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和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和反思
普育学校张秋菊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2.通过动手操作测量彩带的长度,体验小数的产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

3.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立体导入,明确目标:
1.以知识树的形式引入新知,明确学习内容,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的复习,使学生达到温故知新。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㈠了解小数的产生:
活动一:猜一猜,这条彩带有多长?
活动二:
指名动手操作,测量彩带的长,体会在实际测量和计算中得不到整数时便产生了小数。

总结:
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分数和小数表示,于是产生了小数。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量一量,使学生亲身体验如果用米作单位,表示彩带的长度时,已经不能再用整数来表示,这时常用小数或分数来表示,于是小数便产生了,进一步感悟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道理。

㈡理解小数的意义:
1.引导探究:
①大屏幕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用分数怎么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板书:(1分米、10
1米、0.1米),谁能说说0.1米表示什么意思? ②那如果3分米呢?分别用分数、小数表示是多少?
③观察这些分数,你发现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吗?(生答:分母是10) 将分数与小数联系起来看,又发现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在观察这些小数,小数点的后面有几位数字?(一位)
④师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个数字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同时又掌握了学习一位小数的方法,为后面自学做好铺垫。

2.自主探究:
活动三:
根据教材51页主题图,完成51页的填空。

3.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4.师生归纳总结:通过把米尺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我们找出了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出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呢?
师生总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设计意图】: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理解一位小数意义的基础上,利用类推迁移的方法,自主探究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的意义,一方面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体现“真思考、真合作”的教学策略。

㈢练习反馈:完成教材51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填一填:
⑴ 0.3里面有( )个101 0.07里面有( )个100
1
0.5里面有( )个101 0.09里面有( )个100
1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总结:像0.3,0.5这样的一位小数,我们都可以看作是由许多个
101组成的,所以我们就说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十分之一,写作0.1 。

像0.07,0.09这样的两位小数,我们都可以看作是由许多个
100
1组成的,所以我们就说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百分之一,写作0.01 。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写作什么?四位小数呢? 师总结:从上面这些题目我们可以得知: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
一、千分之一……它们分别写作:0.1、0.01、0.001……。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在练习中将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提升到小数的计数单位,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0.1米里有( )个0.1米。

0.1米里面有( )个0.01米;
0.01米里面有( )个0.001米。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师归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

【设计意图】:通过将0.1米转化为1分米,0.01米转化为1厘米,体会0.1米里有10个0.01米。

在练习中体会单位间的相互转化,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关系。

3、下面哪两只手套是一副,请你用线连起来。

【设计意图】:回归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分数和小数间的相互转化,一方面巩固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为六年级学习分数、小数的互化做好铺垫。

五、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1、指名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利用知识树的形式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体系,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

六、板书设计: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1分米 1厘米 1毫米
101米 1001米 1000
1米 0.1米 0.01米 0.001米
一位小数 两位小数 三位小数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七、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 10
1米=0.1米时,我注重渗透等量替换的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

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其次,本节课中我注重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

从引入课题、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大部分内容均制成多媒体课件,直
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思维,增大了课堂容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通过整节课的执教,觉得对于概念类教学的导入仍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点上本节课做的不是很好。

今后,还应该在导入上多思考,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感兴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展开相关知识的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