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拘禁球囊技术(JBT)和拘禁导丝技术(JW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疗效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拘禁球囊技术(JBT)和拘禁导丝技术(JW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疗效差异
作者:朱华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16期
【摘要】目的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分别应用两种技术,并对比其疗效差异。

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30例。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对照组15例,应用JWT技术;观察组15例,应用JBT技术。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的主支血管残余狭窄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边支血管残余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冠状动脉;拘禁导丝技术;拘禁球囊技术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6..02
经皮冠脉介入(PCI)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技术,研究发现,其治疗病例中,10%~20%均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尤其分叉病变需要极为精细的操作,且边支保护难度较大,因此,边支丢失风险较高,可能引起患者心肌梗塞,或需要术后靶血管重建治疗。

以往临床上主要采取拘禁导丝技术(JWT)进行边支保护,但效果不够理想。

拘禁球囊技术(JBT)是一种全新的边支保护技术,可减少边支血管急性闭塞情况发生。

本文将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分别应用两种技术,并对比其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50例。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观察组15例,男性8例,女性7例,年齡44~72岁,平均
(58.83±9.74)岁。

对照组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46~73岁,平均(58.99±9.82)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使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等药物,术中使用肝素钠,将活化凝血时间维持在250 s~350 s。

对照组患者应用JWT技术,在分叉病变主支、边支置入PCI导丝,进行主支球囊预扩张,置入支架,撤出支架球囊,行冠脉造影,若血流良好,则撤出主支边支导丝,结束治疗。

若发现边支血管有夹层或闭塞,则使用保护导丝,再次进入边支远端,行补救性球囊扩张或置入支架。

观察组患者应用JBT技术,在分叉病变主支、边支置入导丝,首先使用普通球囊对病变进行预处理,随后在主支送入合适的支架,在边支送入合适的球囊,以小于6 atm的压力,进行边支球囊扩张,随后以6~8 atm的压力,扩张主支支架,退出边支球囊,边支导丝保持原位,确保支架球囊不移位;以12~14 atm的压力,使主支支架球囊膨胀,术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若处理效果良好,则将主支及边支导丝撤出;若存在夹层或边支闭塞,则需要再次进行补救处理。

术后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处理。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的主支及边支血管残余狭窄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使用t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的主支血管残余狭窄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边支血管残余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在PCI治疗病例中,冠脉分叉病变占比约为10%~20%,在置入主支架的过程中,由于血管脊、主支的斑块会向边支移动,容易造成边支血管狭窄、闭塞或夹层,因此,采取恰当的措施保护边支血管极为重要[1]。

JWT技术是传统的单支架策略,通过置入保护导丝,可支撑边支角度,减少主支支架对边支的挤压,预防边支闭塞,且一旦出现边支闭塞或夹层,保护支架可起到路径标志指引作用,从而可采取补救性球囊扩张、置入支架等措施[2]。

但由于其物理空间较小,且受斑块、血管脊等阻挡,可能增加补救导丝进入的难度,甚至可能穿破血管斑块,形成假腔,诱发心肌梗死。

由此可见,JWT技术尚无法满足边支保护的全部需求。

JBT是一种新型边支保护技术,可通过预留小球囊、低压扩张,达到边支血管保护效果。

与JWT技术相比,其物理空间更大,可预防血管脊、斑块移位,减少边支急性闭塞发生。

同时,当出现闭塞或夹层时,更容易采取补救措施。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的主支血管残余狭窄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边支血管残余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应用JBT技术可降低边支血管残余狭窄率,与JWT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 陈耀贵,杜岗,边宁.分支拘禁球囊术保护并单支架骑跨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2):2038-2040.
[2] 冯旭光.经桡动脉途径干预冠状动脉左主干真分叉病变双支架术系列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