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
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1.根据我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 )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A.三日
B.五日
C.七日
D.十日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法律
2.某市西区治安联防队行使该区公安分局委托的治安管理权。
某日联防队员李某抓获有盗窃嫌疑的王某,因王某拒不说出自己真实姓名,李某用木棍将其殴打致伤。
王某向法院请求国家赔偿,应由( )承担国家赔偿义务。
A.市公安局
B.区治安联防队
C.区公安分局
D.李某
正确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7条规定:“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在本题中李某行使的是该区公安分局委托的治安管理权,因此由区公安分局承担国家赔偿义务。
知识模块:法律
3.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
这体现了行政处罚程序中的( )。
A.调查制度
B.告知制度
C.表明身份制度
D.说明理由制度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法律
4.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不属于国家赔偿范围的是( )。
A.某地政府为挽救当地一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强令另一企业与该国有企业订立订购合同。
该企业不服,政府将其银行账户冻结
B.税务局工作人员钱某与个体户赵某素有矛盾,以赵某偷税为名借税务局名义没收其5000元的财物
C.狱警李某的朋友被犯人张某打伤,李某指使同监犯人将张某打伤
D.T商局孙某骑自行车上班途中与人相撞,发生争执后将人打伤
正确答案:D
解析: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人身权或财产权造成损害,依法应给予的赔偿。
工商局孙某骑自行车上班途中与人相撞。
发生争执后将人打伤,其行为属于个人行为,与行使职权无关,不属于国家赔偿的范围。
本题答案为D。
知识模块:法律
5.税务机关依照法定的税种、税率对某企业征税,这一行为是( )。
A.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B.不要式行政行为
C.双方行政行为
D.羁束行政行为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自由裁量行敢行为指法律仅仅规定行政行为的范围、条件、幅度和种类等,由行政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如何适用法律而作出的行政行为。
B项不要式行政行为是指不需要具备特定形式或特定程序,只需行为人口头意思表示就可生效的行政行为。
一般在紧急情况出现或情况比较简单的条件下实施的行政行为多是不要式行为。
C项双方行政行为指必须经过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的行政行为。
D项羁束行政行为指法律明确规定了行政行为的范围、条件、程度、方法等,行政机关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只能严格依照法律作出的行政行为。
知识模块:法律
6.《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减少行政执法层次,适当下移执法重心。
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行政执法活动,其主要实施机关是( )。
A.省、市两级行政执法机关
B.乡镇级行政执法机关
C.县级行政执法机关
D.市、县两级行政执法机关
正确答案:D
解析:《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提出,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
继续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积极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推进综合执法试点。
要减少行政执法层次,适当下移执法重心;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行政执法活动,主要由市、县两级行政执法机关实施。
要完善行政执法机关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知识模块:法律
7.某工商行政管理局执法人员在查处一商贩强买强卖违法行为时,被该商贩持刀扎伤。
执法人员为查明违法行凶事实。
将该商贩带回工商局关押数日。
下列对执法人员做法的评述哪项是正确的?( )
A.工商局应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B.部委规章明文授权.工商局有权拘押该商贩
C.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的执法机关,有权对违法行凶人员采取拘押措施,构成犯罪的才移交法院
D.工商局应及时将该商贩交公安机关处理
正确答案:D
解析:商贩持刀伤人属于刑事案件,刑事案件应交由公安机关处理。
知识模块:法律
8.下列社会关系属于行政法调整对象的是( )。
A.跨国企业内部的管理关系
B.行政机关缔结购买合同而形成的关系
C.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他人发生的民事关系
D.行政机关行使某一行政管理权时与行政相对方发生的社会关系
正确答案:D
解析: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包括行政机关相互之间、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关系。
知识模块:法律
9.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
这说明行政行为具有( )。
A.确定力
B.公定力
C.约束力
D.执行力
正确答案:B
解析:公定力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对任何人都有被推定为合法有效而予以尊重的效力,故答案选B。
知识模块:法律
10.某制药企业因为某种原因受到了市政府停止生产的处理决定,该企业对此处理决定不服,它应该向( )申请复议。
A.省政府
B.市政府
C.省人大
D.市人大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行政复议法》第13条的规定:“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可知答案为A。
知识模块:法律
11.朱某因婚外恋产生杀害妻子李某之念。
某日晨,朱某在给李某炸油饼时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毒鼠强”。
朱某为防止其6岁的儿子吃饼中毒,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
不料李某当日提前下班后将其子接回,并与其子一起吃油饼。
朱某得知后,赶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朱某对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
B.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
C.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失
D.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正确答案:C
解析:朱某对其子之死具有过于自信的过失。
知识模块:法律
12.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
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
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正确答案:B
解析:李某明知私拉电网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在自己的花房周围拉电网,并且未采取任何防止结果出现的措施,对出现的结果是一种漠不关心的放任态度,所以是间接故意。
知识模块:法律
13.甲为上厕所,将不满1岁的女儿放在外边靠着篱笆站立,刚进入厕所,就听到女儿的哭声,急忙出来,发现女儿倒地,疑是站在女儿身边的4岁男孩乙所为。
甲一手扶起自己的女儿,一手用力推乙,导致乙倒地,头部刚好碰在一块石头上,流出鲜血,并一动不动。
甲认为乙可能死了,就将其抱进一个山洞,用稻草盖好,正要出山洞,发现稻草动了一下,以为乙没死,于是拾起一块石头猛砸乙的头部,之后用一块磨盘压在乙的身上后离去。
案发后,经法医鉴定,甲在用石头砸乙之前,乙已经死亡。
依此情况,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 A.过失致人死亡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既遂)数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未遂)数罪
D.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C
解析:甲过失致乙死亡,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又发现稻草动了一下,以为
乙没死,即产生杀人的故意,于是拾起一块石头猛砸乙的头部,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对象不能犯的未遂。
知识模块:法律
14.工人孙某休假回村。
一日主动携带邻居6岁小孩进入村旁林深路险、豺狼出没的山林中狩猎玩。
走人森林约5公里的时候,两人失散。
孙某继续独自狩猎,之后既不寻找小孩,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便径直回县城工作单位。
4日后,邻居在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
孙某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 )
A.故意杀人
B.意外事件
C.过失致人死亡
D.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A
解析:孙某明知与自己失散后小孩可能发生危险的情况下,放任危险结果的发生。
由题目中孙某既不寻找也不告知小孩家人可知。
小孩遭遇危险与否均不违背孙某的意愿。
孙某的行为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
选项A正确。
选项B、D明显错误。
选项C与孙某的主观要件不符,孙某对于危害结果抱放任而不是反对的态度。
选项C不正确。
知识模块:法律
15.李某在下夜班回家的路上,发现有人正盗窃工厂仓库中的生产器材,便上前阻拦。
窃贼掏出匕首刺向李某,搏斗中,窃贼被李某用力推倒在地,头撞在被盗器材的铁角上当场死亡。
李某的行为是( )。
A.正当防卫。
不承担刑事责任
B.过失致人死亡,承担较轻的刑事责任
C.故意伤害致人死亡。
承担刑事责任
D.间接故意杀人,但由于李某是为了保护他人的利益,应当免除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正当防卫的概念。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所实施的制止不法侵害且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本题中李某为了使集体财产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实行防卫,属于正当防卫。
由于歹徒当场使用暴力手段抗拒抓捕,其犯罪性质已经由盗窃罪转化为抢劫罪。
《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因此李某将窃贼推倒在地,致其死亡的行为属于特殊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选项A为正确答案。
知识模块:法律
16.张某的次子乙,平时经常因琐事滋事生非,无端打骂张某。
一日,乙与其妻发生争吵,张某过来劝说。
乙转而辱骂张某并将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张某,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追。
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口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上。
张某顺手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
对本案中张某、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
性?( )
A.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B.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C.张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D.张某和甲的行为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正当防卫问题。
本案中“乙辱骂张某并将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张某,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追”。
乙对张某实施不法侵害,符合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和时间条件。
“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口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上。
”甲为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打击,符合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和防卫目的的要求。
虽然将乙打昏在地。
但从侵害行为和防卫行为的强度对比来看,甲并未超出必要限度。
所以甲的行为是正当防卫。
而张某在乙失去侵害能力时,却侵害乙的生命权,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一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张某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知识模块:法律
17.贾某骑摩托车违章撞伤田某,造成田某腿部表皮破裂。
贾某送田某到医院治疗,护士未作皮试,即给田某注射破伤风针,田某因药物过敏而死。
贾某的行为对田某死亡而言属于( )。
A.过失杀人罪
B.过失致人重伤罪
C.交通肇事罪
D.意外事件
正确答案:D
解析:贾某撞伤田某,但无法预见到田某因医生失职而死亡。
贾某撞伤田某并送其至医院的行为对于田某的死亡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属于意外事件。
知识模块:法律
18.甲深夜潜入乙家行窃,发现留长发穿花布睡衣的乙正在睡觉,意图奸淫,便扑在乙身上强脱其衣。
乙惊醒后大声喝问,甲发现乙是男人,慌忙逃跑被抓获。
甲的行为( )。
A.属于强奸预备
B.属于强奸未遂
C.属于强奸中止
D.不构成强奸罪
正确答案:B
解析:因事实认识错误,不可能达到既遂的未遂称为不能犯的未遂。
其中对于犯罪对象的认识错误所导致的未遂是对象不能犯的未遂。
甲误认为乙是妇女而意图强奸,发现乙是男人后逃跑,符合对象不能犯的未遂的特征,属于强奸未遂,B选项正确。
知识模块:法律
19.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
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
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
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
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
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
李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情形属于犯罪既遂而不属于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必须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
行为人虽然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采取措施防止结果发生,但如果发生了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就不成立犯罪中止。
知识模块:法律
20.下列哪一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 )
A.甲打电话邀约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
B.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
C.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
D.丁为方便对刘某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查
正确答案:B
解析:选项A属于为了抢劫制造条件的行为,构成犯罪预备;选项B只是犯意表示,不构成犯罪;选项C属于为了盗窃制造条件的行为,构成犯罪预备;选项D属于为了抢劫制造条件的行为,也构成犯罪预备。
知识模块:法律
21.李某系A市建设银行某储蓄所记账员。
2002年3月20日下午下班时.李某发现本所出纳员防某将2万元营业款遗忘在办公桌抽屉内(未锁)。
当日下班后,李某趁所内无人之机,返回所内将该2万元取出,用报纸包好后藏到自己办公桌下面的垃圾箱中,并用纸箱遮住垃圾袋。
次日上午案发,赃款被他人找出。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李某的行为属于贪污既遂
B.李某的行为属于贪污未遂
C.李某的行为属于盗窃既遂
D.李某的行为属于盗窃未遂
正确答案:C
解析:贪污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受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本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还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
贪污罪与盗窃罪的区别是:(1)前者除侵犯财产外还侵犯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后者只侵犯了财产;(2)前者的对象仅限于公共财物,后者的对象既可以是公共财物,也可以是公民私人所
有的财物;(3)前者的行为包括利用职务之便的侵吞、窃取、骗取及其他手段,后者的行为分别是特定的窃取、骗取与侵占行为,不存在利用职务之便的问题;
(4)前者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后者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本题中李某虽然在行为方式上是窃取,似乎符合贪污罪客观方面的特征,但李某所窃取的2万元营业款并没有利用其记账员的职务便利,因为营业款是出纳员保管,所以其行为构成盗窃罪。
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区别是:盗窃行为已经使被害人丧失了对财物的控制时,就是既遂。
至于行为人是否最终达到了非法占有并任意处置该财物的目的。
并不影响既遂的成立。
本题中李某已经将营业款藏到垃圾袋中,在事实上已经脱离了银行的控制,因此,其行为已经构成盗窃既遂。
知识模块:法律
22.陈某趁珠宝柜台的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时,伸手从柜台内拿出一个价值2300元的戒指,握在手中。
然后继续在柜台边假装观看。
几分钟后售货员发现少了一个戒指并怀疑陈某,便立即报告保安人员。
陈某见状,速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后逃离。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陈某的盗窃行为已经既遂
B.陈某的盗窃行为属于未遂
C.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属于预备行为
D.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属于中止行为
正确答案:A
解析: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的区别是:盗窃行为已经使被害人丧失了对财物的控制时,就是既遂。
至于行为人是否最终达到了非法占有并任意处置该财物的目的,并不影响既遂的成立。
本题中陈某趁珠宝柜台的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时,伸手从柜台内拿出一枚价值2300元的戒指,握在手中。
此时戒指已经在其控制之下,即其秘密窃取财物的行为已经实施完毕,符合盗窃罪的全部构成要件,成立盗窃既遂,故选项B说法错误。
陈某速将戒指扔回柜台内的行为是发生在盗窃犯罪既遂之后,因此不存在盗窃中止的情形,其将戒指扔回柜台只是属于被迫返还财物,而并不影响对其犯罪性质的认定。
知识模块:法律
23.甲在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法院依法判处罚金并赔偿被害人损失,但甲的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罚金和承担民事赔偿。
下列关于如何执行本案判决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刑事优先,应当先执行罚金
B.应当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C.按比例执行罚金和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D.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后减免罚金
正确答案:B
解析:《刑法》第36条第2款规定:“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所以,B选项正确。
知识模块:法律
24.依据法律规定,在管制的判决和执行方面,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
A.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3年
B.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C.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酌量发给报酬
D.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正确答案:C
解析:依据《刑法》第38条和第69条的规定,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数罪并罚时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
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所以A、B选项的内容本身是正确的。
根据《刑法》第39条的规定,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
所以C选项内容本身是错误的。
在劳动中应酌量发给报酬的是对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的执行内容。
根据《刑法》第41条规定,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所以D选项不选。
知识模块:法律
多项选择题
25.某服装专卖店在给消费者的“消费提醒”中规定了消费者退换服装的条件。
根据我国法律。
下列该店规定的退换条件,属于“霸王条款”的有( )。
A.退换服装需提供购货发票
B.打折服装概不退换
C.已经穿过的服装概不退换
D.退换服装应在售后7天内进行且只能退换一次
正确答案:B,C,D
解析:所谓“霸王条款”,就是一些经营者单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的不平等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和店堂告示或者行业惯例等,限制消费者权利,严重侵害群众利益。
A项不属于霸王条款,出示购货发票属于经营者的正当要求,符合诚信、公平的原则。
排除A项,故本题答案选BCD。
知识模块:法律
26.公民死亡后,其名誉受到侵害,使得他的( )受到损害的,受害人可以提起诉讼。
A.配偶
B.父母
C.子女
D.其他有关人员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民通意见》第161条规定,公民死亡后,其名誉受到侵害,使其配偶、父母、子女或者其他有关人员受到损害的,受害人可以提起诉讼。
故本题答案为ABCD。
知识模块:法律
27.某申请人通过电子邮件向某工商局提交工商登记申请,但提交的申请
书未采用申请书格式文本,且申请材料不齐全。
对此,工商局采取的下列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有( )。
A.向申请人免费提供申请书格式文本
B.以申请材料没有现场提交为由决定不予受理
C.以申请材料不全为由决定不予受理
D.分三次告知申请人所需要补正的申请材料
正确答案:B,C,D
解析:《行政许可法》第29条规定,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
第32条规定,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58条规定,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不得收费。
故本题答案选BCD。
知识模块:法律
28.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些自然资源不能属于集体所有?( )
A.森林
B.矿产
C.山岭
D.水流
正确答案:B,D
解析:《宪法》第9条第1款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所以,矿藏和水流不能属于集体所有,但森林和山岭既可以国家所有,也可以集体所有。
知识模块:法律
判断题
29.财产所有权的四项权能是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 )
A.正确
B.正确
正确答案:A
解析:《民法通则》第71条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知识模块:法律
30.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行为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 ) A.正确
B.正确
正确答案:B
解析: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