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袁宏道)课文逐字逐句版直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目(袁宏道)课文逐字逐句版直译
1、天目(袁宏道)课文逐字逐句版直译
天目(袁宏道)课文逐字逐句版直译
主要也是根据别人的注解,加上自己的理解,作了修整。

大家择善而从,如有不同理解,尚望商榷。

EMAIL:
原文: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

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僻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①。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

石色苍润,石骨②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

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

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

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

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

山树大者,凡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

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

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③结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

次日,
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

数日睛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

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

临行,诸僧进曰:“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④,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

”因大笑而别。

(袁宏道《天目》,选自大众文艺出版社《荆楚古诗文赏读》)解释:①病:毛病,缺陷。

②骨:品质、风骨。

③出缠:指超脱尘世。

④子分:指缘分。

晚明诗歌、散文领域中,以“公安派”的声势最为浩大,其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他们是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故称公安派。

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隆,是这一派的领袖。

作为公安派理论核心的口号是“独抒性灵”。

译文:
天目山幽静深邃奇丽古朴(得)不可以言说。

从(双清)庄到山顶,大约二十多里。

举凡幽深偏僻的山大多荒凉,陡峭如削的山(很)少(有)迂回曲折(的山路);外貌古朴鲜艳美丽就不够,骨架大玲珑(之美)就极少,以至于山高(的话),水(就)缺乏,岩石险峻(的话),草木(就)枯败:凡是这些都是山的弊病。

天目山满山都是沟壑,飞挂的水流淙淙(在耳),如同千万匹白色丝织品,(这)是一绝。

山石的颜色苍老(深沉)润泽,山石骨架透漏奇妙,石路曲折,石壁高耸陡峭,(这)是第二绝。

虽然(是)幽深山谷倒悬岩石,(但)庵堂庙宇都(很)精美,(这)是第三绝。

我耳朵不喜欢雷
声,而天目山打雷的声音很小,听它好像(是)婴儿的声音,(这)是第四绝。

拂晓起来看云,在险绝的沟壑下面,(云彩)白净(得)像丝绵,奔腾(得)像波浪,整个大地成为琉璃的海洋,众山尖突出(在)云海之上,如同浮萍,(这)是第五绝。

然而云彩变换形态最不平常,它的景观奇特(得)很,不是在山里居住(得)久的人,不能够详知它的形状。

山里大的树,几乎四十围(粗),松树的形状如同伞盖,高不超过几尺,一棵值(一)万多钱,(这)是第六绝。

第一次采摘的春茶的香味,远远胜过龙井茶,竹笋的味道像绍兴破塘的,然而清淡香甜远远超过它,(这)是第七绝。

我认为大江的南面,修炼真心栖息隐居(隐居深山,修心悟道)的地方,没有超过这里的(了),就有了超出(尘世)纠缠缔结居室(学道)【脱离尘世的烦恼,佛门弟子聚会祈祷】的想法了。

住在幻住寺的第二天,早晨起来看云彩,巳时之后登上最高顶峰,晚上住(在)高峰死关。

第二天,从活埋庵找到老路(上山时的路),就下(了)山。

几天(来)晴朗(得)很,山寺的僧人认为是反常,下山后都互相庆贺。

山寺里的僧人(有)四百多人,行礼很恭敬,争着用吃饭劝我们(留下)【请我们吃饭】。

要走(的时候),众僧人进言说:“荒山偏僻矮小,不足以担当【配得上】巨大(高贵)的眼睛【客人】,怎么办?”。

我说:“天目山我们也有一点儿份,山僧们不必【劳烦】过于谦虚,我们也不敢当面称赞【赞誉】”。

于是大笑着分别(了)。

2、《逍遥游》原文及翻译译文(2)
《逍遥游》原文及翻译(2)
【原文】
尧让天下于许由①,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②;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③,而犹浸灌④;其于泽也⑤,不亦劳乎⑥?夫子立而天下治⑦,而我犹尸之⑧;吾自视缺然⑨,请致天下⑩。

”许由曰:“子治天下(11),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12);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13),不过一枝;偃鼠饮河(14),不过满腹。

归休乎君(15),予无所用天下为(16)!庖人虽不治庖(17),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18)!”
肩吾问于连叔曰(19):“吾闻言于接舆(20),大而无当(21),往而不反(22)。

吾惊怖其言。

犹河汉而无极也(23);大有迳庭(24),不近人情焉。

”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25),有神人居焉。

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26),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27),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28)。

吾以是狂而不信也(29)。

”连叔曰:“然。

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30),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

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31)。

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32),世蕲乎乱(33),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34)!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35),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

是其尘垢秕穅将犹陶铸尧舜者也(36),孰肯以物为事?”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37),越人断发文身(28),无所用之。

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39),窅然丧其天下焉(40)。

【译文】
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可是小小的炬火还在燃烧不熄;它要跟太阳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难吗?季雨及时降落了,可是还在不停地浇水灌地;如此费力的人工灌溉对于整个大地的润泽,不显得徒劳吗?先生如能居于国君之位天下一定会获得大治,可是我还空居其位;我自己越看越觉得能力不够,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


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还要去替代你,我将为了名声吗?‘名’是从属于‘实’的附属物,我将去追求这次要的东西吗?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

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厨师即使不下厨,祭祀主持人也不会越俎代庖的!”
肩吾向连叔求教:“我从接舆那里听到谈话,大话连篇没有边际,无法反复验证。

我十分惊恐他的言谈,就好像天上的银河没有边际,跟一般人的言谈差异甚远,确实是太不近情理了。

”连叔问:“他说的是些什么呢?”肩吾转述道:“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皮肤润白像冰雪,体态柔美如处女,不食五谷,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

他的神情那么专注,使得世间万物不受病害,年年五谷丰登——我认为这全是虚妄之言,一点也不可信。

”连叔听后说:“是呀!对于瞎子没法同他们一起欣赏花纹和色彩,对于聋子没法同他们一起聆听钟鼓的乐声。

难道只是身体上有聋与瞎吗?智力上也有聋和瞎啊!这话似乎就是说你肩吾的呀。

那位神人,他的德行,能包容万事万物,使整个世界成为太平境界,他怎肯为天下俗
事忙忙碌碌呢?这神人,外物没有什么能伤害他,滔天的大水不能淹没他,天下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焦裂,他也不感到灼热。

他的尘垢秕糠等糟粕物,都能造就出尧、舜那样的圣贤人君来,他又怎么会把外物琐事当一回事呢!”
北方的宋国有人贩卖帽子到南方的越国,越国人不蓄头发满身刺着花纹,没什么地方用得着帽子。

尧治理好天下的百姓,安定了海内的政局,到姑射山上、汾水北面,去拜见四位得道的神人之后,怅惘地神游世外,忘记了天下。

【解释】
①尧:我国历史上传说时代的圣明君主。

许由:古代传说中的高士,宇仲武,隐于箕山。

相传尧要让天下给他,他自命高洁而不受。

②爝(jué)火:炬火,木材上蘸上油脂燃起的火把。

③时雨:按时令季节及时降下的雨。

④浸灌:灌溉。

⑤泽:润泽。

⑥劳:这里含有徒劳的意思。

⑦立:位,在位。

⑧尸:庙中的神主,这里用其空居其位,虚有其名之义。

⑨缺然:不足的样子。

⑩致:给与。

(11)子:对人的尊称。

(12)宾:次要的、派生的东西。

(13)鹪鹩(jiāoliáo):一种善于筑巢的小鸟。

(14)偃鼠:鼹鼠。

(15)休:止,这里是算了的意思。

(16)为:句末疑问语气词。

(17)庖人:厨师。

(18)尸祝:祭祀时主持祭祀的人。

樽:酒器。

俎:盛肉的器皿。

“樽俎”这里代指各种厨事。

成语“越俎代庖”出于此。

(19)肩吾、连叔:旧说皆为有道之人,实是庄子为表达的需要而虚构的人物。

(20)接舆:楚国的隐士,姓陆名通,接舆为字。

(21)当(dàng):底,边际。

(22)反:返。

(23)河汉:银河。

极:边际,尽头。

(24)迳:门外的小路。

庭:堂外之地。

“迳庭”连用,这里喻指差异很大。

成语“大相迳庭”出于此。

(25)藐(miǎo):遥远的样子。

姑射(yè):传说中的山名。

(26)淖(chuò)约:柔弱、美好的样子。

处子:处女。

(27)凝:指神情专一。

(28)疵疠(lì):疾病。

(29)以:认为。

狂:通作“诳”,虚妄之言。

信:真实可靠。

(30)瞽(gǔ):盲。

文章:花纹、色彩。

(31)时:是。

女:汝,你。

旧注指时女为处女,联系上下文实
是牵强,故未从。

(32)旁礴:混同的样子。

(33)蕲(qí):祈;求的意思。

乱:这里作“治”讲,这是古代同词义反的语言现象。

(34)弊弊焉:忙忙碌碌、疲惫不堪的样子。

(35)大浸:大水。

稽:至。

(36)秕:瘪谷。

穅:“糠”字之异体。

陶:用土烧制瓦器。

铸:熔炼金属铸造器物。

(37)资:贩卖。

章甫:古代殷地人的一种礼帽。

适:往。

(38)断发:不蓄头发。

文身:在身上刺满花纹。

越国处南方,习俗与中原的宋国不同。

(39)四子:旧注指王倪、啮缺、被衣、许由四人,实为虚构的人物。

阳:山的南面或水流的北面。

(40)窅(yǎo)然:怅然若失的样子。

丧(shàng):丧失、忘掉。

3、《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译文(校对版)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校对版)范仲淹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
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霪雨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
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解释
记:一种文体。

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

但目的是为了抒发的情怀和抱负(阐述的某些观念)。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

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

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

古时朋友间多以字相称。

谪戍: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

在这里作为被贬官,降职解释。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

越,到了,及。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

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

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

具,通“俱”,全,皆。

兴,复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增,扩大。

制:规模。

唐贤今人:唐代和宋代的名人。

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嘱咐。

予,我。

作文,写文章。

以,用来,连词。

记,记述。

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胜状,胜景,好景色。

衔(__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

吞,吞没。

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横:广远。

际涯:边。

(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

晖:日光。

气象,景象。

万千,千变万化。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此,这。

则,就。

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

备,详尽,完备。

矣,语气词“了”。

之,的。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潇水是湘水的支流。

湘水流入洞庭湖。

南,向南。

极,尽。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

骚人,诗人。

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多:大多。

会,聚集。

于,在。

此,这里。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饱览这里景色时的感想,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览:观看,欣赏。

物:景物。

之情:情感。

,得无:恐怕/是不是。

异:差别,不同。


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fēi):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
文。

下文的“至若”同此。

“若夫”近似“像那”。

“至若”近似“至于”。

淫(yín)雨霏霏,连绵不断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

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阴,阴冷。

号,呼啸;浊,浑浊。

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曜(yào):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曜(不为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辉;日光。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岳,高大的山。

潜,隐没。

形,形迹。

商旅不行:走,此指前行。

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

樯,桅杆。

楫,船桨。

倾,倒下。

摧,折断
薄暮冥冥(míngmíng):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冥冥:昏暗的样子。

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则,就。

有,产生……(的情感)。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去,离开。

国,国都,指京城。

去国,离开京都,也即离开朝廷。

忧,担忧。

谗,谗言。

畏,害怕,惧怕。

讥,嘲讽。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的样子。

感极,感慨到了极点。

而,表示顺接。

者,代指悲伤感情,起强调作用。

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气候和暖,阳光普照。

至若,至
于。

春和,春风和煦。

景,日光。

明,明媚。

(借代修辞)。

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

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一,全。

万顷,极言其广。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

沙鸥,沙洲上的鸥鸟。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指美丽的鱼。

鳞,代指鱼。

游泳:或浮或沉。

游:贴着水面游。

泳,潜入水里游。

岸芷(zhǐ)汀(tīng)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

芷:香草的一种。

汀:小洲,水边平地。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或:有时。

长:大片。

一,全。

空:消散。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

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

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

这里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

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

互答,一唱一和。

何极:哪有穷尽。

何:怎么。

极:穷尽。

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

旷,开阔。

怡,愉快。

宠辱偕(__é)忘: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

偕:一起。

宠:荣耀。

辱:屈辱。

把酒临风:端酒面对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

临,面对。

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嗟(jiē)夫:唉。

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

求,探求。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之,的。

心,思想感情(心思)。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

异,不同于。

为,这里指心理活动。

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

以,因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

意为在朝中做官。

庙,宗庙。

堂,殿堂。

庙堂:指朝廷。

下文的“进”,对应“居庙堂之高”。

进:在朝廷做官。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

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下文的“退”,对应“处江湖之远”。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是:这样。

退:不在朝廷做官。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其:指“古仁人”。

而,顺承。

必:一定。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

斯人,这样的人。

谁与归,就是“与谁归”。

归,归依。

时六年:庆历六年(1046年)
《岳阳楼记》《岳阳楼记》(二)
4、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翻译(所有课文)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翻译(所有课文)
《赵普》译文:P.26
赵普年轻时熟悉宽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他读书。

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

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多嫉妒而好胜,但能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曾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用这人,太祖还是不用。

第三天,赵普不是的报这人。

太祖生气了,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

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奏章拾起来带回家,过些日子把这些旧奏章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

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任用了这人。

《两小儿辩日》译文:P.77
孔子到东方游历,(路上)遇见两个小孩在(激烈地)争论。

(孔子)
询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距离人)远,而正午时(距离人)近。

(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刚出来时大得像车子上的伞盖,到了正午时却像只盛菜饭的盘子、钵盂(那么大),这不是(距离)远的(看起来)小,(距离)近的(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刚出来时清凉寒冷,到了正午时(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到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距离)近的(感觉)热,(距离)远的(感觉)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他们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智慧多呢?”
《黄鹤楼》译文:P.104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一座黄鹤楼。

《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记》上。

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于园》译文:P.105
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是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筑的园子。

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门锁开门迎客的。

这座园子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

堂屋前面有用石块垒成的斜坡,斜坡高两丈,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够到上面去,这里因为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

后面的厅堂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极陡峭的沟壑,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反而好像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奇特。

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条山沟盘旋而下,好像螺蛳回旋形贝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

再向后,有一座水阁,长长的,形状像小船,这座阁子横跨在小河上,阁子的四周,短小的灌木覆盖丛生,鸟儿在这里叽叽喳喳,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们坐在阁子里,这里的境界给人舒坦、碧绿、幽深之感。

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样假山石安置于园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

《黔之驴》译文:P.135
黔地没有驴子,有一倍爱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到黔地。

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在山下。

老虎看到它,(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心目中)把它当成神物。

(老虎)藏在树木里偷偷看它(驴),渐渐地出来接近它,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听了)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十分恐惧。

可是(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