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学》教学大纲(本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6版)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14416009
课程名称:摄影测量学(Photogrammetry)
二、学时、学分
总学时数:48,其中,讲授学时:48 ,实践(实验)学时:0 ,学分:3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测绘工程开设学期:第6学期
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摄影测量》课程是为了适应宽口径培养人才的需要,在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中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列为必修课程。
通过该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摄影测量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着重使学生掌握摄影测量的基本知识(包括空间解析定位和图象解译)以及从摄影测量中获取GIS 基础信息的基本操作过程;了解摄影测量与GIS 的密切关系、空间定位技术(GPS)在摄影测量影像信息处理中的应用以及摄影测量的最新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主要应用。
学生修完本课程,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摄影测量及GIS 基础信息获取有关的实际问题。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航空摄影测量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航测像片的外业调绘方法,了解内业成图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航测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与实习相结合的方法教学,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并及时安排课堂实习,才能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控制测量》、《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工程测量》
七、教学时数分配
《摄影测量学》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48 学分:3
第一章绪论(共2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
(二)教学内容
§1.1摄影测量学的定义、任务
§1.2摄影测量学的发展
§1.3影像信息学
§1.4本课程学习要点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摄影测量的定义、任务及分类。
第二章影像获取(3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摄影测量中所需的影像类型及获取
(二)教学内容
§2.1航空影像获取
§2.2遥感影像获取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航空影像的获取
难点:量测相机的特点
第三章摄影测量基础知识(8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航空摄影前的准备工作,摄影测量生产对摄影资料的基本要求,
2.航摄像片上的点、线、
面及特性;
3.掌握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坐标轴系定义,掌握像片内、外方位元素的含义;
4.理解像点平面坐标变换及空间坐标变换的一般公式,掌握像点在像空
5.间直角坐标系与像空间
辅助坐标系中的变换公式;
6.了解共线条件方程的定义;推导共线条件方程表达式;掌握共线条件方程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
§3.1航空摄影;
§3.2中心投影的基本知识;
§3.3 航摄像片上特殊的点、线、面;
§3.4透视作图;
§3.5摄影测量常用的坐标系;
§3.6航摄像片上的内、外方位元素;
§3.7像点坐标变换;
§3.8共线条件方程的概念;
§3.9共线条件方程的推导;
§3.10共线条件方程的应用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航空摄影的过程;
2、摄影测量对摄影的基本要求;
3、航摄像片上的点、线、面;
4、常用坐标轴系的定义;
5、像片内、外方位元素的含义;
6、三种角元素的表达方式;
7、像点平面坐标变换与像点空间坐标变换;
8、旋转矩阵的构成方法;
9、共线条件方程推导过程,共线条件方程应用
难点:
1、航摄像片上的点、线、面及其性质;
2、三种角元素的表示方法;
3、像点的空间坐标变换;
4、共线条件方程的推导过程
第四章双像立体测图基础与立体测图(6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模拟法立体测图
(二)教学内容
§4.1人眼的立体视觉原理与立体量测;
§4.2立体像对与双像立体测图;
§4.3立体像对的相对定向元素与模型的绝对定向元素;
§4.4模拟法立体测图
§4.5解析法立体测图概述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相关方法和实践操作。
难点:相关理论和公式。
第五章摄影测量解析基础(8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立体像对的前方交会、单像空间后方交会
(二)教学内容
§5.1像点坐标量测;
§5.2单像空间后方交会;
§5.3立体像对的前方交会;
§5.4立体像对的解析法像对定向;
§5.5立体模型的解析罚绝对定向;
§5.6双像解析的光束法严密解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相关方法和实践操作。
难点:相关理论和公式。
第六章解析空中三角测量(6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航带法空中三角测量的含义,了解独立模型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与光束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
(二)教学内容
§6.1概述;
§6.2航带网法空中三角测;
§6.3独立模型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
§6.4光束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相关方法和实践操作。
难点:相关理论和公式。
第七章全数字摄影测量基础(4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影像重采样的定义、基于灰度的数字影像相关、同名核线的确定方法。
(二)教学内容
§7.1概述;
§7.2数字摄像及数字影像重采样;
§7.3基于灰度的数字影像相关;
§7.4核线相关与同名核线的确定;
§7.5数字摄影测量系统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相关方法和实践操作。
难点:相关理论和公式。
第八章像片纠正与正射影像图(6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像片纠正的概念,掌握数字微分纠正的两种解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
§8.1像片纠正的概念与分类;
§8.2数字微分纠正;
§8.3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方法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相关方法和实践操作。
难点:相关理论和公式。
第九章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5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摄影测量外业工作任务及作业流程,掌握外业像片调绘技术
(二)教学内容
§9.1摄影测量外业工作任务及作业流程;
§9.2像片控制点的布设;
§9.3野外像片控制点的选刺、整饰及像片联测;
§9.4像片控制点联测的GPS方法;
§10.5像片解译与调绘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相关方法和实践操作。
难点:相关理论
九、教材、参考书及在线学习网站
(一)推荐教材
《摄影测量学》,徐亚明,王佩军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2版
(二).参考书目
1.《摄影测量与遥感概论》,李德仁等编,测绘出版社,2008年10月第2版
2.《解析摄影测量学》李德仁等编,测绘出版社,1992年10 月第1版
3.《数字摄影测量学》张祖勋等编,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第2版
(三)在线学习网站
1. /serie_400004348.shtml
2. /coursestatic/course_3264.html
十、主要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以课堂讲授为主。
十一、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是考试,课程最终成绩的构成及成绩评定办法是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
30%(其中考勤占10%,作业占10%,期中考试10%)。
制订:测绘与规划学院教研室:测绘与空间信息工程系执笔人:史彩霞审订人:贺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