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汽包壁温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控制汽包壁温差
对于自然循环锅炉来说,汽包是锅炉内加热、蒸发、过热这三个过程的连接枢纽。
在实际操作中,
只要加强调整,精心维护,控制好锅炉启动初期的升温升压、锅炉停炉后的降温降压及放水过程,
就一定能将汽包壁温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从而延长汽包的使用寿命。
一、汽包壁温差过大的危害及易发生的阶段
1、汽包壁温差过大的危害
汽包上部壁温的升高使得上壁金属欲伸长而被下部限制,因而受到轴向压应力,下部金属则受到
轴向拉应力。
这样将会使汽包趋向于拱背状的变形。
过大壁温差的产生,将会导致汽包的热应力增大且上下温差越大,则应力也越大,进而导致汽包受到损伤,减少汽包的使用寿命。
2、汽包上下壁温差大易发生的阶段
锅炉启动初期、锅炉停炉后的降温降压过程中,都是汽包上下壁温差大易发生的阶段。
不同压力
下水的饱和温度并不是线性的,低压阶段,水的饱和温度随压力变化较大,而高压阶段,水的饱和温度随压力变化较小,因此,机组启动初期、锅炉停炉后的降温降压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汽包
压力的变化。
二、汽包壁温差大的原因分析
1、锅炉启动阶段
锅炉启动初期,炉水温度逐渐上升,未起压前无蒸汽产生,由于上水温度高于汽包下壁温度,导
致汽包下壁温度高于上壁温度。
锅炉起压后,会产生一定的饱和蒸汽,由于饱和蒸汽温度与汽包上壁存在温差,饱和蒸汽对汽包壁放热,且释放汽化潜热,汽包上壁温度会逐渐高于下壁温度。
随着汽包压力的上升,饱和温度变化逐渐缓慢,汽包上壁温度也逐渐上升,上下壁温差会逐渐减少。
2、锅炉停炉后
散热条件差异较大:汽包处于炉外并保温,加之热容量较大,使汽包壁温逐步高于汽包内的水汽
温度。
汽包筒体上半部分一部分热量向炉外散热,一部分向汽包内部散热,一部分向汽包下半部散热,而汽包筒体的下半部分一部分热量向炉外散热,一部分向汽包内部散热,同时还要接受来
自上半部分传递过来的热量。
冷却方式差异较大:停炉后锅炉进入降压和冷却阶段,汽包主要靠内部工质进行冷却,由于汽包
内炉水压力及对应的饱和温度逐渐下降,汽包下壁对炉水放热,使汽包壁很快冷去卩,而汽包上壁与蒸汽接触,在降压过程中放热系数较低,金属冷却缓慢,所以出现上部壁温大于下部壁温,造
成温差。
如降压速度越快,则温差越大,特别是当压力降到低值时,将出现较大的温差。
1、点火前的进水温度不能过高,速度不宜过快,进水完毕,有条件时可投入底部蒸汽加热,锅炉
在启动过程中,严格控制升温升压速度,严格控制升压速度,特别是0〜0.981MPa阶段升压速度
应不大于0.014MPa/min ,升温速度不大于 1.5〜2 C /min (低压阶段,水的饱和温度随压力变化较大,而高压阶段,水的饱和温度随压力变化较小),应定期进行对角油枪切换,尽量使各部均
匀受热特别是点火初期,逐渐增加炉膛燃烧强度,避免大幅度增减;尽可能保持炉内燃烧的均匀。
启动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前后墙燃烧强度均匀;适当进行定排,促进炉内水循环。
2、停炉后控制通风风量与通风时间,避免锅炉急剧冷去卩。
锅炉熄火后保持一组送引风机运行,维持风量600t/h (锅炉最大蒸发量的30% , #5炉设计冷风量为265324标立方每小时),充分通风将受热面吹扫干净,吹扫15min后停止引送风机,锅炉负压维持以炉膛微冒正压为原则进行自然
通风冷却。
通风量偏大或通风时间长会导致汽水系统压力加速下降,汽包内压力同步下降,汽包
内汽水饱和温度也随之下降。
由于汽包上下两部分散热条件的差异,不可避免地造成停炉后汽包壁温差偏大。
而且,汽压越低,饱和温度下降速度越快,汽包壁温差的形成也加快。
3、停炉后提高给水温度。
锅炉停炉后,由于炉内温度、炉水温度仍然很高,在锅炉上水时应将除
氧器辅汽加热装置投入,如果辅汽压力允许,除氧器水温应保持在100以上,尽量提高给水温度,减少水温与汽包壁的温差。
4、停炉后维持汽包在高水位运行。
利用汽包高水位控制汽包壁温差。
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汽包水位,减少汽包汽侧筒体体积,将省煤器中较汽包内水温更低的水送入汽包,一方面使汽包内水温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平衡上下壁温差。
5、使用机前疏水,按降压曲线进行降压。
严格控制汽包降压速度0.05MPa/min,饱和温降速度
1/min,汽包上下壁温差56,否则应减缓降压速度。
具体降压速度为(约12小时):9.0~6.0MPa 用时 1.5h;6.0~4.0MPa 用时 1.5h; 4.0~3.0MPa 用时1.5h;3.0~2.0MPa 用时2h;2.0~1.0MPa 用时
3.5h;1.0~0.8MPa 用时1h。
6、及时关闭连排、加药、取样门,减少炉水外排,汽包不得随意补、放水。
7、锅炉停炉后带压放水前应具备的条件:
锅炉放水前,通知化学启动机组排水槽排污泵,投入排水槽减温水,注意监视机组排水槽水位及
温度(不超过60)。
汽包压力降至0.8MPa时,汽包壁温降低至180左右,汽包上下壁温差最大
一点小于15(越小越好)。
放水前应逐步消除汽包上、下壁温差,保持小的温差,开始放水后汽包上、下壁温差较难控制。
严格意义上说,汽包炉带压放水,是不可能把水完全放干净的,他是根据饱和
水在压力下降过程中变成吸收热量变成饱和蒸汽的原理进行放水,由于饱和水和饱和蒸汽的比容差距很大,所以规程规定带压放水的速度一定要快,这样,使锅炉汽水系统残留的液态水尽量变少或者蒸干,但是就算没有液态水,当锅炉带压放水完成后,锅炉汽水系统里存在的是什么东西?是水蒸汽,随着锅炉温度的下降,水蒸汽会凝结成水,尽管量很少,也是水啊,所以锅炉干保养的时间不超过半个月。
另外,汽包虽然被保温层厚厚包裹,但它的下面直接与下降管连接,他的中间位置通过上联箱与水冷壁链接,水冷壁的下面与下联箱链接,所以,当锅炉通风快冷时,水冷壁受冷,水冷壁里的流体
(水或者水蒸汽)受冷,那么就不可避免地传到汽包里,我们知道流体的密度跟温度成反比,也就
是说温度高的在上面,温度低的在下面,所以造成汽包下壁温冷却速度加快。
而较高的蒸汽在上部, 汽包上部换热影响较小,所以对汽包下壁温影响较大
&锅炉停炉后带压放水的操作过程:
1)停运电泵,开启定排总门及各个分支一二次门、下联箱放水手动一二次门、A侧和B侧省煤
器放水门,锅炉带压放水。
当机组排水槽温度及水位能满足要求、汽包上下壁温差也不大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快放水速度,以便锅炉能保持足够余热烘干残留水蒸气。
2)当汽包压力降至0.5MPa时,联系热控强制减温水闭锁阀逻辑,开启过热、再热汽减温水各门,开启给水、减温水管道各放水门,反冲洗减温水管道,并通知热控人员仪表管放水防冻。
3)当汽包压力降至0.4MPa时,全开主汽管道疏水门及对空排汽电动门,加快放水速度。
开启
对空排汽电动门,将使汽包内压力急剧下降,汽包内汽水温度也急剧下降,因而加速了汽包上、下壁温差的形成,此时注意监视汽包上下壁温差。
必要时节流对空排汽门。
4)当汽包压力降至O.IMPa时关闭主汽管道及高旁疏水。
注意监视主机背压,在主汽管道及高
旁疏水关闭后,汽机破坏真空前不允许再开主汽管道及高旁疏水。
5 )当汽包压力降至0,开启过热器系统全部疏水、空气门,开启炉底加热各支门及加热联箱底部
放水门放净存水。
6)开启汽包紧急放水门、汽包至定排、汽包至定排管道电动门、调整门、汽包各水位计放水门,放净管道内存水后关闭上述各门。
7)锅炉炉水放净(定排联箱放水检查门无水)后,继续烘干4小时,联系化学在空气门处化验确无湿气时关闭锅炉汽水系统所有空气门、疏水、放水门(包括定排各一次门),关闭风烟系统所有挡板,锅炉密闭。
若锅炉有检修工作,可进行强制通风冷却,降低炉内温度,为检修做准备。
9、汽包压力到0,破坏真空,停止轴封供汽,停运辅汽,关闭各用户供汽门。
锅炉抢修需紧急
冷却可采取锅炉换水的方法以降低汽包壁温差在事故抢修时,可采取换水的方法加快冷却速度。
即在保持汽包高水位的情况下,尽量保持给水温度在100以上,并在向锅炉上水的同时,适当依
次开启锅炉定排放水,利用适当的换水量,使锅炉不断得到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