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剪窗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艺术-剪窗花
窗花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春节装饰品。

在过去人们家中的窗户大都是窗户纸糊上的,为了表示春节的喜庆气氛,很多人家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一一一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窗花是剪纸的一种,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

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

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剪纸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根据历史的记载和出土的实物来看,剪纸至少有将近1,500年的历史了。

剪纸的出现应该是在汉代造纸术发明之后的事情,造纸术的发明,为剪纸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

到了唐代,剪纸艺术大大发展,以剪纸招魂是当时民间的重要习俗之一。

在民间,剪纸图案还被广泛应用于木版雕刻、铜器饰纹、布匹印染等其他艺术领域。

宋代的造纸业发展成熟,纸品种类的增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出现了诸如民间窗花、灯彩和茶盏上的装饰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使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比唐代更为扩大。

南宋时期,就已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艺人。

明、清时期是剪纸艺术的鼎盛时期,剪纸成为重要的居家装饰品,如门笺、窗花、柜花、棚顶花等,剪纸也成为民俗活动必不可少的装饰品。

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而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

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刀铰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均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参入剪纸艺术,而千家万户拥挤在一起,互传成习,需要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一刀多张便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

然而,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所以现代新兴剪纸艺术孕育而生。

但是剪窗花和普通的剪纸又有所不同,剪窗花不光是剪,还要有刻,光用剪刀剪是剪不出图案复杂的窗花的。

让我们看一下窗花的全部制作工艺:
1、选纸:窗花用的纸要求很严格,一般是非常薄的有韧性的纯木浆纸。

新闻纸、宣纸等皆不可。

2、裁纸:在剪窗花之前,一般要将纸裁成32开的大小,然后对齐,纸要稍稍喷水变得发潮,但是不可见到水,或者使纸变湿。

这样纸很容易叠在一起,不会散乱。

纸一般都是要一起叠20――30层。

3、将窗花的底样放在纸的上面并且固定,然后开始动剪刀剪出窗花的外部轮廓,窗花的外部轮廓剪好以后再用剪刀将窗花外边沿的细致部分小心翼翼的剪好。

4、窗花的外部剪好后,就要开始用刻刀刻窗花的内部细致部分,例如虎、鸡等动物的形态、皮毛、表情等部分。

刻的时候要求20――30层的纸一次刻透,不能补刀,否则上下的图形就会变形。

所以这个工艺不是谁都能够完成的,必须经过多次的实践。

5、窗花剪好后要上色,上色很讲究,要根据人物、动物的形态、表情和树木,庄稼等进行上色。

上好色的窗花要晾干,但是不能曝晒。

干后的窗花要进行最后一道工序――揭层,就是要把粘在一起的窗花用刻刀刃小心的揭开,但是并不是完全揭开成单张,只是揭到一半,在卖窗花的时候就很好揭开了。

卖窗花很特别,是将窗花的样子用大头针别在一块黑布上,在黑布底的衬托下,窗花的颜色显得格外漂亮。

所以孩子们在大人办年货的时候最爱跟着大人看窗花。

中国的剪纸艺术一般来说可分为北方风格和南方风格两大类型,即使如此,每个地区的剪纸也有着不尽相同的特点。

陕西剪纸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北方剪纸艺术,广泛用于春节窗花、结婚的喜花、丧葬中大量的纸活儿装饰、社火表演中的道具、庙宇中宗教气氛的营造等,各种民俗活动也离不开剪纸。

此外,剪纸还用于刺绣等艺术品制作的底样。

剪纸形式上大多以单色为主,造型简洁、洒脱、粗犷、注重夸张变形,内容上多以传统的花草、动物、人物、戏出为主。

其余还有山东剪纸、湖北剪纸、浙江浦江戏曲剪纸、浙江乐清细纹刻纸、广州佛山剪纸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