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换挡特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较困难; 另外, 干式离合器虽对滑磨时产生热量的速 度不敏感 , 但由于受滑磨产生总热量的限制 , 使其适 于在短时间内结合 , 这样滑磨时间短, 产生热量少。 而湿式离合器可以用油冷却摩擦片, 它不受产 生的总热量限制, 适用于在离合器结合过程中控制 加压油缸的油压逐步增加 、 使摩擦扭矩逐步增加 、 从 而使得离合器发热速度较慢的场合。这样的工作特 点可以减缓换挡时由于接合离合器所产生的换挡冲 击, 提高车辆的换挡品质。同时, 湿式离合器结构尺 寸较小, 易于布置。所以, 在所开发的D T系统中, C 采用了湿式离合器作为工作元件。
就是文中将介绍的一种双离合器式 自动变速器 。
2 C D T的工作原理
D T是一种将手动变速器 自动化的方案, C 它将 变速器挡位按奇、 偶数分别布置在与 2 个离合器所
联接的 2 个输人轴上 , 通过离合器 的交替切换完成
换挡过程。所以, 它可以根据手动变速器的结构形 式灵活进行 D T的设计, C 变速器的结构形式与挡位 数量的多少并不影响 D T的工作过程。 C 以较为典型的双轴式 D T的布置方式为例 , C 介
汽 车


2 0 ( o. N . 0 4 l2 ) 4 V 6 o
20 年 ( 2 卷) 4 04 第 6 第 期
Auo t e gn e n tmoi E ier g v n i
2 0 19 040
双离合器式 自动变速器换挡特性研究
牛铭奎 程秀生 高炳钊 葛安林
102 ) 30 5
徐彩琪
( 杭州依雄柯汽车 变速 器有 限公 司, 州 3 10 ) 杭 123
( 大学汽车工租学院, 吉林 长春
〔 摘要〕 介绍了双离合式自动变速器工作原理, 建立了换挡过程的数学模型, 并对升、 降挡的换挡特性进行了 仿真与试验分析 , D T的开发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为 C
叙词 : 双离合器 , 自动变速器 。 换挡特性
A u y S ii C aat i i o D a Cuc T as s o S d o hfn hrc r ts ul t rnmii t n t g e sc f l h sn
Nu nk iC eg uhn , Bnza i Mig u, n X segG o gho& G A l h i a i e i nn
响, 需要对电控机械式 自动变速器的换挡过程进行 精确的控制。特别是为了减少换挡过程 中的冲击 度, 需要对发动机与变速器构成的动力总成在转速 差、 转矩等方面进行精确匹配和控制 , 但这也只能在 一定程度上改善其换挡性能, 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问题。如果要进一步提高电控机械式 自动变速器的 性能 , 则需要增加发动机起停等一些其它控制手段, 反而增加了车辆的复杂程度和成本, 得不偿失。 电控机械式 自动变速器在对车辆舒适性等方面 要求不高的车型上, 例如军用车辆 、 公共汽车、 载货 车等 , 由于其具有结构简单、 成本低等优点, 仍具有 优势, 但是对于舒适性要求较高的车型, 其应用就有
K y od D a c c A tm t r s s o S i i c rc r t s : u l t , o ai t nmi i , t g aat i i ew rs l h u u c a s n hfn h e sc
1 前言
目 前发展的汽车自动变速器主要有 A ,V , TC T
器 C 处于接合状态 , 1 所以
O (e = 田c = Z T = 2 Z ( , l 1 w. 1 20 2
升挡时, 离合器 C 分离, 1 离合器 C 2接合。升 挡前离合器 C 被足够的油压压紧, 1 而没有相对滑 转, 换挡时, 离合器 C 被切断供油并开始逐渐泄 1 油, 卸压分离, 与此同时, 离合器 C 2的油路接通, 随 油压不断升高 , 其摩擦片间隙被消除, 被动片受 主、 压滑转 , 直至压紧, 停止打滑成为整体传递转矩。显 然离合器 C 与 C 1 2中的摩擦元件完全分离和接合 , 都需要经过一段滑磨过程, 不可避免地伴有转矩扰 动, 产生相应的换挡冲击 。 转矩相状态下一个摩擦元件打滑 , 另一个还未 开始打滑 , 各构件间只有转矩的分配与变动, 转速无 急剧变化 , 所以惯性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惯性相状态下 2 个摩擦元件都打滑, 故不仅有 转矩变化 , 同时伴有转速或传动比的急剧变化 , 它是
Cl e u m t e i r g J i nv sy C agh 二102 g o A t o v E gne n , U i r t , nc“ 30 5 ol f o i n e i in e i h e l
X C ii u g a
原稿收到 日期为 20 年 6 3 03 月 0日, 修改稿收到 日期为 20 年 9月 3 03 0日。
万方数据
・4 4 5




20 年 ( 2 卷) 4 04 第 6 第 期
为了既可充分利用 A , TA MT所具有的优点,
又可克服 A T效率 低 、 MT非 动力换 挡 的不 足 , A 这
以及近几年国内外正在大力研究 的 A MT。特别是
A MT的发展 , 由于其具有汽车工业发展所要求的高 燃油经济性、 低排放和保护现有手动变速器生产投 资的优点 , 受到了各大汽车厂的重视。 A MT是基于传统的平行轴式手动变速器发展 而来的, 它研究的出发点是将现有的手动变速器 自 动化。但在对 A MT的开发研究过程 中, 逐渐发现 了它的一些缺点 , 的工作原理决定 了它在换挡过 它 程中首先要分离离合器 , 然后将变速器摘空挡 , 再选 挡、 换挡, 最后接合离合器。这样 , 当离合器分离后 , 直到离合器再重新接合之前 , 发动机的动力将不能 被传递到车轮去驱动车辆运行 , 以换挡过程 中产 所 生了动力传递的中断, 车辆必然产生减速度 , 换挡时
行, 以 所
d e d 二 d , w 。1 C2 O
d d t t d t
车辆进行 转 化。因此 , 得 到 D T 自动变速器 系统 C 的换挡 动力 学模 型 简 图,
如 图 2所 示 。
图 2 C D T换挡模型
此时, 离合器 C 处于分离状态, 2 所以 T = 。离合 a O
万方数据
20 04年 ( 2 卷) 4 第 6 4 5 5
根据以上假设 , 将系统简化为一个离散化的当 量系统。离合器主动轴之前的参数或变量向主动轴 转化 , 即向发动机转化 ; 离合器被动轴之后的参数或
变量 向被 动 轴 转 化 , 向 即
低挡 ̄低挡转矩相 ̄惯性相 ̄高挡转矩相一高挡。 () 1变速器低挡运行 此时车辆是处于稳态运
3 C D T换挡过程动力学模型
为建立D T换挡模型, C 作如下假设[ , a 1
() 1系统是由无惯性的弹性环节和无弹性的惯 性环节组成 ; () 2忽略轴的横向振动; () 3忽略轴承和轴承座的弹性及齿轮啮合弹性; () 4 忽略系统的间隙和阻尼。
H nzo H E O t o v Ta s ii C . t .H nzo 3 10 a ghu AV C A o t e nm so o Ld , a ghu 2 3 um i r s n 1
L t c T e k g n p o ul c r s ii s oue wt i h t g ee a- J h w ri pi ie dac t t nmso ii rdcd h sii m dl b A s at br o n r c l f l h u a s n n t i t fn o s s t lhdT e rc r ts u ad w siig t t ad l e . i e . caat ii o p d n fn ae e n aa zd s h h e sc f n o h t r e d n y s
图 1 双离合器工作原理图
湿式离合器2 种形式[。干式离合器的结构尺寸 [ 3 ]
较大 , 特别是轴向尺寸长 , 布置离合器的操纵机构 比
系统和电控系统 T U等( C 图中没有画出) 。 双轴式 D T的具体结构特点是 : 工、 V挡 C 其 班, 与离合器 C 联结在一起 , , 挡联结在离合器 C 1 I 1 V 2 上, 也就是将变速器的挡位按奇、 偶数分别与 2 个离 合器分开配置, 变速器换挡所用的同步器等与原来 的普通手动变速器完全相同。动力源的动力 由输人 轴传入 , 当离合器 C 结合时, 1 动力经离合器 C 传 1 到1 , 轴 经同步器 A , 2 1A 及啮合的挡位传递至 2 轴 输出; 当离合器 C 2结合时, 动力经离合器 C 传到 2 齿轮组 Z ,2和 Z , , 2Z ‘ 4Z '再经同步器 A 传到 2轴 4 3
绍其工作原理[ 0 [ 2 l
如图 1 所 示 , C 的 主要 DT 组成 部 分有 C , 1 C 2个 离 合 器 , 2
I、 、 、 、 I u W V l
输入轴
共5 个变速器挡
位及其相应 的换 挡 同步 器 , 以及 其它的换挡控制
i挡 i
接合 , 两个离合器进行交替切换 , 直到离合器 C 完 1 全分离, 离合器 C 2完全接合 , 这时动力改由离合器 C 和n 2 挡传递运行, 整个换挡过程结束 , 这与 目前 A T自动变速器的换挡过程相似。 车辆进人 n挡运行后 , C T U可以根据相关传感 器信号感知车辆当前运行状态 , 进而判断车辆即将 进人运行的挡位。如果车辆加速 , 则下一个挡位为 u 如果车辆减速 , l挡 , 则下一个档位为 I 档。而 工和 m挡均联接在离合器 C 上, 1 因为该离合器处于分 离状态, 不传递动力, 故可以指令 自动换挡机构十分 方便地预先换人即将进人工作的挡位, 当车辆运行 达到换挡点时, 只需要将正在工作的离合器 C 2分 离, 同时将另一个离合器 C 接合, 1 配合好 2 个离合 器的切换时序 , 整个换挡动作全部完成 。其它升挡 与降挡过程均与此类似。 除此之外, 在对变速器的轴向尺寸要求较高的 情况下, 例如前置前驱动车辆的变速器布置为横置 工作时,C D T也可以设计相应的结构以适应整车布 置的需要 , 如采用双中间轴式结构等 , 它采用了 2 个 中间轴, 可以大大缩短变速器的轴向尺寸, 而换挡过 程和功能与其它布置形式一样。 在 D T系统中, C 离合器可以采用干式离合器和
了局限性 。
间长, 给车辆的加速性、 舒适性等带来不利影响[ 0 [ 1 7
为了解决中断动力换挡给车辆性能带来 的影
A T式 自动变速器具有起步平稳、 柔和, 换挡迅 速、 无冲击等优点。这一方面是 由于它装有液力变 矩器 , 改善了车辆性能, 另一方面是由于它实现了动 力换挡, 即换挡过程中不切断动力传递 , 并且换挡过 程只是两个离合器( 或制动器) 间的切换 , 换挡时间 极短 , 因此换挡品质与车辆性能好。
输 出。
在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时, 2个离合器都是常开 式的, 即在平时 2 个离合器均处于分离状态, 不传递 动力。当车辆起步时, 因离合器 C 分离, 1 自动换挡 机构将挡位切换为 I , 挡 然后离合器 C 被控制接 1 合, 车辆开始起步运行。 车辆换人 挡运行后 , 工 因为此时离合器 C 2处 于分离状态 , 不传递动力 , 当车辆加速 , 达到接近 n 挡的换挡点时 , 自动换挡机构可以将挡位提前换人 n 挡。达到 n 挡换挡点后 , 开始进人换挡程序 , 电控 系统控制离合器 C 开始分离 , 1 同时离合器 C 2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