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各国的学前教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幼儿学校运动的形成发展
1824年,幼儿教育协会成立 1825年,伦敦幼儿学校成立 1836年,英国及殖民地幼儿学校协会成立 力量巨大,影响持续30年之久并波及欧美各国。
政府作用的发挥: 给予幼儿学校国库补助(1839年); 专门制定“有资格教师”“注册教师”等级考核制度。
(二)19世纪下半期的学前教育
1874年 圣路易市 美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
教育委员会主任——威廉•哈里斯
第十章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概况
(17C.-19C.)
第一节 第二节
近代英国的学前教育 近代德国的学前教育
第三节
第四节
近代法国的学前教育
近代美国的学前教育
第五节
近代日本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近代英国的学前教育
一、工业革命前的学前教育
17、18世纪,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妇女投身于工业生产劳动。由于她们 整日劳动,她们的孩子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健康 状况很差。双亲为谋生而去工厂做工,使这些孩 子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损害。在这样的环境下, 幼儿的死亡率很高。 由于上述情况的存在,幼儿救济和保育便成 了当时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保持社会秩 序稳定,政府对生活在城市的幼儿的隔离、保护 和教育开始慢慢纳入到国家管理的范畴。
(二)慈善幼儿园的出现(1870年以后)
教会开办 的慈善幼儿园
招收对象:贫穷家庭的儿童 性质:私立,但免收学费。 发展很快,原因在于慈善幼儿园不仅成为教会进行 宗教教育和传教活动的一个场所,而且政府还把幼儿园 教育作为一种贫民救济事业来看待,给予支持。 1877年 俄亥俄州 托雷尼特教会 1878年 纽约市 安东纪念教会
1855 年3 月,以皇帝拿破仑三世的名义颁布了有关托儿 所组织的敕令 , 同时还提出了一个“托儿所内部规章 制度”。 敕令: 托儿所的性质:教育设施 保育内容:(1) 宗教教育、阅读、书写、运算和绘画的初级知
识。 (2) 日常生活知识。 (3) 符合儿童年龄的手工作业。
(4) 宗教歌曲、道德和身体素际方面的训练。(注重智育倾向)
三、19世纪末的学前教育
1881年和1882年,法国政府颁布了法国历史上实施最长 久的一个教育法令--《费里教育法》,这个法令中确立了国 民教育的义务、免费和世俗性三条原则,并规定初等教育中 免费的原则同样适用于母育学校。
《费里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近代资本主义教育 制度的初步确定,它对法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也有重要影 响。
(一)法国政府的学前教育政策和措施
1835 年,公共教育部给予托儿所25900法郎的援助 ——法国政府正式管理托儿所的开端 1837年12月发布了一个关托儿所的管理、监督体系的规 定 ——有关托儿所的最早的规定 从这个规定可以看出,法国托儿所虽然仍保留着 慈善团体的性质,但已经完全成了公共教育部管辖 下的学校,成为公共教育学校的一部分了。这一规 定的颁布,进一步推进了托儿所的发展,掀起了在 全国各地设立托儿所的热潮。
社会慈善团体开办的幼儿园
1877年 1893 年 纽约市 “慈善幼儿园” 芝加哥市 “邻人之家”
面向社会贫民阶级开放的一种贫民救济事业
(三)公立幼儿园的发展
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大规 模的公立学校运动,建立起一大批由政府开办、公 款维持的公立学校。这场公立学校运动也波及到学 前教育领域。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学前教育
(一)19世纪上半期幼儿学校运动
蒸汽机的使用,使妇女儿童成为劳动力,儿童备 受摧残的情况下,禁用小童工,为大童工开办业余学校, 为无人照管孩子开办幼儿学校、婴儿学校或苦难儿童保 护所。
1、欧文幼儿学校
罗伯特•欧文:19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 1816年 新兰纳克幼儿学校,是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 学前教育机构。
幼儿教育的双轨发展格局:
幼儿学校——贫民、工人子女 幼儿园——中上层阶级子女
第二节
近代德国的学前教育
一、19上半期的学前教育
前20年,多为保护婴幼儿安全健康的私立学前教育设施; 20年代中期以后,受英国幼教政策以及本国社会发展变化的 影响,政府开始重视学前教育。
(一)巴乌利美保育所——最早出现幼儿保育教育设施
第四节 近代美国的学前教育
一、19世纪中期前的学前教育 (一)欧文幼儿学校运动的兴衰 (二)裴斯塔洛奇的家庭式教育的回归
二、19世纪中后期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福禄倍尔式幼儿园的创建和发展
玛格丽特•舒尔茨 1855年 威斯康星州的瓦特镇 德语幼儿园 1858 年 俄亥俄州的哥伦布 第二所德语幼儿园 伊丽莎白•皮博迪 1860 年 波士顿 第一所英语幼儿园 1863年发表《幼儿园指南》 1868年开办幼儿园教师培训所
关于母育学校的规定:
顾名思义,“母育学校”应是很好地承担如 同母亲一样的责任,在母亲不能照料的时间里,母育 学校可以给予儿童很好的照顾,保护好儿童的安全, 这才是母育学校最本质的职责。 19世纪初开始的母育学校的教师大都把精力 放在了多教孩子学知识方面,而忽略了母育学校应 以照料和监护好儿童为主要任务。把初等学校的 教学内容作为托儿所的保育内容,借以谋求儿童智 力发展的倾向,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当时在法国 已有不少有识之士对此现象提出尖锐的批评。
二、19世纪下半期的学前教育
(一) 福禄倍尔幼儿园的产生
1837 年,福禄倍尔 勃兰根堡 儿童活动学校 1840年, 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世界上第一所以“幼儿园”来命名的学前教育机 构
教育内容:
(1) (2)
(3)
游戏活动 作业活动 语言活动
恩物
唱歌、讲故事、朗诵等
(二)推广
德国革命中福禄倍尔幼儿园在德国的 推广,并将其教育内容和方法传播到世界 各地,使德国成为 19 世纪幼儿园教育的发 源地。 从此,各国纷纷效仿德国兴办幼儿园, 一时形成了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
19世纪上半期德国幼儿教育的特点:
(1)以保护婴幼儿的健康和解除父母后顾之忧为主, 教育是附带的; (2)托儿所或幼儿学校是慈善机构。主要靠富人的 慈善捐助,政府采取鼓励监督但不资助政策; (3)鼓励儿童在室外进行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 目的是为了使这些将来注定要从事艰苦劳动的孩子 们具有健康的身体,为将来成为劳动者做准备; (4)强调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 目的是对这些下层贫民阶级的儿童,从幼儿阶段起就 培养他们具有顺从、守纪律、勤劳、节制等品质。
1828 年 巴黎 "模范托儿所“
教育内容:宗教、读、写、算、几何、地理、历史、 博物、图画、体育、道德教育等(暴躁行为,而应 该向孩子指出其行为的恶果,同时幼儿教师首先 要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榜样 。
二、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的学前教育
2、维尔德斯平的幼儿学校
英国19世纪幼儿学校的积极创办者,他一生致 力于宣传普及幼儿学校,发展学前教育事业。
1820 年,维尔德斯平在伦敦斯平脱地区开设了一所幼儿学 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 方法。 从1825 年开始,维尔德斯平受“伦敦幼儿学校协会”的委 托,到英国各地进行普及幼儿学校的活动,他一生中协助 建立、组织和管理了多种学前教育机构(包括幼儿学校), 由此创立了一套在当时来说是比较完备的幼儿学校教育 体系,对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697年,英国政府颁布《国内贫民救济法》,除一般性的救济 措施外,还提出了设置“纺织学校”和“贫穷儿童劳动学校” 的 计划。 ——近代欧洲幼儿教育设施的根源和胚胎
纺织学校:对年收入不足40先令的家庭中,3-6岁儿童自由入学, 6~14岁的男女儿童全部实施免费义务教育,而4~6岁的儿童可 以自由入学。儿童每天最多进行10小时的纺纱作业 。 劳动学校 :资产阶级教育家洛克 制定 。 在每一个教区内设立一所“劳动学校”,教区中所有受救济贫 民的3~14岁儿童必须进入这种学校。 两点好处: 第一,可以为母亲和儿童带来双重利益。对母亲来说,可以腾 出照料子女的时间去参加工作;对儿童来说,可以在良好的学校秩 序中,学习劳动的技能,养成劳动的习惯。 第二,儿童进入这种学校后,父母不再领取救济金,这样教区每 年可以从每个孩子身上少付给工人 60 英镑的补助金,从而大大减
产生原因:
欧文在1800年接管了苏格兰的新兰纳克纺织厂,当时厂 里工人的生活非常悲惨,他们每天的劳动时间很长但工资低微, 居住条件十分恶劣,生活设备简陋匮乏。在这种拥挤贫困的环境 中生活,人们的性格是畸形的,贫困导致了他们粗野、无知、道 德堕落,时有打架、酬酒、盗窃的事情发生。这种环境,也给幼 小的孩子们的性格带来恶劣的影响,从小造成他们心理压抑、性 格扭曲。欧文认为这些不合理的性格都是罪恶的环境造成的,要 改变人的性格,首先就要改变环境。希望通过实施教育来改变环 境,通过给工人及其子女一定的教育来培养和发展他们形成合理 的性格,再由他们来促进周围环境的改变,最终形成合理的社会 制度。
1860年禁令废除后的推广
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团体 "柏林福禄倍尔主义幼儿园促进妇女协会“ 1860年 玛伦霍尔兹•别劳夫人 柏林 会” “家庭教育和民众教育协会” 1863 年春 别劳夫人 柏林
“柏林福禄倍尔协
1874年
第三节 近代法国的学前教育
一、18世纪末至1835年前的学前教育
(一)奥柏林的“编织学校” 1770 年 奥柏林 “ 编织学校”
主要的教育措施:
为2~5岁儿童设立幼儿游戏场,接收刚会走路 的儿童,请热爱孩子的青年女子担任幼儿保姆, 帮助幼儿发展体格和好的品德;为6~10岁的儿童 提供免费入小学学习的条件;为10 岁以上的童工、 青工设立业余学习班;为成人举办实用知识讲座 等等。 1816年,欧文将以上各种教育形式加以合并, 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教育机构,正式命名为“新 兰纳克性格陶冶馆 ”( 也称性格形成学院),而幼儿 学校就是其中的一个部门。幼儿学校招收1~6岁 的幼儿,分两部分:1~3岁儿童为一部分,3~6岁 儿童为一部分。但实际上幼儿学校是以3~6岁的 孩子的保育和教育为中心的。
1851年,德国伦克夫妇设立德语幼儿园,1854 年开始招收英国儿童,用英语教学 1855年,编著《英语幼儿园入园手册》 1861年后因补助政策受挫。 1870年,《初等教育法》颁布下重获生机 1873、1874年曼彻斯特、伦敦相继成立福禄贝 尔协会,积极开展活动:
教养员培训;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争取政 府支持等等。
“托儿所内部规章制度”
托儿所的保育时间与托儿所的设施;
儿童的教育方法 (人道主义精神 )
(二)福禄倍尔幼儿园方法的传入
最早将福禄倍尔幼儿园引进法国的是玛伦霍尔兹•别劳 男爵夫人 1855 年,来到法国,系统宣传介绍,谋求政府支持并 取得成功。
福禄倍尔幼儿园对法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
1、将福禄倍尔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方法引入托儿所中, 开始注重儿童的游戏和户外运动。 2、为上层社会的幼儿创设幼儿园,使法国的学前教育 机构明显地形成了双轨制发展倾向 。
法国近代学前教育设施的萌芽,近代幼儿教育设施开端的象征。 招收对象:3岁以上的幼儿 性质:季节性保育机构 教学内容包括: 标准法语、宗教赞美歌、格言和讲童话故事、 采集 和观察植物、绘画、地理等 带领儿童做游戏 对学童进行缝纫、纺织编织方法的传授,还教授历史、 农村经济常识等方面的知识。
(二)柯夏的“托儿所” 法国托儿所的前身: 1826 年 帕斯特莱 巴黎 "托儿所" ( “妇女会” 的慈善机构)
巴乌利美侯爵夫人 1802年 救济贫民设施
招收对象:1~4岁半的农村孩子 性质:季节性托儿所,从初夏开始,到晚秋结束 保育方式 :在游戏中度过 教育内容:语言训练、唱歌、社会道德训练和生活规律培养
教育只处于附带和从属地位。
(二)弗利托娜幼儿学校运动
阿尔萨斯州威尔特城的新教派牧师
1836年,将创办的奥柏林式编织学校更名为幼儿学校 招收对象:贫穷的工人阶级的年龄在 2 岁至义务教育年龄 的幼儿 教育内容 与方法:(幼儿活动时间表) (1)重视幼儿的游戏动。 (2)重视幼儿的知识教育、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 最终目的:对工人阶级的孩子进行宗教教化和道德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