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年级-上册 5.1 洁净的燃料——氢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洁净的燃料--氢气
1、
下列制取和收集气体的方法正确()
A、铜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C、用KClO3和MnO2共热制取O2
D、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答案、C
解析、
A、铜排在氢的前面,不和稀硫酸反应,故A错误;
B、因为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
C、根据制取氧气的原理,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下氯酸钾加热可以制取氧气,故C正确;
D、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不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
2、
实验室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有以下一些步骤:①向反应装置中加药品,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给装氧化铜的试管加热,④向装氧化铜的试管中通氢气,⑤检查氢气的纯度,⑥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氢气,⑦停止加热。
下列有关这些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A 、②①⑤④③⑦⑥ B、①②④⑤③⑥⑦
C、②①③④⑤⑦⑥
D、①②③④⑤⑦⑥
答案、A
解析、
此类选择题表面看起来比较复杂,因为要使这么多的实验步骤不出差错显然需要全面掌握所有相关知识。
但是解答这类题也有一些??巧,例如根据制取气体首先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这一要求,就可用先排除B、D两个选项,而对比A、C两个选项又只有中间三个步骤有差异,所以只需搞清中间三步究竟哪个正确就可用了。
由于氢气与空气混合遇火极易引起爆炸,为避免发生意外,做氢气受热的实验,必须先检查氢气的纯度,并且还应先向装置中通入氢气,以便排出试管内残留的空气。
鉴于以上分析,本题的答案就只能选A。
3、
下列反应制取气体,可用如图装置制取、干燥和收集的是
A Zn+H2SO4=ZnSO4+H2↑
B 2H2O22H2O+O2↑
C CaCO3+2HCl=CaCl2+H2O+CO2↑
D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答案、B
解析、
A、锌与稀硫酸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可用图示的发生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也可使用氢氧化钠干燥氢气,但氢气密度小于空气,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故A不正确;
B、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可用图示的发生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也可使用氢氧化钠干燥氧气,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也能使???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正确;
C、常温下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用图示的发生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但二氧化碳会被氢氧化钠吸收而不能使用氢氧化钠进行干燥;故C不正确;
D、氯化铵与氢氧化钙两种固体物质反应制取氨气需要加热,不可用图示的发生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故D不正确。
4、
在实验室制取O2、H2和CO2气体的化学反应中,未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是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实验室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分解能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也可以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实验室制取氢气可以用活泼的金属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来制取,例如锌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实验室可以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实验室制取O2、H2和CO2气体的化学反应中,未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5、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
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说法中不可取的是()
A.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B.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C.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D.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答案、A
解析、
考虑实验误差,氧气和氢气的溶解性。
6、
下列关于水在通电情况下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可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
B.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
D.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8
答案、B
解析、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连接电源正极的试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氧气,连接电源负极的试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氢气,其体积比是1∶2,质量比是8∶1。
7、
下图是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
关于对该图的理解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构成和分子、原子的有关知识。
水分子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由此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并且我们可以看出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分子是可分的,而原子不可再分。
所以A、B、D都正确。
水是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分子的种类只有一种,所以水中只有水分子而没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所以C是错的。
8、
从微观上看,电解水发生变化的是( )A.水分子
B.氢原子、氧原子
C.氢元素、氧元素
D.氢分子、氧分子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变化的实质。
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没有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所以B不正确。
而C中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而不是微观粒子,所以也是错的;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是水分子发生了变化,而不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发生了变化,所以A是正确的,而D是不正确的。
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B.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遇火一定能发生爆炸
C.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都可能发生爆炸
D.家庭中若发现煤气或液化气泄漏时,应杜绝一切明火,以防发生爆炸
答案、B
解析、
任何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或氧气时遇明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点燃时必须验纯。
氢气具有可燃性,因此,使用前必须验纯。
氢气与空气或氧化的混合气体在爆炸极限内才发生爆炸。
10、
在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中氢气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
A.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
B.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说明氢气难溶于水
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向下放置
D.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可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答案、D
解析、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单质,由氢元素组成。
氢气是相同情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
纯净的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物是水。
A、B、C均描述了氢气的物理性质。
11、检验H2纯度时,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移到酒精灯火焰上点燃时,没有听到声音,下列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 )
A.氢气已纯净
B.点燃时试管口离火焰太远
C.移动试管过程中漏气
D.气体在试管中储存时间过长
答案、A
解析、A
12、下列有关氢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味 B.能够燃烧
C.难溶于水 D.密度很小
答案、B
解析、B
13、下列气体中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二氧化碳
B.氢气
C.氮气
D.氧气
答案、B
解析、B
1、⑴右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回答下列各问题:⑴指出电源的正、负极:A为极,B为______极。
⑵C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D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理论体积之比为。
由以上实验事实可得出结论是水是由元素组成的。
答案、【答案】(1)正负(2)O2 H2 1:2 氢、氧
解析、【解析】试题分析:⑴指出电源的正、负极:A为正极,B为负极。
⑵C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O2,D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H2,理论体积之比为1:2。
由以上实验事实可得出结论是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考点:电解水。
点评:电解水是常考的知识点,识记为主,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