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浣溪沙》,使学生能够理解诗的基本内容,掌握诗的词牌、词律,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失去家园的痛苦,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1. 诗文的朗读与感悟。
2. 诗中意象的解析。
3. 词牌、词律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
1. 诗中意境的体会。
2. 词语的典故和寓意。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文、作者简介、词牌知识等。
2. 学生预习《浣溪沙》,了解诗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利用PPT展示李清照的画像,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
2. 诗文讲解(10分钟)
逐句讲解诗文,解释生僻词语,解析诗中的意象,如“菡萏香销翠叶残”等。
3. 朗读与感悟(10分钟)
学生分组朗读,讨论诗中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心情。
4. 词牌知识(5分钟)
讲解《浣溪沙》的词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词牌的作用。
5. 课堂小结(5分钟)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结合诗文,写一篇感悟,不少于200字。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并背诵《浣溪沙》。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解释生僻词语。
3. 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4. 学生能够掌握《浣溪沙》的词牌特点,了解词牌的作用。
七、教学拓展:
1. 对比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品,分析其创作风格的变化。
2. 探讨《浣溪沙》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邀请专家讲座,深入解析《浣溪沙》的艺术特色。
八、教学资源:
1. PPT课件:包括诗文、作者简介、词牌知识等。
2. 参考资料:关于李清照的生平和词作的研究文章。
3. 视频资料:关于《浣溪沙》的朗读和解析的视频。
九、教学时间安排:
1. 导入和诗文讲解:1课时(40分钟)
2. 朗读与感悟:1课时(40分钟)
3. 词牌知识:0.5课时(20分钟)
4. 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布置:0.5课时(20分钟)
十、教学反思: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2. 教师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3. 教师是否有效地解释诗中的意象和词牌特点。
4. 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 对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能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目标:
重点关注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以及对《浣溪沙》这首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重点关注诗文的朗读与感悟,以及诗中意象的解析和词牌、词律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
难点关注诗中意境的体会和词语的典故及寓意。
四、教学准备:
重点关注PPT的制作,确保内容包括诗文、作者简介、词牌知识等清晰展示。
五、教学过程:
重点关注导入、诗文讲解、朗读与感悟、词牌知识讲解和课堂小结环节。
六、教学评价:
重点关注学生对诗文的掌握程度,包括朗读、背诵、词语解释、意象分析和词牌理解。
七、教学拓展:
重点关注对比李清照其他作品、探讨《浣溪沙》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邀请专家讲座等活动。
八、教学资源:
重点关注PPT课件、参考资料和视频资料的准备和运用。
九、教学时间安排:
重点关注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确保导入、讲解、朗读、小结等环节的顺利进行。
十、教学反思:
重点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方法和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对课后作业布置的合理性。
本教学设计以《浣溪沙》这首词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深入讲解、朗读感悟、词牌知识介绍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词。
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诗文内容理解、意境体会和词牌掌握。
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PPT 课件、参考资料和视频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通过教学评价、拓展活动、时间安排和反思,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整体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