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课件《封锁》 粤教选修《短篇小说欣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味
的
好
人
如果没有任何的外部因素的刺激,他们都永远就 是这样的好人,都是现代文明社会角色和道德角色的 出色扮演者。
但是,封锁了,由于战争,外部文明本身出现了
非 混乱、无序的状态,动摇了都市日常生活的秩序。城 市里的电车停止了运行,出现了秩序空白、真空。由 此也带来了人的角色的动摇,欲望的萌生。主人公由
传 奇 爱 情
就在张爱玲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她恋爱了。偏偏令她神魂颠 倒的是为大汉奸汪精卫政府文化部服务的胡兰成。张爱玲为这段恋 情拼命地付出。她不介意胡兰成已婚,不管他汉奸的身份。战后人 民反日情绪高涨如昔,全力捕捉汉奸。胡兰成潜逃温州,因而结识 新欢范秀美。当张爱玲得悉胡兰成藏身之处,千里迢迢觅到他的时 候,他对她的爱早已烧完了。张爱玲没能力改变什么,她告诉胡兰 成她将萎谢了。然而,凋谢的不只是张爱玲的心,她惊世骇俗的写 作才华亦随之而逝。往后的日子纵然漫长,她始终没再写出像《金 锁记》那般凄美的文章了。
苍凉的味道,反复地提醒著我们所有
世 现今的文明终会消逝,只有人性的弱 界 点得以长存于人间。
小说就是写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封锁期间 的电车里的瞬间欲望。
故 事 情 节
电车走着走着,突然封锁了。人们都无聊而 放松,一个中年男人由于为了躲避一个自己讨 厌的人,装出和一个年轻女性调情的姿态。但 是,弄假成真,两个人在谈话过程中逐渐萌生 了真实的感情。封锁解除以后,男人回到了自 己的座位,一切都结束,又恢复了平常的秩序。 男人回到家以后,连打电话的勇气都没有了。
阂,以及个体思想受人生常态的压抑状态,也就 是人性的封锁。在文明秩序中,人都是按照社会 秩序指派给他的角色做人,没有自我。现代都市
回到原先的位子上,是一个象征,事如春梦了 无痕,宗桢这样的好男人不会为电车上的偶然春 心萌动付出行动,他不会付出爱,他只需要解乏, 需要放松,而这些完成了,他们的关系也就完成 了。
事后,他甚至已不再记得翠远的脸了,对自己 的创举却是历历,他欣赏的是自己的冒险。在宗 桢,实实在在的那只是一次“调情”。
一九九五年中秋夜,曾经瞩 目中国文学界的才女张爱玲卒于 洛杉矶一公寓內,享年七十五岁。
张爱玲对西方的文化艺术感兴趣, 又受到中国古典小说、诗词的熏染, 还受到“五四”新文化的、新思潮的 影响,她的创作反映了较为复杂、丰 富的色彩,表现出中外艺术、新旧文
奇 艺、新旧意境的揉和与交错,极具艺 异 术个性。 的 她笔下的女性是实实在在的:自私、 艺 城府,经得起时间考验。就是这些近 术 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里
很显然,他们代表着现代都市人生最普通、平凡的基本状态。
他们是都市中最大的人群中的成员。他们都是好人或者老实人。 好女儿、好丈夫、好职工,好父亲。这种“好人”是都市文明派 定给他们的社会角色和道德角色。
角色都是社会文明秩序对人的一种规定,无论什么样的角色,
只要进入角色,就要符合社会文明秩序的规定。他们都成功地扮
枯
演了都市文明给他们规定的角色。意味着他们已经最大程度地适 应都市社会。他们完全成为都市社会文明机器的螺丝钉。但是,
燥
他们的自我,却恰恰被角色所不盖、淹没,他们是好人,但是不 是属于自己的人,不是真实的人。他们的生命状态,是被角色状
乏
态所扼杀。所以,他们都显出自我生命匮乏的枯燥状态。都是那 种毫无活力平庸者。不是像讣闻、股票、申请书,就是象讣告。
常 翻译与原著的隔膜。
翠远这可怜的乖孩子,希翼倾诉,希翼知心
态 依托,渴望刺激,渴望背叛自己,她的好教师、 好女儿的角色动摇了。
3、宗桢为什么要和翠远搭讪?
直接的原因是要躲避表侄董培芝;
报复太太——气气他太太也好!谁叫她给他弄上这么 一个表侄!气,活该气!
吕宗桢好丈夫的角色也动摇了。他要报复
非 他的太太。吕宗桢遇到他最讨厌的亲戚,他太 太的亲戚。这个人觊觎他的女儿,所以他非常
常 好人变成坏人,却是真实的人。
态
1、翠远为什么给一个用不很合文法,写吃吃艾 艾句子的男生批了一个A,并且涨红了脸?
因为这学生是胆敢这么毫无顾忌地对她说这些 话的唯一的一个男人。 1、学生看得起她。学生把她当作知己。(学校里
非 没有人尊重她。) 2、这些语言带有欲望的刺激性。和城市欲望联系
常 在一起。 所以,她“竟涨红了脸”。 从中也可以看出她自卑感很重,她也很压抑,
奇 她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流言》、中短篇小说集《传奇》、长篇小说 《半生缘》等。关于她有三次“张爱玲热”:
才 第一次“张爱玲热”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 第二次“张爱玲热”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将张爱玲写入文学 史,成为了张爱玲研究全面展开的一个标志。
情 1995年张爱玲的去世更推动了这一热潮的高涨。
常态:日常生存状态
非常态:日常生存状态被打破了
常 态 与 常态 非 (未封锁) 常 态
(封锁)
非常态
(封锁)
常态
(解除封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说开头是如何描写常态生活的?
常 态
开电车的人开电车。
庸常的生活周而复始。
电车轨道像曲蟮,抽长了,又缩短了…… 没有完,没有完……
日常生活就这样重复、无聊。
然而他不发疯。
显示了人们对日常生活麻木得一无所知。 贫乏冗长的日常生活状态封锁了人们。
常 反感。为了躲避他,他就离开自己原来的座位, 来到翠远的旁边。关键是他不仅仅要躲避这个 亲戚,更重要的是报复他的妻子。他装出与翠
态 远调情的样子,让这个亲戚看到,告诉他的太 太。这里,他要有意让他太太知道。 他不想做好丈夫了。
4、宗桢喜欢翠远吗?
一开始宗桢并不青睐翠远,为了避开培芝,不得已而“调 情”。
中学时期的张爱玲已被视为天才,并且通过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试.后 来战乱逼使她放弃远赴伦敦的机会而选择了香港大学.在那里她一直名 列前茅,无奈毕业前夕香港却沦陷了.此后张爱玲返回上海,因为经济 关系,她以唯一的生存工具——写作,来渡过难关。处女作《沉香屑》
传 (第一、二炉香)却成为她的成名作,向上海文坛宣布了一颗夺目的新 星的来临。继之而来的《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等更奠下她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用。她被认定为当时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
最后,吕宗桢要了她的电话号码。至此两 个人的欲望交流达到高潮。他们都摆脱了社会 文明角色的约束,回到自我内心世界。从好人 变成了坏人——真人。欲望解放,人获得了自
非 由。
常 然而,在他们欲望解放高潮的时候,封锁
态 却解除了。
常 态
7、封锁解除了,宗桢“遥遥坐在他原先的位子 上……做了个不近情理的梦”。如何理解?
封锁解除了,城市又恢复了正常秩序,文明从暂短的中断中恢复了正常的 秩序。于是,这一对男女也终止了欲望,回到他们原来的社会角色和道德 角色之中,从真人又变回到好人。
8、小说起首第一句“开电车的人开电车”,
常态(未封锁)述一首写切尾常又呼态回应生到写活常法。态的经生用过活意一中。段。非仔常细态体经会历小描说写这后种,
心理基础
宗桢:老实人。身为家庭的顶梁柱,日夜奔忙,对工作
失去兴趣,完全褪化成一个赚钱的机器,他的身份是会 计师,是父亲,是丈夫,是市民,翠远唤醒了他男人的 意识,他竟然能让一个女人脸红,使她微笑,使她掉过 头来,原来,他还有一个男人的魅力。 况且,翠远,“白,稀薄,温热,像冬天里你自己嘴里 呵出来的一口气,你不要她,她就悄悄地飘散 了。”“她什么都懂,什么都宽宥你。”(善解人意) 而他的妻子不同情他,她脾气坏,文化低,又不会牵就 他,理解他。生命对他来说太沉重了。现在有这样一个 机会,哪怕是气气自己的妻子也好哇!
奇 型的遗少型人物,母亲是西洋化的女性.几度跨洲越洋去 留学,是一个颇具艺术天分和修养的音乐家和画家.她家
家 既有前朝的豪华,而其本人又很早接受了西洋文化,因此 曾受到非常完整的教育。但父亲抽鸦片,讨姨太太,母亲
世 愤而离家出走,张爱玲自幼就失去了正常的家庭温暖,又 耳濡目染了封建大家庭内部的尔虞我诈,不仅形成孤独、 敏感的内省个性,还使她过早地积累了对人对事的否定性 情绪,习惯于以审慎怀疑的态度注视着周围的世界。
在外面来了两辆车,装着兵。他们同时探出头
非 去看,两个人的脸靠得非常近,发现了对方,同时 也发现了自己。翠远脸红了,吕宗桢感到自己这个
常 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而不是各种社会角 色了:可是对于这个不知道他的底细的女人,他只
态 是一个单纯的男子。 他们经由对方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发现了 自己的魅力,所以彼此断定对方可爱。
心理基础
非 翠远:其貌不扬,内敛,节制,庄重,像教会 派的少奶奶,却还没有结婚,她是一个好女人,
常 没有成就感的压抑的工作环境,刻板的虚荣的家 庭氛围,让她不快乐,她渴望背叛自己,渴望刺 激,渴望被诱惑。愿者上钩(气气家里人)。
态
这短暂的“恋爱”过程其实也就是男女主人公 欲望交流的过程。在这短暂的“恋爱”中达到了真 正的欲望交流,双方都放弃了各自的角色,进入真 正的自我状态。
态 虚荣的家庭环境使她不快乐,在非常态下,她发 现了自己的缺乏和需要,她渴望被人尊重,渴望 被家人、社会认同。
2、怎样理解“生命有点像圣经……未免有点 隔膜。”这一段话?
这段话运用比喻联想:“生命像圣经”, 像《圣经》经过无数种语言最终译成了上海话 一般遥远,因为译来译去的缘故,使人产生
非 “隔膜”。这是翠远在不经意的阅卷中,灵光 一闪的醒悟——自己与真实生命的隔膜,就像
——
——
非 常态(封锁)
生活容不得浪漫,传奇、梦想像肥皂泡, 终究要破灭,并回到庸常的日子。只有 日常生活才是真实、永恒的。
这种“常态—非常态—常态”的情节转换过
常
程,突显了主旨。
态(解除封锁)
它首先是指一个场景——电车遭遇封锁后,车上 的一个场景。
深层次的暗含人与人心灵之间有形无形的封锁隔
小 说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63年前,一位17岁的教会中学的女学生写 下了这句话,没有人意识到,这是一段传奇的 序幕。63年后的今天,无数的人甚至说不清 是为她的文字所折服,还是为她的传奇所吸引。
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原名张煐 ,1930年改名
传张爱玲 。祖父张佩纶虽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女婿,但到 她的父亲这一辈,家道已经中落。张爱玲的父亲是一个典
非
原文:他不怎么喜欢身边这女人。她的手臂,白倒是 白的,像挤出来的牙膏。她的整个人像挤出来的牙膏, 没有款式。
常 5、设身处地想想,宗桢在培芝走后?为什么 继续他的调情?
态 第一是出于礼貌,第二是因为闷,无聊,找个人聊聊,解 闷。
非 常 态
6、小说中说:“他们恋爱着了”,你觉得这是
真的吗?或者说,是否至少有那么一刹那,他们 彼此迷恋?他们有没有“越轨”的心理基础?
常
吕宗桢:
银行会计,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老实人,枯燥 乏味,他每天上班、下班,下班还要遵守太太旨 意买包子。带着玳瑁边眼镜,提这公事包,抱着 热气腾腾的包子。他能够把包包子的旧报纸的所 有的字都看完,甚至能够看到印在包子上的字。
翠远:
态 家里的乖孩子、好女儿、学校的好学生,大 学里的英文助教,“教会派少奶奶”,“很 有点讣闻的风味”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82022/1/18January 18,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82022/1/182022/1/181/18/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82022/1/18
阅读宗桢看报,引得周围的人都学样 的段落,看看哪句话可以概括他们的行为 心理。
他们不能不填满这可怕的空虚。
思 如何理解“思想是痛苦的一件事”?
考
闲则生事,静下心来,思考为什么,只能徒 增烦恼,郑板桥说,难得糊涂,一思考就陷入窘 境,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就会发现生活中 太多的不如意。
常态下的男女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