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要懂得生活中不但要接受道德约束,更要学法、守法,自觉履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义务。
这不但仅是良好个人素养的表现,也是法律的要求。
(2)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公共生活为什么需要秩序;公共秩序包括那些秩序;理解维护公共秩序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通过参与活动培养提升自己的观察水平、分析综合水平和明辨是非水平
重、难点:社会公共生活为什么需要秩序
教学过程:
游戏“比一比”导入:请两位同学分别徒手和使用作图工具来完成画圆与画矩形的任务。
通过比照,学生从中悟出“不以规矩,难成方圆”的道理,自然导入课题。
至今,我还记得小学老师教的一首走路儿歌:“小花狗、小黄狗,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抢前,不落后,摇摇摆摆去春游…”从小我们就知道要遵守秩序,社会生活需要秩序,否则将混乱不堪。
在山西省一所中学里,学生们正在上课。
突然一声沉闷的响声,教学楼开始晃动,就听外面有人喊:“地震了!”这时学生们惊慌失措奔出教室,纷纷冲向楼梯。
拥挤中,一个学生被挤倒,紧接着压倒一片,其他人纷纷被推挤着从他们身上走过……这次事故造成二人当场死亡,一人送往医院死亡,三人重伤,多人轻伤。
①材料中,本来没有发生严重的灾难,他们为什么会导致如此不幸?
②材料中,人们怎么做就能够避免或减轻这种悲剧的发生?
第一环节:畅所欲言
让同学注意观察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秩序混乱,分析造成混乱的原因有哪些?应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学生的回答涉及很多公共场所,如学校、公园、公交车等地方。
这样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就能够理解“公共秩序包括哪些秩序”,在不同的场所应该分别遵守哪些秩序,例如:在公交车上按顺序上下车,主动买票、给老人让座等等;同时还能够简单分析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产生的原因及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二环节:现场调查
在众多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当中,违反交通秩序的行为是最常见行为也是威胁青少年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
据统计中国每年有超过18500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事故,是儿童意外致死的重要原因。
所以我们在“交通规则”问题上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就闯红灯问题对班级学生做一次现场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有80%左右的学生
法律意识,存有侥幸心理、盲目的从众心理;另外,相关主管部门管理不严,法制不够健全,宣传不到位等等原因。
看到这张表格相信在座各位可能也会有同感:确实,我以前闯过红灯,但我还活着。
(学生更是普遍存有这种心理),结合这种心理以及表格中的数据启发学生思考“在没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能不能闯红灯”,并引发辩论,让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明白道理。
(辩论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违反公共秩序时的各种心理,分析这种心理所引起的行为背后有何严重后果,从而归纳出遵守公共秩序重要性P84。
遵守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遵守公共秩序使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据相关材料说明:多年来中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居世界第一。
中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统计数据说明,每5分钟就有一人丧身车轮,每1分钟都会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伤残。
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
每天,至少有19名15岁以下的中国孩子因道路交通意外死亡,77人受伤。
这其中约半数是由儿童自身违章行为而引起。
推行儿童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迫在眉睫。
这些刺眼的数据让我们痛心疾首,我们不希望再有更多无辜的人们死于非命。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谁能够让这些悲剧不再重演”,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孩子一片健康安全的天空。
(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分别从当事人本身、相关部门的管理到国家的法制建设以及社会的宣传教育等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事人(公民)要增强法律意识、安全意识
相关部门要增强管理
国家法制要持续健全
社会要增大宣传教育
第三环节:动脑动手
很多时候悲剧的发生,当事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相关部门管理不力也会成为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例如:北京灯会上出现三十七条人命被活活踩死、挤死的惨剧,大会的组织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会场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或警示语。
提议学生开动脑筋,为一些秩序混乱或容易出现危险的场所设计一些提示语或提示标志,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创新水平。
(如交通安全警示语:酒后驾车,生命打折,慢步轻声,依次右行)
第四环节:识图辨义
给学生时间展示作品,并讲解作品的寓意。
教师也即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各种生活中出现的一些警示图标,供学生辨认并讲解其含义。
学生对“一米线”比较陌生,所以这个地方介绍一下。
让学生说说那些地方有“一米线”以及“一米线”的作用。
(在公共服务窗口:保护他人隐私,规范人们的行为)五:课后实践
1.我能为有序社区做些什么?(把设计好的标志放在指定地点,起到警
示作用;或以小组为单位,自选宣传对象,撰写“维护公共秩序的倡
议书”等)
2、为了进一步增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构建和谐校园,某校设立了“校园文明岗”,供全校学生应聘。
这些岗位及其要
问题:假设你是该校学生,你打算应聘哪个岗位?履行这个岗位职责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你将如何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