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磁现象和磁场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巩固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现象和磁场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实验表明磁体能吸引一元硬币,对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硬币一定是铁做的,因为磁体能吸引铁
B. 硬币一定是铝做的,因为磁体能吸引铝
C. 磁体的磁性越强,能吸引的物质种类越多
D. 硬币中含有磁性材料,磁化后能被吸引
2.如图所示,当导线中通有电流时,小磁针发生偏转.这个实验说明了()
A. 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B. 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电场
C. 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焦耳热
D. 电流越大,产生的磁场越强
3.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在奥斯特实验中,将直导线沿南北方向水平放
置,指针靠近直导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把小磁针放在导线的延长线上,通电后,小磁针会转动
B. 把小磁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在导线与小磁针之间放置一块铝板,通电后,小磁针不会
转动
C. 把小磁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给导线通以恒定电流,然后逐渐增大导线与小磁针之间的
距离,小磁针转动的角度(与通电前相比)会逐渐减小
D. 把黄铜针(用黄铜制成的指针)平行地放在导线的下方,通电后,黄铜针会转动
4.铁棒A能吸引小磁针,铁棒B能排斥小磁针,若将铁棒A靠近铁棒B时,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B一定相互吸引
B. A,B一定相互排斥
C. A,B间可能无磁场力作用
D. A,B可能相互吸引,也可能相互排斥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磁体与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产生的
B. 通电导体与通电导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产生的
C. 磁体与通电导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与磁场而共同产生的
D. 磁场和电场是同一种物质
6.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关于地磁场有以下几种说法:①在地面上放置一个小磁针,小磁针的南极
指向地磁场的南极;②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③赤道附近地磁场的方向和地面平行;
④北半球地磁场方向相对地面是斜向上的;⑤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地磁场方向都是和地面平行
的.以上描述正确的是()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⑤
D. ②③
二、多选题
7.某同学身边有一个长铁条,为了检验它是否具有磁性,该同学用它的一端靠近能自由转动的小
磁针.下列给出了几种可能产生的现象以及相应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 若小磁针被吸引过来,则说明长铁条一定有磁性
B. 若小磁针被吸引过来,则长铁条可能没有磁性
C. 若小磁针被推开,则说明长铁条一定有磁性
D. 若小磁针被推开,则长铁条可能没有磁性
8.电流的磁效应说明了()
A. 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
B. 磁体的周围存在磁场
C. 通电导体对磁体有力的作用
D. 电与磁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9.关于地磁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的地磁两极与地理的两极重合
B. 我们用指南针确定方向,指南的一极是指南针的南极
C. 地磁的北极与地理南极重合
D. 地磁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10.如图所示,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水平放置在桌面上.当有一束带电粒
子沿与磁针指向平行的方向从小磁针上方水平飞过时,所能观察到
的现象是()
A. 小磁针不动
B. 若是正电荷飞过,小磁针会发生偏转
C. 若是负电荷飞过,小磁针会发生偏转
D. 若是一根通电导线,小磁针会发生偏转
三、实验题
11.如图所示,将两根细铁丝靠近条形磁铁的S极,细铁丝会被吸引到磁铁的S极上.这
是因为铁丝______ (选填:“磁化”或“退磁”)后,上端相当于______ (选填
“N极”“S极”),与条形磁铁的S极相吸引,下端相当于______ (选填
“N极”“S极”).两铁丝的下端极性______ (选填“相同”“相反”),由于______ (选填“同名”“异名”)磁极相互排斥,故两铁丝的上端距离较近,下端距离较远.
答案
1.D
AD.磁体能吸引一元硬币,说明硬币一定是由磁性物质制成的,但不一定是铁做的,故A错误,D正确;
B.铝不是磁性物质,故硬币不可能是铝做的,故B错误;
C.磁体的磁性越强,只表示吸引磁性物质的能力强,与能吸引的物质种类多少无关。
故C错误。
故选D。
2.A
当导线中有电流时,小磁针会发生偏转,说明电流能产生磁场,这种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首先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观察到这个实验现象,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C
A.小磁针放在导线上的延长线上,小磁针所在位置没有磁场,故小磁针不会转动,故A错误;
B.由于铝板不能有效屏蔽磁场,故通电后小磁针会发生转动,故B错误;
C.离导线越远的地方,磁场越弱,则逐渐增大导线与小磁针之间的距离,小磁针转动的角度(与通电前相比)会逐渐减小,故C正确;
D.铜不能被磁化,故不会被磁场所吸引,故D错误.
故选C.
4.D
小磁针本身有磁性,能够吸引没有磁性的铁棒,故铁棒A可能有磁性,也可能没有磁性,铁棒B能排斥小磁针,说明铁棒B一定有磁性,若铁棒A无磁性,当铁棒A靠近铁棒B时,在铁棒B的磁场作用下也会被磁化而发生相互的吸引作用,若铁棒A有磁性,则铁棒A、铁棒B两磁体都分别有N 极和S极,当它们的同名磁极互相靠近时,互相排斥;当异名磁极互相靠近时,互相吸引.这说明不论铁棒A有无磁性,它们之间总有磁场力的作用,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A
6.D
由于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N极指向S极,故磁感线有个向北的分量,而小磁针静止的时候N极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方向,所以小磁针由于受到地磁场的作用静止时N极指向地理的北方。
赤道附近地磁场的方向和地面平行,北半球地磁场方向相对地面是斜下的,南半球地磁场方向相对地面是斜向上的。
①在地面上放置一个小磁针,小磁针的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故①错误
②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故②正确
③赤道附近地磁场的方向和地面平行;故③正确
④北半球地磁场方向相对地面是斜下的;故④错误
⑤赤道附近地磁场的方向和地面平行,不是任何地方的地磁场方向都是和地面平行的;故⑤错误。
故选D。
7.BC
AB.若小磁针的一端被吸引,说明至少有一个物体有磁性,则锯条可能没有磁性,也可能是异名磁极间的相互吸引,故不能确定锯条是否有磁性,故B正确,A错误;
CD.若小磁针的一端被推开,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则锯条一定有磁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8.ACD
电流的磁效应说明电流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物质,它能够传递电流与磁体、磁体与电流、电流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特殊的物质就叫磁场,故ACD正确,B错误。
故选ACD。
9.BD
ACD.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故AC 错误,D正确。
B.在地球表面地磁场的磁感线从地理南极指向地理北极,故我们用指南针确定方向,指南的一极是指南针的南极。
故B正确。
故选BD。
10.BCD
A. 根据运动电荷会产生电流,导致小磁针处于电流的磁场中,则小磁针肯定会动,A错误;
BC.不论这束粒子带正电,还是带负电,只要水平飞过,则会产生电流,从而导致小磁针偏转,BC 正确;
D. 若是一根导线,也会产生磁场,导致小磁针偏转,D正确。
故选BCD。
11.磁化;N极;S极;相同;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