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第13课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案学案.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语文第13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
案学案
荣成市实验小学一年级语文学科教案、学案
一体化设计型新授题13、《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时两时设计教师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所、牧”
等12个生字。
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2、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学生阅
读兴趣, 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
方法设计情景教学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
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一)看图激趣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 1 •齐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
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
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仁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2.小组内交流自学。
3.堂
讨论自学中的疑难处,教师相机点拨。
4.教师范读,
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四)简述诗意,熟读成诵1.教师简述诗意。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联系诗意,激发学生想
象。
2.有感情地朗读。
(六)读一读,想一想(七)
书写生字(A)评价、指导本是两首古诗。
袁枚的《所
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杨万里的《小池》写的
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
这两首古诗贴近学生的生活, 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因此,本的教学重点可以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
2.认识“所、枚”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古诗大意是:在茂密的树林中,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瞭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
树上的蝉“知了、知了” 地叫个不停。
忽然牧童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
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
学生看图,交流图意。
指导学生有顺序观察,并进行语
言训练。
老师进行朗读指导。
进行认字教学,学生交流认字方法。
并进行词句训练。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互动设计
朗读指导: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
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认字板块:联系前面的文,熟字带生字,女口:蜻----------------- 晴(同
识字,女口:柔(把矛放在树上。
)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认
读:可惜、爱惜;晴空、晴天;柔和、柔软池------ 池塘池
塘里开满了荷花。
露----- 露珠露珠在荷叶上跳舞。
学
生说诗意,并背诵。
指导书写,并展评。
板书设计古诗两首
所见
小池后反思这节,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
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
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
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
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 互相补充。
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 启发学生共同探讨。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