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期末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 庄园具有司法权,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评价 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时间 10世纪 原因 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
争取自 手段
由自治
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典型代表
琅城起义
局限性 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历史解释 基督教的创立与传播
兴起 基本教义
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耶稣就是“救世主”。 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发展
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罗马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法兰克王国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推动基督教的发展; 8世纪,查理曼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征收“什一税”。
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征收捐税
权利
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 产,有份地保有权。
给予“份地”,提供保护,不
能随意增加佃户的劳役量
义务

提供劳役,缴纳各

种苛捐杂税
庄园法庭
主持者 领主或管家 运行特点 无专门的工作人员,无固定开庭时间与地点。 惩罚手段 处以罚金,并全部归领主所有,佃户不得无故缺席。 审判依据 习惯法或村法;
私有制,地主对辖内土地拥有绝对支生产资料是什么?
日本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封建社会的特征?
(大化改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亚洲
阿拉伯帝国 中国秦朝
自给自足:在封建社会中,形成的自然经济是以土地为 基础,农业与手工业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具有自 我封闭性、独立性,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的经济结构。
影响
经济:城市的商品经济开始瓦解封建经济,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政治: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出现了早期 的资产阶级。 文化:为学校的兴办创造了条件,对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对比归纳 西欧庄园经济与中国小农经济的比较
项目 主要阶级
不同点 生产方式 特点
西欧庄园经济 领主与佃户
东西融合、兼收并蓄
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造纸 术、指南针、火药等重 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 食糖等传入欧洲
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
B 1.对下边两组图片表述正确的有(
历史解释 西欧封君封臣制
形成 8世纪前期 普遍存在
11世纪
内容
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有偿赏赐, 要求得到封地的人提供兵役。
封 权利 君 与义 封务
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再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 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 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 ;封臣收到外来攻击时,提供保护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地方与中央关系不同:中国是中央集 权,地方的财权、兵权、政权归中央 所有,官员由中央任免;西欧领主可 以在领地拥有政治、经济、军事权力, 爵位可以世袭,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历史解释 西欧庄园
兴起 9世纪流行,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
特点 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拜占庭 帝国灭

1453年
西晋 建立
唐朝 建立
北宋
元朝 明朝
266年
618年
960年
1271年 1368年
中古西欧社会特点
1.西欧封建社会是二元社会,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和与以基督教 会为代表的教权互相依存,共同维护封建秩序。王权与教权既依 存又斗争。 2.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度,封建国家长期处在割据状态(未真正 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性)。 3.经济上:封建庄园经济相对封闭独立;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 追求城市自治 。 4.思想文化上:基督教成为欧洲的统治思想,控制欧洲文化教育 和科学思想的传播。
D 基本权利”。这表明《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

A. 完善了民主制度
B. 实现了人人平等
C. 废除了奴隶制度
D. 彰显了公正原则
4.巴格达的学者们翻译了欧几里得等人的作品,因为种种原因, 后来的西欧人甚至长期不知道它的存在,因此,穆斯林这一学术 成就在西欧准备重新恢复他们的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希腊古典 著作的作用。这段话强调了阿拉伯人在人类文明传承中有
传播 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地区—欧洲和亚非等地—美洲等地。
在欧洲中世 ①基督教与封建地主阶级相互勾结、利用,促进了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形成; 纪历史发展 ②教会逐渐成为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堡垒;
中的作用 ③对西欧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如组织制度、文学艺术、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等。
材料研读
西 欧 庄 园
领 主
材料1:佃户除了每周三天为庄园主耕种土地,还有做不完的劳役, 交不完的“磨坊费、酿酒费…”等各种费用。 材料2:14世纪诗人兰格伦在作品《农夫皮尔斯》中描述到:带上 他的犁队去翻耕土地”,“我开沟、挖地,按他的吩咐干活,时而 播种耘田,时而收割打晒”,“还要帮他犁地,松土或播种”, “人人都将纺线施肥,埋头苦干”,“既为他种地,又为他饲养牲 畜”。 材料反映领主与佃户之间的实质是什么?
第三、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
九年级上册复习
时空观念
中世纪
基督教 诞生
基督教 西罗马 法兰克
成为罗 帝国灭 王国建
马国教 亡

1世纪 4世纪末 476年 481年
阿拉 伯半 岛基 本统 一
日本 大化 改新 开始
封君 封臣

查理 曼帝 国分 裂
西欧 庄园
西欧 城市 大学的 兴起 兴起
630年 646年 8世纪 843年 9世纪 10世纪 12世纪
政教合一的国家
阿拉伯帝国的文化
繁荣原因
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 阿拉伯人吸收、消化外来文化
繁荣表现
数学 改造并传播阿拉伯数字,创造完整的代数学 医学 《医学集成》《医典》 建筑 清真寺
文学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
发明-印度 改造、传播-阿拉伯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阿拉伯人
特点 作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设问:根据材料,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显得十分独特”的原因。
项目
产生的条件


经济

形式
独立性
中国古代的城市 因政治或军事需要而产生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处于中央集权管理下
中世纪西欧城市 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 工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
取得了一定自治权
都具有防御功能;都处在交通要道上或人口聚集的地方;商业和手工业都发达; 相同点 都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城市发展风貌。
背景 时间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 化也不断传入西欧
12世纪
自治地位 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课程 设置
基础课程: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专业课程:法学、医学和神学。
评价
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A 占庭帝国也‘没放过’东边这头”材料强调的是(

A. 拜占庭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
B. 拜占庭帝国继承发展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
C. 拜占庭帝国的桥梁建筑闻名于东西方
D. 拜占庭帝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3.《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
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
原因 过程
①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②封闭保守的心 态,不屑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文明的点;③不断受到外部军事势力的攻击; 7世纪阿拉伯人进攻→9世纪面临多个外部军事势力进攻→西欧十字军东征→14世 纪奥斯曼土耳其进攻
影响
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同时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保留了基督教、 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为后来的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教义 号召信仰唯一的神——安拉
穆 麦加传教 罕 建立公社 默 发 德 出兵麦加 展 传 半岛统一 教 活 影响 动
622年,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 公社,阿拉伯国家的雏形诞生
630年,穆罕默德占领麦加 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穆罕默德完成了创立宗教和建 立统一国家的双重历史使命
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 传播 拉伯半岛以外地区广泛传播。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我的附庸 的附庸, 不是我的 附庸。
西周分封制 西欧封建制
共同点
权力和义务相交织; 等级森严; 巩固统治
不同点 纽带:血缘;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奴隶制度 纽带:土地;不可越级统领;封建制度
材料研读 中国古代封建与中世纪西欧封建制的比较
西欧的“封建社会”意味着:有“封建”就不会“专制”,有“专制”就不是 “封建”,因为权力是跟着土地走的,一旦一块土地分封出去,无论它是大是 小,权力就从封主那里转移出去,转到接受土地的人手里,这是西欧封建制度 的最主要特点。在这样一种制度下,集中的权力不可能存在。

制 度
特点
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等级森严,层层分封 ;带有一定的契约关系;权利与义务交织

(1)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制度在中世纪的西欧形成。
影响
(2)封建主仰仗经济和武装力量,割据一方,封建 主之间的争夺和冲突加剧,导致混战割据局面的出
现。
我的附庸的附庸 不是我的附庸。
材料研读 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欧封君封臣制

①两图表明各阶层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②图一体现的是我国西周的分封制
③图二表明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
④两图都是以封赐的土地为纽带
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④
2.“拜占庭帝国作为文化桥梁,必然得兼顾东西两头,否则桥面会不平整,
桥梁也必然维持不久。在继承了以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后,拜
农牧结合的粗放式经营 集体的庄园经营
中国小农经济 地主与农民
精耕细作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
相同点
都是封建社会的基层经济单位;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都是封建地主阶级占据统治地位。
对比归纳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比较
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但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
( D)
A. 连贯东西的意义 B. 开放包容的态度 C. 融汇创新的优点 D. 承前启后的作用
5.中世纪争取城市自治权斗争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市场经济的形成
C. 王权的衰落
D. 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生
6.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
罗 马 帝 欧洲 国
西罗马 西欧 帝国
法兰克 查理曼
王国
帝国
法兰西 德意志 意大利

东欧 拜占庭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封 建 社 会
封建社会是指地主 或领主占有土地并 剥削农民或农奴的
社会形态
在西方,所有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土地封给
贵族、功臣,贵族又把自己土地的一部分封给亲信,
如此下去。而在中国,自从商鞅变法起就实行土地
人员
主人 居民
领主(受封领地的封建主) 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自营地 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的(占可耕种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土地 类型
由佃户耕种,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 份地 种“自营地”,每周劳动3天(称劳役地租)。
共用地 指林地、荒山,共同使用。(不属于耕地)
影响
西欧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为欧洲教育和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罗马民法大全、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目的 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组成 《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影响
(1)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对财产、买卖、债 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2)局限性:仍然承认奴隶制。
性质 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影响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中日交流:遣唐使、鉴真东渡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 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 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伊斯兰教的传播
时间 7世纪初 创始人 穆罕默德
建立 发源地 阿拉伯半岛【麦加】 信徒 穆斯林
罗马法的形成过程
大化改新
背景
阶级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
时间 646年
人物 孝德天皇
政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 治 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管理。
内容
经 济
①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②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 使用也不能买卖 ③统一赋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