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件第11章第1节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向环境索__取__资__源__的速度超过了_资__源__本__身__及__其__替__代__品__的 再生速度。 (2)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__净__能___力_。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3.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
问题
表现
地域 差异
资源短缺
水资源、土地 资源、矿产资 源和__能__源____ 等短缺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例】 (202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 以下问题。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 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 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21年改至长江青草沙。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2.可持续开展的根本原那么。
原则
含义
具体做法
公平 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 性 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 都有发展权,应和子孙后 原则 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 性 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 原则 载力之内,寻求可持续发展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 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 境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一是人类大 量燃烧化石能源,二是绿色植物减少。因此其解决的措 施应主要从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比重,推广清洁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地热能等,同时应保 护植被,扩大森林面积,增加绿色植被吸收二氧化碳的 量。而“提高单位GDP能耗〞会加大能源消耗量,不符 合题意。
弱
_原__始__的__平__衡__关系
农业文 明时期
人口迅速__增__长____,大 人类与环境的_对__抗__性__明显增
规模开发利用__土__地____、强,环境遭到破坏,人地关系
___水_____等资源
开始不协调
工业革 命以来
_科__学__和__技__术_突飞猛进, 人类试图成为__自__然__的__主__宰__,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2.准确把握环境问题生产的机理与表现。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
城市地区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 类居住地的过分密集,造
噪声污染等
成污染物的集中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以练促记
202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 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 完成下题。
2021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1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 比2005年下降40%~50%。以下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 有( )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 消费的比重 ③增加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
径流带 甲 乙
过渡带 丙 丁
降水量(mm) <200
200~400 400~800 800~1 600
>1 600
蒸发量(mm) <200
200~400 300~400 400~700
>700
径流深度(mm) <10
10~50 50~300 300~900
>900
◆ 高考总复习应的径流带及防治的 生态环境问题是( )
答案:(1)c d (2)风力作用 (3)③ ⑤ 土地荒漠 化 (4)①地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地形起伏较大, 气候湿热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高分跨栏
热门考点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开展
命题规律
从考察形式上看,多以示意图、坐标图和文字材 料呈现信息,选择题、综合题并重。
从能力考察上看,注重根底知识、根本原理的识 记,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图表资料 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考察。
乡村地区
如水土流失、荒漠化、 土壤盐碱化、森林减 少、水资源枯竭、物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 度过大
种减少等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2)开展中国家和兴旺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环境问题
发展中 国家
较发达国家严 重,以生态破 坏为主
发达 国家
较发展中国家 轻,以环境污 染为主
形成原因 ①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 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②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 环保意识不强;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 到发展中国家
(2)简述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主要危害。
解析:(1)提取扇状统计图表信息、比照南北方城 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成分构成的差异并结合材料相关 答复。(2)考察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危害,需调动固体 废弃物主要危害并结合相关知识整体性答复。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答案:(1)地域差异: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 于南方,有机物的比重南方多于北方。
共同 性 原则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 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 族、宗教、文化的制约, 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加入 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学以致用
(2021·苏州模拟卷)某地林区的工人经常开
枪打死母猩猩,将小猩猩卖给别人作宠物。读
该地区的景观示意图,答复(1)~(2)题。
(1)图示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以下哪种气候
类型中(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2)该地区工人开枪打死母猩猩,而把小猩
猩卖给别人作宠物的行为违反了可持续开展的
()
A.共同性原那么
B.持续性原那么
C.公平性原那么
D.阶段性原那么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解析:(1)此题考察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 应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林木高大,植 被茂密,应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2)此题考察 可持续开展的原那么。公平性原那么包括人与其 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此题材料中工人打死大 猩猩的行为违背了公平性原那么。
2014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 件第11章第1节人类与地
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自主梳理
知识点一
人类关系的历史回忆
历史阶段
人类活动特点
人地关系特点
采集渔 猎时代
_采__集_____、__渔__猎____为 因生产力水平__低__下____且发展
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 缓慢,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
答案:B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要点突破
要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的分析理解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开展问题,是人类与环境 的关系不协调而造成的,对其成因及表现的分析理 解,可从以下方面进展:
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对立统一 的关系。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箭头①②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③④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 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发达国家更突 出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水__土__流__失__、土 地荒漠化、 _生__物__多__样__性___ 减少等
大气污染、水 污染、土壤污 染、噪声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等
__乡__村____地区、 发展中国家严 重
__城__市____地区、 发达国家严重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知识点三
答案:(1)C (2)C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知识点四
走可持续开展道路的必然性
人口基数庞大 1.严峻挑战 人均资源缺乏
环境污染 严重
2.行动。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 世纪___人__口__、__环__境__与__开__展_白皮书?。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答案:(1)D (2)C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要点三
中国的可持续开展实践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在目前以经 济开展为重要任务的阶段,面临更多的压力,更 有必要走可持续开展之路,其必然性和途径分析 如下。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1.中国走可持续开展道路的必然性。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2.中国实施可持续开展的重要途径。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箭头⑤⑦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 生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 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不合理利用, 使环境质量下降。
箭头⑥⑧是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 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 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安康,甚至危及人类 生存。
原因: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产 生大量煤灰等;南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类多、 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
(2)堆放垃圾占用土地或水域;污染地下水、 土壤和大气;危害人体安康。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要点二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开展
1.可持续开展的内涵。 ►原生态图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学以致用
(2021·江苏卷)以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 态平安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____ 、
________ 。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人类攫取_自__然__资__源_的能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
力空前提高
_人__地__矛__盾___迅速激化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知识点二
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的生存和开展要占据一定_环__境__空__间_,从环境中获 取物__质__和__能__量__。
(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 __环__境____中。
A.甲 水土流失
B.乙 荒漠化
C.丙 水土流失
D.丁 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2)表中乙径流带所在地区,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是
()
A.河流的综合治理
B.水土流失的防治
C.土地荒漠化的防治 D.中低产田的治理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解析: 依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甲是 缺水带,主要指西北的干旱地区;乙为少水带, 主要指我国的半干旱地区,丙和丁主要为多水带 和丰水带,主要指我国的湿润地区。南方低山丘 陵地区气候湿润,水土流失严重,而我国的半干 旱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开展
1.概念:既满足_当__代__人___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 满__足__其__需__求__的开展。
生态
2.内涵
社会 持续开展
3.根本原那么:公_平__性_____、持续性、共_同__性_____。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以练促记
下表为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据此答复(1)~(2)题。
知识点五
实施可持续开展的途径
1.手段:_环__境__无__害__化__技__术___。 2.核心:提高生态效益。 3.方式:环境友好方式。 4.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5.意义:推进可持续开展,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开 展的重要途径。
6.实践。 (1)调整工业经济构造,开展_清__洁__生__产_。 (2)调整农业经济构造,推行生__态___农__业_。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立防护林的
条件。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解析:结合已学知识,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自 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即地形落差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 被破坏,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a不属于共同原因,b不是 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我国西部由于气候相对干旱, 外力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侵蚀;防御洪涝灾害在河流 中下游主要措施为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①工程所在区域 降水较少,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地区;①、④建立防 护林的条件分别表现为气候较干旱,地形起伏相对较小(植 树造林防治荒漠化)、地形起伏较大,降水较充足(植树造林 防治水土流失)。
d.植被破坏严重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限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
生态平安战略工程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填
图中代号)。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____ 。
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 染的防治,使其环境状况大为好转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学以致用
(2021·福建卷)以下图为2000年中国南北方城市 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读图答复(1)~(2)题。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1)指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 的地区差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其原因。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3.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
问题
表现
地域 差异
资源短缺
水资源、土地 资源、矿产资 源和__能__源____ 等短缺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例】 (202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 以下问题。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 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 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21年改至长江青草沙。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2.可持续开展的根本原那么。
原则
含义
具体做法
公平 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 性 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 都有发展权,应和子孙后 原则 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 性 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 原则 载力之内,寻求可持续发展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 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 境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一是人类大 量燃烧化石能源,二是绿色植物减少。因此其解决的措 施应主要从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比重,推广清洁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地热能等,同时应保 护植被,扩大森林面积,增加绿色植被吸收二氧化碳的 量。而“提高单位GDP能耗〞会加大能源消耗量,不符 合题意。
弱
_原__始__的__平__衡__关系
农业文 明时期
人口迅速__增__长____,大 人类与环境的_对__抗__性__明显增
规模开发利用__土__地____、强,环境遭到破坏,人地关系
___水_____等资源
开始不协调
工业革 命以来
_科__学__和__技__术_突飞猛进, 人类试图成为__自__然__的__主__宰__,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2.准确把握环境问题生产的机理与表现。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
城市地区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 类居住地的过分密集,造
噪声污染等
成污染物的集中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以练促记
202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 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 完成下题。
2021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1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 比2005年下降40%~50%。以下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 有( )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 消费的比重 ③增加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
径流带 甲 乙
过渡带 丙 丁
降水量(mm) <200
200~400 400~800 800~1 600
>1 600
蒸发量(mm) <200
200~400 300~400 400~700
>700
径流深度(mm) <10
10~50 50~300 300~900
>900
◆ 高考总复习应的径流带及防治的 生态环境问题是( )
答案:(1)c d (2)风力作用 (3)③ ⑤ 土地荒漠 化 (4)①地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地形起伏较大, 气候湿热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高分跨栏
热门考点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开展
命题规律
从考察形式上看,多以示意图、坐标图和文字材 料呈现信息,选择题、综合题并重。
从能力考察上看,注重根底知识、根本原理的识 记,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图表资料 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考察。
乡村地区
如水土流失、荒漠化、 土壤盐碱化、森林减 少、水资源枯竭、物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 度过大
种减少等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2)开展中国家和兴旺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环境问题
发展中 国家
较发达国家严 重,以生态破 坏为主
发达 国家
较发展中国家 轻,以环境污 染为主
形成原因 ①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 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②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 环保意识不强;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 到发展中国家
(2)简述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主要危害。
解析:(1)提取扇状统计图表信息、比照南北方城 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成分构成的差异并结合材料相关 答复。(2)考察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危害,需调动固体 废弃物主要危害并结合相关知识整体性答复。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答案:(1)地域差异: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 于南方,有机物的比重南方多于北方。
共同 性 原则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 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 族、宗教、文化的制约, 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加入 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学以致用
(2021·苏州模拟卷)某地林区的工人经常开
枪打死母猩猩,将小猩猩卖给别人作宠物。读
该地区的景观示意图,答复(1)~(2)题。
(1)图示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以下哪种气候
类型中(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2)该地区工人开枪打死母猩猩,而把小猩
猩卖给别人作宠物的行为违反了可持续开展的
()
A.共同性原那么
B.持续性原那么
C.公平性原那么
D.阶段性原那么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解析:(1)此题考察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 应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林木高大,植 被茂密,应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2)此题考察 可持续开展的原那么。公平性原那么包括人与其 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此题材料中工人打死大 猩猩的行为违背了公平性原那么。
2014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 件第11章第1节人类与地
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自主梳理
知识点一
人类关系的历史回忆
历史阶段
人类活动特点
人地关系特点
采集渔 猎时代
_采__集_____、__渔__猎____为 因生产力水平__低__下____且发展
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 缓慢,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
答案:B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要点突破
要点一 环境问题成因及表现的分析理解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开展问题,是人类与环境 的关系不协调而造成的,对其成因及表现的分析理 解,可从以下方面进展:
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对立统一 的关系。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箭头①②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③④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 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发达国家更突 出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水__土__流__失__、土 地荒漠化、 _生__物__多__样__性___ 减少等
大气污染、水 污染、土壤污 染、噪声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等
__乡__村____地区、 发展中国家严 重
__城__市____地区、 发达国家严重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知识点三
答案:(1)C (2)C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知识点四
走可持续开展道路的必然性
人口基数庞大 1.严峻挑战 人均资源缺乏
环境污染 严重
2.行动。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 世纪___人__口__、__环__境__与__开__展_白皮书?。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答案:(1)D (2)C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要点三
中国的可持续开展实践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在目前以经 济开展为重要任务的阶段,面临更多的压力,更 有必要走可持续开展之路,其必然性和途径分析 如下。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1.中国走可持续开展道路的必然性。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2.中国实施可持续开展的重要途径。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箭头⑤⑦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 生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 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不合理利用, 使环境质量下降。
箭头⑥⑧是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 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 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安康,甚至危及人类 生存。
原因: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产 生大量煤灰等;南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类多、 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
(2)堆放垃圾占用土地或水域;污染地下水、 土壤和大气;危害人体安康。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要点二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开展
1.可持续开展的内涵。 ►原生态图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学以致用
(2021·江苏卷)以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 态平安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____ 、
________ 。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人类攫取_自__然__资__源_的能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
力空前提高
_人__地__矛__盾___迅速激化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知识点二
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的生存和开展要占据一定_环__境__空__间_,从环境中获 取物__质__和__能__量__。
(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 __环__境____中。
A.甲 水土流失
B.乙 荒漠化
C.丙 水土流失
D.丁 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2)表中乙径流带所在地区,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是
()
A.河流的综合治理
B.水土流失的防治
C.土地荒漠化的防治 D.中低产田的治理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解析: 依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甲是 缺水带,主要指西北的干旱地区;乙为少水带, 主要指我国的半干旱地区,丙和丁主要为多水带 和丰水带,主要指我国的湿润地区。南方低山丘 陵地区气候湿润,水土流失严重,而我国的半干 旱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开展
1.概念:既满足_当__代__人___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 满__足__其__需__求__的开展。
生态
2.内涵
社会 持续开展
3.根本原那么:公_平__性_____、持续性、共_同__性_____。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以练促记
下表为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据此答复(1)~(2)题。
知识点五
实施可持续开展的途径
1.手段:_环__境__无__害__化__技__术___。 2.核心:提高生态效益。 3.方式:环境友好方式。 4.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5.意义:推进可持续开展,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开 展的重要途径。
6.实践。 (1)调整工业经济构造,开展_清__洁__生__产_。 (2)调整农业经济构造,推行生__态___农__业_。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立防护林的
条件。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解析:结合已学知识,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自 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即地形落差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 被破坏,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a不属于共同原因,b不是 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我国西部由于气候相对干旱, 外力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侵蚀;防御洪涝灾害在河流 中下游主要措施为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①工程所在区域 降水较少,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地区;①、④建立防 护林的条件分别表现为气候较干旱,地形起伏相对较小(植 树造林防治荒漠化)、地形起伏较大,降水较充足(植树造林 防治水土流失)。
d.植被破坏严重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限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
生态平安战略工程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填
图中代号)。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____ 。
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 染的防治,使其环境状况大为好转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学以致用
(2021·福建卷)以下图为2000年中国南北方城市 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读图答复(1)~(2)题。
◆ 高考总复习·地理 ◆
(1)指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 的地区差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