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班规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班规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一个集体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有一个规范进行约束管理。
同样,我校的班级管理中都制定了相应的班规,进行德育量化考核。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迫切要求,班级管理中应贯穿“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新理念。
如何充分利用好班规,发挥班规里体现的“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新理念呢?以下是我在执行班规和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中,对执行班规中几点体会:
一、班规的制定本着“以学生为本”
班规不是班主任一人的主观意愿的结果,也不是由班委会独揽,而是应由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共同讨论的结果,这样生成的班规中的每一个要素由于被同化成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需求而充满着活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
”制定班规的过程是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传授道德只是和灌溉现成理论转移到让学生掌握批判的武器,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制定班规的过程本身就是“以学生为本”在教育管理中的一种体现。
二、班规的内容体现“以学生为本”
我们制定班规不是目的,是一种手段,是一种保证,目的是着眼于学生的习惯的养成。
因此班规的内容必须符合“以生为本”的德育观的要求,促进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构筑学生的精神支柱。
例如:在我们“文明班级”评比中“好人好事”加分这一项中规定“拾金不昧的每人次奖1分。
”虽然这个激励机制的规定,体现了在价值多元化
的现实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但对这样的规定班主任应该加以正确道德观念的引导,以防这样的规定出现以“事”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
我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某地号召大家灭老鼠,并规定了要上缴的老鼠尾巴的数目,完成不了任务的要挨批评或受罚,完成任务的能得到奖励。
但是要抓到一定数量的老鼠是要费一番周折的,抓来老鼠后不将它杀死,而是剪掉尾巴将它养起来,这样小老鼠会不断繁殖出来供应上缴以完成任务。
小学德育必须直面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教师要利用班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航线,包括正视道德冲突,解决道德困惑,帮助学生辨别是非,学会判断与选择。
三、班规的执行贯彻“以学生为本”
班规作为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对规范学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如果班主任用量化来取代思想工作,那对学生的思想、个性心理的正确引导和发展难以有突破,很难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
在班规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及时总结,加以细致的思想工作。
德育需要实实在在地关注,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从横向和纵向方法去推进德育在学生个体成长中的发展。
这里的横向是通过量化考核,关注学生个体的量化考核结果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纵向是学生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对过去、现在、未来的关注,了解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有一次我批评我们班一位学生这学期来已经迟到几次,告诉他他在德育考核已经因为迟到被扣了好几分。
学生回答:“老师,你也知道我已经比上学期时进步好多了。
”我又批评他不
要拿以前来比较。
他又答道:“老师,你说过人要超越自我,我已经超越自我了。
”虽然是很简单的一件事给我感触颇深,这位同学确实在各方面的表现比上学期进步了不少,我不能简单的从德育量化考核结果横向的在班级里做对比,应该也纵向的从前阶段和后阶段的德育量化考核结果做比较,站在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角度上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
以班规作为一种辅助管理的方法,加以及时的反馈和细致的思想工作,对学生的思想、个性心理的正确引导,使班规能够真正发挥“以生为本”的德育新理念。
总的来说,班规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力的辅助手段。
“以学生为本”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迫切要求,也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班主任应该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班规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