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题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2.下面各种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蒸馏水B.二氧化碳C.空气D.氮气
3.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碳B.水C.高锰酸钾D.液态空气
4.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
C.该原子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核外电子的运动空间
D.该原子的质量由构成其原子的质子和电子决定
5.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B.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C.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6.从下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A.它们属于同种元素B.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D.①表示阴离子,②表示原子
7.锂矿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有着21世纪改变世界格局的“白色石油”和“绿色能源金属”之称。
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C.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 g
D.锂原子核内有3个中子
8.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有3个电子层
B.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2
C.镁为金属元素
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是24.31g
9.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摄入不足不利于人体健康,硒被誉为“抗癌元素”。
根据如图提供的硒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硒属于金属元素B.硒原子中的核内质子数是34
C.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4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g
10.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11.联合国宣布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F
代表六种不同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D同族
B.原子序数E<C
C.A、B同周期
D.C、F化学性质相似
1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依据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B.碳、氮、氧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C.氧原子的核内中子数是8
D.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13.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事实解释
A湿衣服晾干分子在不停运动
B铁轨接头处留有一定的缝隙原子之间有间隔
C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溶液导电固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溶液中离子能自由移动
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溶液中含有氢氧原子
A.A B.B C.C D.D
14.一瓶无色透明的液体,经过分析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这瓶液体()
A.一定是化合物B.一定是混合物C.可能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15.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钟是以锶做钟摆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8
B.锶属于非金属元素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
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16.下来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
A电解水得到氢气水中有氢分子
B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分子在不停运动
C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
D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A.A B.B C.C D.D
17.某粒子X2﹣核外有18个电子,核内有16个中子,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B.性质稳定
C.易得到两个电子D.相对原子质量为32g
18.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只有带电的原子才叫离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是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19.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
..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
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一氧化碳和氢气的计量数之比为1:1
20.如图是镁和氯两种元素的有关信息,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镁原子结构图中X=8
B.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C.镁是金属元素、氯是非金属元素
D.镁和氯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
21.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错误的是
A.锶属于金属元素
B.锶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
C.图2所表示的微粒的化学符号是Sr2—
D.核电荷数为38
22.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
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C.Na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23.X、Y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Y都是阳离子
B.Y粒子可表示为Y2+
C.X、Y属于不同种元素
D.X、Y都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24.下列化学家中,发现元素周期律并制出元素周期表的是
A.道尔顿 B.拉瓦锡
C.侯德榜 D.门捷列夫
25.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如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①②③可知微粒之间有空隙
B.由①②可知做粒的运动速率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由①②③可知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D.由①③可知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O和NO,生成物是CO2和N2,故该反应可表示为2CO+2NO=N2+2CO2。
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只有生成物的N2分子是由2个同种原子构成的,故属于单质,正确;
B、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将有毒气体CO和NO转化为无毒气体CO2和N2,正确;
C、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CO和NO,它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属于氧化物,正确;
D、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
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2.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A、蒸馏水由水分子构成,B、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C、空气是混合物,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构成,故含有氧分子,正确,D、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故选C
考点:物质的微观构成
3.D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有氧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含有氧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是离子化合物,不含有氧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D、液态空气是混合物,其中包含液氧,而液氧是由氧分子构成,故符合题意。
4.D
【解析】
A、由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该元素为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2,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原子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核外电子的运动空间,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该原子的质量由构成其原子的质子和中子决定,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A
【解析】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可知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3种元素的微粒;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可知①为阴离子,②为原子,③④为阳离子;由此判断:
A、元素的正化合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由图示可知②所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故A说法正确;
B、它们分别是四种不同元素的微粒,故B说法错误;
C、①核内有8个质子,原子序数为8是氧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C说法错误;
D、①为阴离子④为阳离子,故D说法错误.
6.A
【解析】
【分析】
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了原子的结构,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得电子则形成阴离子,失电子则形成阳离子。
【详解】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得电子则形成阴离子,失电子则形成阳离子。
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其化学性质。
题中①的质子数是8,②的质子数是10,它们不是同一类元素;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①粒子的最外层得了2个电子,是阴离子;②既没得电子,也没失电子,是原子。
7.B
【解析】
【详解】
A、“锂”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B、锂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故符合题意;
C、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故不符合题意;
D、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故不符合题意
8.D
【解析】
试题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1、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2、表示元素符号,3、表示元素名称,4、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2,质子数也为12,所以原子结构示意图有3个电子层,正确,B、该元素的原子原子序数是12=核外电子数是12,正确,C、镁带“金”字旁,所以属于金属元素,正确,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而实际质量很小,错误,故选D
考点:元素周期表
9.B
【解析】
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解答。
A.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所以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故选项错误;
B. 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是34,故硒原子中的核内质子数是34。
正确;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34=2+8+18+x,则x=6。
故选项错误;
D. 根据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所提供的信息可知: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故选项
错误。
点睛: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10.A
【解析】
【详解】
A.根据题意,“干水”的每个颗粒内部是一颗水滴,外层是二氧化硅,所以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组成的混合物,选项正确;
B.干水和干冰不是同一种物质,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选项错误;
C.干水中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选项错误;
D.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故选A。
11.B
【解析】
【详解】
A、A、D在同一列中,属于同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原子序数E大于C,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A、B核外电子层数相等,属于同周期,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C、F处在同一列,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A
【解析】
【分析】
由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方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中间的字表示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
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A错误;
B、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
故B正确;
C、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16-8=8,故C正确;
D、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D正确。
故选A。
13.D
【解析】
它总是在不断的运动。
⑶、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相同。
酸碱盐溶液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14.C
【解析】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水或者双氧水,也有可能是水和双氧水的混合物,故此题选C。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组成方面的知识,解答类似题目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
15.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A.x的值为∶38-2-8-8-2=18.故A错误。
B.锶属于金属元素。
故B错误。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
故C错误。
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故D正确。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
16.A
【解析】
【详解】
A、电解水得到氢气,说明水中有氢元素,错误;
B、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正确;
C、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因为二者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性质不同,正确。
故选A。
17.B
【解析】
某粒子2
X 核外有18个电子,核内有16个中子,核内有16个质子。
A、属于16号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B、该离子核外8个电子,性质稳定,故B正确;C、该粒子已经得到两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不易再得到两个电子,故C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为16+16=32,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故D错误。
点睛∶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内中子数之和。
最外层8个电子属于一种稳定结构,不易再获得或失去电子。
18.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错误;
B、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错误;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水是由分子构成的,铁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正确;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错误。
故选C。
19.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后有氢气单质生成,故化合价一定发生改变,故A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水煤气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故B选项正确;
C、该反应中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由CH4和H2O,故C选项错误;
D、经配平得,反应的方程式为: CH4+H2O 一定条件
CO+3H2, 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化学计量数
之比为1:3,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20.D
【解析】
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直观的看出镁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2,因为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12=2+x+2,x=8,故A正确.
B、据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得到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故B正确.
C、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4,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4,由镁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看出镁元素是金属元素,氯元素是非金属元素;另外镁是金字旁,氯是气字头,所以镁元素是金属元素,氯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
D、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而形成+2价的阳离子,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1价的阴离子,所以镁元素和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选项D错误.
故选D.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只要熟练掌握这部分知识,灵活运用就可以了,是基础题.
2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锶带“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B、锶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正确,
C、因为锶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容易失去2个电子成为锶离子,符号为:Sr2+,错误,
D、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为38,正确,故选C。
22.B
【解析】
【分析】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
【详解】
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正确;
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相同,都是8,错误;
C.Na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正确;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正确。
故选B。
23.D
【解析】A、当粒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为阳离子,正确;B、Y粒子的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其离子符号为Y2+,正确;C、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因为X、Y的核内质子数不同,X、Y属于不同种元素,正确;D、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X、Y两种粒子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结构,不是稀有气体,错误。
故选D。
点睛: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24.D
【解析】
A、道尔顿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首先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论.B拉瓦锡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首次利用天平为化学研究的工具进行定量实验,并测定了空气的组成.C. 侯德榜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 D.门捷列夫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首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选D
25.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①②③可知微粒之间有空隙,选项正确;
B. 由①②可知,温度相同,分子不同,运动速率不同,故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
外,还与分子种类(物质本身性质)有关,选项正确;
C. 由①②③可知微粒在不停地运动,选项正确;
D. 由②③分子种类相同时,温度不同,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可知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①③变量不唯一,不能进行比较,选项错误。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