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题申报书:核心素养引领下中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引领下中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预期研究成果:论文集
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印发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这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升华。
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核心素养体系”中重要培养目标,也是中学理科(物理、化学、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课题《核心素养引领下中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
通过对本课题研究,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储备科技后备人才,从而为形成必要的社会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打好基础。
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身创造潜能的生成,促进学生顺利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学科教学来实现是学校教育目标的主渠道。
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科实际,通过营造教学氛围、创设质疑情景、加强实验教学、开展探究学习等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二、理论支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主要是学生在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方面的表现,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热爱劳动。
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广泛参与各种形式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等。
2、批判质疑。
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敢于质疑;善于提出新方法、新思路,并做出理性分析和独立判断。
3、问题解决。
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选择和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创新意识。
三、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1.营造教学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2.创设质疑情景,培养创新精神。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4.开展探究学习,实现自主实践。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一)课题研究的思路1、课题组成人员经过调查研究,详细了解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家长关于实践创新能力普遍存在的问题。
学习相关理论,找出理论支持。
为课题研究提供一手材料。
完成开题报告,召开开题会。
2、课题组在充分获得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结合目前学生具体情况,决定采用分阶段分年级对不同学生进行课题实验及跟踪调查研究,探索研究途径,发现研究规律,总结创新能力培养理论和课堂模式。
提炼创新能力培养课堂教学基本特征及基本流程。
3、在充分研究、探索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撰写出高质量的结题论文。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1.准备阶段:
(2018.9——2018.12)完成课题方案的制定和申报,提出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分层教育,明确课题实验操作要求,并参阅有关文献资料进
行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写出课题研究方案并按时开题。
2.实施阶段:(2018.12——2019.7)具体细化研究计划,对课题实验模式进行实施,边实践边总结,积累课题实验资料,完善课题实验模式,及时进行调整。
3.总结阶段及成果鉴定:
(2019.7——2020.10)对实验资料和成果加以收集整理和总结研究,形成研究报告,并邀请上级领导和专家进行本课题成果鉴定。
五、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进行研究。
1、文献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来检索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知识,为课题研究提供详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调查法。
运用调查法研究了解课题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进行理论参考,为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3、归纳总结法。
将研究数据、实验数据和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清理脉络。
课题编号: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