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动物学重点(仅供参考) 一、实验动物的定义根据科学研究的要求,在特殊
环境条件下,经过人工定向驯化培育而成的,具备明确的生物学特性和清楚的遗传背景,作为科学实验的对象或材料的动物。
二、动物实验是指在实验室内利用动物进行实验,解决科学实验中的问题,获得新的认识,发现新的规律。
五、3R原则1、替换(replacement)是反映在科学研究中应用无知觉材料来代替使用活的有知觉
的脊椎动物的方法,其范围包括使用组织学、胚胎学、细胞学或计算机等方法取代整
体动物实验。
2、减少(reduction)是指在能保证获取一定数量与精确度的数据信息的前提下,减少动物的使用数量。
3、优化(refinement)是指必须使用动物时,应通过改善动物设施、饲养管理和实验条件,精细地选择、设计路线和实验手段,优
化实验操作技术,尽量减少实验过程对动物机体的损伤,减轻动物遭受的痛苦和应激反应,同时使动物实验得出科学的结果。
七、实验动物标准化的意义标准化实质统一技术标准,并通过规范措施,使得相关因素达到标准,从而确保最终产物达
到标准的过程。
实验动物的标准化首先是为了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不仅要保证动物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也能使科学家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动物
实验结果得以无障碍地比较与交流。
动物实验标准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稳定的、可重复性的演出型,以满足科学实验研究的需要。
为此,一方面要制定实验动物的质量标准,并依据这一标准对实验动物进行检测,以实时监测实验动物的质量的动态变化;
另一方面要研究影响实验动物质量的因素,以及如何控制这些影响因素。
实验动物标准化不仅保证了科学实验研究结果的准确、数据的可靠,也满足了科学研究在时间
和空间方面交流的需求,对生命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我国经济建
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三、转基因动物的定义、常用技术,转基因动物建立的过程1、定义是指基因组中稳定的整合有以转基因技术导入的外源基因或特定DNA片段,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
2、常用技术①显微注射法是通过显微注射直接
将外源基因导入受精卵,再移植到受体,使其发育成转基因动物的一种方法。
②逆转
录病毒法将插入有外源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DNA通过辅助细胞包装成高感染滴度的病毒颗粒,感染桑椹期的胚胎细胞,随后将胚胎导入子宫,可使胚胎发育成携带外源
基因的子代动物。
③胚胎干细胞法胚胎干细胞是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经过体外培
养建立起来的多潜能细胞系,将携带有外源基因的胚胎干细胞注入到动物的早期胚胎内,可产生嵌合体及转基因动物,它本身是二倍体,能在体外培养,具有高度全能性,可以形成包括生殖细胞在内的所有细胞组织。
3、建立转基因动物的一般程序①取得供体受精卵 A诱发排卵 B受精卵的采取与培育②显微注射 A微注射针及持卵器的安装 B吸入外源基因 C注射槽的准备和受精卵的滴入 D调节卵平面 E注射外源基因③
胚胎移植 A假孕小鼠的制作 B受精卵移植④外源基因的鉴定转基因动物制备有哪些方法:a.显微注射法:原理是用显微注射针将外源基因直接注入动物的受精卵原核。
使外源基因整合到动物基因组中。
b.逆转录病毒感染法:先插入有外源基因的反转录
病毒载体,通过辅助细胞包装成高感染滴度的病毒颗粒,感染桑椹期的胚胎细胞,随
后倒入子宫,使胚胎发育成携带外源基因的子代动物。
c.胚胎干介导法:直接将外源
基因导入胚胎干细胞,经体外培养筛选后,注射到囊腔中,再移植到受体子宫,发育
成嵌合体转基因动物。
d.电泳冲介导法。
转基因动物的应用:(1)建立研究外源基因表达、调控体系。
(2)药物生产和药用
蛋白的生产研究。
(3)基因突变研究。
(4)动物品种的培育。
近交系动物:是指至少经过20以上连续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
溯到其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鼠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
诱发性动物模型:是指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等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或形态性结构方面的病变,即人为地诱发动物产生类似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杂交一代动物(F1代):两个
不同近交系动物杂交所生的第一代动物,称之为杂交一代动物(F1代)SPF级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指动物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但带有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除了普通动物和清洁级动物应
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研实验干扰大的病原。
来源于
无菌动物,饲养在屏障系统或IVC系统中。
实验动物标准化包括哪些内容?一、标准化意义:保证动物实验结果具有好的敏感性、准确性和重要性。
二、标准化内容1.实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微生物、遗传学控制。
2.生产和实验条件的标准化:环
境设施、营养控制。
三、标准化产实施1. 建立实验动物标准化法规体系。
2.推行合格证制度。
3. 形成全方位的标准化实验动物生产、应用及管理系统。
小鼠:小
鼠出生后20日龄左右即可离乳,此时体重达14g(10-16g)左右,稍加饲育即可用于实验及科研(18-22g)。
6-7周龄性成熟。
雌性35-50d、雄性45-60d便可交配繁殖。
配种最好在65-90日龄。
性周期短,繁殖力强,全年多发情动物。
发情周期4-5d,妊娠期19-21d,哺乳期20-22d。
每胎产仔8-15只,最多可达25只,年产6-9胎。
生育期为1年,寿命2-3年,小鼠具有产后发情的特点。
尾巴较长,约等于体长,尾具有平衡、散热和自卫等功能。
尾部有四条明显的血管,鼠尾静脉共有3根,左右两侧和背侧各1根,两侧尾静脉比较容易固定,故常被采用,腹侧有一条动脉血管。
正常体温37-39℃,成年小鼠呼吸频率140-210次/分,心跳平均163次/分。
染色体20对。
胃容量约1-1.5毫升。
AEIR”要素(名词):在生命科学领域里进行实验研究有四个
支撑条件,即AEIR要素。
即A:Animal(实验动物);E:Equipment(仪器设备);I:Information(情报信息);R:Reagent(化学试剂)
五实验动物的选择(结合自己本专业进行论述必考10分)
A选择的基本原则:(1)3R原则:即Replace(替代)、Reduction(减少)、Refinement(优化)。
“减少”是指减少试验用的动物和试验的次数;“替代”是指尽
可能采用可以替代实验动物的替代物,如用细胞组织培养方法,或用物理、化学方法
代替实验动物的使用。
“优化”是指对待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工作应做到尽善尽美。
(2)微生物和寄生虫学原则: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3)遗传学原则:近交系动物封闭群动物某些基因突变系动物(4)近似性原则:结构和功
能的近似性时相和年龄状态的近似性群体分布的近似性生态或健康状况的近似性疾病特点的近似性(5)差异性原则:利用动物之间存在的基因型、组织型、易感型的差别
作为选择实验动物的一个原则(6)易化原则:依据易化原则选择那些结构功能简单又能反映研究指标特质的动物(7)相容或匹配原则(8)易获性原则(9)重现性、均
一性原则(10)经济性原则近交系动物:又称纯系动物,采用近交方式培育出来的品
系动物。
其近交系数可达 98.6 %。
近交系群内个体间遗传差异小,不容易发生杂合基因分离。
每个近交系都有各自的遗传组成和生物学特性,且在长期传代以及世界各地
分布后保持不变。
其特点为:1.基因纯合性;2.遗传稳定性3.同源性;4.表型均一性;
5.个体性;
6.可分辨性;
7.分布的广泛性;
8.资料的可查性。
远交系动物 远交系动物又称封闭群动物:–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在不从外部引入新远交系动物15 个体情况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
–遗传组成接近于自然状态但相对较为稳定,可保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杂合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 科学性原则实验是人为控制条件
下研究事物(对象)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依据假设,在人为条件下对实验变量的变化和
结果进行捕获、解释的科学方法。
科学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科学,并不是说研究的结论才是科学方法。
因此,在实验设计中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生物学实验中,一种
生命现象的发生往往有其复杂的前因后果,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分析问题就是科学性的
基本原则。
如绿色植物新陈代谢中的物质代谢有各种细胞的参与,有各种物质在不同
方面的变化。
分析问题、设计实验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体现了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2可
行性原则:在实验设计时,从原理、实验实施到实验结果的产生,都实际可行。
3简
便性原则:实验设计时,要考虑到实验材料要容易获得,实验装置简单,实验药品较
便宜,实验操作较简便,实验步骤较少,实验时间较短。
4可重复性:重复、对照、
随机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的三大原则。
任何实验都必须有足够的实验次数才能判断结
果的可靠性,设计实验只能进行一次而无法重复就得出“正式结论”是草率的。
5 单
一变量原则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