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一项涉及到多方面教学内容的系统工程,“计算”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无论是应用题、统计知识,还是几何题、简易方程,都离不开计算。

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笔者提出了在计算教学中的“五宜五忌”。

一、计算例题宜情境忌直示
计算教学本身枯燥乏味,学生的兴致不高,若从一开始的例题出示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计算21×35,可以将其编成具体的生活实例来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兴趣。

如,在教学“商中间有零的两位数笔算除法”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一天,15只小猴在花果山摘了1516个仙桃,正当他们为分桃发愁时,猪八戒狡猾地说:“好办,好办,你们每人分11个桃子,剩余的就归我八戒叔叔吧。

”猪八戒还在地上列出了算式1516-1=1515个, 1 1
1515÷15=11 (个) 15 1515
小猴们检查后,都表示同意。

正当小猴们捧 15
15
着11个桃子,兴高采烈地准备回家时,孙悟 15
空赶到,他一看算式,顿时大怒,抡起金箍棒
要打猪八戒,小猴们犯糊涂了:“我们每人拿11个,八戒叔叔只拿1个,大圣为什么还要找他算账呢?……”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学生逐渐进入情境,趣味盎然,悬念顿生,活跃了课堂气氛,下面的学习也就更加专心、认真了,为的是要解开心中的疑惑,更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情境中了解错误所在,以便学生更好掌握相关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引起关注。

二、计算方法宜多样忌唯一
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是指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以便可获得不同的解题方法,充分体现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发散性。

如,对3﹒2×10﹒5进行简便计算时,可放手让学生讨论不同方法,看谁的方法又对又好,据统计,学生有如下解法:3﹒2×10﹒5=(3+0﹒2)×10﹒5
3﹒2×10﹒5=0﹒8×(4×10﹒5)
3﹒2×10﹒5=0﹒4×(8×10﹒5)
3﹒2×10﹒5=(4-0﹒8)×10﹒5
3﹒2×10﹒5=3﹒2×(10+0﹒5) 3﹒2×10﹒5=3﹒2×5×2﹒1=16×(2+0﹒1)方法固然是越多越好,但也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哪些方法确实简便,让学生在交流和比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或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三、计算法则宜歌诀忌呆板
课本上总结的一些计算法则虽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严密性,但却没有趣味性,没有节奏感,冗长难记。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心理特点,如果将那些枯燥乏味的法则编成一些歌诀,则琅琅上口,易于记忆。

如,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算法整数依,加满十进一,减缺前借一。

小数乘法:末位齐,整数乘,因数几(几位)积点齐,先点(点小
数点)后化(化简)不忘记。

小数除法:外(除数)移内(被除数)相随,方向一起归,补0使不
亏,上(商)下(被除数)点点黑。

这样的歌诀教学,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只需轻松记忆,又使学生能愉快地学习新知,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达到了“熟能生巧”的目的。

四、计算题型宜多变忌单调
计算教学需提供给学生较大的练习空间,教师需从某一知识点入手,融合新旧知识,积极变化计算练习题型的形式,使学生的练习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①“一个萝卜一个坑”(连线题)
将计算算式与结果全部打乱,要求学生先计算,再将算式与正确答案用线连起来,“一个萝卜一个坑”,不仅渗透了初步的一一对应思想,同时也注意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和细心答题的良好习惯。

②对比题
有很多计算题,尤其是小数四则运算,在涉及到了小数点的时候,稍不细心,
计算结果就会出错,而且因只是小数点位置稍有不同而不易检查,如果将其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如,3﹒6÷7﹒2=,那么就可以通过这样的题型,加强
3﹒6÷0﹒072=题与题之间的对比分析,重视小数点
0﹒036÷7﹒2=的位置变化。

0﹒36÷0﹒072=
③开放题
开放题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直被重视的一类题型,<<大纲>>明确规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适当安排一些多余的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开放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思维灵活性,“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

如,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运算可以简便。

2﹒4×3﹒2+□×□
该题无疑是要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即一个数乘以整十、整百、整千……,可分两种情况考虑:
①若以2﹒4作为公因数,可填为2﹒4×3﹒2+2﹒4×6﹒8 等等
2﹒4×3﹒2+2﹒4×96﹒8
2﹒4×3﹒2+2﹒4×996﹒8
……
②若以3﹒2为公因数,则可填为2﹒4×3﹒2+7﹒6×3﹒2
2﹒4×3﹒2+97﹒6×3﹒2
2﹒4×3﹒2+997﹒6×3﹒2
……
每种情况都有多种填法,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梳理,而且灵活运用了知识进行转化,加深了对知识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五、组织教学宜活泼忌严肃
教师在教学中虽扮演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但要想使学生充分发挥其
主体作用,还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的有序组织,力求使气氛活跃起来,尽量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

①竞赛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却有着强烈的好胜心,他们渴望得到认可,渴望那份获胜的喜悦,此时,竞赛无疑是一条比较好的途径,如口算比赛、计算速度比赛、计算技巧比赛等。

②小组合作
常言道:“三个臭皮匠,顶得过一个诸葛亮。

”有争议、有难度的题目可让学生同桌或分四人小组讨论,既可以集思广义,又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一举两得。

③角色扮演
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适当的时候,可让学生当小老师或其他角色,以自己的方式来学习新知,教新知,他们的讲解更符合孩子的心理认识,他们的语言也更符合孩子的思维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与口才,又给了其他同学以新鲜感和良好的学习情绪。

如将学生在计算中常出现的错误编成改错题,作为“小害虫”,让学生争当“啄木鸟医生”,给大树治病,既富有童趣,能吸引学生,又能引起学生对错误的高度重视,在以后的计算中有所趋避。

④合理使用计算器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计算器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在计算教学中,适当教会学生合理使用计算器,一来比较快捷,可省去计算的过程,从而节省计算时间,提高效率;二来可以逐步教会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快节奏的步伐需求。

总之,注意处理好计算教学中的“宜”和“忌”,切实组织好计算教学,既可以让教师教得轻松,又可使学生学得愉快,从而打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