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扬剧包公戏的衍变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6卷第5期2020年9月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f J i a n g s uN o r m a lU n i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 )V o l .46,N o .5S e p
t .,2020[收稿日期]2020-07-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
江苏卷) (项目编号:19Z D 05)研究成果㊂[作者简介]郑世鲜,女,湖北宜昌人,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实习员㊂
新中国成立后扬剧包公戏的衍变与发展
郑世鲜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05
) [关键词] 建国后;
包公戏;扬剧;衍变[摘 要] 包公戏是以包公为主要人物的戏曲作品的总称,扬剧包公戏指的是扬剧中演绎包公故事的作品㊂作为地方剧种的扬剧在包公戏的创作和演出上取得了很大的
成就,在不断衍变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剧目和表演体系㊂新中国成立后,
‘秦香莲“‘断太后“等传统经典剧目通过整理和改编重新上演,‘包公告状“‘包公自责“等
优秀的新编剧目也不断涌现;而在表演艺术上,扬剧老生演员兼演花脸的先天特殊性,直
接促成了扬剧的包公唱腔显示出一种老生唱腔和花脸唱腔相融合的特征,这也成为了扬剧包公戏特有的表演风格,而这种风格也在扬剧包公戏衍变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丰富,
走向成熟㊂
[中图分类号]I 236.53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2095-5170(2020)05-0027-10 包公戏是以包公为主要人物的戏曲作品的总称,
扬剧包公戏则自然指的是扬剧中演绎包公故事的作品㊂以平反冤狱㊁为民做主为主题的清官戏本就是最受欢迎㊁流播最广泛的戏曲类型之一,而其中尤以包公题材的戏数量最多㊁内容最为丰富,从元杂剧产生伊始,到花部地方戏百家争鸣,包公始终是戏曲舞台上的常客,包公故事常演常新㊂扬剧发源地的扬州与包公颇有渊源㊂包拯曾两度担任扬州的地方官㊂‘宋史㊃包拯传“中记载的由其审判的 牛舌案 就发生于包拯任扬州天长县知县时期,其明谋善断,为民做主的形象一直在扬州民间广泛流传㊂在扬州民间的曲艺中,包公的形象已十分活跃,
扬州评话就有著名的‘包公案“和‘清风闸“㊂而扬剧对于包公故事的演绎,更是不曾缺
席,从维扬戏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在长期的传承和改编过程中,扬剧涌现了不少有影响力的包公戏作品,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包公戏演绎体系㊂

扬剧发端于扬州,正式形成于20世纪初期的上海,由被称为 大开口 的香火戏和被称为 小开口 的花鼓戏合流而成,在当时称为维扬戏㊂在扬剧 大开口 和 小开口 正式合流之前, 大开口 舞台就已经开始上演包公戏,在1922年至1927年的几年时间内, 大开口 艺人崔少华编排了‘狸猫换太子“约四本 1 ,这部戏后半部分,包公已作为重要角色登场㊂他又虚构了‘包公铡包公“一剧 2 ,该剧角度独特,剧情新鲜离奇,显示出很强的原创性㊂
维扬戏时期的清官戏很多,尤以 包公戏 最有代表性㊂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根据当时流传的包公演义小说改编而成的‘包公传“㊂全部‘包公传“包含三十本戏,每天演一本,可演一个月㊂其中有‘包公得宝“‘捉妖定案“‘断乌盆“‘打銮驾“‘御承宫捉妖“‘铡庞煜“‘断太后“‘放花灯“‘打龙袍“‘探阴山“‘铡美案“‘斩马刚“‘治马强“‘断白马“‘铡包勉“‘断双钉“‘游仙枕“‘审国丈“‘断黑驴“‘包公下扬州“‘包公闹寿堂“‘擒庞吉“‘智斩鲁斋郎“‘断土地“‘怒铡葛盛君“‘包公下巴州“‘大王庄真假包公“‘包公背靴“‘包公审包公“‘包断柳金狗“等 3 ,内容极其丰富,可谓集包公戏之大成㊂
当时的维扬戏舞台上最擅长演包公的艺人是武麟童,他原名周德云,出生于 香火戏 世家,自幼随父亲在上海学艺,后又拜香火戏著名艺人潘喜云为师,文武老小生皆能,但尤工须生㊂他在当时是维扬戏界演包公的专业户,‘包公赶考“‘断太后“‘打銮驾“‘打龙袍“‘铡美案“‘铡包勉“都是他代表性的剧目㊂他喜爱京剧麟派,善于向京剧学习,但并不 京 化,在塑造包公形象上,他不是完全依循净行的表演程式去演,而是真正做到演角色而不仅仅是演行当,他饰演的包公人物形象真实而丰满,是饱学之士,沉稳而心思缜密,是刚正之臣,明断而铁面无私㊂他的声音洪亮又吐字清晰,身材魁梧又很有丰仪,当时的观众看他的包公戏过瘾,认为他演活了包公,他 活包公 的美名也由此传开㊂其去世时,追悼会有幅挽联写着 包公戏誉满宁沪振兴扬剧功劳卓著 4 ,著名扬剧导演邱龙泉评价其 金喉亮嗓似黄钟,龙骧虎步风入松㊂青史留名清官册,三铡二打活包公 5 ,这些正是对其在上海包公戏演出成就的概括㊂
82 1
2
3
4
5
康业龙:‘崔氏父子和扬剧“,‘仪征文史资料“第8辑,1992年1月,第202页㊂康业龙:‘崔氏父子和扬剧“,‘仪征文史资料“第8辑,1992年1月,第202页㊂韦人:‘维扬一枝花 扬州扬剧艺术“,广陵书社,2009年版,第51页㊂
卞集:‘扬剧名伶武麟童“,‘仪征文史资料“第2辑,1985年版,第126页㊂
邱龙泉:‘舞台上下 我的扬剧情缘“,广陵书社,2019年版,第190页㊂

1950年,维扬戏正式更名为 扬剧 ,扬剧进入新的发展时期㊂此后的70年里,扬剧包公戏无论是在传统剧目的整理和改编,还是在新编剧目的新创和移植方面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㊂50年代,在当时文化部整理和改编传统剧目的号召下,作为扬剧传统题材类型的包公戏也受到重视,有不少传统包公戏被整理和改编,得以重新在舞台上搬演,‘断太后“‘三告开封“等都是于此一时期首演的㊂文革期间,扬剧遭受毁灭性打击,只有少数样板戏剧目能够上演,包公戏自然也从舞台上销声匿迹㊂文革结束后,扬剧恢复正常演出,新时期对反腐倡廉㊁司法公正的提倡正与包公戏中所表达出的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一脉相续,这使得编排和演出包公戏具有了更强烈的现实根据,包公戏因此又重新得到重视,各扬剧团先后创作出了不少以包公断案为题材的新编剧目,‘包公自责“‘包公告状“等都涌现于此一时期㊂进入1990年代,扬剧包公戏的发展势头减弱,新编戏主要以移植和改编为主,如‘包公卖铡“‘包公斩王子“等,影响力较小,扬剧的剧目创作又陷入了低潮期㊂
现今可考的扬剧包公戏剧目有以下几种:
1.‘秦香莲“
扬剧传统剧目,又名‘铡美案“,潮剧㊁豫剧㊁评剧㊁秦腔㊁晋剧㊁河北梆子等众多剧种均有此剧目,剧情内容虽大同小异,但剧目名称和剧情侧重点不尽相同㊂现在舞台上上演的扬剧‘秦香莲“是1954年著名扬剧演员姜俊峰根据京剧本改编移植过来的㊂剧写北宋年间,陈世美进京应试,考中状元,被招驸马㊂其家乡连年荒旱,父母去世,妻子秦香莲携儿女进京寻夫,反被其夫追杀㊂秦香莲至包拯前控告陈世美,包拯不顾皇姑㊁太后劝阻,将陈世美铡死㊂
此剧是江苏省扬州市扬剧团的保留剧目,久演不衰,姜俊峰㊁姚枫分别饰演过包拯一角㊂此外,著名扬剧演员石玉芳㊁筱奎童㊁岳佩峰㊁杭麟童等也饰演过此剧目中的包公㊂
2.‘三告开封“
扬剧传统剧目,根据‘包公三下江南“连台幕表戏整理改编㊂剧写李子富被恶霸赵炳南所害,其妻田氏上告开封府,适逢包公出外查粮,由赵秉代理开封府㊂赵秉收受贿赂,将田氏逐出㊂其女李琼瑶沿街叫冤,路遇查粮归来的包公,包公为其昭雪,使赵炳南㊁赵秉等伏法㊂
该剧1959年由江苏省镇江市扬剧团首演,陈金奎饰演包公,是镇江市扬剧团看家戏之一㊂
3.‘断太后“
扬剧传统剧目,取自传统戏‘狸猫换太子“㊂‘断太后“本是这本宫廷传奇剧中的一
92
折,概因其是这本宫廷剧中由悲转喜的转折,又是典型的包公戏故事,故而常常被择出来作为单独的剧目演出㊂京剧㊁越剧㊁绍剧等剧种皆有此一剧目㊂剧写包公陈州放粮,适遇二十年前被冤李太后的义子范仲华代盲母鸣冤㊂包公断明李太后冤情,决定代其面圣辩冤㊂
该剧1962年由江苏省扬剧团首演于南京,杭麟童饰演包公㊂后来,这出戏也成为了江苏省扬剧团的代表性剧目,在省扬剧团代代传承㊂
4.‘包公与太后“
扬剧传统剧目㊂江苏省镇江市扬剧团根据‘狸猫换太子“的下本改编而来,包括 陈州放粮 断太后 打銮驾 等多场戏㊂杨小明饰演包拯㊂
5.‘包公铡侄赔情“
扬剧传统剧目,又名‘包公赔情“‘铡包勉“,京剧㊁汉剧㊁豫剧㊁徽剧㊁秦腔㊁川剧㊁粤剧等剧种中都有此剧上演,只是戏名不尽相同㊂该剧讲述的是包公面对犯有贪污受贿罪的侄儿,不顾其情深义重的嫂嫂说情,将侄儿依法处死的故事㊂
江苏省扬州市扬剧研究所曾改编上演,由姜俊峰饰演包公㊂
6.‘探阴山“
维扬戏传统剧目,淮剧㊁豫剧㊁晋剧皆有此剧目㊂建国后扬剧舞台上上演的‘探阴山“则是从京剧中移植而来,剧写包拯为柳金蝉冤案,身入阴曹地府调查取证的故事㊂此剧是扬剧名家石玉芳所创立的 石派艺术 的代表性剧目㊂
7.‘包公自责“
该剧又名‘包公误断狄龙案“,是在维扬幕表戏‘包公铡包公“基础上新编的一部八场古装剧㊂剧写包公自恃经验丰富,独断专行,被奸臣的诡计所迷,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严刑逼供,差一点将冤屈的狄龙推上断头台㊂幸亏义子包贵冷静应对,一步步拨开迷雾,使真相大白㊂明悉真相后的包公愧疚万分,自请被铡㊂
1979年10月,江苏省镇江市扬剧团在上海劳动剧场首演‘包公自责“,杨小明饰包拯,在当时引起极大反响㊂此后,该剧作又被豫剧㊁锡剧㊁秦腔,京剧等许多剧种㊁剧团移植搬演㊂豫剧还据此拍摄了戏曲片,改名‘包公误“㊂剧本由‘江苏戏曲“1980年第三期发表㊂同年,中国戏剧出版社编入‘地方戏曲选编“(三)㊂
8.‘包公告状“
扬剧‘包公告状“原名‘孤女申冤“,是扬剧新编古装戏㊂编剧蒋剑奎㊁孔繁钟㊁辛瑞华㊂剧写晚年的包公替民女赵玉琴一家伸冤,反被朝廷解职,后来他身背黄榜,趁国太㊁仁宗等到相国寺拈香之际拦辇叫冤,上告御状,终于为赵氏一家申冤报仇㊂
根据‘包公告状“剧本后的落笔时间,该剧 1960年初稿于南京,1980年四稿于江03
都 1 ,后又经过修改,才最终搬上舞台, 从1960年至1981年,21年之间五易其稿 2 ,可见编创者们为了完成这部作品,确实煞费苦心㊂‘包公告状“原由江苏省扬剧团首演,杭麟童饰包拯,后被曲剧等剧种移植搬演㊂剧本由‘江苏戏曲“1980年第八期
发表㊂1981年9月,收入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地方戏曲选编“(四)㊂2014年,
原扬子江扬剧二团进行复排,成为扬剧舞台上仍在上演的版本㊂
9.‘包公泪“扬剧新编古装戏㊂由崔万龄㊁车忠㊁李彬等根据崔东升遗作整理㊂剧写包公恩师王延龄独子王其祖鱼肉乡里,犯下死罪,包公妻子文彦云因不忍王家断后,私修书信助其表弟王其祖潜逃,后又有皇帝圣旨赦免王其祖死罪,对王彦云不予追究㊂但包公虽悲愤欲绝,仍秉公执法,处理了王其祖和王彦云㊂
江苏省镇江市扬剧团于1989年8月29日首演,姚恭林饰包拯㊂剧本发表于1990年‘江苏戏剧丛刊“第五期㊂
10.‘包公卖铡“此一剧目移植改编自同名河北梆子剧,剧作讲述的是包公晚年的故事,剧写宋朝连
年灾荒,内忧外患,包公重新出山,恰遇秦香莲之女春妹状告均州赈粮使㊁御外甥陈梦贪赃枉法㊁草菅人命一案,然皇家徇情,不予追究㊂包公遂卖铡谏君,宋王最终让步,重审陈梦,最后铡了陈梦㊂
此剧由江苏省仪征市扬剧团于2006年编排上演㊂
11.‘包公斩王子“此剧改编自豫剧‘铡赵王“
㊂剧写洛阳司马广夫妇被宋王之侄赵洪杀害㊂为斩草除根,赵洪又火烧司马庄,使三百余口平民葬身火海㊂司马广家人张保抱小主人从洛阳逃出,状告至开封府㊂包公设计将赵洪诳至包府,将其铡死㊂
此剧由安徽省天长市景鸿扬剧团编排,于2016年8月10日首演㊂

包公戏在维扬戏时期已有相当大的发展,是维扬戏舞台上最受欢迎和最具代表性的题材类型之一,建国后,扬剧在继承维扬包公戏艺术精华和特点的基础上,也有很多新的开拓和尝试㊂
(一)故事情节上另辟蹊径
从元至今,在近千年的衍变中,包公戏在情节发展上已有固定的套路和模式㊂包公13 1 2 ‘包公告状“,‘江苏戏曲丛刊“,1980年第8期㊂
范华群:‘令人瞩目的包公戏 评扬剧<包公告状>“,‘江苏戏剧“,1982年第12期㊂
戏绝大多数属于公案戏, 案件始末 审判方式 最终结果 构成其展开脉络,而由于包公形象的无所不能,整个判案过程大多都十分顺遂,最终结果都皆大欢喜㊂建国后的扬剧包公戏在继承传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也一直在努力突破情节套路,开掘旧故事中的新意,编写新的富有创造性的情节㊂
‘断太后“一剧虽是传统剧目,但扬剧‘断太后“与其他剧种同名剧目,特别是同名京剧(又称‘遇皇后“)相比,在情节设置和安排上有其独到之处㊂京剧‘断太后“是一出老旦与花脸的合作戏,而扬剧‘断太后“则是一出老旦㊁花脸㊁丑三个脚色共同完成的戏㊂丑角的加入显然使这出戏的戏剧性更强,情感色彩更加丰富㊂原本只是李后路遇包公的一场伸诉,在这出戏里却有了更深入的扩展㊂范仲华与李后的母子之情,以及李后被冤深居寒窑二十年的悲怨都十分动人,但与此同时,范仲华告状包公时的那一系列哆哆嗦嗦的举动又十分具有喜剧色彩,亦悲亦喜,亦严肃亦戏谑;新编戏‘包公泪“把案件的舞台从公堂之上更多地转向家庭内部,书写包公在断案的过程中如何在三个有亲缘关系的家庭中周旋,断案的智谋被淡化,情理的冲突上升到了最重要的地位;新编戏‘包公自责“更是独辟蹊径,没有沿袭包公断案如神的套路,让一贯明察秋毫的包公跌了一个大跟斗;新编戏‘包公告状“一剧则一改之前包公戏里包拯铁面无私,即使皇亲国戚贪赃枉法,也毫不退缩,为民除害的情节套路,增加了更多的剧情波澜㊂在与恶势力交锋的过程中,包公并不处于上风,被革职,被驱赶,被凌辱,而他也真的选择退缩过,一度退出官场,将一腔幽闷付之垂钓㊂在后来他拦辇叫冤,面对太后时,编剧也很有新意地设计让包公 状告自己 ,只是唱词看似在诉说自己的不是,实则却是在批判当时黑暗的官场和现实㊂正是这些崭新的设定和新颖的角度让建国后新改编和新创作的这些扬剧包公戏在传统维扬包公戏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㊂
(二)人物形象上探幽发微
作为文学和艺术史上最受追捧的 清官 形象之一,包公形象衍化的过程几乎也是其被神化的过程㊂他的身上被寄予了民间百姓对一个好官的所有美好想象㊂作为他身上最重要特质的铁面无私和明识善断在话本和戏曲文学中被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㊂在包公戏中,他是绝对法理的化身,面对贪赃枉法之徒,刚正不阿,即使是皇亲国戚,也照样不为所动;他又是绝对智谋的化身,无论怎样的疑案难案,他都能明察秋毫,在各种戏曲和文本里,他甚至不再是人间凡人,而是 半人半神 ,能 日断阳,夜断阴 ㊂显然,在传统的包公戏中,包公已经被神化到无所不能的地步了㊂但正如鲁迅评价‘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多智而近妖 一样,传统舞台上的包公形象也在越来越多地拥有 神性 的同时,缺少了 人性 的丰富和神秘㊂扬剧建国以后创作和改编的许多包公戏正是试图去挖掘包公形象的幽微之处,去更多地放大他作为凡人的人情人性,使其形象更加深刻而丰满,真实而可信㊂
在‘包公自责“中,剧作家打破了传统包公戏中包公明察秋毫㊁料事如神的人物设23
定,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包公形象㊂剧中的包公有自视甚高㊁骄傲盲目的一面,但当他知道自己酿成大错时,却也绝不推诿,勇于承担,敢于自责㊂剧中包公脱帽下位,在开封府大堂中公然下跪,请罪于众人的一幕既有万般悲凉,又让人感到无限崇敬㊂功高自傲,粗心急躁,但却能知错就改,苛人更苛己,一个脱离了传统包公戏模式的㊁更深刻更丰满的包公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㊂
‘包公告状“一剧里的包公,在人物形象上有更多的起伏,一改之前他面对强权刚正不阿的平面形象,有了更丰富的延展面㊂剧中的包公,虽有一颗为民伸冤之心,却被奸臣陷害,被迫革职归隐,为此,他既有无限愤懑,又有万般无奈,当民女赵玉琴再次出现喊冤,他陷入了安心退隐与内疚自责的激烈的情感交锋之中㊂最终,为民作主的执拗占据上风,他于是不计一切代价,不惜独闯宫廷,拦辇叫冤㊂对包公矛盾心理的深切刻画让包公的形象显得更加可爱可敬㊂
‘包公泪“一剧塑造的包公形象,又有其独特之处,剧作将包拯置于亲子之情㊁夫妻之情和师友之情之中,着意于刻画其内心的矛盾,情感的挣扎㊂剧中对包拯与妻儿之间情感互动的描摹十分动人,让人看到了传统包公戏中鲜有的包拯富于人情的一面,正如剧中包拯自己所言: 妻室家小,七情六欲,人有之,包拯亦有之,孰能无私?人言包拯铁面无私者,犹言包拯非人也! 1
即使是作为一出传统包公戏的‘断太后“,在塑造包公形象时也有所突破,其屈尊下寒窑一场显示出其为民请命的公心,但他出访之前和在寒窑门口的动摇迟疑则使人物显得真实可信,没有过分地神化和拔高这一形象㊂
(三)舞台艺术上借鉴创新
扬剧的脚色行当,偏重于小生㊁小旦㊁小丑,本无花脸㊁黑头,只是由于观众偏爱包公戏,才催生了一批花脸演员㊂许多演员的花脸戏,都是从饰演包公开始的㊂但由于扬剧花脸戏数量不多,因此花脸演员大多不是专职,一般由老生演员兼演㊂这些演员最初饰演的时候,常常会从京剧中吸取经验,早年间维扬戏时期, 活包公 武麟童就从京剧 麒 派中汲取营养,建国后,扬剧演员们在饰演包公时仍不断向京剧取经,特别是裘盛戎饰演的包公成为许多扬剧花脸演员取经的方向,他们饰演的包公和 裘派 包公一样,注重刻画包公的人情人性,在唱腔表演上大都 以情动人 ㊂而扬剧老生演员兼演花脸的先天特殊性,直接导致了扬剧的包公唱腔显示出一种老生唱腔和花脸唱腔相融合的特征,这也成了扬剧包公戏特有的表演风格㊂
建国后扬剧早期的包公戏剧目以传统剧目为主,这些剧目多传承自维扬幕表戏,或改编自京剧剧目,剧目中所呈现出的包公形象是经过长期流传在普通百姓心中约定俗成的形象,因此在这一阶段,扬剧的包公戏在舞台呈现上体现出了更多的对维扬戏表演
1 崔东升:‘包公泪“,‘江苏戏剧丛刊“,1990年第5期㊂
33
传统和京剧表演范式的承继性,比如在包公的形象妆扮上,扬剧包公戏就鲜明地体现出了对京剧的借鉴,其脸谱装扮承袭了裘盛戎包公戏中的扮相,两道白色浓眉自耳鬓画至眼部再延伸至鼻梁,将脸部划分成两部分,上部涂画黑色,额头勾画白色月牙,下部涂画红色;上台多佩戴黑满,身穿黑色龙蟒㊂此一时期大多数扬剧包公戏中的包公形象都沿袭了这一范式㊂
而在表演上,此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包公戏演员石玉芳,从小在上海行艺,受京剧影响颇深,他的包公戏表演上从京剧中汲取了很多养分,他所创立的 石派 表演艺术可以说是京剧和扬剧融合而成的结果㊂他所扮演的包公,不卑不亢,不徐不疾,既有不畏权势㊁刚正不阿的清官秉性,又有清明睿智㊁博学多识的学士风度,他所创造的包公唱腔,被评价为 似黄钟大吕,大有裘派韵味,为扬剧净行专用声腔作出了开拓性的尝试 1 ㊂在‘探阴山“一剧中,有一大段借鉴京剧板式设计的唱腔,连用ʌ导板ɔʌ补缸ɔ
ʌ回龙ɔʌ探亲ɔʌ散板ɔ等曲牌,来表达包公为民伸冤,不惧威权的勇毅和担当, 既做官当为民把冤枉判断,俺包拯何惧那虎穴龙潭 有什么塌天的祸老包担全㊂ 2 言辞间一片赤胆公心,整个唱段气势宏大,石玉芳演唱得徐疾有度又铿锵有声,有一种横扫一切㊁拨云见日的豪迈气概㊂他还曾饰演过‘秦香莲“中的包公,据韦人先生评价, 在‘秦香莲“一剧中,包拯劝陈世美认妻未果后,怒火中烧,急步拿起香莲状词,以疾风暴雨似的节奏唱了一段ʌ流水ɔ,体现了正义的宣判㊂每演到此,观众均会报以热烈的掌声㊂ 3 石玉芳追悼会上的挽联 包拯铁面永流芳 4 正显示出扬剧界对其包公表演艺术的肯定㊂有继承借鉴,也有新变创新,此一时期的扬剧包公戏十分重视程式动作的创造性,镇江市扬剧团表演的‘三告开封“一剧在表演程式上就很有独创性,在表现包公在私访中冒雨翻山滑倒时,设计有 吊毛 抢背 等跌扑动作,为扬剧包公戏首创㊂包公打伞行路中则使用了 挂钩 拉线 等技巧,表现遇狂风㊁伞飞等情状,增强了戏剧效果 5 ㊂扬剧进入新时期后,包公戏在剧目和舞台呈现上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此一时期涌现出的众多的包公新编戏塑造出了更加丰富的包公形象,也对演员的演绎和妆容的呈现提出了新的要求㊂在脸谱妆容上,扬剧包公戏在继承传统范式的基础上,于细微处又有所调整和创新,比如‘包公告状“一剧由于讲述的是包公晚年的故事,因此包公装扮由黑满改为白满,与年龄相对应,并显示出其老当益壮的精神状态;此外,在‘包公泪“一剧中,装扮一改传统的黑脸谱,为眉目清晰,浅红微黑的现代妆法,这些都体现出扬剧包公戏的突破和创新㊂
43 1
2
3
4
5
邱龙泉:‘舞台上下 我的扬剧情缘“,广陵书社,2019年版,第139页㊂‘石玉芳唱腔集锦“,中国唱片总公司上海公司,1995年版㊂
韦人:‘维扬一枝花 扬州扬剧艺术“,广陵书社,2009年版,第144页㊂韦人:‘维扬一枝花 扬州扬剧艺术“,广陵书社,2009年版,第143页㊂‘江苏戏曲志㊃镇江卷“,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89页㊂
在表演艺术上,此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演员是杭麟童㊁杨小明,他们正是在立足传统表演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角色形象的变化,不断调整着自己的表演方式,从而为扬剧新编包公戏在新时期的演绎开辟了新的可能㊂
杭麟童幼年从父学艺,十岁就登台演出,工文武老生和花脸,戏路宽而功力深㊂1953年加入江苏省扬剧团后主演了包公戏剧目‘断太后“‘秦香莲“和‘包公告状“㊂‘断太后“‘秦香莲“中的包公虽是主要角色,但不是中心人物,角色发挥的空间有限,而‘包公告状“一剧却是一部纯正的包公戏,此剧中的包公一改传统包公戏的中青年形象,人物设定为老年状态,且历经被迫致仕㊁公堂被逐等剧烈的人生起伏,有更多情绪上的延展空间㊂杭麟童对这个角色的精彩演绎,丰富了包公的角色群像,将一个老而弥坚㊁赤心不改的暮年包公留在了扬剧包公的形象谱系之中㊂杭麟童素有扬剧 麒派 之称,他饰演的包公,唱腔上的 老生 特色十分明显,他的声音苍劲浑厚,富有大开口的韵味,又自带一份撕扯着的沧桑悲咽㊂特别是剧中第六场包公面对太后时的那一段 十不该 唱段,细细历数污吏当道㊁冤狱丛生的黑暗现实之中,为官清正之人所面临的的艰辛,浩浩荡荡的控诉铺天盖地而来,声音里浸透着苍老悲凉,不平与怨愤,一字一句,铿锵入耳,直击人心㊂这也成为这部剧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唱段㊂
杨小明工老生兼演花脸,他嗓音宽厚,做表细腻,1964年进入镇江扬剧团工作后,曾在‘包公自责“和‘包公与太后“中分别饰演包拯一角㊂新编戏‘包公自责“堪称是其舞台表演的巅峰之作㊂杨小明在表演上运用了鼻腔共鸣和胸腔共鸣相结合的方法,使得包拯这个人物在剧中不怒自威㊂在‘请命受斥“一场中,包公怀疑义子包贵徇私枉法,于是与其有激烈的交锋,其间经历了剧烈的情绪起伏,杨小明演唱了一段由ʌ湘江浪ɔʌ满江红ɔʌ雪拥蓝关ɔʌ梳妆台ɔʌ数板ɔʌ滚板ɔ等曲牌串联起来的成套唱腔,设计连贯,如行云流水般酣畅淋漓㊂面对义子包贵,包公既有满腔愤怒,又有无限痛惜,杨小明把这种爱恨交加的矛盾心理表现得十分到位,然而情绪到高潮处,他的声音里虽有悲怨,却仍不减气势,完美呈现了包公是慈父更是严父的形象定位㊂而在最后一场‘请罪自铡“中,包拯得知自己独断专行酿成冤案时,在义子面前下跪罪己,主动请铡,杨小明饰演的包拯在此时有很悲怆的一段唱辞: 见龙图不由我心似刀绞,一霎时吐鲜血血染蟒袍,本应该细察微判断疑案,因失误致人命猛传噩耗 虎头铡安排好,拿我这罪人开刀㊂ 1 这一段唱腔既悲凉又豪迈,特别是最后用了拖腔,有无限凛然之气,充分展现出包拯勇于担错㊁铁骨铮铮的形象特征㊂
进入1990年代,扬剧的新创剧目减少,而随着老一辈扬剧演员的逐渐退幕,包公戏表演传承和发展的势头明显放缓㊂此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扬剧包公戏演员是陶艺,在扬剧包公戏衰微的大环境下,他仍然在承袭的基础上努力开掘着扬剧包公戏表演的
1 崔东升㊁郁亦行:‘包公自责“,‘江苏戏曲“,1980年第3期㊂
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