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马滩秦简_日书_行不得择日_篇考释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 年 7 月 第 29 卷第 4 期
鲁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Ludong University Journal(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Jul.,2012 Vol. 29 No. 4
放马滩秦简《日书》“行不得择日”篇考释
姜守诚
乙种《日书》第 165 简曰: “禹须臾·行不得 择日: 出邑门,禹步三,乡北斗,质、画地,视之曰: ‘禹 有 直 五 横,今 利 行,= 毋 咎,为 禹 前 除 道。’”[1]95
下面,我们逐一对简文中出现的名辞术语及 其含义加以诠释和解读。
一、禹须臾
“须臾”在这里作为 选 择 方 术 的 特 定 术 语。 如《后汉书·方术传》载: “其流又有……挺专、须 臾、孤虚之术。”李贤注: “须臾,阴阳吉凶立成之
二、行不得择日
《说文·行部》训曰: “行,人之步趋也。”放马 滩秦简《日书》“行不得择日”篇 中“行”尤 指 远 行———至少是离开所栖居的乡邑驻地。据出土资 料及传世文献证实,战国、秦汉时人已十分注重出 行择日的问题。除前述放马滩秦简《日书》外,睡 虎地秦简《日书甲种》⑤、孔家坡汉简《日书》⑥、香 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汉简《日书》⑦等均收录了出 行前慎重地选择吉日( 方) 的“行日”、“所以见人 日”之类 的《禹 须 臾 》等 内 容。 换 言 之,这 些 都 属 于“行得择日”的情况。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实生 活中经常会见到这种一种情景: 某人遭遇特殊情 况或执行迫切任务时,必须立即动身或在指定的 时日出发,根本就无选择时日之回旋余地( 无暇 或无权) 。那 么 在 这 种 情 况 下,他 如 何 应 对 呢?
放马滩秦简《日书》( 甲、乙种) 中《禹须臾·行不
得择日》篇讨论的就是无法出行择吉情况下的应
对措施及防御护性手段。准确地说,出行时无法
择日或不得已必须在凶日时涉足远行等场合下所
进行的禳解方术,是对无法出行择吉情况下的一
种变通处理方式,藉此祈求路途平安无虞。而若
能从容地选择吉日出行,则应该是不需要进行禹
关键词: 放马滩秦简《日书》; 禹须臾; 行不得择日; 禹步 中图分类号: K877.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8039( 2012) 04 - 0068 - 09
甲种《日书》① 第 66—67 简下栏曰: “禹须臾 ·行不得择日: 出邑门,禹步三,乡北斗,质、画地, 视之曰: ‘禹有直五横,今利行,= 毋咎,为禹前除 得。’”[1]86
④孙占宇: 《放马滩秦简日书整理与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文 史学院博士学位论文。此外,孙氏论文中有关“行日”“所以见人 日”“行不得择日”等篇题的拟名与划分与笔者颇有相合之处。
⑤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第 135 简( 正面) 以十天干日为划 分标准; 第 97—101 简( 背面) 则以六十甲子日 ( 缺少 4 日、实为 56 日) 为划分标准(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 《睡虎地秦墓竹 简》,文物出版社 1990 年版,图版第 26 页、第 23 页,释文第 201 页、第 222 页) 。刘乐贤认为第 134 简也应属于“禹须臾”内容,应 缀附于第 135 简后 ( 刘乐贤: 《睡虎地秦简 日 书研究》,第 162— 165 页) 。若以本文所持的划分标准看,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 中所见二处《禹须臾》文字均应归入《禹须臾·行憙》篇。
“禹须臾”在睡虎地秦简中计有 2 次( 均出现 于《日书甲种》) ,放马滩秦简中出现 4 次 ( 甲种 《日书》计 3 次,乙种《日书》计 1 次) ,孔家坡汉简 中残存见 有 1 次。根 据 上 述 情 况 看,笔 者 认 为
收稿日期: 2012 - 06 - 04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汉晋道教与方术民俗———以出土资料为背景”( 09CZJ005)
法也,今书《七志》有武王《须臾》一卷。”简言之, 这里所谓“须臾”就是能够快速查找出阴阳、吉凶 之对应结果的一种数术。② 而“禹须臾”作为出行 择日禁忌的一种快捷形式,多见载于秦汉出土资 料中。为何称为“禹须臾”呢? 这或许与战国、秦 汉时“大禹”作为“行神”而 被 世 人 所 奉 祀 有 关③ 。 事实上,目前已知的秦汉出土简牍《禹须臾》篇中 内容均与 出 行 有 关。换 言 之,“禹”代 表 外 出 远 行,而“禹须臾”就是涉及出行择日( 时) 、择向及 趋吉避害的一种快捷查找方式,具有简便易行、操 作快捷等特点,故以“须臾”冠名。
·68·
“禹须臾”应为一种大的总目冠名( 或作限定修饰 语而使用) ,其下还应包括“行日”“所以见人日” “行憙”“行不得择日”等子目分类篇题①。此外, 放马滩秦简发掘报告中指出甲种《日书》第 73 简 和 42 简、66 简、67 简下栏均属《禹须臾》篇。[1]122 笔者认为第 73 简恐非《禹须臾》篇中内容,而从 第 42—72 简 则 均 属《禹 须 臾》篇②,其 中 第 42 简—72 简上栏文字为《禹须臾 · 行日》内容; 第 42 简—53 简下栏文字为《禹须臾·所以见人日》 内容; 第 66 简—67 简下栏文字属《禹须臾·行不 得择日》内容③。此外,乙种《日书》第 25—54 简 上栏虽无原题,但内容与甲种《日书》第 43—72 简上栏基本相同,故应拟名《禹 须 臾 · 行 日》篇 ( 发掘报告中称此内容为《方位吉时》篇) ; 同样, 乙种《日书》第 25—34 简下栏内容与甲种《日书》 第 42 简—53 简下栏文字大抵一致,故亦应拟名 《禹须臾·所以见人日》( 发掘报告将此部分称为 《地支时辰吉凶》篇) 。又据睡虎地秦简《日书甲 种》“禹须臾”篇可知,放马滩秦简乙种《日书》第 78—82 简上栏文字也应归入前者所云《禹须臾》 篇之类( 发掘报告中称此内容为《行》篇) ,孙占宇 将此部分拟名为《禹 须 臾 · 行 憙 》篇④,笔 者 以 为 较切题而 沿 袭 之。 释 文 整 理 者 还 将 乙 种《日 书 》 第 165 简定名为《禹步》篇,[1]126 然其与前引甲种 《日书》第 66—67 简下栏文字近乎一致,且就文 意而言亦 非 旨 在 讨 论 禹 步,故 将 此 简 定 名 为《禹 步》篇恐非确 切,若 拟 名《禹 须 臾 · 行 不 得 择 日 》 似更妥贴。
·69·
之名称来表达的,放马滩秦简的‘邑门’也大致相 当于乡城 的 门。 …… 放 马 滩 秦 简《禹 须 臾 》中 提 到的‘邑门’,具体指的就是乡城、县城的城门,是 和 睡 虎 地 秦 简 的 ‘邦 门 ’大 致 相 同 的 概 念。”[2]250 - 251 那么,“出邑门”就 是 指 远 行 者 从 家 中出发、步行到了乡 / 县城的城门外,先在此演行 禳除方术,然后 再 踏 上 漫 漫 征 程①。 “出 邑 门 ”三 字虽然十 分 简 洁,但 却 明 确 交 待 了 禹 步、“直 五 横”仪式的举行地点乃系在“邑门”外,同时也再 次印证了本文“行不得择日”中的“行”字应是特 指远行,至少是出离了本境( 县、乡) 的辖区。出 了城门就意味着告别了家乡,而中国古人历来对 远行———离开自己熟悉的辖境到另一个陌生领域 内,有着本能的恐惧感。这就迫切地需要进行相 应的 反 制 或 应 对 措 施,来 舒 缓 心 中 的 恐 惧 和 不 安②。故而也就有了择日出行、“祖道”③及禹步、 “直五横”等禁忌风俗和方术仪式。
作者简介: 姜守诚( 1975—) ,男,山东烟台人,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①本文所引放马滩简文句读均系笔者添加。 ②刘乐贤认为: “从睡虎地《日书》及放马滩《日书》看来,‘禹须臾’这种以大禹名字命名的须臾术似乎可以理解为一种让人能够快 速判断行事吉凶的方法。……所谓须臾、立成就是快速、方便的意思。须臾、立成采用的方式多半是列表格,以便于阅读。”( 刘乐贤: 《睡 虎地秦简日书研究》,文津出版社,1994 年版,第 165 页) 又云: “从出土文献看,‘须臾’似是指表格一类易于快速查阅占测结果的数术方 法,在传世数术文献中又称为‘立成’。”( 刘乐贤: 《放马滩秦简〈日书〉甲种初探》,载氏著《简帛数术文献探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第 61 页) 笔者虽然同意刘氏所言“快速、方便”之含义,但认为若将其归入“列表格一类”则推之过甚。从放马滩秦简《行不得择 日》篇可知,此时“禹须臾”根本就无列表格之必要和可能。有鉴于此,我们认为“禹须臾”其实就是关于出行择日( 吉) 的快捷方式,其形 式或有列表格以供快速查阅者,也可能就是举行一些简单的仪式或动作而已。 ③工藤元男认为: 夏禹是先秦时期的行神,汉代以降则被修、累祖所取代而湮没不显。( 详见[日]工藤元男著,[日]广濑熏熊、曹峰 译: 《睡虎地秦简所见秦代国家与社会》第六章《先秦社会的行神信仰和禹》,上海古籍出版社,第 188—237 页) 蒲慕洲也持此看法: “可见 禹作为民间信仰中的‘行神’,‘禹步’具有法术性的作用。这种与旅行有关的信仰和巫术在春秋战国时代可能已经相当流行。”( 蒲慕 洲: 《睡虎地秦简〈日书〉的世界》,《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二本、第四分,第 623—675 页) 。刘增贵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 睡虎地秦简《日书》中的行神是“常行”“大常行”。( 详见刘增贵: 《秦简〈日书〉中的出行礼俗与信仰》,《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 七十二本、第三分,第 503—541 页)
②发掘报告将第 43—72 简上栏和下 栏 内容统称为《吉 凶》 篇,恐误。
③换言之,甲种《日书》第 42 简上栏“禹须臾行日”字样当系 其后第 43—72 简上栏文字的篇题; 第 42 简下栏“禹须臾所以见 人日”字样当系其后第 43—53 简下栏文字的篇题; 第 66 简下栏 “禹须臾行不得择日”当系其后第 66—67 简下栏文字的篇题。
步、“直五横”仪式的。
三、出邑门
《释名·释州国》训曰: “邑犹悒也,邑人聚会
之称也。”《周礼·地官·里宰》: “里宰,掌比其邑
之众寡与其六畜、兵器,治其政令。”郑玄注: “邑
犹里也。”贾公彦疏: “邑是人之所居之处,里又训
为居,故云‘邑犹里也’。”故而,这里的“邑门”就
是指乡城或县城的城门。诚如日本学者工藤元男
⑥孔家坡汉简《日书》第 159—167 简谈论了入月三十天中 旦、日中、昏、中夜等四个时段出行方位的吉凶情况,原篇题缺失, 整理者拟名为《禹须臾行日》; 第 159—171 简论述了十二支日的 旦、晏食、日中、日昳、夕日等五个时段中出行见人的吉凶情况,原 有篇题《禹须臾所以见人日》。
⑦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汉简《日书》第 32 简虽残缺不全, 但其内容显然与出行择日有关,整理者拟名为《禹须臾篇》,我们 认为应当归入《禹须臾·行憙》篇( 陈松长编著: 《香港中文大学 文物馆藏简牍》,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2001 年版,第 24 页) 。又 孙占宇指出: “港简有关于‘见人日’的残简四枚,原无标题,整理 者题为‘吏篇’,疑误。”( 孙占宇: 《放马滩秦简日书整理与研究》, 第 30 页) 孙氏所言甚是,港简第 84—87 简应属于《禹须臾·所以 见人日》篇中内容,而其后第 88—94 简才应归入《吏篇》。
(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摘 要: 20 世纪 80 年代,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一号秦墓( M1) 出土了一批珍贵的竹简,其中包括《日书》 ( 甲、乙种) ,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两种《日书》中均载有一段涉及出行禁忌的文字内容( 我们将其拟 名为“禹须臾·行不得择日”篇) 。对于这段文字的含义,学界虽有讨论,但迄今尚未达成共识。我们在前人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融汇诸家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对简文进行逐一释读,并结合道教经典对其含义进行了 分析,进而指出放马滩秦简《日书》“直五横”与睡虎地秦简《日书》、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周家台三 〇号秦墓简牍《病方及其它》中“五( 午) 画地”说系出一源,也是后世道教“四纵五横”方术的滥觞和源头。
所言: “( 睡虎地秦简) 《日书》中的‘乡’是用‘邑’
①放马滩秦简《日书》中 有“禹 须 臾 行 日”“禹 须 臾 所 以 见 人 日”“禹须臾行不得择日”等类目标题,通常在每段篇章文字的居 首位置。孔家坡汉简《日书》残损严重,部分篇题已缺失( 或本无 篇题) ,不过现存篇题中仍可见“禹须臾所以见人日”等命名,释 文整理者介绍说: “‘禹须臾所以见人日’写在一五九号简上,是 原有的篇题。”(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考古队编: 《随州 孔家坡汉墓简牍》,文物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150 页) 。此外,孔 家坡汉简《日 书》第 159—167 简 与 放 马 滩 秦 简 甲 种《日 书》第 42—72 简上栏内容大体相符,故释文整理者将其拟名为“禹须臾 行日”。
鲁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Ludong University Journal(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Jul.,2012 Vol. 29 No. 4
放马滩秦简《日书》“行不得择日”篇考释
姜守诚
乙种《日书》第 165 简曰: “禹须臾·行不得 择日: 出邑门,禹步三,乡北斗,质、画地,视之曰: ‘禹 有 直 五 横,今 利 行,= 毋 咎,为 禹 前 除 道。’”[1]95
下面,我们逐一对简文中出现的名辞术语及 其含义加以诠释和解读。
一、禹须臾
“须臾”在这里作为 选 择 方 术 的 特 定 术 语。 如《后汉书·方术传》载: “其流又有……挺专、须 臾、孤虚之术。”李贤注: “须臾,阴阳吉凶立成之
二、行不得择日
《说文·行部》训曰: “行,人之步趋也。”放马 滩秦简《日书》“行不得择日”篇 中“行”尤 指 远 行———至少是离开所栖居的乡邑驻地。据出土资 料及传世文献证实,战国、秦汉时人已十分注重出 行择日的问题。除前述放马滩秦简《日书》外,睡 虎地秦简《日书甲种》⑤、孔家坡汉简《日书》⑥、香 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汉简《日书》⑦等均收录了出 行前慎重地选择吉日( 方) 的“行日”、“所以见人 日”之类 的《禹 须 臾 》等 内 容。 换 言 之,这 些 都 属 于“行得择日”的情况。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实生 活中经常会见到这种一种情景: 某人遭遇特殊情 况或执行迫切任务时,必须立即动身或在指定的 时日出发,根本就无选择时日之回旋余地( 无暇 或无权) 。那 么 在 这 种 情 况 下,他 如 何 应 对 呢?
放马滩秦简《日书》( 甲、乙种) 中《禹须臾·行不
得择日》篇讨论的就是无法出行择吉情况下的应
对措施及防御护性手段。准确地说,出行时无法
择日或不得已必须在凶日时涉足远行等场合下所
进行的禳解方术,是对无法出行择吉情况下的一
种变通处理方式,藉此祈求路途平安无虞。而若
能从容地选择吉日出行,则应该是不需要进行禹
关键词: 放马滩秦简《日书》; 禹须臾; 行不得择日; 禹步 中图分类号: K877.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8039( 2012) 04 - 0068 - 09
甲种《日书》① 第 66—67 简下栏曰: “禹须臾 ·行不得择日: 出邑门,禹步三,乡北斗,质、画地, 视之曰: ‘禹有直五横,今利行,= 毋咎,为禹前除 得。’”[1]86
④孙占宇: 《放马滩秦简日书整理与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文 史学院博士学位论文。此外,孙氏论文中有关“行日”“所以见人 日”“行不得择日”等篇题的拟名与划分与笔者颇有相合之处。
⑤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第 135 简( 正面) 以十天干日为划 分标准; 第 97—101 简( 背面) 则以六十甲子日 ( 缺少 4 日、实为 56 日) 为划分标准(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 《睡虎地秦墓竹 简》,文物出版社 1990 年版,图版第 26 页、第 23 页,释文第 201 页、第 222 页) 。刘乐贤认为第 134 简也应属于“禹须臾”内容,应 缀附于第 135 简后 ( 刘乐贤: 《睡虎地秦简 日 书研究》,第 162— 165 页) 。若以本文所持的划分标准看,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 中所见二处《禹须臾》文字均应归入《禹须臾·行憙》篇。
“禹须臾”在睡虎地秦简中计有 2 次( 均出现 于《日书甲种》) ,放马滩秦简中出现 4 次 ( 甲种 《日书》计 3 次,乙种《日书》计 1 次) ,孔家坡汉简 中残存见 有 1 次。根 据 上 述 情 况 看,笔 者 认 为
收稿日期: 2012 - 06 - 04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汉晋道教与方术民俗———以出土资料为背景”( 09CZJ005)
法也,今书《七志》有武王《须臾》一卷。”简言之, 这里所谓“须臾”就是能够快速查找出阴阳、吉凶 之对应结果的一种数术。② 而“禹须臾”作为出行 择日禁忌的一种快捷形式,多见载于秦汉出土资 料中。为何称为“禹须臾”呢? 这或许与战国、秦 汉时“大禹”作为“行神”而 被 世 人 所 奉 祀 有 关③ 。 事实上,目前已知的秦汉出土简牍《禹须臾》篇中 内容均与 出 行 有 关。换 言 之,“禹”代 表 外 出 远 行,而“禹须臾”就是涉及出行择日( 时) 、择向及 趋吉避害的一种快捷查找方式,具有简便易行、操 作快捷等特点,故以“须臾”冠名。
·68·
“禹须臾”应为一种大的总目冠名( 或作限定修饰 语而使用) ,其下还应包括“行日”“所以见人日” “行憙”“行不得择日”等子目分类篇题①。此外, 放马滩秦简发掘报告中指出甲种《日书》第 73 简 和 42 简、66 简、67 简下栏均属《禹须臾》篇。[1]122 笔者认为第 73 简恐非《禹须臾》篇中内容,而从 第 42—72 简 则 均 属《禹 须 臾》篇②,其 中 第 42 简—72 简上栏文字为《禹须臾 · 行日》内容; 第 42 简—53 简下栏文字为《禹须臾·所以见人日》 内容; 第 66 简—67 简下栏文字属《禹须臾·行不 得择日》内容③。此外,乙种《日书》第 25—54 简 上栏虽无原题,但内容与甲种《日书》第 43—72 简上栏基本相同,故应拟名《禹 须 臾 · 行 日》篇 ( 发掘报告中称此内容为《方位吉时》篇) ; 同样, 乙种《日书》第 25—34 简下栏内容与甲种《日书》 第 42 简—53 简下栏文字大抵一致,故亦应拟名 《禹须臾·所以见人日》( 发掘报告将此部分称为 《地支时辰吉凶》篇) 。又据睡虎地秦简《日书甲 种》“禹须臾”篇可知,放马滩秦简乙种《日书》第 78—82 简上栏文字也应归入前者所云《禹须臾》 篇之类( 发掘报告中称此内容为《行》篇) ,孙占宇 将此部分拟名为《禹 须 臾 · 行 憙 》篇④,笔 者 以 为 较切题而 沿 袭 之。 释 文 整 理 者 还 将 乙 种《日 书 》 第 165 简定名为《禹步》篇,[1]126 然其与前引甲种 《日书》第 66—67 简下栏文字近乎一致,且就文 意而言亦 非 旨 在 讨 论 禹 步,故 将 此 简 定 名 为《禹 步》篇恐非确 切,若 拟 名《禹 须 臾 · 行 不 得 择 日 》 似更妥贴。
·69·
之名称来表达的,放马滩秦简的‘邑门’也大致相 当于乡城 的 门。 …… 放 马 滩 秦 简《禹 须 臾 》中 提 到的‘邑门’,具体指的就是乡城、县城的城门,是 和 睡 虎 地 秦 简 的 ‘邦 门 ’大 致 相 同 的 概 念。”[2]250 - 251 那么,“出邑门”就 是 指 远 行 者 从 家 中出发、步行到了乡 / 县城的城门外,先在此演行 禳除方术,然后 再 踏 上 漫 漫 征 程①。 “出 邑 门 ”三 字虽然十 分 简 洁,但 却 明 确 交 待 了 禹 步、“直 五 横”仪式的举行地点乃系在“邑门”外,同时也再 次印证了本文“行不得择日”中的“行”字应是特 指远行,至少是出离了本境( 县、乡) 的辖区。出 了城门就意味着告别了家乡,而中国古人历来对 远行———离开自己熟悉的辖境到另一个陌生领域 内,有着本能的恐惧感。这就迫切地需要进行相 应的 反 制 或 应 对 措 施,来 舒 缓 心 中 的 恐 惧 和 不 安②。故而也就有了择日出行、“祖道”③及禹步、 “直五横”等禁忌风俗和方术仪式。
作者简介: 姜守诚( 1975—) ,男,山东烟台人,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①本文所引放马滩简文句读均系笔者添加。 ②刘乐贤认为: “从睡虎地《日书》及放马滩《日书》看来,‘禹须臾’这种以大禹名字命名的须臾术似乎可以理解为一种让人能够快 速判断行事吉凶的方法。……所谓须臾、立成就是快速、方便的意思。须臾、立成采用的方式多半是列表格,以便于阅读。”( 刘乐贤: 《睡 虎地秦简日书研究》,文津出版社,1994 年版,第 165 页) 又云: “从出土文献看,‘须臾’似是指表格一类易于快速查阅占测结果的数术方 法,在传世数术文献中又称为‘立成’。”( 刘乐贤: 《放马滩秦简〈日书〉甲种初探》,载氏著《简帛数术文献探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第 61 页) 笔者虽然同意刘氏所言“快速、方便”之含义,但认为若将其归入“列表格一类”则推之过甚。从放马滩秦简《行不得择 日》篇可知,此时“禹须臾”根本就无列表格之必要和可能。有鉴于此,我们认为“禹须臾”其实就是关于出行择日( 吉) 的快捷方式,其形 式或有列表格以供快速查阅者,也可能就是举行一些简单的仪式或动作而已。 ③工藤元男认为: 夏禹是先秦时期的行神,汉代以降则被修、累祖所取代而湮没不显。( 详见[日]工藤元男著,[日]广濑熏熊、曹峰 译: 《睡虎地秦简所见秦代国家与社会》第六章《先秦社会的行神信仰和禹》,上海古籍出版社,第 188—237 页) 蒲慕洲也持此看法: “可见 禹作为民间信仰中的‘行神’,‘禹步’具有法术性的作用。这种与旅行有关的信仰和巫术在春秋战国时代可能已经相当流行。”( 蒲慕 洲: 《睡虎地秦简〈日书〉的世界》,《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二本、第四分,第 623—675 页) 。刘增贵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 睡虎地秦简《日书》中的行神是“常行”“大常行”。( 详见刘增贵: 《秦简〈日书〉中的出行礼俗与信仰》,《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 七十二本、第三分,第 503—541 页)
②发掘报告将第 43—72 简上栏和下 栏 内容统称为《吉 凶》 篇,恐误。
③换言之,甲种《日书》第 42 简上栏“禹须臾行日”字样当系 其后第 43—72 简上栏文字的篇题; 第 42 简下栏“禹须臾所以见 人日”字样当系其后第 43—53 简下栏文字的篇题; 第 66 简下栏 “禹须臾行不得择日”当系其后第 66—67 简下栏文字的篇题。
步、“直五横”仪式的。
三、出邑门
《释名·释州国》训曰: “邑犹悒也,邑人聚会
之称也。”《周礼·地官·里宰》: “里宰,掌比其邑
之众寡与其六畜、兵器,治其政令。”郑玄注: “邑
犹里也。”贾公彦疏: “邑是人之所居之处,里又训
为居,故云‘邑犹里也’。”故而,这里的“邑门”就
是指乡城或县城的城门。诚如日本学者工藤元男
⑥孔家坡汉简《日书》第 159—167 简谈论了入月三十天中 旦、日中、昏、中夜等四个时段出行方位的吉凶情况,原篇题缺失, 整理者拟名为《禹须臾行日》; 第 159—171 简论述了十二支日的 旦、晏食、日中、日昳、夕日等五个时段中出行见人的吉凶情况,原 有篇题《禹须臾所以见人日》。
⑦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汉简《日书》第 32 简虽残缺不全, 但其内容显然与出行择日有关,整理者拟名为《禹须臾篇》,我们 认为应当归入《禹须臾·行憙》篇( 陈松长编著: 《香港中文大学 文物馆藏简牍》,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2001 年版,第 24 页) 。又 孙占宇指出: “港简有关于‘见人日’的残简四枚,原无标题,整理 者题为‘吏篇’,疑误。”( 孙占宇: 《放马滩秦简日书整理与研究》, 第 30 页) 孙氏所言甚是,港简第 84—87 简应属于《禹须臾·所以 见人日》篇中内容,而其后第 88—94 简才应归入《吏篇》。
(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摘 要: 20 世纪 80 年代,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一号秦墓( M1) 出土了一批珍贵的竹简,其中包括《日书》 ( 甲、乙种) ,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两种《日书》中均载有一段涉及出行禁忌的文字内容( 我们将其拟 名为“禹须臾·行不得择日”篇) 。对于这段文字的含义,学界虽有讨论,但迄今尚未达成共识。我们在前人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融汇诸家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对简文进行逐一释读,并结合道教经典对其含义进行了 分析,进而指出放马滩秦简《日书》“直五横”与睡虎地秦简《日书》、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周家台三 〇号秦墓简牍《病方及其它》中“五( 午) 画地”说系出一源,也是后世道教“四纵五横”方术的滥觞和源头。
所言: “( 睡虎地秦简) 《日书》中的‘乡’是用‘邑’
①放马滩秦简《日书》中 有“禹 须 臾 行 日”“禹 须 臾 所 以 见 人 日”“禹须臾行不得择日”等类目标题,通常在每段篇章文字的居 首位置。孔家坡汉简《日书》残损严重,部分篇题已缺失( 或本无 篇题) ,不过现存篇题中仍可见“禹须臾所以见人日”等命名,释 文整理者介绍说: “‘禹须臾所以见人日’写在一五九号简上,是 原有的篇题。”(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考古队编: 《随州 孔家坡汉墓简牍》,文物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150 页) 。此外,孔 家坡汉简《日 书》第 159—167 简 与 放 马 滩 秦 简 甲 种《日 书》第 42—72 简上栏内容大体相符,故释文整理者将其拟名为“禹须臾 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