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秦朝开始使用的“皇帝”称号和夏、商、周的“王”称号相比,本质的不同是()
A . 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
B . 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
C . 是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
D . 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表现
2. (2分) (2019高一上·东辽月考) 秦始皇宣布:“八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

”这体现出的制度特征是()
A . 皇位世袭
B . 君权神授
C . 皇权至上
D . 皇帝独尊
3. (2分)(2016·广东模拟) 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认为:“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知之何。

”为解决“前此选举”所带来的弊端,中国封建统治者推出的举措是()
A . 九品中正制
B . 察举制
C . 科举制
D . 郡县制
4. (2分)(2019·滨州模拟) 宋代圩田开辟尤为突出,例如江南鉴湖分隶会稽、山阴两县,北宋初年有27户农家盗湖为田,到英宗时,达80余户,围湖达700余顷,到南宋时鉴湖湖田达2300余顷。

这说明当时()
A . 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 . 自耕农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C . 南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 .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了农业
5. (2分)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影响,作者认为其()
A . 推动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
B . 促进了儒学的政治化
C . 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 . 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6. (2分)(2016·珠海模拟) 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

表中“丁”指的是()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义和团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辛亥革命
7. (2分) (2015高二上·临川期中) “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

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任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

”这段话反映的应是()
A . 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变法,大兴民权
B . 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君主专制
C . 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呼吁国民解放思想
D . 无产阶级政党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8. (2分) (2019高二下·大庆期末) 有学者认为,“八七”会议虽然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但仍然认为工人运动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力量。

直到秋收起义后,一部分共产党人才有计划、有组织和有目的地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工人运动转向农村农民运动,该学者意在强调()
A . 城市革命道路是照搬苏联经验
B . 右倾错误的纠正受到了阻挠
C . 工人运动的影响大于农民运动
D . 正确道路的探索具有渐进性
9. (2分) (2016高一上·烟台月考) “雅典公民帕帕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通过抽签来到法庭,参与审判苏格拉底。

尽管许多问题他听不懂,但最后举手投票时,帕帕迪投苏格拉底有罪!”以上描述不能说明的是()
A . 雅典民主制度较大限度地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B . 雅典民主创造了抽签制、投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C . 雅典民主使所有雅典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D . 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
10. (2分)詹姆士一世认为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主要依据是国王权威来自()
A . 人民
B . 议会
C . 教会
D . 上帝
11. (2分) (2019高二上·合肥期中) 17-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不仅创造出了诸如现实小说、哲理戏剧、讽刺诗歌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而且还发行了报刊和小册子等大量印刷品。

由此可知,当时法国()
A . 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生活气息
B . 启蒙思想家们垄断了话语权
C . 思想解放与科技发展相结合
D . 文化传播呈现出平民化趋势
12. (2分)二战后的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到:“我也希望(藉此机会)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

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

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美国的这个政策主要针对哪个国家?
A . 德国
B . 苏联
C . 日本
D . 英国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50分)
13. (5分)(2019·淄博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具有显著地位。

欧洲之所以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

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这些革命的一个特点是,它们在1763年以前就扎实地进行着:另一个特点是,它们并不是平行或独立进行的,它们相互依赖、相互间不断起作用。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14. (5分)(2017·肇庆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察下图,16—20世纪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与此同时,世界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世界历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

16世纪至19世纪40年代,马车的最大平均速度每小时10英里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30
年代蒸汽火车,平均每小时
65英里。

蒸汽轮船平均每小
时36英里
20世纪 50年代螺
旋桨飞机,每小时3
0 0—400 英里
20世纪 60年代
喷气式客机,每小
时50 0—700 英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阐述材料中关于16—20世纪地球“变”的认识。

(说明:可以据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论述,也可以对材料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5. (15分) (2017高二下·南沙月考)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

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

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

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

”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

《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the rule by law)”而不是“法治(the rule of 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

16. (10分) (2017高三下·河西模拟) 【选修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总统威尔逊、国务卿蓝辛早在1917~1933年就帮助奠定了后来冷战和遏制苏联的政策基础。

……
美国政府本来可以通过许诺提供美元和外交承认的计划,防止苏维埃政府在1918年3月与德国签订和约,从而减轻德军对西线的压力,但威尔逊和蓝辛却因基本要素(猜疑、相互误解、反感、畏惧、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外交孤立)的存在对该计划“关上了大门”。

——摘编自【美】戴维斯·特兰尼《第一次冷战:威尔逊对美苏关系的遗产》
材料二:在美苏建交的问题上,苏联政府愿意在不干涉内政和解决债务问题的基础上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迟至1933年,罗斯福建议苏联派代表前往华盛顿就建交问题直接进行谈判。

谈判主要围绕两国债务问题展开,最终苏美两国达成相关协议,并正式建交。

——摘编自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苏联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美建交的历史影响。

17. (15分)(2016·广东模拟)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人民主权理论的理论支柱包括主权论、契约论和权力合法论。

16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布丹最先提出“主权”概念及主权至上论,随后得到格劳修斯、霍布斯等人的响应,但他们的主权论都是强调“主权在君”。

荷兰的斯宾诺莎开始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过渡,他认为人民在订立契约时对国家只让渡了部分权利。

英国的洛克从“议会主权”论入手,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最终,由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将人民主权论定格。

他认为人民的个人权利是与生俱来、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的,国家由人民订立契约而形成,国家主权必须体现人民的“公意”,即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反映社会共同体中人们的公共利益。

——《西方民主源流与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
材料二: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预法律的制定。

……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因此,他们都能平等地根据自己的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人权宣言》
材料三:凡为积极公民(注:指有选举权的人)必须:生为法国人和后来变为法国人;已满25岁;在城市或区内具有为法律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住所;在王国内任何一个地方,至少已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收据;不处于奴仆的地位,以及不处于被雇佣的奴役地位。

——1791年宪法
(1)《社会契约论》在法国大革命中被视为一部民主宪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材料二的这条规定主要体现了什么思想?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有哪些互相抵触的地方?当时的法国是一个什么样政体的国家?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
考点:
解析: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50分)答案:13-1、
考点:
解析:
答案:14-1、
考点:
解析:
答案:15-1、
答案:15-2、答案:15-3、
考点:
解析:
答案:16-1、
答案:16-2、
考点:
解析:
答案:17-1

答案:17-2、
答案:17-3、
考点:
解析:
第11 页共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