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幼儿快乐绘画三步曲”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教育研究 教学方法 ·150· 生的求胜心,加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学习欲望。
当然,也可以举办舞台剧,将
教室作为学生的舞台,他们都是演员,将苍白的文字转变为生动的表演。
这些
具体的活动,能够充分吸引高中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如此,自然就可
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开展课堂活动,是实现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根本保障。
三、重视课后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几千年前,孔子就已经很好地教过我们
该如何学习。
所谓学习,并不是指一味地看书、做题,沉浸在书本中,那样学到
的永远只是别人的成果,而不是自己的东西,根本无法发挥学习的最大意义。
真
正会学习的人,就是在看过别人的知识后,再加以思考,用心体会,从中获得属
于自己的感触,形成自己的思想认知。
这也就是说,课后思考对于整个学习过程
而言极其重要,老师必须要充分重视。
例如,上完一节课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
自己动手写一篇读后感,学完一篇文章,肯定会对这篇课文多多少少都有些感悟,
其实写读后感就是一个课后思考的过程。
有的文章,尤其是带有情节性的文章,
虽然作者写完了,但是并没有写到最后的结局,这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
己的理解,为它写一个后续,甚至还可以开展研讨会,大家坐在一起,面对面探
讨刚学过的课文,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听一听别人的认识。
这些都属于课后思
考的内容,只有学生真正用心去学,而不是敷衍了事,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重
视课后思考,是实现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最佳途径。
四、合理评价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教学评价是一门文字的艺术,在语文课中实施文
字的艺术也可以体现在教学评价上。
可以说,评价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过去的教学评价总是以教师评价为主导,教师评价方式单一,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考核导致高中语文评价机制的作用受到限制,教师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忽视学生的个性学习,这都是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
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必须进行合理评价,改进评价方式,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
作为教学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评价应该给予学生启示。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评价语言,尽量简单精练、幽默风趣,避免无效评价,浪费宝贵的课上时间。
评价方式多种多样,现在我们更加倡导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式,通过这一开放的评价方式可以使学生自由交流,在自我分析中进步,在他人的评价中进步。
相比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更加全面,学生交流起来更加放松,这一评价的过程是学生互相学习的过程。
虽然我们倡导学生自评和互评,但是教师评价的作用也不能忽视,相比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教师在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多个方面评价,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怀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初探[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2(12). [2]温景平.初探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高效教学[J].速读旬刊,2014(11).
略谈“幼儿快乐绘画三步曲”教学方法
周良英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大众幼儿园 浙江 绍兴 312030)
【摘 要】喜欢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在纸上留下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色块,都是他们表达情感的结果。
因此,绘画便成了幼儿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
可在幼儿绘画活动中,老师们常为无法激起幼儿兴趣而困惑,为孩子创设了绘画条件,可有时还有许多幼儿捏着画笔无从入手,如教师不加理解或缺乏正确的引导,很有可能会造成这些幼儿害怕画画甚至于讨厌画画。
在绘画活动中激发幼儿快乐的情趣,让幼儿爱上绘画,这是值得我们实践和思考的。
绘画教学应有效地创设气氛,巧妙地运用策略,把握好绘画教学的节奏,在引入、绘画、讲评三个步骤让幼儿体验到绘画的快乐。
【关键词】幼儿 绘画 教学方法 快乐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50-01
一、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状问题
快乐教育倡导者斯宾塞指出:“快乐的方法和气氛比其他方法更有效。
”的确,
在快乐中学习,孩子会学得轻松,从而形成学习、兴趣激发、享受成功喜悦的过
程。
可在幼儿实践教学绘画中我发现:有幼儿害怕画画,对一些自己遇到难的或
者是不会的,就会看到孩子从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无助,也会听到孩子的求助声:
“老师,我不会画”,他们拿着画笔却迟迟不肯落笔;也有幼儿在绘画中表现出
一定要有老师提供的示范图,若没有,孩子很难用自己的形式表现出想绘画的东
西来;还有的幼儿对画画表现出是浅层的自发的兴趣,对绘画草草了事,提不起
绘画的兴趣,随便一画一涂色就算完成了任务。
在教学中也发现,有些老师对绘
画不够重视,从而也导致部分幼儿对绘画失去兴趣,不爱喜欢画画。
那么如何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使幼儿真正做到快乐绘画呢?我发现只有
当幼儿把绘画看作是快乐的活动,才能把心底内在的真、善、美及对外面世界
的好奇心和向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我认为应把握好引入、绘画、评价这三
个环节,做到乐于画,画中乐,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从中感受到绘画的快乐,
使绘画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喜欢的游戏,成为幼儿对审美的体验,成为幼儿生活
和学习的需要。
二、“幼儿快乐绘画三部曲”的实施过程
(一)充满情趣,营造快乐的绘画氛围
1、创设气氛,引幼动情
在活动开展前,教师可有意识地利用环境渲染,让幼儿身临其境。
我园沈
老师在组织小班绘画活动《春天》前,在活动室窗户上挂了绿绿的柳枝,让幼
儿感受春天的一景,并用亲切的话语引幼动情。
“柳枝儿,你真绿呀,让我亲亲
你。
花宝宝,你好香呵,让我也亲亲你。
”教师充满情趣的语言,陶醉在春景中
的肢体动作,在无形中激起了幼儿想绘画花、草,绘画春天的兴趣。
老师有目
的地巧妙点缀活动室的环境,营造适合绘画内容的气氛,情不自禁中引发了幼
儿的情趣,快乐绘画之门即将打开。
2、创编情节,引幼入胜
幼儿大多喜欢听故事,如果把绘画和故事整合起来,能有效地引起幼儿的
好奇心,引起情绪上的兴奋,进而转化为幼儿绘画的冲动。
如在《小蜗牛》活动中,我园周老师在与孩子们简单谈话后,给孩子们讲起了故事:蜗牛姐妹最喜欢出游,它们背着自己的小房子,悠闲地爬着。
瞧,它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一路欢声笑语,边讲边变换不同的动态。
现在我们一起来画画那可爱的小蜗牛,打扮它们美丽的小房子吧。
有趣的故事,动感的角色,让孩子们急不可待地想绘画蜗牛,沉浸在快乐绘画的氛围中。
3、尝试游戏,引幼创新 陈鹤琴先生指出:“小孩天生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
游戏也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儿童的游戏。
”在绘画活动中游戏与绘画的整合,在玩与学中达到统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老师在组织大班绘画活动《公共汽车》时,让孩子们都乘上了“大汽车”,排头小朋友扮小司机提醒大家:“快点扶好,我要开车了,大家坐稳,拉好扶手。
”孩子们都兴趣盎然。
孩子在游戏中进行了充分的观察、想象,绘画时创造出了许多形象生动、动作各异的人物。
这个活动因为让孩子在游戏后画,绘画前有了具体的直接的快乐体验,孩子们边回味边无拘无束地用画笔创造,尽情享受到了创造美的乐趣。
(二)肯定支持,感受快乐 1、鼓励孩子大胆想象 绘画的过程是幼儿积极创造、自主表现的过程。
教师要变绘画的设计者、传递者、评价者,为幼儿绘画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如在我组织的中班《我的妈妈》绘画活动中,浩浩她想把胖胖的妈妈画出来,可一不小心,脸画在右边画纸一角,浩浩嘟着小嘴,自言自语,“妈妈可不是这样的哟。
”我没有去批评他画小了,蹲下身问,“我们可以想个什么办法吗?”浩浩摇摇头,我又即时提示,指着那个并不大的圆问“能把这变成你吗?你和妈妈在一起。
”我的建议让他豁然开朗,对呀!浩浩大胆下笔,这一次可把妈妈的样儿表现出来了。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的确,宽松的环境使幼儿有自由想象的时间与空间,而鼓励、引导则能使幼儿充满自信,敢于大胆的想象与创造。
在孩子不知所措暂时失去信心时作为老师我们应主动地扶一扶,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感受到坚持并最终获得进步的快乐。
2、尽量不要给孩子示范画 我们现在的幼儿绘画教育常常有意无意磨灭孩子的感受,在画前给孩子讲得太多,太细,甚至,大体位置都给规划好,给孩子设定了某种“样本”或“标准答案”。
这种讲方法,讲步骤,看似规范、完整的教学,其实,扼杀了好多孩子的想象力和主见精神。
其实艺术创作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定式,儿童绘画创作也不存在一种答案。
规定怎么画对,怎么画不对,这不符合艺术教育的特点。
孩子们在绘画时常常说:“老师,我画错了,”会指导的老师应该及时纠正,告诉孩子,绘画没有对错,帮助几笔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孩子找回自信,有了自信就会朝好的方向发展。
为此,我们应更新绘画活动中“教”与“学”的环节,把教幼儿学会变为教幼儿会学。
3、提高幼儿的构图技巧 在美术课上,有的孩子因为胆子比较小,画的画儿也很小。
如果老师直接要求孩子:“我画多大你们画多大。
”孩子常常会很被动,他们可能会照老师的样子去画,但是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采用这样的方法。
比如我们要画一头大老虎,我会用大老虎的声音对孩子说:“我是一只大老虎,我很大很大,有多大呢?这张纸只能装开我的头。
”这样一来,孩子们都跃跃欲试,想看看自己能不能画出一只这样大的老虎。
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但对于构图的大小有帮助,还有助于构图位置的确定。
(三)轻松评画,收获快乐
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
可以是小组间互相交流,也可以是作品展示的形式。
我曾在活动室一角开辟了“快乐画展”,让小画家介绍自己画的是什么?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在轻松的气氛中孩子们学会了发现别的小朋友画中的优点,偶
而出现争论时,我会耐心聆听他们的观点,让幼儿在宽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畅所欲言。
老师再适时地进行提升,捕捉亮点,赞赏每幅画中的创意处。
实践教学中证明,把握好幼儿作画过程中引入、绘画、讲评三个步骤,创造出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和情景,在绘画活动中要用情激起他们绘画的兴趣,用爱关注他们绘画的过程,孩子们在绘画中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他们的作品也富有着童真童趣。
参考文献:
[1]王志明.林健《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研究》 苏州大学出版社 287-330 [2]任志木.我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G610
[3]《幼儿园课程指导.美术》 新时代出版社 2004—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