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2023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14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2023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
会(14篇)
学校2023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4篇)
学校2023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篇1
近年来,我校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深入学习师德规范,涌现了一大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精心育人、开拓创新的先进典型,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广大教师坚持育人为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广大干部勤政、廉政,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好的。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教师思想政治观念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学术风气不正等问题,个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参与赌博、乱收费、乱补课等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开展以“向开县抢险救灾、保护学生优秀教师群体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弘扬高尚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新时期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加强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要学习开县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爱岗敬业是社会对公民的要求。

一个公民爱岗敬业,就是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与党和国家的事业联系在一起。

开县优秀教师团到了。

我作为一名教师应做到:
第一,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崇尚科学、遵守法纪,不参与、封建迷信、反动、、赌博或变相赌博活动。

三、爱风敬业,尽职尽责,不擅自停课,不缺课。

四、关心爱护学生,不侮辱、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五、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进步,不敷衍工作、让学生产任自流、自暴自弃。

六、尊敬家长,不训斥家长,向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

七、廉洁从教,不强迫学生购买上级教育部门规定以外的书籍或学习工具,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八、注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饮酒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上课吸烟、使用通讯工具。

九、团结协作,积极向上、不拉帮结派、搬弄是非、打击报复、挟私诬告。

十、维护教育形象、创文明学校、不损害教育形象和学校的名誉。

如果作为教师不能做到以上十条我认为都是应该为之汗颜的。

学校2023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篇2
这个月在扶校的带领下,我们全体老师学习了关于丰富师德内涵,提升师德境界的学习,在这次学习过程中,我明白了师德是为师之魂,师风是为师之本。

师德师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

一所学校的师德师风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体现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学风校风。

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严谨治学,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是学生的“人生导师”。

师德师风,作为社会、教育本身及教师这种职业对其从业者的规定性要求,
有历史的继承性,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今天的师德师风教育,必须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所谓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所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所谓师风,即教师的行为风格,是教师行业的风气和风尚。

师德师风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其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对学生和周围人产生特殊影响的行为规范和道德风范。

西汉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还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何做人、做事。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具有人格力量。

而这种人格力量以人格美学角度,在中国常常是“人品”的代名词,其核心内容就是要提倡“一种牺牲和奉献精神”以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行为准则积极影响学生。

高校师德师风的基本要求可诠释为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就要真正从思想行动上做到“学为人师”。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其知识、智慧、情感、人格影响学生的心灵,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甚至可以通过塑造学生的品德、个性、人格影响其一生。

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急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

”每个教师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以正确的思想,高尚的道德,良好的品行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影响学生。

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队伍,可以使师生人际关系得到和谐,同时以教师自身的理想信念、思想品德、敬业精神和工作作风,直接感染和熏陶着学生,使学生成为具备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崇尚奉献等良好品德的人。

在和谐校园里,教师高雅的气质和风范往往都是学子们争相效仿的楷模,以至于他们“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影响大学生的一生。

教师不仅担负着“传道授业”的重任,而且肩负着“育人”的崇高职责。

只有让教师队伍拥有高尚的师德师风,全体教师做到相互配合,和谐互补,才有和谐的高校,才有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和谐社会。

虽然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好的,但在市场经济等的种种消极因素下,一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乃至心理状态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师德师风方面存在一些滑坡迹象,具体表现为:
1、爱岗敬业精神弱化:在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下,部分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利益,把教师工作仅仅当作一种获取利益的手段和工具;无心研究本专业理论,视教育为副业,严重影响了教学和教育效果;有些教师备课不认真,知识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上课当是完成任务,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有些教师除上课之外,很少与学生接触,很少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

2、价值取向功利化、世俗化: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教师的价值取向受到影响。

在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情况下,有些教师往往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缺少把高等教育作为事业的责任心;有些教师热衷于第二职业,不安心本职工作;有的还出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错误人生观倾向,只盯着名利地位、个人得失。

3.行为规范不严,模范形象模糊: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的榜样。

但部分教师榜样意识淡薄,行为规范不严,缺乏自尊自爱精神;有的老师举止不雅,说不文明的话,在学生中
造成不好的印象;还有一些老师上课观点偏激,用自己的片面理解误导学生,不注重自己言论的引导。

4、师生关系庸俗化,功利化:尊师爱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良好体现,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这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

但是作为好老师应该恰当地把握好亲疏度,平等的关爱每一位学生,不要把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在功利化的基础上。

学校2023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篇3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1、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

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

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知道爱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生之本,每一位教师都要爱读书、读好书,我们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是丧失学习兴趣。

我们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学习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2.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

要平等对待学生,不能把学生当下属。

只有我们重视学生,学生受到老师的尊
重,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才会愿意学习老师教的各种知识。

用师爱塑造高尚的教师灵魂,在教育中要严于爱,严于爱。

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么我们会生活在天堂,反之,我们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地狱。

争取进步。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

努力使课堂教学变得简单、高效、生动、独特。

在教学中,要有效备课,体现教师教学智慧,使常规教学扎实有效。

3、以身作则。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

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教师要知道教育是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

我们要学会喜欢学生,喜欢和他们在一起,这样才可以发现他们的优点,我觉得“身临其境”才是最好的教育。

4、刻苦钻研业务。

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成为教师的关键。

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准确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以免误导他人。

如果老师不能总是准确地回答学生的问题,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就会逐渐丧失,学生就会对老师没有信心,也就不可能对自己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

当然,学好这门课是不可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技能,必须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专业培训,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

我们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地学习,积极进取,开拓新的教学方法,严谨治学,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精益求精。

5.加强学习,提升教师魅力。

在培养人的道德素质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有一种奉献的精神,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受到他人的称赞和社会的褒奖,就是他具有能够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的品质。

我们要有对工作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态度;对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作风;对待教书育人工作的神圣态度,真心实意,踏踏实实,自觉刻苦,自我完善,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修品练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教师是学生瞩目的焦点和榜样,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我修养,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和楷模。

教师要重视修品练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和工作魅力感召和吸引学生,起良好的示范作用。

教师要进德修业,为人师表,获得学生的爱戴敬重,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要勇于改革和实践,探索和创新。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任重道远。

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变教育者、传授者为指导者、促进者、设计者、沟通者,以生为本,以情为主,尊重学生爱学习、爱自由、爱快乐的天性,相信每个学生都想学好,能学好。

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先学后教、教少学多,追求不教而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

教师只有做到以身立教,才能以自己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学会做人,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去引导学生学会发展,才会有学校教育的高质量。

学校2023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篇4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

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
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热爱教师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每天和学生接触,深深感受到同学的纯真。

即使是最调皮的学生也还是很有可塑性的。

只要多关心他们,从关心他们的角度去教育他们,他们都会成为有前途的人才。

问题是我太不在乎他们了。

作为一名专职物理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感受到老师的爱真的很难,因为我要面对三四个班的学生,精力分散。

在学生眼中,老师是完美的化身和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很重要。

可以使教学双方互相认识,互相配合,把教学做得更好,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思想问题,使他们健康成长。

换句话说,课堂不仅是老师教书的地方,也是老师育人的地方。

教学过程本身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习惯或行为,应该及时加以制止并正确引导,指出其错误之处和危害;如果学生在生活方面有什么因难,也应该多加以关心和帮助。

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坦诚对待学生,真心面对学生,是教师受学生欢迎的重要法宝之一。

通过学习结合自己教学经历的体会,针对当前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师德师风教育是极有必要的。

师德意识是道德建设的关键。

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一名有良好声誉的老师,重温世界上最辉煌的作品。

学校2023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篇5
通过这次培训和自己在教学中的亲身体会工作总结,从事教学工作的我觉得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师德与师爱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在教学工作中尤为重要。

教师爱岗敬业,必须通过热爱学生来体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也必须围绕着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来展开。

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得到知识
和营养,而且获得了爱护与支持,有这种爱护和支持,尽管学习是一种艰辛的、必须复出大量体力和脑力的劳动,学生也会全力以赴的去学习。

“爱是教育的基础”,这种爱是神圣的。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那么我们如何去体现这种更好的师爱呢?
一、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我们要关心了解学生不仅要从学习生活中关心,更重要的是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从学生的心理特性入手来更好的关心爱护学生。

作为教师就需要热爱学生,不能嫌弃和歧视,而要以我们的师爱,给他们以真诚的爱,引导他们上进。

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合理的给予表扬,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学习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信心。

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现在的学生,对人对事都有独到的见解,而且个性极强,自尊心极强。

他们不容许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基于此,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注意适当的方法。

1、平等友好的对待学生。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以朋友般的态度平等对待学生,不能粗暴对待学生。

尤其是高职生,他们有自卑心理,自尊心很强。

简单粗暴的对待学生,会深深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更加自卑。

教师只有用平等友好的心和灵魂去接近他们,才能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引导他们走向成熟。

2、理解和信任学生。

教师和学生在年龄、社会经验、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

教师只有善于理解和信任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应给予同情、理解和帮助,决不能采取冷漠和教条的态度。

信任学生是对学生的不尊重,毫无根据的怀疑学生是对学生的不尊重。

你想把学生塑造成什么样的人,首先要相信他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教育中,老师对学生的信任是对学生进步的暗示和鼓励。

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尊重学生就是最好的教育手段,一个懂得尊重学生的老师,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

3、严格要求学生。

爱而不严不是真正的爱,严格要求也是师爱的另一种表现。

高职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学习方法等原因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但是不能由于他们的这种原因就对他们不严格要求,而放任自流。

对学生要“执教以严”,才能“严师出高徒”。

严格要求学生,就是要求教师要按照现行教学方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训练和教导每个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体现在日常细小的教育和教育工作中,批改作业、课内外辅导和实习实训等,都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和教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作风。

此外严格要求学生,还要教师掌握合理、适度的分寸,做到严慈相济、严中见爱。

4、要公平对待学生。

教师应该公平、全面地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

无论长相、性格或性格差异,无论学生素质如何,老师都应该一视同仁,不偏袒,不歧视。

纵观上述所言,教师应当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综合知识和娴熟的教育技能,要以关怀、亲切的
态度与学生沟通,教师应当走进学生的心灵。

作为教师,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

作为学生,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爱他们的教师。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老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是老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老师。

学校2023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篇6
要做好任何一个职业,都要求从业者有良好的值得操守和从业道德。

而对于教师这样一个重要的职业,更是要求从业者具备优良的师风师德。

因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然而,当下,各种有损师德的丑闻、案件经常成为互联网上被唾弃和批判的头条,其恶劣程度骇人听闻,事件的主角都身为教师,却做着丧心病狂的事情。

这再一次给世人,特别是教育行业敲响了震耳欲聋的警钟。

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时刻了,是再次强调师风师德的重要性以及树立优良师风师德的关头了。

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参加了师风师德的学习,深感幸运。

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颇丰,对于学习的成果,我个人联系实际,总结了一下几点心得。

一、什么是师德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二、为什么要建设师德
师德师风是教育工的灵魂。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

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教师的工作成效影响着国家的未来,而教师的师德师风,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一个教师的工作成效。

因此师德师风的建设显得至关重要。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

这句话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教学。

良好的师德会使教师专业严谨地教学。

第二部分是育人。

作为一个教育者,不仅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也需要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对学生的思想,人生观,价值观,等等精神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也就是俗称的育人。

这些也要求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道德操守和高的思想境界,只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对学生的思想和精神进行教育及引导。

多年来,不良的社会风气也对教育行业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在网络各大新闻中,师德高危丑闻屡见不鲜。

这些丑闻的主角不仅仅是一个失败的老师,甚至是一个人,是失败的,道德沦丧的。

虽然这些东西是教师的耻辱,是教育界的污点,但他们的身份确实是教师。

这给教育界和所有教师敲响了警钟:在我们这个时代,今天,我们需要重新重视师德师风,我们需要重新树立教师形象,我们需要纠正流动教师中的不正之风。

这也是师德学习课程的价值所在。

只有良好的师德,才能浸泡出优秀的教师和学生。

三、如何建设师德
从上游确立典范,树立带头效应。

强化领导作风建设,树立讲正气、讲廉洁、讲风险的作风。

然后应该经常开展各种学习和交流活动,组织教师团体进行师德师风的学习交流,在不
断学习中,提高教师师德师风标准。

从机制上确立赏罚制度,进行师德师风的指标考核,对于师德师风出现问题的教师个人,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惩罚,而不是姑息纵容。

让教师团体教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成立家长委员会,学生代表座谈会,教师代表座谈会,以此类形式成坑征求各界意见,促进教师团队建设和成长。

另外,可以进行规范管理。

规范学校行为,明确学校的办学宗旨,学校必须严格遵守《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有关素质教育的规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其次,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从法律高度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明确的规范,确保依法管理,依法执教,依法育人。

第三,实行校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

四、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也影响师风师德的建设
校教师是中国社会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承载着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在当前社会改革与转型之时,其所面临的社会竞争和精神压力比任何时候都要大,其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有关科研调查表明:当前高校教师心理正处于亚健康状态。

这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与生活愉悦,还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乃至国家的人才质量与竞争力。

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甚至腐蚀高校教师的师风师德的建设。

而改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应该抓住几点。

首先应该对自己所拥有的多重角色有正确的角色认知;然后需要有健康的教育心态,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要有稳定积极的心态,并能付诸行动;再则应该注重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学生和家长和同事和社会;另外,也应该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恰当的情绪反应。

教师职业具备高挑战性,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应该懂得控制和调整自身情绪,而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作为教育者,若无创新也不会有教育对象的发展;最后应该有良好的应对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