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梦回繁华》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长卷”比作“乐章”,生动形象地 说明了《清明上河图》内容的优美丰富。
四、交流展示,情感流露
2.“据后代文人考证《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 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中的“可能” 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2.“据后代文人考证《清明上河图》可能作 于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中的 “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 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摹状貌:通过摹写人们的动作神情,生动形象地说明 了作品的逼真,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
七、作业布置
作业:第15周周练说明文阅读习题。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2.“据后代文人考证《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 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中的“可能” 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四、交流展示,情感流露
1.以下句子都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 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2)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 24.8厘米,横528.7厘米。 (3)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 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 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 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 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检查预习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
汴(biàn )京
题跋(bá )
绢( juān)本 春寒料峭(qiào )
1.以下句子都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列数字
(2)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 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清明上河图》的大小、长短,给人留下 深刻的整体印象。
1.以下句子都使用了哪打种说比明方方法,有何作用?
(3)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 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 留下无尽的回味。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 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 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它是中国十大 传世名画之一,是一件国家文物。这幅 图到底画了什么?有什么特点?今天让 我们一起学习《梦回繁华》来了解这幅 名画。
21.梦回繁华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说明顺序,概括课 文内容。(重点) 2.掌握课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重点) 3.增强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难点)
二、整理归纳,点拨提高
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第1段:介绍唐宋画家题材的变化,引出说 明对 象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第2段:介绍张择端的生平及《清明上河图》 作画时间、段的内容。
第3段:总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类别、 大小及内容。 第4段: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画面的内 容。 第5段:介绍《清明上河图》艺术价值和历 史价 值。
六、课堂检测
1.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
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 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引资料:引用《东京梦华录》,准确说明了《清明 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增强了说明文 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六、课堂检测
2.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
走近作者
毛宁,1975年生,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 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课程。代表论著 有《龙门石窟天王力士造像——兼论中国佛教艺术 的本土化与世俗化》《从女神头像到钟虞铜人—— 试论先秦人物雕塑的风格演变》
知识链接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 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清明上河 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 貌和人民生活状况,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 独一无二的。
二、整理归纳,点拨提高
2.《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北宋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
繁华景象。
二、整理归纳,点拨提高
3.对《清明上河图》这一价值连城的国宝级的 作品,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进行介绍?
①就整篇文章来说,作者采用了逻辑顺序, 先说画作产生的历史背景,然后介绍画作的作 者,紧接着介绍画作的内容,最后说明画作的 艺术特色,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不能去掉。理由:“可能”一词表推测、
估计,意思是说画《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
时间不确定,如果去掉就变成了肯定作于政
和至宣和年间,与原意不符,这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四、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结构和 内容的阐述,介绍了北宋汴梁的生活面貌, 展现了一派繁荣景象,肯定了《清明上河 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表达了作者 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舳舻( zhú lú) 沉檀( tán )
检查预习
二、词语解释 春寒料峭:形容初春出现的寒冷天气。 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枢纽:事物的关键;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 节。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 很拥挤。
一、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2.《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对《清明上河图》这一价值连城的国宝 级的作品,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进 行介绍? 4.文中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清明上河图》 的价值?
2.“据后代文人考证《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
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中的“可能”
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1.以下句子都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 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举例子
举《清明上河图》的例子,具体地说明 绘画的题材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 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 的各个方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二、整理归纳,点拨提高
②在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内容时,作者 又采用空间顺序,先说“画面开卷处”描绘 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紧接着是“画面中段” 描绘的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最后“后段” 描绘的是汴梁市区的街道。
二、整理归纳,点拨提高
4.文中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清明上河图》 的价值?
艺术价值和史学价值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以下句子都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 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2)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 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3)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 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 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