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桩基础溶洞施工技术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桩基础溶洞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岩溶地质条件下如何施打桩基的施工技术,并对不同厚度的溶洞处理技术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溶洞处理技术措施桩基施工
一前言
桥梁桩基础施工中,遇到溶洞的情况并不少见,作为地下隐蔽工程,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 如处理方法不当,往往会造成掉钻、卡锤、埋锤、梅花孔、漏浆、塌孔等事故发生,甚至威胁桥梁运营安全。
因此做好准备工作,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完全可以解决这一常见的难题,把施工危险性降到最低,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保证桩基的质量及施工的进度。
二、溶洞桩基的方案选择
溶洞处理方案的选择原则是如果桩基处于单层或层数不多溶洞区(≤3层), 洞高小于3m, 洞内有砂或砂土等填充物的, 一般采用短冲程、快频率的冲击方法逐渐将洞顶击穿。
在冲击过程中如果发现有漏浆情况,应采取抛填片石和黄泥、加大泥浆比重和水泥混合物的填塞方法消除漏浆现象。
对于基桩处在多层溶洞, 洞高较大,且洞内填充物基本为流塑状态时, 原则上采取注浆法。
同时,对于基桩处在多层溶洞, 洞高较大, 洞内无填充物, 或虽有填充物, 但各层填充物不同, 或呈半填充状态, 甚至在相邻桩位间形成串珠状不规则溶洞状况时, 还可考虑采取护筒跟进的处理方法。
某大桥工程中,仅采用了填塞法和注浆法,取得了较好的处理结果,现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介绍。
三、填塞法和注浆法溶洞桩基施工
3.1、填塞法施工
填塞法施工一般应用于单层溶洞或较小的溶洞桩基施工。
在钻孔过程中,当钻孔至距溶洞顶1m左右时, 应减小冲程, 将冲程控制在小于1m,通过短冲程、快频率的冲击方法逐渐将洞顶击穿,防止因冲程过大导致卡钻。
在钻至洞顶前, 考虑冲锤击穿溶洞顶板后极可能发生急骤漏浆,所以应事先在桩基周围用袋装好备用黄泥和片石,击穿溶洞后,一旦发现泥浆面下降, 首先迅速补水, 同时及时提钻, 以免卡钻。
然后根据溶洞的大小,尽快投入袋装黄泥和片石,使其以最快速度沉入孔底,用冲锤挤压,封堵裂缝或充填溶洞并及时补充优质泥浆,当泥浆面稳定后再转入正常钻进。
为保证回填效果,片石与黄土比例控制在2:1左右,以冲挤到溶洞回填物中作骨架,稳定充填物,使孔壁趋于稳定、密实。
为保证回填及时,施工场地应储备足够的片石和黄泥,同时预先将部分黄泥袋装后与片石一
起堆积在桩基平台上的桩基周围,随时准备应付突发事件的发生。
在溶洞内钻进时采用先回填再进尺,边回填边进尺,反复在此处每冲进60cm 投入足够的片石、黄土,以挤密填筑溶洞并形成较为坚实的护壁,钻进时控制进尺和冲程,避免打空锤、掉锤、卡锤等现象。
在进行冲击施工遇到一半是粘土一半是岩石的溶洞时, 可能发生孔位钻斜情况, 此时同样可采用回填片石和黄泥的方案处理,厚度根据岩面倾斜程度确定。
同时泥浆密度可降到1.3 左右,以减少粘锤阻力,但不能过低,以避免岩渣浮不上来。
实践证明, 3m高度以下的溶洞, 尤其是深2m左右小溶洞、溶隙, 以片石和粘土进行填塞法施工效果尤为显著。
对倾斜岩面和半边溶洞,填塞法也有很好的处理效果,但单纯采用填塞法易发生如下问题:
1、溶洞位置,在经过反复回填后, 有时会出现在底部冲击时上部某部位漏浆的情况, 这时我们只好把孔填到漏浆部位重新钻进, 致使进尺非常缓慢, 对工程的进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2、采用充填片石和粘土来处理溶洞, 不仅要进行多次充填, 而且在成孔后灌注混凝土时溶洞孔壁可能被击穿, 由于混凝土密度远远大于泥浆密度, 孔壁击穿后造成混凝土不断流入溶洞中, 结果实际所用混凝土方量方远远超过设计方量方, 成本增加太大。
四.采取的技术措施
4.1针对不同的溶洞采取不同的措施
(1)技术人员及钻机机组人员充分掌握地质资料情况。
每个孔位的地质柱状图都单独列出,发给有关人员,让他们知道溶洞的位置、大小、充填情况。
(2)钻至离溶洞顶部1m左右时,准备足够的小片石或狗头石(直径10~20cm)和粘土,粘土要做成泥球(φ15~20cm),对于半充填和无充填物的溶洞要组织足够的水源。
(3)钻至离溶洞顶部1m左右时,在1~1.5m范围内变换冲程,逐渐将洞顶击穿,防止卡钻。
(4)对于空溶洞或半充填的溶洞,在击穿洞顶之前,要有专人密切注意护筒内泥浆面的变化,一旦泥浆面下降,应迅速补水,然后根据溶洞的大小按1:1的比例回填粘土和片石,进行冲砸堵漏,只有当泥浆漏失现象全部消失后才转入正常钻进。
如此反复使钻孔顺利穿越溶洞。
(5)对于特大型空、溶洞或半充填的溶洞,为了防止孔壁坍塌,采用套筒隔
离上部松软地层的方法进行处理。
例如,溶洞较深,且有较大的空洞。
采取下列措施处理:首先将钻头扩大10cm,冲砸至圆砾土层后,将钻头提起,下内径大10cm(壁厚16mm)的钢套筒至孔底,再将钻头直径改为原来钻头继续冲砸,直至击穿溶洞。
然后回填粘土片石混合物(比例1:1),采用1~1.5m的冲程将洞内冲砸密实,再转入正常钻进。
(6)对于溶洞内充填物为软弱粘性土或淤泥的溶洞,进入溶洞后也应向孔内投入粘土、片石混合物(比例1:1),冲砸固壁。
(7)钻头穿越溶洞时要密切注意大绳的情况,以便判断是否歪钻。
若歪钻应按1:1的比例回填粘土和片石至弯孔处0.5m以上,重砸。
4.2防止卡锤、掉钻措施
根据地质情况,不管溶洞上部采用人工挖孔还是冲击钻成孔,常规处理时,溶洞顶面以上部位的孔径按设计桩径加大10cm左右,冲孔时采用导向圈。
钻至溶洞顶板岩层时,及时检测剩余厚度,不断补充片石等。
保持抛进充填物厚度,做到抛了又冲,冲了又抛,不断循环,以小冲程、慢进尺进行。
4.3防止斜孔
冲击钻成孔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岩面倾斜,简单处理是抛填质地坚硬的小片石将岩面找平,以小冲程冲进,以免造成斜孔、卡钻,但如果孔位岩面倾斜度较大,或一半岩、一半土的情况,则直接灌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重新钻进。
4.4孔内漏浆的处理
漏浆极易引起孔壁坍塌。
对孔内漏浆的主要处理措施为:
(1)入岩前,准备充足的水源和1~2台水泵。
(2)准备足够的粘土,并将粘土做成泥球(φ15~φ20cm)。
(3)准备一定数量的小片石或狗头石,直径10~20cm。
(4)密切注意护筒内泥浆面的变化情况。
当泥浆面迅速下降时,证明正在漏浆。
首先要赶快补水,然后将泥球往下投,即可将漏浆堵住。
之后,将粘土和片石按大约1:1的比例往下投约2m,再重新开钻。
这样砸碎的片石和大颗粒土可将裂隙填充一定的距离(随裂隙宽度变化),可钻进一定深度而不漏浆。
当再次漏浆时,仍按上述方法处理,即可逐步钻至设计孔底标高。
4.5漏混凝土的预防
在对有溶洞的桩成孔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可能会出现混凝土的压力把已形成的护壁破坏,混凝土浆漏入溶洞的情况。
因此,我们在施工中,溶洞顶板冲透并在洞内形成封闭护壁后,再抛填粘土、片石、水泥等充填物,并超过溶洞顶板高度,进行复打,重新冲击形成强度更好、厚度更大、稳定性更好的护壁。
溶岩地区桥梁桩基施工,不可存在侥幸心理。
逐桩勘察是前提,在充分了解桩位分布规律等基本情况下,选择既能保证质量,又安全,同时尽可能降低成本投入的施工方案。
处理溶洞时必须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果断决策,准备充分,处理及时,工序紧凑,施工中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分期分批地组织安排施工,从中摸索经验,并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结束语
总之, 溶洞处理必须因地制宜, 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做好方案的选择和施工组织的安排, 对溶洞处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并加强溶洞处理后冲击成孔的技术措施落实。
参考文献:
[1]刘吉食阎洪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实施手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JTG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3]方小睿,沈典栋。
溶洞区桥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