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复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做好复飞
作为一名飞行员,对复飞不会觉得陌生。
但就是这应该很熟悉的程序中,却常常诱发“小河沟里翻大船”的不安全事件。
要么油门加不上去,导致仰角大速度小,飞机状态不稳;要么设备使用丢三拉四;要么形态改变时机不当,造成形态超速;要么飞机拉起来之后,飞的高度、航迹不对,通话程序混乱,等等。
从“正常进近着陆”瞬间转到“复飞”,情景突变,这对飞行员的心理和行为能力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实际运行中不得不实施的复飞,与模拟机上进行的程式化复飞相比,飞行员经受的心理负荷不尽相同。
实际运行中的复飞我们称其为应激复飞,应激复飞具有以下特征:
一般当飞机进入最后进近阶段,机组的惯常思维都是引领飞机正常着陆,但突然出现必须复飞的状况,如跑道入侵;如在DA/H或MDA/H 未建立或者失去目视参考,或是偏差太大不能安全着陆等。
这些正常着陆过程中突然冒出来的危及飞行安全的意外情况,往往出乎机组的意料,心理和技术应对仓促,复飞初期会感到措手不及。
研究表明,从正常思维突然转入非正常思维,没有经过必要的缓冲,飞行员思维短时间处于茫然状态,往往凭直觉或是下意识完成具体动作。
错误大多以飞机姿态控制不当,或状态丢失、操作动作遗忘等现象呈现。
生疏复飞动作,在心平气和者看来不值一提,模拟机训练也不作为重点,在进近简令中也是一带而过。
如果机组成员间没有好好配合模拟演练一下,处于不熟练状态,那么遇到紧急复飞,飞行能力又会降低许多,人的能力或精力一旦顾及不了必须动作,自然会出现“错忘漏”的情况。
许多复飞发生在低高度,可供处置的时间和空间有限。
对于地形复杂、净空条件差的机场,必须按特定的路线边钻山沟边爬升,否则飞机可能会与地面高大障碍物或地形发生相撞。
如连城21号ISL/DME 进近,执行复飞后,因跑道东侧地形险峻,西侧靠近一边航迹处也存在较高地形。
因此,需要严格保持一边复飞航迹爬升,DME7.3ILL(D5.2LCG),高度550米(1804英尺)以上右转飞向LCG,1800米(5905英尺)过台。
如需等待,则按照直接法加入等待。
在得到新的进近许可后,再次按程序进近。
航班在飞行中被迫实施的应激复飞,飞行能力为什么会明显下降呢?专家认为在应激状态下,飞行员的注意范围呈锥形收缩或出现注意涣散、不能集中的情况。
此时飞行员的注意力往往固定于某一情境、某一仪表或告警信号上,对于其他信息视而不见或充耳不闻。
另一种情况则正好与此相反,当处于过度心理负荷状态下,飞行员表现出注意力涣散,思维不能集中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上,而是飘忽在后果与当前情境之间,从而贻误处置特殊情况的时机。
同时还会出现思维困难、犹豫不决的情况。
不能迅速、准确地分析当前情境和备选方案,表现为犹豫不决,举棋不定,还可能发生工作程序性混乱。
飞行员往
往倾向于过高地估计情境的危险性,表现出一些冲动性动作,工作计
划性不强、程序混乱,在行为上体现出“手忙脚乱”的状态,还可能出现行为倒转。
由于情绪过于紧张,从而使原有的行为自动呈现出来,如下意识寻找原来曾经飞过的飞机上的按钮或手柄,或执行旧有的飞行应急程序等,还可能出现省略或遗漏检查单的现象。
由于思维不清晰和注意力不集中,常出现省略或遗漏检查单项目以及其他飞行程序的现象。
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之下,飞行员还可能出现发呆、肌肉振颤、语速过快或过慢甚至结巴等现象。
值得庆幸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机组成员都会在同一时间里出现这样的状态,这就意味着在驾驶舱内总是有一些机组成员可以采取一定的行动使机组和飞机转危为安。
如何才能实施完美的复飞?
一、做好简令
在需要时,没有意识到应该执行复飞,是引发进近和着陆事故的主要原因,因为复飞很少发生,所以有复飞意识是很重要的。
在低高度,一次有提前量的复飞比最后一刻执行的复飞更安全。
复飞是正常着陆的备份,一般情况下用不着,但却是保证飞行安全的重要措施。
稳定进近,虽说可以大大减少因为操作偏差导致的不安全事件,但许多情况下,碍于外界条件不满足着陆最低需求而不得不复飞。
在进近过程中,随时都存在不得不复飞的风险,所以机组在每次进近简令时要预习复飞程序,操纵飞机者应对复飞程序、机组协作配合等方面做一个明确的进近协同,以防万一。
同时也应该强调,复飞是整个机组的共同责任,
在驾驶舱飞行组成员中,机长发布“复飞”指令或其中任何一名成员提出“复飞”请求时,不得考虑任何理由,机长必须决断并执行复飞。
在进近过程中,机长如果太期望于着陆,其心态往往会使他不顾客观条件而勉强着陆,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机组其他成员能及时而理性地提醒机长,采取复飞措施,那么这一安全防护功能就发挥了作用。
飞行员应该做到“下降前研究进近,进近中想到复飞,着陆时想到拉升”。
每次进近前应该详细了解进离场程序、天气情况等。
做进近准备时,要对照进场和进近图,对复飞动作、路线、程序复习一遍,做一个详细的计划,并让机组其他成员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意图,明确各自的分工职责,最好能协同模拟演练一遍,以求默契。
一旦启动复飞,保证整个机组能够马上从正常着陆转入复飞状态。
“飞行简令”是飞行某一阶段、某一动作实施之前,操纵飞机的飞行员向机组其他成员说明即将开始的实施意图,即对某一动作的正常和非正常飞行程序操纵要领、注意事项以及机组分工进行简要复述,使机组成员明确各自的职责。
它是有效发挥CRM(机组资源管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前置”是意识的能动作用赖以发挥的基本方式之一。
它是指某一实践过程开始之前,实践主体就对此过程的操纵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
正因为如此,意识的能动作用才表现为主动的、积极的。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保证飞行安全的指导思想,其哲学根据正是利用了意识前置的作用,使飞行员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在突变状态下充分地发挥出来。
意识前置产生的效用,仍然借助于意识的能动作用。
在某一动作开始之前,人的
意念已对其过程、轨迹、力度等做出了心理描述,那么便会引导它沿
着这种描述来运动。
“飞行简令”是“意识前置”在飞行中的具体运用。
起飞之前预想中断,着陆之前预想复飞,进近之前预想备降,正常飞行预想特情处置。
正常实施过程中,一旦真遇到事先想到过预练过的不正常情况时,其应变能力和处置能力才能得到正常发挥,否则,则容易措手不及,甚至惊慌失措,失误不断。
复飞程序就其本身来说是进近着陆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是保证飞行安全必须的程序。
过去,我们经常讲,当飞机接近DH/DA(决断高/决断高度)或保持MDH/MDA(最低下降高/最低下降高度)接近复飞点时,必须决断是否着陆。
现在看来,只要飞机没有正常着陆(甚至已经接地)都必须要有随时拉起来复飞的强烈意识。
二、动作到位
即首先控制状态,再检查构形,再实施通讯。
“复飞”口令一旦发出,就要完成整个复飞程序。
“复飞”的口令一定要清楚、明确,因为这是一个全体机组成员随即必须严格执行的号令,可使大家的行动统一到这个程序上来,共同完成SOP(标准操作程序)。
复飞动作要准确迅速,加推力和抬机头的动作要协调并几乎是同时的。
良好的机组配合是做好复飞不可缺少的。
一旦机长启动复飞,机组其他成员特别是PNF(不操纵的飞行员)要尽快进入角色,做好自己应完成的复飞程序动作和标准喊话,坡度角大于7度时,报“坡度”,俯仰姿态大于20度
或小于10度,报“俯仰”,如没有上升率,报“下降率”。
积极配合机长完成程序。
三、复飞注意事项
1.确认复飞推力到位,读出FMA上的正确显示。
报出FMA显示的“MANTOGA、SRS、GATRK”以保证发动机处于最大功率状态。
2.在低空复飞,要确认如果没有稳定的正上升率,不要急于收轮,因为机组在复飞过程中,如果操纵不当可能会导致飞机接地。
特别是已经飞越了跑道入口的复飞,要腾出大部分视线监控地面,判断飞机的实际状态和离地高度。
同时,严禁改变飞机形态。
3.单发复飞一定要蹬够方向舵(保持起飞航迹,并平衡好偏转力矩)和控制飞机上仰姿态(12.5度左右为宜),使飞机平稳地转入上升。
4.遇有风切变时的复飞,不要改变当时飞机的形态,当飞机复飞姿态稳定并有一定的安全高度且确认已经改出了风切变,再收襟翼和轮子。
因为改变飞机形态会瞬间增加飞机阻力,这对改出风切变非常不利。
5.通信失效时,严格按照各机场制定的通信失效程序执行。
6.飞机已经接地滑跑之后,如果需要复飞,则加满油门增速达到或超过VREF,方可抬前轮离地。
否则,速度不够就抬,极易造成起飞擦机尾。
7.在“LAND”模式出现以前,使用拉出高度选择旋钮的方式,可以大大的减少机组的工作负荷。
8.落地反喷设置后,不得执行复飞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