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丞相世家》阅读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丞相世家》阅读答案
《陈丞相世家》阅读答案1
陈丞相平者,少时好读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汉王疑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
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
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
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请封输官,得请骸骨。
”汉王乃谢,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
诸将乃不敢复言。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
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六年,与平剖符,世世勿绝,为户牖侯。
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
”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
”乃复赏魏无知。
孝文帝立。
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
”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愧不能对。
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有主者。
”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孝文帝乃称善。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阅读题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B.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C.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D.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即土地神,常与“稷”连用,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文中是“祭祀土地神”的意思。
B.昆弟,即子弟,特指项氏的宗族。
此处陈平意在说明项羽任人唯亲,所以离开他。
C.剖符,古代帝王封赏诸侯或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以作凭信,后因以之称分封、授官。
D.四夷,古代对中原周边各族的统称,此处与孟子所说“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同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平少好读书,自小胸怀大志。
他年轻时主持分配祭肉,老人们都夸赞他;他却说,有朝一日让他主持分割天下,他也能像今天分肉一样出色。
B.陈东平智慧过人,善于化危为机。
他从容应对他人的恶意中伤,重获刘邦信任;他精研时局,分析刘项二人各自的优劣,并向刘邦献上灭楚之策。
C.陈平品行高尚,受封不忘初心。
刘邦要封他为侯,他却推辞说若是当初没有推荐魏无知,也就不会有自己的今天;刘邦夸赞他是一个不忘本的人。
D.陈平见识卓绝,尽显辅臣气度。
他认为宰相的职责不是去管具体事务,而是管好群臣,因为宰相要向上辅佐天子,对下统率百官,使其各司其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
(2)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14.在陈平的分析中,刘邦为人的优缺点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参考答案
10.C
11.B
12.C
13. (1) 假如你们两位能够去掉自己的短处,吸收对方的长处,那么天下挥手就能平定了。
(2)孝文帝已经渐渐清楚熟悉国家大事了,上朝时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中要判决的诉讼案件有多少?”
14.优点:知人善任,封赏功臣时慷慨大方;缺点:对人做慢,缺少礼貌(或不知礼节)。
《陈丞相世家》阅读答案2
文言文,完成1-4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
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
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
汉王为太牢具,举进。
见楚使,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
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平得宰天下宰:分割
B.陈涉起而王陈王:称王
C.久之,汉王患之患:担忧
D.楚使归,具以报项王具:详尽
2.下列对原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B.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C.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D.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
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阴险狡诈,面对项羽所派使者,他先是故意将其当成范增的使者盛重接待,又假装在知道是项羽使者后降低接待规格,这让项羽对范增起了疑心。
C.范增颇有谋略,性情刚直。
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然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D.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
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始终没能招致到天下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4. 将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3分)
译文:△ .
(2)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3分)
译文:△ .
参考答案
1.(3分)A(宰:掌管,治理)
2.(3分)B
3.(3分)D(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但因他吝啬于爵位和土地,人们又都离开他。
)4.(6分)(1)(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魏王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逃跑了。
(大意1分,落实或亡各1分,共3分)
(2)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过问支出情况。
(大意1分,落实然恣各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
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
乡里举行社祭,陈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
父老们都说:陈平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陈平感慨地说:要让我掌管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陈涉起兵在陈县称王以后,立魏咎为魏王,陈平跟着一些年轻人一道去临济投奔魏王魏咎。
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魏王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
陈平就到修武归降了汉王。
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把汉王包围在荥阳城里。
过了一些时间,汉王为此忧虑起来,就对陈平说:天下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那些讲究谦节礼仪的人大都归附他。
但是到了按照功劳应该封给爵位和
食邑的时候,他却很吝啬,人们因此又离开。
现在看来楚军中存在着可以导致分裂混乱的因素。
项王身边刚直而又忠实的臣子,只有亚父范增、钟离昧、周殷这么几个。
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项王这个人又爱听谗言,容易猜忌别人,这样他们内部会互相残杀。
然后汉军趁势发兵攻打,必定能打败楚军。
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
陈平用大量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让人在楚军将领中公开散布,说钟离昧等人为项王领兵打仗,功劳很多,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裂土为王的封赏,他们都想与汉王联合起来,灭掉项氏,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
项羽果然不再相信钟离昧等人。
项王既然对这些人产生了怀疑,就派使者到汉王那里去。
汉王特地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席,端了进去。
一见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
又端了回来,换了粗劣的饭菜给楚军使者吃。
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项王,项王果然更加怀疑亚父。
亚父打算加紧进攻,很快攻克荥阳城,项王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按照他的意见做。
亚父知道了项王怀疑自己,就生气地说: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已干吧!请把这把老骨头赏给我,让我回家去吧!范增在回家的路上,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
《陈丞相世家》阅读答案3
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
伯常耕田,纵平游学。
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有叔如此,不如无有。
”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
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
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
陈平欲
让勃尊位,乃谢病。
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
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
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
愿以右丞相让勃。
”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
居顷之,孝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
”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曰:“不知。
”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有主者。
”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孝文帝乃称善。
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憎恶,恼恨 B.使平得宰天下假使
C.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感谢 D.勃功不如臣平比得上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先妣抚之甚厚
B. 陛下不知其驽下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 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肇锡余以嘉名
D. 里中社,平为宰君家妇难为
7、下列句子中,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渺渺兮予怀 D.凌万顷之茫然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文帝初年,太尉周勃因为平定诸吕叛乱有功,被封为右丞相,位在陈平之上。
B.孝文帝接受群臣朝见时,向周勃、陈平询问决狱及钱谷出入事,周勃不能答,陈平则巧妙应对。
C.周勃责备陈平为什么平时没有告诉他怎样回答皇帝问话,陈平认为周勃理应知道宰相的职责。
D.周勃自愧不如陈平,主动辞去相位;陈平最终凭借实力夺回了他梦寐以求的丞相职位。
9、断句和翻译。
(9分)
(1)用“/ ”为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3分)
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
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每小题3分)
(1)伯常耕田,纵平游学。
(2)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
5、C(谢:婉言拒绝,推辞。
)
6、D (D项的两个“为”都是动词,“做,当”。
A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是代词,“她”。
B第一个“其”是代词,“我、我们”;第二个表选择。
C第一个“以”是动词,“认为”;第二个是介词,“把、用”。
)
7、C(谓语前置)
8、D (“陈平最终凭借实力夺回了他梦寐以求的丞相职位”不妥。
)
9、(3分)(1)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错一处扣0.5分。
)翻译(6分)(1)陈伯平常种地,听任陈平出外求学。
(纵,听任、任凭;游学,外出求学;句意:各1分)
(2)(孝文帝)又问:“全国一年中钱粮的开支收入有多少?”(一岁,一年;几何,多少;句意:各1分)
参考译文:
宰相陈平,是阳武县户牖乡人。
年轻时家中贫穷,喜欢读书。
有田地三十亩,仅同哥哥陈伯住在一起。
陈伯平常种地,听任陈平出外求学。
他的嫂子恼恨陈平不看顾家业,说:“有这样的小叔子,还不如没有。
”陈伯听到这些话,赶走了他的妻子并休了她。
乡里社日,陈平当主持,把肉分得很均匀。
父老乡亲们说:“陈家的孩子做主持很好啊!”陈平说:“唉呀,假使让我掌管天下,我也会像分肉这样啊!”
吕后立吕氏宗族的人为王,陈平假装顺从。
等到吕后去世,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终于诛灭了吕氏宗族,拥立孝文皇帝即位,陈平是主要的策划者。
孝文帝即位后,他认为太尉周勃亲自率兵诛灭吕氏宗族,功劳多。
陈平想把尊位让给周勃,于是自称有病推辞。
孝文帝刚刚即位,感觉陈平病得奇怪,探问他。
陈平说:“高祖时,周勃的功劳不如我陈平。
到诛灭吕氏宗族时,我的功劳也就不如周勃了。
我愿把右丞相的职位让给周勃。
”于是孝文帝就任命绛侯周勃当右丞相,位次列第一;陈平降职为左丞相,位次列第二。
赏赐陈平黄金千金,增加食邑三千户。
过了一段时间,孝文帝已经更加明了熟悉国家大事,接受群臣朝见时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中判决的案件有多少?”周勃谢罪说:“不知道。
”孝文
帝又问:“全国一年中钱粮的开支收入有多少?”周勃又谢罪说不知道,急得汗流浃背,惭愧自己不能回答。
于是皇上又问左丞相陈平。
陈平说:“有主管的人。
”皇上说:“主管的人是谁?”陈平说:“陛下如果问判决案件的情况,可询问廷尉;问钱粮收支的情况,可询问治粟内史。
”皇上说:“如果各自有主管的人,那么您所主管的是什么事呢?”陈平谢罪说:“管理百官!陛下不认为我们能力低下,让我们担任宰相的职位。
宰相一职,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对下养育万物适时生长,对外镇抚四夷和诸侯,对内爱护团结百姓,使公卿大夫各自能够胜任他们的职责。
”孝文帝这才称赞他答得好。
右丞相非常惭愧,出来后责备陈平说:“你平常怎么不告诉我如何回答(皇帝的话呢)!”陈平笑着说:“您身居相位,不知道丞相的职责吗?况且陛下如果问起长安城中盗贼的数目,您也要勉强来对答吗?”这时绛侯知道自己的才能比陈平差远了。
过了一会时间,绛侯托病请求免去右丞相的职务,陈平一人独任丞相。
《陈丞相世家》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16分)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
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
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
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节)
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每句标一处。
(2分)
(1)围汉王于荥阳城
(2)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陈涉起而王陈②汉王患之
③彼项王……周殷之属④恣所为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6分)
①陈平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3分)
译:
②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3分)
译:
11.阅读全文,你觉得陈平使用离间计成功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
8.(2分)(1)围汉王/于荥阳城(2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9.(4分)王:称王患:担心属:类举:起
10.(6分)①陈平到临济去为魏王咎做事。
②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
11.(4分)陈平能利用项羽猜忌多疑、容易听信谗言的弱点。
(意思对即可)
《陈丞相世家》阅读答案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
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
”高帝默然。
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
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
”曰:“信知之乎?”曰:“不知。
”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
”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
”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
”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
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岀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
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岀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
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
”高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南游云梦。
”上因随以行。
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
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
信呼曰:“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高帝顾谓信曰:“若毋声!而反,明矣!”
高帝从破布军还,病创,徐行至长安。
燕王卢绾反,上使樊哙以相国将兵攻之。
既行,人有短恶哙者。
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冀我死也。
”用陈平谋而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二人既受诏,驰传未至军,行计之曰:“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媭之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后悔。
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
”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
哙受诏,即反接载槛车,传诣长安。
……高祖崩。
吕媭常以前陈平为高帝谋执樊哙,数谗曰:“陈平为相非治事,日饮醇酒,戏妇女。
”陈平闻,日益甚。
吕太后闻之,私独喜。
面质吕媭于陈平曰:“鄙语曰‘儿妇人口不可用’,顾君与我何如耳。
无畏吕媭之谗也。
”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
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具告之具:详细
B.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趣:兴趣
C.为陛下危之危:感到危险
D.高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发:派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上因随以行因人之力而敝之
C.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夜缒而出
D.以节召樊哙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7.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都能表现陈平用智谋维护刘氏政权的一组是()
①是趣之虎也,窃为陛下危之②陛下弟出为伪游云梦
③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④陈平闻,日益甚
⑤陈平伪听之⑥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①②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有人密告韩信谋反时,刘邦没轻信诸将意见,而是认真听取陈平的分析,并采纳了他的意见,说明刘邦很信任陈平。
B.韩信被刘邦捆绑后愤怒高呼,后悔自己没有早烹杀刘邦,刘邦说:“你不用出声喊叫了!你谋反,已经很明显了!”
C.刘邦善于用人,但又多疑,听到有人说樊哙的坏话,立即恼羞成怒,便采用陈平的计谋,让周勃代替樊哙领兵,让陈平到了军中立即斩下樊哙的头。
D.陈平曾为高祖出谋划策捉拿樊哙,刘邦死后,樊哙夫人吕媭就多次在吕太后面前说陈平坏话,可吕太后闻知此事,却暗自高兴。
参考答案:
5B
6C
7.D(③④⑤体现他的明哲保身)
8.B(后悔自己没有早烹刘邦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