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症药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抑郁症药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一种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负担率的精神疾患。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第2大疾病。
该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且患者的心情低落与其现实处境一般不相称。
虽然在中国,公众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乐观,超过26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但90%患者没有意识到患病。
1,病理机制
目前,有关抑郁症的发病机理较集中在生化机制方面,主要有神经递质假说和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
前者主要是生物胺假说,即5- 羟色胺能低下假说、去甲肾上腺素能低下假说和多巴胺能低下假说。
后者主要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HPA)轴活动过度、下丘脑 -垂体-甲状腺(HPA )轴活动异常,如皮质醇分泌亢进、地塞米松抑制实验脱抑制、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阳性等。
1.1 5-羟色胺假说
主要指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大脑突触间隙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下降有关。
5-HT假说是抑郁症生化机理中较公认的假说,该假说的证据多数来自于药理学资料。
近年来,随着5-HT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氟伏沙明等药物用于治疗抑郁症有较好的疗效。
5-HT抑郁症假说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多项研究结果证实抑郁症患者中5-H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抑郁症患者死后尸检(通常为自杀成功者)脑组织中5-HT及NE含量显著低下;陈珏等亦发现抑郁症患者中5-HT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表明抑郁症患者中枢5-HT能低下。
然而,在抑郁症的临床研究中,的获得难度但抗抑郁的效果一般还是需要2周左右才会起效,因此又有了5-HT和NE受体敏感性增高的假说;
1.2下丘脑 -垂体-甲状腺(HPA )轴活动过度
HPA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下丘脑室旁核,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
室旁核有可以进行神经内分泌的神经元,该神经元可以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具体来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作用于肾上腺皮质合成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
糖皮质激素可以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分别抑制CRH和ACTH的合成与分泌),形成反馈调节环路。
从解剖结构上看,大脑的杏仁核、海马等核团与下丘脑存在物理上的联系,这种连接使得大脑核团可以刺激HPA轴。
在下丘脑,恐惧的神经冲动既可以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又可以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紧张刺激后,皮质醇合成增加,使身体会出现警戒准备状态。
但是过量的糖皮质激素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例如长时间的糖皮质激素刺激会导致下丘脑的萎缩。
海马神经元的皮质酮受体可负反馈调节HPA轴功能,某些应激状态下,如卒中后,皮质酮受体功能受损后,HPA轴变成脱抑制状态,皮质酮升高,5一HT合成减少,5一HT神经功能降低。
该假说认为海马神经元的皮质酮受体可负反馈调节HPA轴功能,某些应激状态下,如卒中后,皮质酮受体功能受损后,HPA轴变成脱抑制状态,皮质酮升高,5一HT合成减少,5一HT
神经功能降低。
1.3抑郁症的神经递质与神经内分泌两者间的关系
近年来研究发现,中枢5-HT能系统与HPA轴关系密切。
5-HT能系统调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分泌。
研究表明,脑内5-HT能系统有抑制ACTH分泌的作用,故当抑郁症脑内5-HT能低下时,垂体ACTH分泌增加,致使外周皮质醇分泌增加,DST脱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