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前路手术治疗颈髓损伤疗效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前路手术治疗颈髓损伤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经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颈髓损伤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骨科收治的27例行颈前路手术治疗的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评定患者手术前后的frankel神经功能级别。

评定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分数。

依据影像学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颈椎生理曲度、椎管容积变化情况。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各组数据。

结果:27例患者术后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良好;26例患者术后3月frankel分级和术前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7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经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颈髓损伤可以恢复颈椎正常排序和生理曲度、提高非截瘫患者的神经功能。

【关键词】颈椎;颈髓损伤;前路减压
【中图分类号】r681. 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75-01
颈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损伤,患者需手术治疗,我院于2008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27例行颈前路手术治疗的颈髓损伤患者。

大多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自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7例行颈前路手术治疗的颈髓损伤患者。

本组男17例,女10例,年龄24至67岁,平均45.5岁。

其中下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8例,下颈椎脱位伴颈髓损伤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2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11例。

1.2方法
27例患者入院后均行颈椎x线和mri检查,16例加行ct检查。

根据影像学资料,测量颈椎生理曲度及失状面水平位移距离;确定颈椎骨折部位、脱位程度,观察椎管容积变化情况、脊髓受损情况。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评定患者神经功能分级和分数。

颈椎脱位的患者行颅骨牵引,其他患者行枕颌带牵引或颈托固定。

经术前准备后行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取骨植骨钛板内固定。

所有患者术后均定期摄片复查,观察并测量颈椎生理曲度、椎体平移情况。

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月到39月,平均14.3月。

评定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7天、3月和6月时的神经功能级别和joa评分分数。

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各组数据。

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7例患者颈椎椎体排序及生理曲度恢复良好。

2.2 术后7天及术后3月、6月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同术前相比,除 1例术前为a级的没有变化外,其余分别有1级以上的提高。

术后3月、6月和术后7天之间相比, 16例分级有所提高。

2.3 27例患者手术前、手术后7天,手术后6月joa评分分别为4.7±1.0、8.6±1.3、9.7±2.4。

手术前与手术后7天、手术前与
手术后6月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27例患者中,无1例发生脑脊液漏,螺钉松动、移位、断钉、钛板断裂、植骨快滑出、食道漏及神经损伤。

17例患者术后吞咽时疼痛, 2-4周内治愈。

有4例出现取骨处血肿,1例术后取骨区感觉麻木,1例取骨区皮肤感染,以上经治疗均及时好转。

3例术后取髂骨区疼痛在12月内痊愈。

术后颈部肌肉疼痛7例, 3月内逐渐缓解。

3 讨论
颈髓损伤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

原发性损伤是颈髓在创伤发生即时所受的损伤。

主要原因有:颈髓受外力强烈牵拉;受损伤的椎间盘组织和骨折块直接压迫颈髓;由于脱位以及骨折块或损伤的椎间盘组织突向椎管容积减小,颈髓在外力作用下与周围组织碰撞等原因造成[1]。

目前认为颈髓原发性损伤是不可逆性损伤,治疗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创伤后,颈髓又会发生继发性损伤。

继发性颈髓损伤是由于伤后颈髓持续受压或损伤后强烈的应激反应引起,多是可逆性损伤,及早解除压迫,降低应激带来的副损伤,神经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颈髓损伤导致患者运动、感觉等功能丧失或障碍。

临床上通过检查患者运动、感觉等情况并结合影像学检查确定患者颈髓的损伤节段和严重程度。

并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运动、感觉等神经功能的情况和影像学资料来评判治疗效果。

目前临床上常用frankel分级和joa评分来评价患者脊髓损伤程度并评价治疗效果。

3.1 颈髓损伤的类型
下颈椎脱位伴颈髓损伤和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颈椎的受损范围可波及前中后三柱,颈椎脱位按椎体移位范围分ⅰ~ⅳ度四型[2]。

颈椎骨折、脱位常伴颈椎间盘组织损伤,导致颈椎失去及时稳定性[3]。

颈椎不稳、损伤组织的持续压迫使得颈髓进一步损伤。

下颈椎骨折后骨折块移位以及由此引起的颈椎不稳,除了可造成颈髓原发性损伤外也可造成颈髓继发性损伤。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大多原有颈椎退行性变,包括颈椎生理曲度的丢失,脊椎失稳,颈椎间盘突出。

患者受伤时外力致使颈椎间盘突出加重从而加重颈髓受压;生理曲度的丢失或颈椎失稳使得患者颈椎在受到暴力时更易引起椎管容积的急剧改变,椎管容积的减小所致压力加大引起颈髓损伤。

3.2 颈前路减压植骨带锁钛板内固定的优点
颈前路手术由椎体前方入路,直视下切除伤椎和损伤的椎间盘组织,可以彻底去除突入椎管的组织,切除颈髓前方(腹侧)的致压物,减压效果确切。

并可以有效恢复和扩大椎管容积。

损伤组织的切除,前路撑开器的应用都有利于颈椎复位[5,7],本组27例术后颈椎均复位。

复位、植骨可以恢复椎间和椎体高度。

从而恢复颈椎生理曲度。

钛板固定维持了颈椎的稳定。

手术治疗的主要作用是切断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恶性循环途径,为神经修复提供条件。

3.3 患者恢复情况
本组27例患者术后颈椎生理弯曲均恢复良好。

本组27例在术后3~6月均顺利融合,平均融合时间3.6月。

很好地维持了颈椎稳定性。

本组27例患者术前和术后frankel分级的变化来看,大多数神经功能分级都有提高,说明手术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患者术前和术后joa评分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也说明手术对颈髓损伤患者有确切的疗效。

根据joa评分计算患者术后7d改善率: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术前评分)×100%。

改善率100%为治愈,75~100%为优,50~75%为良,25~50%有效,<25%为无效。

本组术后优良率76%.有效率91%.
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固定具有手术技术成熟、操作相对简单、植骨方便、颈椎融合率高、固定可靠、手术并发症低等特点。

参考文献:
[1] 黎文,林志雄,陈艺等.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中华创伤杂志,2005,21(7):499-501
[2] 郝定均,贺宝荣,许正伟.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前路手术治疗.脊柱外科杂志,2009,7(5):266-268
[3] 杨物鹏,付万有,闫占明等.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前路手术治疗.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1):43-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