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申论高效作答流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公版)申论高效作答流程
申论的作答流程分为阅读题干、审清题意;阅读材料、提取要点;加工要点,组织作答三个步骤。

一、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申论的审题具体包含三项内容,审清作答任务,审清作答范围,审清作答条件。

(一)审清作答任务即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

①明确题干中包含一问还是两问;②是要求概括内容、问题,阐释概念、评论观点,还是提出对策等;③是否有身份(例教育局、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和格式(如信、宣传题纲等)要求等等。

(二)审清作答范围即审清问题涉及的材料范围。

一般来说,申论题目题干中既有给出明确的作答范围的,也有作答范围相对模糊的,这就要求我们分别把握。

(三)题目中还会包含一些作答条件方面的信息,比如字数(作答时要与字数要求相近或相符)、分值等。

作答要求的常见表述有:准确、简明、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有针对性、有可行性,以及文章写作题中常见的观点明确、思想深刻、内容充实、语言流畅等。

二、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阅读的时候,要带着目标,有层次地阅读。

(一)阅读流程
1、阅读材料的目标。

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

宏观上,抓住关键句,通常出现在资料首尾句,领导、专家学者的论述以及党和政府的相关文件中;如果每则材料都说同一个问题,问题就是材料的主题;如果不同材料说不同问题,那么材料主题从几个问题共同点概括。

中观上,根据材料所反映和体现的事实,找出材料所包含的信息点,并按一定原则对其分类,如哪些是阐明问题,哪些是说明原因,哪些是对策措施等。

微观上,在对材料整体把握的同时,明确与题目相匹配的材料,具体细化为每一段、每一句,为要点的提炼提供依据。

2、材料阅读的步骤。

分为两步:第一步,浏览材料概貌和作答要求。

了解材料的则数、篇幅、题目的作答要求和材料反映的情况。

第二步,细读材料,直接寻找要点。

对材料的内涵以及逻辑关系形成客观认识和准确把握,对于要点在材料中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或者用几个简明的字眼写在旁边。

3、阅读材料的方法。

有跳读法、快读法、精读法三种,根据材料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

跳读法适用于大段的数据材料,要点并非数据本身,而是数据背后想要表达的观点。

要点通常在数据的前一句话或后一句话。

快读法适用于案例和故事,迅速理清案例或故事的主
体、主体的处境、采取的措施、产生的后果以及由此得到的启发,然后经自己的分析得到潜含的间接的信息。

精读法适用于观点型材料,包括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人民群众和社会名流发表的言论和观点,政府文件、法律条文等。

有必要逐字逐句阅读。

关注发表观点的主体、针对的对象、观点的内容和产生这种观点的表面或深层次的原因。

(二)要点提炼
1、要点的标志性词汇。

提出观点型:针对……,对此……,当……,表示……,认为……,指出……,说……,称……。

表明重点型:但是……,然而……,尽管如此……,主要是……,关键在于……。

作出结论型:因此……,由此可见……,总之……。

2、提炼要点的技巧。

要点的提炼,如果是显性的要点(明显的语句),可以直接勾画出来,作为答案要点;如果是隐性的要点(隐晦的语句,不直接说明),需要进行概括、引申。

三、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要点的加工分为初加工和深加工两部分。

(一)要点的初加工。

合并相同的要点和升华要点。

(二)要点的深加工。

把要点按照一定的条件进行归类整合,按照一定的逻辑表述出来。

要点的深加工是形成答案的最终,对考生的申论成绩具有决定性影响。

1、结构的加工。

一般有三种常见结构:并列结构、总分结构和顺序结构。

(1)并列结构。

将答案要点依次举。

表达形式一般为:“一是……;二是……;三是……”、“首先……;其次……;最后……”、“第一……;第二……;第三……”等。

(2)总分结构。

注意:回答时先要进行总括,然后分条回答。

按照行为主体分类。

行为主体是指行使某行为的人或组织。

把同一主体的有关要点归为一类。

按照实施手段分类。

实施手段就是指任务或目标所采取的方法、措施。

如管理方面、政策方面、法律方面、资金方面、宣传方面、理念方面等。

按照归属领域分类。

归属领域是指事件
或活动所属的范围。

如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文化领域、公共服务领域、居民消费、收入分配、住房领域、就业问题、养老问题等。

(3)顺序结构。

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顺序。

答案要点按照“原因——经过——结果”或“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等方式排序,主要适用于概括主要内容、书写情况反映等题型。

按照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

常见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目的——理由——打算、背景与内涵——重要性与必要性——重要举措、目的——政策——效果等。

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结构,切不可直接套用万能模式。

按照工作流程顺序。

常见政府工作的流程。

政府制定政策时的决策一般包括三个工作阶段:决策前的信息公开、决策时的民主决定、决策后的信息反馈。

2、框架的加工。

主要针对应用文。

需要掌握常用应用文写作格式和框架。

报告、宣传提纲等。

3、语言的加工。

一般情况下,语气要严肃认真,不口语化。

但有些试题会对语言风格和语气作出限制,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作答者与对象之间的关系;二是任务的特殊性。

例如要求以某街道办事员身份对当地居民写一份节水宣传材料,则要求“通俗,利于老百姓理解”。

4、字数的加工。

字数不够扩充词句。

例如,在答案前面加一句总括句,在句与句之间加过渡句,或是在段尾加总结句。

超过字数浓缩词句。

删繁就简,继续合并同类,或将不必要或是繁冗的表述删掉,但要确保要点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