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率与货币贬值率的关系
通货膨胀率和货币贬值率
通货膨胀率和货币贬值率两者严格意义上不一样,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而价格指数则是反映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通货膨胀率是反映通货膨胀的一个指数,进而可以反映货币贬值的程度。
两者不同: 通货膨胀率= 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或=(现在已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贬值率=(现在已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现在已发行的货币量A货物现在的价格是10元。
(1)问:通货膨胀率为20%时,价格是多少计算:10x(1+20%)=12(元)(2)当货币贬值率为20%时,价格是多少?计算;10除以(1+20%)等于12.5元到底哪个是正确的阿。
还是说就是这么算的满意回答通货膨胀率与货币贬值率是不一样的。
通货膨胀率是本国货币的对内价值下降;货币贬值率是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下降;计算方法上第一个是对的;第二个条件不充分,如果是本币贬值20%,则外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涨幅可能为:10除以(1-20%)等于12.5元。
这可以探讨,我不肯定。
例如;一年前10元钱能买到的东西,一年后变成15块钱了,我想问一下这一年的货币贬值率和通胀率是多少?怎么计算?(1/3 1/2)货币实际购买力的计算小李2010年元月10日将40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一年,年利率为2.5%,假设同期我国CPI上涨3.3%,到期时小李存款的实际购买力约为()答案是39690元,请问是如何计算的?回答存款到期日可以得到本息和为41000元,但是那个时候由于通货膨胀货币购买力下降,货币购买力的计算公式为:货币购买力指数=1/CPI,假设2010年的货币购买力为1,那么到期时的货币购买力就为1/1.033,所以41000*(1/1.033)=39690。
货币贬值与通货膨胀的区别
货币贬值与通货膨胀的区别钱津【摘要】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角度讲,现在十分地有必要从理论上严格区分货币贬值与通货膨胀的不同.通货膨胀只是一种非价格因素的货币贬值,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价格因素的货币贬值.银行超过市场的需求量发行货币,引起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是非价格因素的货币贬值.而银行按照市场的需求量发行货币,不管发行了多少货币,都是应该的,都不存在通货膨胀.认准中国即将基本实现工业化的时代大背景,就能够准确地认识到中国现阶段持续的物价上涨是价格调整性质,不是多发了货币造成的通货膨胀.在此过程中,只有物价上涨引起的价格因素的货币贬值,没有产生非价格因素的货币贬值.对于这种价格因素的货币贬值,只能是承受其由市场价格调整带来的现实压力.【期刊名称】《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41)003【总页数】6页(P57-62)【关键词】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市场经济;物价上涨【作者】钱津【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8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20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础学科,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与探讨是在经济学的基础理论领域进行的研究与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界空前活跃,人才辈出,学术创新、拓展以及学术交流的繁荣程度都是在传统体制的思想束缚下不曾有过的,只不过应用性的研究与探讨几乎是一统天下,鲜有经济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进取与细密探讨。
这种缺失基础性研究与时俱进的状况严重地影响到对于现实经济应用性研究的超前性和准确性,甚至影响到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现实的整体状态的确切性把握。
其中,对于货币贬值与通货膨胀的混淆已是极为普遍的,造成了经济学应用性的研究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认识近似流散的状态。
因此,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角度讲,现在十分地有必要从理论上严格区分货币贬值与通货膨胀的不同。
无疑,这是一个涉及面广泛而深刻的基础性问题。
本文拟就此作以初步的探讨。
一、货币贬值的常态化货币贬值是一个特定的经济学术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指的就是单位货币的币值发生了变化,相对以往币值下降了。
通货膨胀率和货币贬值率的计算
考题透析
例1、某国待售商品1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据测定该年每1
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______亿元,当年该国
政府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______元纸币,通货
膨胀率为______下列答案正确的是( B )
A.4000、0.25、100% ×
技巧总结
经济生活计算题步骤 1、审题:看清楚题目中的变量及最终所要求的计算项目; 2、确立变量和所求计算项目之间的关系,回到材料中盯清楚与需要计 算项目有关的信息,排除干扰项; 3、利用所掌握的公式,稳步计算 强调: 牢记基础知识(正比、反比、无关等) 稳步计算(不盲目相信心算)
高考预测
暂停思考 预测1、某国待售商品1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
考题透析
例3、某一时期,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5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
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8万亿元,这时货币
的贬值程度为( ),原来标价15元的M商品,现在价格是( B )。
A 28% 22元 × B 25% 20元
C 22% 18元 ×
D 25% 18.75元
解析:按照题目要求,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5×(1+20%)=6(万亿 元),而实际发行了8万亿元,贬值程度为(8-6)/8=1/4,货币贬值程度 为25%。 根据货币贬值率=(现价-基价)/现价,即25%=(现价-15元)/现价,求 得现价=20元。此答案为B项测
暂停思考 预测2、甲国某一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5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 货币需求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8万亿元,这
时货币的贬值幅度为( ),原来标价30元的m商品,现在的价格是( B)
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是经济学领域中非常重要且备受关注的话题。
货币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总量,而通货膨胀则是指物价总水平的普遍上涨。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经济体中的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往往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出现。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货币是经济交易的媒介,是商品交换的桥梁。
货币对于经济活动至关重要,因为它使得交易更加便利,并促进了生产、消费和投资。
然而,当货币供给过剩时,通常会引发通货膨胀。
货币供给的过剩通常指的是央行过度发行货币,超过了经济实际需求。
当央行大量印发货币时,额外的货币将进入市场,投放到流通领域。
这将导致市场上货币的供给量增加,而商品的供给量没有相应增加,从而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当供给过剩的货币进入市场后,人们手里的货币购买力就会下降,因为他们可以用相同的货币购买更少的商品和服务。
为了满足日常需要,人们需要更多的货币。
这一过程会将通货膨胀逐渐传递给整个经济体系,使得物价总水平上涨。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着深远影响。
最直接的影响是,通货膨胀会导致人们手头的现金变得贬值,普通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成本增加。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程度较高时,人们会感到强烈的通胀压力,尤其是那些收入未能随之调整的人群。
通货膨胀还会对投资和储蓄决策产生影响。
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倾向于减少储蓄,转而购买实物资产,如房地产或黄金等,以保值或增值。
此外,通货膨胀对企业的经营也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那些无法及时调整产品价格的企业,其盈利能力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央行通常采取货币紧缩政策。
这意味着央行会收回市场上的部分货币,以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通货膨胀压力。
央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实施货币紧缩政策。
然而,要平衡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
央行需要在货币供给和需求之间做出正确的判断,避免供给过剩或供给不足的情况发生。
供给过剩将导致通货膨胀,而供给不足则可能导致经济衰退或通货紧缩。
汇率与通货膨胀
汇率与通货膨胀在国际贸易和经济交流中,汇率与通货膨胀是两个重要的经济指标。
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值,而通货膨胀则指一国商品和服务的总平均价格持续上涨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汇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一、汇率和通货膨胀的定义汇率是国际支付手段之间的相互换算比率,通常以国家货币单位兑换外国货币的比例表示。
汇率的确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家经济实力、对外贸易情况、政策调控等。
通货膨胀则是指一国商品和服务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是货币供应量过多的结果。
二、汇率和通货膨胀的关系1. 通货膨胀对汇率的影响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
当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高于其贸易伙伴国家时,该国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将上涨,消费能力下降。
此时,国内外购买该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下降,进而导致该国货币贬值。
货币贬值将使国内商品对外国买家更具吸引力,促进出口,同时抑制进口,这将对汇率产生影响。
2. 汇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汇率的变动对通货膨胀有直接的影响。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时,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这会促使国内居民增加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从而提高本国生产,抑制通货膨胀。
相反,当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时,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国内居民将更倾向于购买进口商品,从而抑制本国生产,加剧通货膨胀。
三、汇率与通货膨胀的政策应对1. 汇率政策国家可以通过政策调控汇率来应对通货膨胀。
当通货膨胀加剧时,政府可以采取措施以降低汇率,以促进出口和本国产业发展。
这可以通过市场操作或干预来实现,例如购买外汇储备来增加本国货币供应量,从而压低汇率。
2. 货币政策国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信贷政策,国家可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水平。
当通货膨胀加剧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和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抑制通货膨胀。
四、国际经济环境下的在国际经济环境下,汇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
当许多国家都面临通货膨胀问题时,国际汇率的波动可能会更加剧烈。
通货膨胀率与货币贬值率计算公式
通货膨胀率和货币贬值率某时期某国待售商品为8万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6元,货币流通次数为8次,随着生产的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了50%,但实际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12万亿元。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这时货币的贬值率为,物价上涨率为。
A.25% 33.3%B.25% 25%C.33.3% 33.3%D.33.3% 25%解析: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两个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而目前福建省的新教材中均未涉及,故此题有“超纲”之嫌。
2.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
所谓货币贬值率,是指由于货币的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货币贬值后和贬值前相比所存在的比率,我们称为货币贬值率。
货币贬值,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引起物价上涨。
二者有密切关切,很难区分。
因此,解题的关键就在这里。
3.二者的计算公式不同,关键是要明确基数是什么。
(1)通货膨胀率/价格上涨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100%在物价不明的情况下,其公式表现为:通货膨胀率/价格上涨率=(现在已发行的货币量- 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注:价格上涨率是从低到高,以基期物价水平为基数,或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基数)(2)纸币贬值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 现期物价水平*100%在物价不明的情况下,其公式表现为:纸币贬值率=(现在已发行的货币量- 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现在已发行的货币量(注:贬值是由高到低,以现期物价水平或现已发行的货币量为基数)因此,结合货币流通公式,市场中实际所需要货币量=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①求出实际所需要货币量=8*6/8*(1+50%)*100%=9万亿元。
②在此基础上,求出货币贬值率=(12万亿-9万亿)/12万亿*100%=25%物价上涨率=(12万亿-9万亿)/9万亿*100%=33.3%例题1.某国待售商品1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______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______元纸币,通货膨胀率为______下列答案正确的是()A.4000、0.25、100%B.2000、0.5、100%C.2000、2、50%D.2000、0.5、50%解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ⅹ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采取的一系列手段和措施来调整和影响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的政策。
而通货膨胀则是指通货总量持续扩大,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大小来影响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
当货币供应量过多时,人们手中的货币增多,购买力增强,导致需求增加,物价上涨,从而促使通货膨胀的发生。
相反,如果货币供应量不足,人们手中的货币减少,购买力下降,导致需求减少,物价下降,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2. 利率调控: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影响通货膨胀。
一般来说,当利率较低时,企业和个人贷款成本减少,投资和消费活动增多,货币需求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而当利率较高时,借贷成本增加,投资和消费活动减少,货币需求减少,通货膨胀压力减小。
3. 汇率政策:货币政策对汇率也有一定的影响,而汇率的变动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通货膨胀。
当货币贬值,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而货币升值则会使进口商品价格下降,抵制通货膨胀。
4. 金融市场调控:货币政策还通过调控金融市场来影响通货膨胀。
例如,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发行或购买债券来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市场流动性,进而影响通货膨胀水平。
此外,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信贷政策等方式来影响金融市场,以控制通货膨胀。
需要指出的是,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和不确定性。
通货膨胀有很多因素,包括供需关系、生产成本、国际油价等,而货币政策只是其中的一种因素。
此外,货币政策的实施也需要考虑经济增长、就业等方面的因素,以求达到经济稳定的目标。
总结起来,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等手段来影响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
然而,通货膨胀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货币政策只是其中之一。
通货膨胀下汇率的变化趋势
通货膨胀下汇率的变化趋势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普遍上升,货币购买力下降的情况。
在通货膨胀下,汇率的变化趋势会受到多种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
下面将从经济理论和实践角度探讨通货膨胀下汇率的变化趋势。
一、经济理论分析通货膨胀对汇率的影响较为复杂,不同的经济学派有不同的解释和观点。
其中,货币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和期望利率理论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
1. 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应该通过物价水平的变化来决定。
即当一个国家发生通货膨胀时,该国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汇率的贬值。
因为购买力平价理论强调商品市场的均衡,认为国际贸易将迅速导致物价调整,从而通过汇率保持平衡。
2. 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认为,不同国家的货币利率水平反映了市场的各种经济因素。
当一个国家发生通货膨胀时,对应的利率可能上升,这将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该国,导致其货币汇率升值。
因为利率平价理论认为资本市场的均衡将迅速导致利率差异,从而通过汇率保持平衡。
3. 期望利率理论期望利率理论认为,汇率是预期未来利率的反映。
当一个国家发生通货膨胀时,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的通货膨胀预期可能上升,对该国货币的需求下降,导致汇率下跌。
因为期望利率理论认为市场预期的均衡将迅速导致利率和汇率的变动。
二、实践分析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影响通货膨胀和汇率的重要因素。
当一个国家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如加息或缩减货币供应等措施,可以减缓通货膨胀的速度,同时也可能导致本国货币升值。
相反,当一个国家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如降息或扩大货币供应等措施,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也可能加剧通货膨胀,导致本国货币贬值。
2. 市场预期市场预期也是影响通货膨胀和汇率的重要因素。
当市场参与者对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预期提高时,他们可能减少持有该国货币的需求,导致汇率下跌。
相反,当市场参与者对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预期降低时,他们可能增加持有该国货币的需求,导致汇率上升。
3.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也与通货膨胀和汇率关系密切。
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关系分析
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关系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种经济关系的日益复杂,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成为经济生活中的高频词汇,这是三个紧密关联的问题,也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中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分析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存在的相关问题,并试图找到正确发展方向。
关键词: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而价格指数则是反映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利率又称利息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
其计算公式是:利息率= 利息量÷本金÷时间×100%。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三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通货膨胀率与利率的关系:把银行支付的利率称为名义利率,表示为i;购买力的增加称为实际利率,表示为r;通货膨胀率表示为π。
根据费雪方程式:i= r+π,这说明通货膨胀率的变动会引起名义利率的同步变动。
物价水平上升时,利率一般有增高的倾向;物价水平下降时,利率一般有下降的倾向。
在短期,如果货币供给增加,会使名义利率下降。
在中期:由于通货膨胀率等于货币供给增长率减去产出增长率,既然在中期真实产出增长率为0,所以通货膨胀率就直接等于货币供给增长率。
根据is方程,如果其他条件都不变,那么在中期,真实利率也将回到自然率的水平。
由于名义利率等于真实利率+通货膨胀率,既然真实利率不变,以及通货膨胀率等于货币供给增长率,所以名义利率的上升幅度就直接等于货币供给的增长率。
图1 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cpi与银行存款利率利率与汇率的关系: --!>--!>在小型开放经济中,假设该经济体是世界市场的一小部分,国内债券与国外债券是完全可替代的,资本是完全流动的,其本身对世界利率的影响微不足道。
关于通货膨胀率以及货币升贬值计算
关于通货膨胀率以及货币升贬值等疑难计算一、通货膨胀率和通货紧缩率1.通货膨胀率(即物价上涨率)根据通货膨胀定义,可以推知:通货膨胀率=(实际发行货币量—实际需要货币量)÷实际需要货币量例1:某国市场实际需要货币量100亿元,流通实际发行120亿元,则通货膨胀率多少?解:通货膨胀率=(120-100)÷100=20% 意思物价上涨20%,原因是由于多发行货币20亿元导致。
2.通货紧缩率:实际可以认为是数量为负的物价上涨率,由此推知;通货紧缩率=—通货膨胀率=—(实际发行货币量—实际需要货币量)÷实际需要货币量=(实际需要货币量—实际发行货币量)÷实际需要货币量即通货紧缩率=(实际需要货币量—实发货币量)÷实际需要货币量例2:某国市场实际需要货币量100亿元,流通实际发行50亿元,则通货紧缩率多少?解:通货紧缩率=(100—50)÷100=50% 意思是由于少发行50亿元导致物价下降一半。
注意;通货膨胀率和通货紧缩率是多发(或者少发)货币量与实际需要货币量对比比值(以实际需要货币量为分母参照物)练习:(1)(10年江西省九校联考第24题某国2008年生产M商品20亿件,价格总额为460亿元,2009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当年该国通货膨胀率为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9年M商品价格总额为()A、728亿元B、460亿元C、552亿元D、828亿元(2)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产量是100万件。
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
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别是A. 5元6元B. 10元12元C. 20元24元D. 8元16元二、货币贬值率、升值率1.货币贬值率:货币贬值率,是指由于货币的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货币贬值后和贬值前相比所存在的比率,我们称为货币贬值率。
货币贬值与通胀之间的关系
货币贬值与通胀之间的关系货币贬值与通胀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就货币贬值与通胀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一、货币贬值的概念与原因货币贬值指的是一国货币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的汇率相对下降,即购买单位外币所需的本国货币增加。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经济增长放缓:若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投资需求不旺,进而降低了对相关货币的需求,可能导致货币贬值。
2. 贸易逆差扩大:国家进口需求大于出口,导致贸易逆差扩大,国际收支状况恶化,进而引发本国货币贬值。
3. 财政紧缩政策:若国家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降低政府支出,削减公共投资,可能导致国内经济疲弱,进而造成货币贬值。
二、通胀的概念与成因通胀是指一国商品与服务的普遍价格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通常由货币供应量过大引起。
通胀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货币供应量增加:当中央银行过度购买国债或印制货币时,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可能导致通胀。
2. 需求拉动:当国内居民购买力提高,需求增加,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提高产品价格,这也可能引发通胀。
3. 成本推动:若生产成本上升,如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等增加,企业为了保持利润,可能选择提高产品价格,从而导致通胀。
三、货币贬值与通胀的关系货币贬值与通胀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其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货币贬值导致通胀:当一国货币贬值,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国内消费品价格上涨,从而引发通胀。
2. 通胀加速货币贬值:通胀导致购买力下降,国内居民倾向于购买外国商品,需求增加导致本国货币需求下降,从而加速货币贬值。
3. 货币贬值抑制通胀:一定程度的货币贬值可以提高出口竞争力,减少对进口的需求,从而抑制通胀。
4. 通胀影响货币政策:持续的通胀可能促使央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如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以控制通货膨胀,进而可能引发货币贬值。
综上所述,货币贬值与通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1通货膨胀率和货币贬值率的计算方法
1.通货膨胀率和货币贬值率的计算方法通货膨胀率和货币贬值率都是物价上涨了,计算方法却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假设A国通货膨胀率为10%,意味着商品价格上涨10%,即(1+10%)。
由于一国商品价值总量不会因为币值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有:1件×1单位A国货币 = X件(现在可购买的商品数量)×(1+10%)(上涨后的价格),得X = 1/(1+10%)件。
根据推理一的结论,这意味着货币贬值了1-[1/(1+10%)],即10%/(1+10%)。
即:如果通货膨胀率为X,则货币贬值率为X/(1+X)。
反之,如果货币贬值率为10%,即意味着购买力为(1-10%)件,得:1件×1单位A国货币=(1-10%)件(现在可购买的商品数量)×X(现在的价格)。
所以:X = 1/(1-10%)。
现在的价格相比于原来的价格上涨[1/(1-10%)]-1 = 10%/(1-10%)。
即:如果货币贬值率为X,则通货膨胀率为X/(1-X)。
2.1.6一道很难的理财计算题:在银行存款10000元,现年利率为3.87%,假设当年的通货膨胀率为6.2%,存款到期后免交利息税,其实际收益是多少王阿姨在银行存10000元钱,现年利率为3.87%,当年的通货膨胀率为6.2%,到期不缴纳利息税,则她的实际收益为多少林老师回复:(10000+10000*3.87%)/(1+6.2%)-10000= -219.397363元这道题目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是一道很难的题目,如果作为选择题来做的话还有可能猜对,但如果是这样直接要求计算出来的话,那是比较困难。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之下,存款10000元钱,年利率为3.87%的利息是10000*3.87%=387元,但由于通货膨胀率为6.2%,大大高于3.87%,说明实际收益是负的,不仅原来的10000元会贬值,而且利息387元也会贬值。
由于通货膨胀率与币值成反比,反比就要用“除以”,这个是数学的知识,我就不多讲了,所以10000元在一年之后就只剩下10000/(1+6.2%),利息实际收益是387/(1+6.2%)。
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尽管这种关系可能并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
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货币在经济系统内的交易频率,而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可能关系,并且分析其中的因果链条。
首先,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反映市场活跃程度的指标。
当经济繁荣时,人们交易和消费的需求增加,货币从手中流通到市场上,货币流通速度就会增加。
相反,在经济衰退时,人们可能更加谨慎,减少消费和投资,这会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减缓。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货币流通速度与经济活动的强度有关。
在市场经济中,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也可以受到政策调控和技术创新的影响。
例如,政府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从而影响人们持有货币的意愿和借贷行为,进而影响货币流通速度。
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支付和互联网购物等新兴支付方式的兴起,也提高了货币交易的速度和效率,从而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然而,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是单向的,在某些情况下,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也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
当通货膨胀率较高时,人们会预期物价还会进一步上涨,因此会倾向于快速消费或投资,以避免持有贬值的货币。
这种情况下,货币流通速度可能会增加。
此外,货币流通信道与通货膨胀之间还存在一种间接的影响关系。
通过货币政策的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
当经济活动强劲,货币流通速度增加,如果货币供应量没有相应增加,就会引发物价上涨。
这种情况下,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是通过货币政策和货币供应量来传导的。
综上所述,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尽管这种关系可能并非是直接因果关系,但货币流通速度与经济活动强度、政策调控、技术创新等因素密切相关。
此外,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货膨胀之间还存在一种间接的相互影响关系。
因此,在研究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时,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而不能简单地从单一角度进行解读。
通胀率计算
(三) 交换价值:由于价值与交换价值大 小相等,因此计算交换价值,就是变相计算 价值,因此,只要计算出价值,也就计算出 交换价值。 (四) 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价格由价值决定,价格的大小与价值大小成 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价格=单位商品 价值/单位货币价值。
(五) 价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价值总额=使用价值量(商品 总件数)×单位商品价值量
某企业2014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 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如 果该企业2015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 2015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14年 相比( B )
.
A.增加8万元 B.增加6万元 C.减少14万元 D.不变
(六) 价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价格总额=使用价值量(商品 总件数)×单位商品价格
假设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 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 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2009年该 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 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 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A.4元、4元、60万元 C B. 6元、8元、90万元 C. 4元、6元、90万元 D. 8元、6元、120万元
B
A.12元 C.18元
B.12.5元 D.18.75元
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 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 为10元。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 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 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 况下,甲产品C. 20元 24元
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 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 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 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 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 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 为( C ) A.1452万元 C.1210万元 B.1320万元 D.1100万元
通货膨胀率和货币贬值率计算公式
一、关于货币流通公式中挖掘及运用(一)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售商品数量成正比,与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二)运用货币流通公式求纸币购买力单位纸币的购买力,即单位纸币代表的货币价值量,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条件下,取决于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实际流通的纸币量,用公式表示为:(三)运用货币流通公式求纸币贬值率纸币贬值率,即单位纸币代表的价值量的减少幅度。
即纸币贬值率=(1-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100%,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即单位纸币的购买力,即纸币贬值率=(1-单位纸币的购买力)×100% 可得(四)运用货币流通公式求物价上涨率(通货膨胀率)根据比率的定义,某一时期的(现期)物价上涨率是相对于前一时期的(基期)物价而言的,可推断:(价格上涨率是从低到高,以基期物价水平为基数)练习:1、(2004年·广东政治卷·)在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流通次数与( )A.待售商品数量成反比B.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D.货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2、(2007年·四川文综卷·26)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实际流通的纸币量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单位纸币的购买力 % 100 1 ⨯ - = ) 实际流通的纸币量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 纸币贬值率 %100%100⨯-=⨯-=变化后变化前变化后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现期物价水平纸币贬值率P P P %100%100⨯-=⨯-=变化前变化前变化后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现期物价水平物价上涨率P P P % 100 ⨯ - =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实际流通的纸币量 物价上涨率为2万亿元。
战争引发的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
战争引发的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战争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
然而,战争不仅带来了人员伤亡和破坏,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
战争引发的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是战争后果中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探讨战争对经济的影响,特别是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以及这些影响对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一、战争带来的经济不稳定性战争爆发时,经济的正常秩序被打破,资源的分配不再合理。
战争往往导致农田、工厂和基础设施的毁坏,使得生产能力受到极大的损害。
同时,战争也导致了战争经济的出现,国家不得不增加军费开支,忽略其他行业的发展需求。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经济的不稳定性。
二、战争引发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而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在战争中,国家为了满足战争需要,不得不增加货币的发行量来弥补财政缺口。
而这种大规模的货币发行往往导致了通货膨胀。
战争时期,物资紧缺,需求超过供给,价格上涨成为常态。
国家为了保证军队物资供应,不得不进行大规模采购,从而推高了物价。
这种物价的上升,会使得人们的购买力减弱,进而影响到其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战争导致的货币贬值战争期间,国家不得不大量地发行货币以应对战争开销和赔偿。
加之战争导致生产力的丧失,国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这种货币发行超过对商品和服务需求的增长,最终导致了货币贬值。
货币贬值是指货币购买力下降的情况,持有货币的人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需要支付更多的货币。
货币贬值带来了物价的不断上涨,在很大程度上侵蚀了人们的财富。
四、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对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
首先,物价上涨加大了人们的负担。
人们购买商品需要支付更多的货币,导致购买力下降。
其次,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也会导致储蓄贬值。
储蓄是人们未来生活的一部分支持,但由于货币贬值,储蓄的实际价值随之缩水。
再者,通货膨胀还会导致投资回报率的下降。
由于物价上涨,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利润受到挤压,进而降低了投资回报率。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数量ⅹ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2..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3.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4.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价格上涨率是从低到高,以基期物价水平为基数)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ⅹ(1﹢通货膨胀率)基期物价水平=现期物价水平÷(1﹢通货膨胀率)5.纸币贬值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现期物价水平(贬值是由高到低,以现期物价水平为基数)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1﹣纸币贬值率)基期物价水平=现期物价水平ⅹ(1﹣纸币贬值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 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通货膨胀与cpi的关系
CPI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指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
通货膨胀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物价上涨。
可见虽然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是不同的经济范畴,但两者又有紧密的联系。
在正常情况下,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与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如果货币发行量过多,超过一定的额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货币贬值。
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一般商品普遍供不应求,导致价格普遍上涨。
当商品价格普遍上升到其吸收货币的数量超过原价格条件下商品流通过程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的时候,就会在新的价格水平上停顿下来。
这时,新的货币流通数量就与新的价格普遍上涨条件下的商品流通过程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相适应了。
通货膨胀程度越低,价格水平上涨幅度也越低,反之,则越高。
这也就是说,通货膨胀与价格普遍上涨是同一问题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而价格指数是反应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指标。
在实践中,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计算通货膨胀率,而是通过价格指数的年增长率来间接表示。
但通货膨胀既然是指由于货币发行过多而导致的价格普遍上涨,那么用以反映通货膨胀程度的价格指数从所包括的内容上也应包括居民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
但世界各国基本上都不计算这样的价格指数。
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是反映商品经过流通各环节形成的最终价格,它最全面地反映了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量,因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最能充分、全面反映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
目前,世界各国基本上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就是CPI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CPI是观察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但并不是CPI涨得较快就是通货膨胀。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利用CPI判断通货膨胀的标准不同,也可以说是通货膨胀对CPI的容忍度不同,通常发达国家的容忍度要低些,发展中国家要高些。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利率怎么变化
通货膨胀利率怎么变化
通货膨胀是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流通中的货币增加,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并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和利率的关系是:
市场利率作为经济的内生变量,与经济的关系十分密切。
当经济过热时,央行通过调高利率,可以有效抑制经济过热;当经济萧条时,央行通过调低利率,可以有效刺激经济复苏。
发生通货膨胀后,央行可以调节利率,降低通货膨胀。
比如说:加息。
当通货膨胀发生后,央行可以提高存贷款利息降低通胀,在无风险的前提下,人们更愿意将资金存到银行,这样就能将流通中的现金收回,从而让资金收回银行。
影响通胀变化的指标有: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零售物价指数(RP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分清货币贬值率和通货膨胀率
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一些经济学计算题的练习时,常常遇到通货膨胀率类和货币贬值率类的计算题,学生往往将这两者混为一谈,以为是一回事,导致计算错误,但又不理解自己错在哪里。
这两个概念的是有密切联系的。
当一国发生通货膨胀时,肯定意味着该国货币的贬值,物价的上涨。
这是学生容易将这两者混为一谈的原因。
但是这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通货膨胀率是指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
在实际中,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计算通货膨胀,而是通过价格指数的增长率来间接表示,其往往根据物价水平的变化来衡量。
用公式表示为: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
而货币贬值在现代纸币制度下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超过所需要的货币需求量即货币膨胀时,纸币价值下降,购买力下降。
货币贬值率用公式表示为:货币贬值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货币需求量)/货币需求量。
其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直接根据货币购买力的变化来衡量。
为便于学生理解,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举一反三用典型的相关计算题来教会学生将这两者分清。
如下题:
1、假设2010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45元。
如果2011年生产M 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贬值5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67.5元
B、60元
C、45元
D、15元
根据此题,帮助学生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
首先,由于2011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意味着2010年生产一单位M商品的时间2011年可以生产出1单位×(1+50%)的商品数量,那平均一个单位的M商品其价值量就应该是45元÷1.5单位=30元。
其次,2011年该国货币贬值50%,价值30元的商品肯定会涨价,那么价格到底是多少呢,可以设为x,由于贬值因素,这个x的(1-50%)的购买力才相当于30元,所以,列式为:x×(1-50%)=30元,则x=60元。
在次可以看出货币贬值率是根据货币购买力的变化的衡量的。
为了让学生将货币贬值率和通货膨胀率区分开来,将此题变通一下。
如下题:
2、假设2010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45元。
如果2011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为5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67.5元
B、60元
C、45元
D、15元
根据此题,帮助学生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
第一步,要计算出2011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的情况下,一单位M商品价值量的变化,这和前面第一题的第一步分析是一样的,仍然是30元。
但是,由于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是根据物价的变化来直接衡量的,所以,2011年该国通货膨胀率为50%的情况下,意味着原来30元的商品,价格会直接上涨50%,列式为:30元×(1+50%)=45元。
由分析过程和列式计算的过程就可以看出,通货膨胀率不等于货币贬值率。
前者是根据物价的变化来直接衡量的,后者是根据货币购买力的变化来衡量的。
在教学中可以用这种典型计算题的方式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分清这两个概念,效果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