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高中地理选修五鲁教版课件第3单元单元分层突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页,共23页。
4.(2014·上海高考)泥石流是我国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常对人民的生命财 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一批地理工作者对我国华北某省山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区 泥石流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分布范围。
图1 华北某山区泥石流 危险区划示意图
图2 华北某山A-B剖面 示意图按2∶1编制
【答案】 (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 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
(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 耐寒品种。
第二十二页,共23页。
巩固层·知识(zhī shi)整合
内容(nèiróng)总结
No
Image
[自我校对]
第三页,共23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A (3)南坡(阳坡);坡中部;向南开口的围椅状小盆地 (任答两点)。
第十八页,共23页。
6.(2013·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第四页,共23页。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及其发生的地理背景 1.(2016·全国丙卷)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 5 区。下图示意河南省各水 文气象区 1450~1979 年水旱灾害年数。
第五页,共23页。
概括河南省 1450~1979 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解析】 河南省该时段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可结合图示从南、北部的 差异上回答,原因主要从南、北方气候的差异上分析。 【答案】 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 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 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 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
第十四页,共23页。
5.(2014·浙江高考)“冷湖”是丘陵地区山谷中冬、春季节微风晴夜因近地 面空气的长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近地面逆温现象。我国江南丘陵山谷中出现的 “冷湖”经常使种植的柑桔遭受冻害。图 1 为冬、春季节微风晴夜江南丘陵山 谷出现的气温分布模型,a、b、c、d 代表等温线,且数值 a>b>c>d。图 2 为江 南丘陵山谷一次超强寒潮过境的微风晴夜测得的不同地形部位气温变化过程曲 线。读图,完成(1)~(3)题。
A.24m
B.40m
C.6m
D.60m
(3)为预防遭受“冷湖”冻害,你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地形条件种植柑桔?
第十七页,共23页。
【解析】 第(1)题,考查逆温对植物发芽的影响。由题干和图 1 可知丁坡 腰气温最高且由图 2 可知气温变化最小。第(2)题,计算:逆温状况下气温递增 率为 1℃/10m,而柑橘受冻害的临界低温是-9℃,由图 2 看出坡底最低温度大 约-12°,由谷底约-12°到-9°气温递增约 3°、约 30m。选 A 接近。第(3)题, 考查从地形条件下对冻害预防。选择向南敞开的“马蹄形”小地形。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第十页,共23页。
【解析】 由文字材料可知,图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 多地震,导致岩石破碎、岩体松动,这是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内因;图中 又显示多处地方等高线密集,山高坡陡,震后出现降雨,这是发生滑坡、泥石 流的外因。
【答案】 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 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 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图1
第十五页,共23页。
图2
第十六页,共23页。
(1)春季江南丘陵山谷地形中通常最早出现植物发芽、开花的地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江南丘陵地区大量种植柑桔,柑桔受冻害的临界低温是-9℃。图 2 中,
若按“冷湖”逆温垂直递增率 1℃/10m 计算,则该山谷种植柑桔的地方到谷底
的相对高度至少为( )
第二十三页,共23页。
第十九页,共23页。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判读等高线图,并明确河流谷地是 泥石流易发之地。第(1)题,水源、地形是形成泥石流的重要因素。根据等高线 特征可判断出甲地位于河流谷地,且谷地两侧等高线密集,坡度大;甲地又位 于山脉东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因而甲地夏季易发生泥石流。乙 地等高线稀疏,坡度小,远离河流谷地,且位于山脉背风坡,降水较少,因而 泥石流发生概率较小。第(2)题,首先,泥石流会阻塞河道;其次,丙地东侧的 山谷谷口处有两条铁路线经过,若丙地发生泥石流,顺河流而下,很可能会冲 毁铁路,中断交通。
第十三页,共23页。
【答案】 (1)月份:7、8、9 月。原因:该地地处华北地区,7、8、9 月为 一年中降水频度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段时 间更易发生泥石流灾害。因此发生泥石流的概率也较其他月份高。
(2)判断:①所示区域为高危区。理由:与西北坡相比,该山脉东南坡坡度 更陡,松散碎屑物更多;且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频度和强度大于西北坡,东 南坡有一断层,断层活动更易诱发松散碎屑物失稳,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 害(降水活动与断层两点任答一点即可)
【答案】 (1)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第二十页,共23页。
7.(2013·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 答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 P 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 因。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第十二页,共23页。
(1)该地区泥石流哪几个月份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为什么? (2)判断图中 1、2、3 所示区域,哪一个是泥石流高危区,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题干所示华北地区,雨季在 7、8、9 月集中且强度较 大,泥石流发生除地形等基本条件外,主要诱发因素是降水。第(2)题,结合图 2, ①②两处地势比③陡,①处更陡,结合图 1,①且位于东南部—迎风坡、断层、 坡陡。
巩 固 层 · 知 Βιβλιοθήκη (z h ī s h i) 整 合



·
单元分层突破
考 题
(
k
ǎ
o
tí)


第一页,共23页。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单元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 的框内, 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第二页,共23页。
①生态破坏诱发自然灾害 ②发生的地域差异 ③气候变暖诱发自然灾害 ④两大自然灾害带 ⑤自然地理背景
第六页,共23页。
2.(2015·全国卷Ⅰ)图 a 示意某地区地形及 M 城位置,图 b 示意 M 城年内 各月气温与降水量。2011 年,该地区 9、10 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 城被水淹 80 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七页,共23页。
分析 M 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第八页,共23页。
【解析】 M 城地处东南亚湄南河的河口附近,其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需 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 中在夏季,且降水量大;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 大,河流洪峰水位高;M 城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 河口处河水经常受到海潮顶托,洪水下泄不畅。
第二十一页,共23页。
【解析】 第(1)题,冷冻灾害主要是由气温的异常变化造成的,主要受灾 体是农业,主要包括对农作物的直接损害和对农业基础设施的间接危害。图中 的信息显示,P 地区位于三山夹峙地带,并且向北敞开,成为北方冷空气容易进 入并且堆积的区域;同时山地地形,地势高,气温低。第(2)题,冷冻灾害的防 御措施主要包括预报预警、提高防灾意识和加强防灾管理、培育与推广耐寒品 种等。
【答案】 M 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 M 城 附近入海。降水量大而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第九页,共23页。
3.(2014·全国卷Ⅰ)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 年 4 月 20 日,这里发生了 7.0 级强烈地震。2013 年 4 月 21 日夜至 24 日,震区出 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