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锻炼要注重从平凡的小事做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性锻炼要注重从平凡的小事做起
上半年,我参加了市局组织的湖南省国税系统先进典型事迹巡回报告会,亲耳聆听了吴炜等5名同志的先进事件。
他们中既有领导干部的楷模,也有廉洁奉公的普通税官。
他们中虽没有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非常之举,也没有光照日月彪炳千秋的英雄业绩。
正如报告团成员衡阳市珠晖区国税局纳税服务科罗海燕同志所说的那样‚尽管我所从事的工作是平凡的,但只要我把平时的工作做对了,做好了,就是不平凡;也许我一生也成就不了伟人,但完全可以在普通生活中追求优秀、创造卓越,使自己变得更加崇高‛。
因此,我认为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不仅十分重要,而且要注重从平凡的小事做起,从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举手之劳的事做起。
从而使自己坚强的党性在日积月累的小事上闪光,在点滴的修养中折射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在党性的锻炼上,平凡的小事与大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大到为民掌权,小到从地下拣一个小小的烟蒂,体现的都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操守,反映都是服务于人民的精神。
在我任连队指导员时,原空降军军长李良辉到我们连队检查指导工作。
他烟隐很大,从下车后,几乎是一根接一根的抽烟,但不论是在空旷的操场或是在战士的宿舍他都是灭掉烟火之后,把烟蒂装在自己的上衣兜里,没有随手仍一个烟头。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一次在杭州楼外楼请客,坚持自付饭费;刘伯承元帅写信总是自己买信封和邮票;等等。
这些,对领袖、元帅、将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然
而他们却不以小事小不为之,为什么呢?周总理一语中的:这是共产党人的本色,是党性所要求的。
他们都能自觉做到,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呢?
强调在平凡的小事上加强党性锻炼,还因为,在小事上过得了关,在大事上才能过得硬。
一个在小事上过不了关的共产党员很难说在大事上过得硬。
一些犯错误的党员几乎都与开始在小事上放任自己有关。
原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李真,在收到他人送来的第一条烟时,觉得别人有求自己,理应给自己一点好处费。
正如世界大文豪巴尔扎克所说的那样‚贪心,就好比一个套结,会把人的心越套越紧,结果把理智都封闭了。
‛李真的理智封闭谁能说不是从拿别人的一条烟开始的吗?
小事与大事是相互关系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解放前夕,党中央在西北坡开会时,一些拴在树上的马把树皮啃了,毛主席发现后立即派人调查,凡被啃坏了的树都要照价赔偿,并向老乡道歉;辽西战役时我们的部队住在一个苹果园里,身边到处是掉下的苹果,饥渴难忍的战士硬是一个不捡,一口不吃。
树皮被啃,吃一口苹果,这些的确都是小事。
但毛主席却说,不吃是高尚的,吃是可鄙的。
毛主席为什么如此看重这些小事,因为人民群众认识共产党、国民党的优劣,更多的是从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中领悟到的。
谁能说人民群众自觉自愿跟着毛主席、共产党走,与这些小事无关呢?大与小还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雷锋从小事做起,终于形成了一个时代的风貌-----
雷锋精神;时传祥为民清厕,张秉贵苦练‚一把抓‛,焦裕禄抓植树,任长霞帮助孤儿等等,这些多不是大事。
但俗话说‚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正是因为有这无数的小事,才形成了共产党人的伟大事业,才构成了生机勃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
可见,小事不小,党性锻炼,从本质上看,应当无小事可言。
另外,在小事上锻炼党性,需要更多的自觉性。
刘少奇同志曾指出:‚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这是共产党人特有的一种高度的自觉性和自律精神。
在平凡的小事中锻炼党性需要更高的党性境界,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小事伴你终生,因而在小事中锻炼党性,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小事中体现讲党性
常常有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抱怨没有施展讲党性的平台,没有讲党性的用武之地。
这种观点大错!讲党性并不一定要体现在惊天动地的大事中,生活中的小事、琐事照样能体现出一个党员干部的党性。
随手举几个讲党性的例子:石元巍,资源县资源镇修睦村一个小小的党小组长,带领群众种水果,富了一方民众,打造出了“资源水果第一村”;周仲友,资源镇天门村一个小小的村
支书,逢年过节都要杀上几头猪,为村里的五保老人每人送上几斤“爱心”猪肉;邹定明,资源镇黄保村一个年逾60岁的普通党员,在全村遭遇百年不遇的冰冻灾害时,步行18个小时,把200余村民受困“孤岛”的信息第一时间告诉了乡党委,从而使他们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援。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所做的事情也并不惊天动地,有的只是踏踏实实。
在生活小事、琐事中,能够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能够真正站得出、顶得住,这就是讲党性。
通过本人6年多的工作实践,我体会到,基层对台干部只有秉承心中有大局、手中无小事的工作态度,在涉及台胞台属的问题上,做到事无巨细,尽心尽责,在每一件“小事”的处理上,都体现党的对台方针政策,体现党和政府的善意,才能在日常工作中勇担使命,在平凡岗位上诠释胸怀。
点滴小事见大局
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从“一点一滴”小事抓起。
这是我们党的宗旨的生动体现,是我们基本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早在72年前,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名篇《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就说过:“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
我们要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要努力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我们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从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入手。
党的宏大事业,是由无数为群众谋实利的好事、实事所构成的;而人民群众对党的向心力、凝聚力,也是他们在点滴小事中通过切身体会才形成的。
可见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
老百姓的“开门七件事”,旧区居民的住房问题,“4050”的就业问题,老人的看病问题,孩子的上学问题,这些类似不起眼的“点滴小事”,对于群众来说,都是事关忧乐的大事,都应当牵挂在共产党人的心头,落实在我们扎扎实实的工作之中。
我们要像杨浦区的同志那样,不做轰轰烈烈的表面文章,不追求吸引“眼球”的政绩工程,更
不把关心群众停留在口头上,而把群众的点滴小事当成大事、实事和要事来办好,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到点子上,把党的温暖送到老百姓心坎上。
从点滴小事抓起,还因为“小”和“大”是一对辩证关系。
我们聚精会神谋发展也好,坚定不移搞改革也好,其目的都是为了人民,主体和动力都是人民群众,成果要更多地惠及人民,而其过程更要充分顾及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
如果认为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关注点滴民生只是“好行小惠”,如果认为群众的点滴切身利益只是“细枝末节”,那就会酿成大错、影响大局。
只有把群众利益的“点滴小事”看成大事,把为群众谋求和维护切身利益当成大事,我们才能在和谐、稳定、协调的社会环境中推进改革发展,才能避免“矛盾凸显期”,抓住“黄金机遇期”,否则,改革发展就不可能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就会被种种困扰所羁绊。
总之,只有“视人民群众为亲人”,才是真正的“视发展机遇如生命”。
小中有大,大中见小,从点滴小事抓起,体现的恰恰是我们的大局观、全局观。
从点滴小事抓起,就要抓热点、攻难点。
所谓热点,就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利益。
有些热点事情很小,却关系着众多群众的痛痒,牵系着很多老百姓的得失,应当成为我们首先抓好的着力“点”。
所谓难点,往往是人民群众意见最大,积重难返程度最高,而各方利益矛盾交织也最复杂的问题。
难点的破
解,既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一个共产党人是否有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的检验。
难点难在对群众利益影响最大,应当成为我们攻坚解难的突破“点”。
热点和难点,说到底,都是老百姓的最切身利益所在,都是老百姓最关注的焦点所在。
我们从点滴小事抓起,就要注重抓热点、解难点、化焦点,以此为突破口,纵深推进,两翼展开,打开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