的像,这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正确;
D.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故D错误。
3.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半导体、磁性物质和金属物质都是固体,都能传播声音;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选C.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条件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为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蛀咬过的种子,胚不完整,种子不萌发,因此蛀咬过的种子一般都不能萌发成幼苗,其主要原因是种子的胚被虫蛀坏,失去了生命力。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正在工作的电脑显示屏、闪闪发光的霓虹灯和点燃的蜡烛都是自己发光,因此它们都是光源;而闪闪发光的红宝石是反射的灯光或太阳光,它自己不发光,因此它不是光源,故C 符合题意。
6.C
解析:C
【详解】
A.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A不符题意;
B.由表格中声音在不同温度下空气中的声速可知;温度不同时,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故B不符题意;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不是都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如表格中的软木和煤油;故C符合题意;
D.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一般来讲,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小,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故D不符题意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动物的发育有的属于变态发育,有的发育无变态现象。
【详解】
ABD、狗、牛、熊猫的发育过程无变态现象;
C、青蛙的发育经过卵、幼体、幼蛙、成蛙几个时期,属于变态发育;
因此,青蛙的发育类型和其他种类明显不同。
故选:C。
【点睛】
知道各种生物的发育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8.C
解析:C
【分析】
卵的孵化是脱离母体进行的,只能消耗自身的养分,而受精卵的养料绝大部分来自卵细胞,所以卵细胞大养料多,有利于胚胎发育。
胚胎发育初期需用的养料是由卵黄提供的,其次卵白还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所需的水分和养料;因此卵生动物的卵细胞相对较大的主要意义是含养料多,有利于胚胎发育。
【点睛】
关键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因为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或植物体,系统构成动物体。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详解】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因此,蓝莓的果实属于植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
每个子房里生有一个或多个胚珠,胚珠发育成种子。
所以在蓝莓子房内看到的白色小颗粒是胚珠。
【点睛】
掌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解题的关键。
10.A
解析:A
【分析】
(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2)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平衡力的条件之一是力的方向相反。
【详解】
A.若石头没有被搬动,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故它是静止的,故A正确;
B.若石头没被搬起,是因为搬的力与小于重力,与惯性无关,故B错误;
C.若石头被搬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石头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
D.若石头没被搬起,此时石头受到的重力和石头对地面的压力的方向是相同的,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11.C
解析:C
【分析】
(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蜜蜂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
(3)图中,A幼虫、B蛹、C成虫、D受精卵。
【详解】
A.蜻蜓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若表示蜻蜓的发育,则起点是D,过程为D→A→C而不是
D→A→B→C,A错误。
B.若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则B为蛹期,C为成虫期而不是幼虫期,B错误。
C.若表示蝗虫的发育,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则C成虫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C正确。
D.蚕在A幼虫末期吐丝,因此若表示蚕的发育,则设法延长A期能提商蚕丝产量而不是C期,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12.A
解析:A
【分析】
此题考查人的生命起点是受精卵形成过程。
结合图示进行解答。
【详解】
A、此图示表示的是父亲、母亲分别提供精子和卵细胞形成受精卵时,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
因此此图示能说明人类的生殖是有性生殖。
符合题意;
B、人类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但是从图示中不能体现此特征,不符合题意;
C、人类性别遗传的决定是精子中所带的性染色体,此图示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D、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此图示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点睛】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及应用。
13.D
解析:D
【分析】
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树木是静止的,从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说明乙车是也是向南运动的。
【详解】
A.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停留在站台上,如果乙车停留在站台上,会看到树木和乙车以相同的速度向北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会看到树木相对于甲车向北,而树木快,说明乙车也向南运动,但乙车运动慢,故B不符合题意;
C.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车比甲机车快,树木是静止的,就会看到树木向南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甲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北运动,说明甲车向南运动,同时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但比
树木运动得慢,说明乙车也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车运动的慢,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所以碗内汤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碗内的汤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沸腾;故选项A. B. C不符合题意;选项D符合题意 . 15.D
解析:D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
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又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植物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动物是消费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消费者吃生产者,生产者被消费者吃,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即食物关系就构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织构成了食物网。
动物植物死后的遗体遗物被细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等,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被植物体利用。
因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各种关系而彼此联系,其中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所以答案选择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6.A
解析:A
【详解】
甲瓶表面涂黑,而黑色能吸收所有色光,乙瓶不涂黑,光可以在瓶表面发生折射和反射,吸收的光少。
甲瓶比乙瓶吸收的光多温度升的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由于甲瓶温度比乙瓶升的高所以甲瓶中气体膨胀的大,所以红色水柱向A移动得多。
故选A。
17.D
解析:D
【详解】
光射到镜面上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时,入射角等于60°,若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变为100°,即入射角变为50°,由题意可知,本题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是D。
18.B
解析:B
【分析】
(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果蝇、蝶蚊、菜粉蝶、蜜蜂,蚕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大小、翅膀有无、生殖器官等发育成度不同,如蝗虫、蝼蛄、蟋蟀等。
【详解】
蚕为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
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大小、翅膀有无、生殖器官等发育成度不同。
图中a成虫,b受精卵,c幼虫,d蛹,蚕比蝗虫多了蛹期也就是图中的d蛹时期。
家蚕的发育过程应该为b-c-d-a。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昆虫的发育过程。
1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A石块的重力作用在A上,肯定不能作用在B上,故A错误;
B.B保持静止状态,它受到A向下的压力,B向上的支持力和自身的重力,故B正确;
C.C对B的支持力等于A和B的重力之和,A对B的压力等于B的重力,二者大小不同,因此它们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
D.地面对C的支持力等于A、B、C的重力之和,C石块的重力比这个支持力小,因此它们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2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手机摄像头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详解】
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