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教师用卷范文文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19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一、单选题
1.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
下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
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
于Z范围的是( )
A. 红磷
B. 干冰
C. 氯酸钾
D. 食盐水
【答案】B
【解析】【分析】
物质包括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氧化物,根据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及概念进行分析。
【解答】
由图中信息及物质的分类可知,x属于单质;y属于化合物;z属于氧化物;
A.红磷属于单质,故A错误;
B.干冰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C.氯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C错误;
D.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2.“臭氧(O3)层空洞”是目前全球性环境问题,大气中的臭氧层可吸收紫外线,对地
球起保护作用,下列有关臭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臭氧是金属单质
B. 臭氧是混合物
C. 1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
D. 臭氧由3个氧元素组成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臭氧是非金属元素组成,为非金属单质;B、臭氧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为纯净物;
C、考查了分子的构成:1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
D、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解: A、臭氧是金属单质,说法错误,故A错误;B、臭氧是混合物,说法错误,故B错误;
C、1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说法正确,故C正确;
D、臭氧由3个氧元素组成,说法错误,故D错误.
故选C.
3.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
B. 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与软水
C. 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 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异味物质
【答案】D
【解析】解: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液态、固态、气态的相互转化完成的,是通过三态变化实现的,故A说法正确;
B、软水和硬水的鉴别方法: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B说法正确;
C、硬水软化的方法是:加热煮沸或蒸馏;
D、过滤是除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除去水中异味用吸附的方法,故D错.
故选D.
4.按照一定的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
捷途径.小颖同学在家中建立了小小化学实验室,他收集许多物质有:①纯碱;②生石灰;③醋酸(化学式为CH3COOH);④熟石灰;⑤酒精;⑥铜;⑦石墨;⑧氧化铁;⑨蔗糖;⑩不锈钢;对上述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属于碱的有①④⑤
B. 属于单质的有⑥⑦⑩
C. 属于有机物的有①③⑤⑨
D. 属于氧化物的有②⑧
【答案】D
【解析】解:①纯碱属于盐,②生石灰属于氧化物,③醋酸属于酸、有机物,④熟石灰属于碱,⑤酒精属于有机物,⑥铜属于单质,⑦石墨属于单质,⑧氧化铁属于氧化物,⑨蔗糖属于有机物,⑩不锈钢属于混合物.
故选D
可以根据物质的分类方法对每种物质碱性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A、属于碱的有④
B、属于单质的有⑥⑦
C、属于有机物的有③⑤⑨
D、属于氧化物的有②⑧
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物质的分类方法对物质进行正确分类方面的问题.
5.废弃的易拉罐和塑料瓶属于()
A. 厨余垃圾
B. 其他垃圾
C. 可回收物
D. 有害垃圾
【答案】C
【解析】解:易拉罐和废弃的塑料属于可回收垃圾。
故选:C。
根据被回收的垃圾成分、性质和用途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垃圾质的分类,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6.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解: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都正确,故D①②③④组合正确.故选D.
7.自然界里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 水的物理性质
B.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
C. 水的化学性质
D.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答案】C
【解析】解:水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转变,主要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在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大小、质量不发生改变,分子仍然在不断地运动.
故选:C.
8.通常所说的“瘦肉精”(化学式为C12H18Cl2N2O)曾经作为药物用于治疗支气管哮
喘,后由于其副作用太大而遭禁用.“瘦肉精”属于()
A. 混合物
B. 单质
C. 氧化物
D. 有机物
【答案】D
【解析】解:A、根据题意,通常所说的“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2H18Cl2N2O,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B、由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2H18Cl2N2O,可知该物质是由
C、H、Cl、N、O五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C、氧化物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瘦肉精化学式可知该
物质是由C、H、Cl、N、O五种元素组成的,故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由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2H18Cl2N2O可知,该物质是由C、H、Cl、N、O五种元素组成的,是含C元素的化合物,故属于有机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
−108∘C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解: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体积不变,所以,A、B错误;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C时形成的,在变化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所以,C正确,D错误.
故选C.
10.黑白小圈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如图表示的物质是()
A. 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B. 由5种物质分子构成的混合物
C. 由6种物质分子构成的混合物
D. 由7种物质分子构成的混合物
【答案】B
【解析】解:
根据每一个分子的构成,图中表示的模型中有三种不同的单质分子,两种化合物分子,共五种分子,含有五种分子的物质是混合物.
故选B.
二、双选题
1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B.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C.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 过氧化氢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CD
【解析】解: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正确;
B、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数目不变,正确;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错误;
D、过氧化氢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错误;
故选CD.
12.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化石燃料,关于天然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B. 与沼气的主要成分相同
C. 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
D. 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答案】AD
【解析】解: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充分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如果发生不完全燃烧则会产生一氧化碳,故A说法错误;
B、沼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故B说法正确;
C、天然气为可燃性气体,所以如果混有了空气,在点燃时则可能发生爆炸,故C说法正确;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而不是一氧化碳,故D说法错误.
故选AD.
13.只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肯定是单质
B. 可能是金刚石
C. 可能是碳的氧化物
D. 可能是混合物
【答案】BD
【解析】解:A、只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有可能是混合物,例如金刚石和石墨放在一块,属于混合物,故A错;
B、由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所以只含有碳元素可能是金刚石,故B正确;
C、只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可能是氧化物,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故C错;
D、只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有可能是混合物,例如金刚石和石墨放在一块,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BD.
14.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
粒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 干水和干冰不是同一种物质
C. 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D. 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答案】AD
【解析】解:A、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故A选项错误;
B、干水和干冰不是同一种物质,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故B选项正确;
C、根据题意,“干水”的每个颗粒内部是一颗水滴,外层是二氧化硅,所以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组成的混合物,故C选项正确;
D、干水中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D选项错误;
故选AD.
15.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明:一种小
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
D. 该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CD
【解析】解:A、图示中的反应物有一种是单质,另一种是化合物,故此说法错误.
B、因为生成物是两种物质,故不属于化合反应,此说法错误.
C、图示中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两种,共四种物质,此说法正确.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此说法正确.
故选C、D
三、探究题
16.化学课外活动中,老师为大家演示了如图1所示的趣味实验--“魔棒生烟”,该实
验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所示.
(1)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 (填微粒名称).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微粒的基本性质之一是______ .
(3)根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一个关于化学反应的规
律______
(4)小丽同学根据实验原理,又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用该装置与用玻璃帮
做实验相比,明显的优点是______ .
【答案】氨气分子;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环保或减少污染
【解析】解:(1)由分子的定义可知,保持氨气化学性质微粒的是氨气分子,由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可知C图示表示氨气分子;
(2)根据观察到有白烟产生,是因为氨水和浓盐酸都具有挥发性,氨气分子和氯化氢分子遇到一起生成氯化铵固体,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4)氨水和浓盐酸都具有挥发性,能会发出刺激性气味,污染环境,图3是密封装置,可以减少污染;
故答案是:(1)氨气分子;(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4)环保或减少污染.
17.为区别NaOH和Na2CO3两种无色溶液,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1:分别取少许两种溶液,各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根据酚酞试液是否变红色判断各是哪种溶液?
方案2:分别取少许两种溶液,各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根据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判断各是哪种溶液?
请回答:
(1)该同学设计的两个方案有一个是正确的,该方案是;另一个方案是不正
确的,原因是.
(2)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区别上述两种溶液:
【答案】方案2;碳酸钠也显碱性;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区别考虑,即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来区别,不能用酸碱指示剂,因为碳酸钠也显碱性.
解:(1)由于碳酸钠显碱性也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方案1错误;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根据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由于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所以产生沉淀的是碳酸钠.
(2)滴加盐酸有气泡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即是碳酸钠,如果滴加氯化钙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是碳酸钠;
故答案为:(1)方案2;碳酸钠也显碱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