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重点记忆 t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史重点记忆
一、问答题
1、木结构的优缺点?
答:优点:1取材方便,2适应性强,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4施工速度快,5便于修缮、搬迁。
缺点:1木材越来越稀少,2木架建筑易遭火灾,3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
2、工官制度、宇文恺、两种发展模式?
答: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
工官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着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宇文恺是中国隋代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专家,字安乐,朔方夏周人,后徙居长安,出身武将功臣世家,自幼博览群书,精通历代典章制度和工艺技能。
曾任营宗庙副监、营新都(隋都大兴城,后即唐之长安城)副监、仁寿宫(后即唐之九成宫)监、营东都(洛阳城)副监、将作少将、将作大将、工部尚书等职。
唐都长安和东都洛阳他都是第一功臣。
修建隋代大兴城,宫室庙宇等,采用1/100比例制作明堂,设计观风行殿。
中国古代建筑实际上存在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在工官掌下建造的官式建筑,另一种是各地自主建造的民间建筑。
3、唐宋建筑特点?
答:唐建筑主要特点:1规模宏大,规划严格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3解决大面积、大体量的结束问题且定型化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5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就
宋建筑主要特点: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3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拖出主题建筑4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5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6园林兴盛
4、城市建设(发展)的四个阶段、时期和三种类型?
答: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
第二阶段是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
第三阶段是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
第四阶段是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
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新建城市。
第二类是依靠旧城建设新城。
第三类是在旧城基础上扩建。
5、宫殿建设的阶段,坛庙的种类?
答: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四个阶段:第一,“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第二,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第三,宏伟的前段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第四,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坛庙的种类:第一类祭祀自然神。
第二类祭祀祖先。
第三类是先贤祠庙。
6、风景名胜发展的原因,建设手法?
答:发展原因:礼制、宗教、风俗、标榜政绩、开山采石、崇饰乡里。
风景建设的原则:巧于因借、旷奥兼用、塑造意境。
风景建设的手法:1空寂出世——宗教山林理景的意境。
2涤我尘襟——登高及治水理景的意境。
3标志意蕴——诗文题字最求的意。
7、观念形态有哪些?
答: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我合一的自然观、阴阳有序的环境观。
二、画图题
三、名词解释
1、宇文恺:中国隋代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专家,字安乐,朔方夏周人,后徙居长安,出身武将功臣世家,自幼博览群书,精通历代典章制度和工艺技能。
曾任营宗庙副监、营新都(隋都大兴城,后即唐之长安城)副监、仁寿宫(后即唐之九成宫)监、营东都(洛阳城)副监、将作少将、将作大将、工部尚书等职。
唐都长安和东都洛阳
他都是第一功臣。
修建隋代大兴城,宫室庙宇等,采用1/100比例制作明堂,设计观风行殿。
2、工官制度: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
工官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着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宋东京:有一个州治扩建而来,州衙改为宫城,州城修成都城,又外包一圈罗成
4、河北隆兴寺:隋建,原龙藏寺,到宋初改建时才用现名,总平面保存宋风格,呈南北中轴线的狭长方形,形成了东、中、西三路并举的建筑格局
5、长安大明宫:唐初利用隋旧宫改名太极宫,高宗,在太极宫的东北角御苑内龙首原高地,将太宗时建大明宫扩建而成新宫,分外朝,内廷。
是传统的前朝
后庭的布局,为唐政治中心所在地。
6、清沈阳故宫:它是清朝入关前创建的宫殿,具有满族特色。
分三部分:东路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大典,议政);中路为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睢宫、衍庆宫、启福宫等(前朝后寝);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嘉荫堂和仰熙斋等。
7、曲阜孔庙:祭祀孔子的本庙,鲁哀公十七年因宅立庙,其后修理与增建,孔庙基址南北约644m东西147m沿中轴线布置九进院落,前三是前导第四进起是主体部分。
8、佛光寺大殿:五台山是我国佛教中心,佛光寺大殿位于台南豆村东北约5km 的佛光山腰,依山势自下而上并沿东西向轴线布置,寺内主要有建于晚唐的大殿,金代的文殊殿,唐代的无垢净光禅师墓塔及两座石径幢。
四、论述题
1、西周四合院:西周有代表性的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
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
前堂与
后堂之间用廊子连接。
门、堂、室的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庭院围成封闭空间。
院落四周有廊檐环绕。
房屋基址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以排除院内雨水。
屋顶已采用瓦。
这组建筑规模并不大(南北通身45.2m,东西通宽32.5m),却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根据西厢出土筮卜甲骨1万7千余片,推测此处是一座宗庙遗址。
2、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
其平面布局以院为特征,根据主人的地位及基地情况(两胡同之间的隙地),有两进院、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几种,大宅则除纵向院落多外,横向还增加平行的跨院,并设有后花园以最常见的三进院的北京四合院为例。
前院较浅,以倒座为主,主要用作门房、客房、客厅;大门在倒座以东、宅之巽位(东南隅),靠近大门的一间多用于门房或男仆居室;大门以东的小院为塾;倒座西部小院内设厕所。
前院属对外接待区,非请不得入内。
整个四合院中轴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宛如京城规制缩影。
其中,门是分界内外、引导秩序、身份地位的体现。
北京四合院的主要建筑为抬梁加硬山,次要房屋如耳房也有用平顶的。
北京四合院朴素实用,色彩亦以灰色屋顶和青砖为主,然而在规制中,仍体现出他与京城相通的尊卑分明、秩序井然和雍容大度的气质。
3、观念形态:通过礼制,也通过社会中的民俗、心理结构等其他规范文化作为形而上学的观念形态影响和制约着建筑的发展。
1、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三个方面影响了中国建筑的发展,其一,作为中央、地方以致乡村的最重要的建筑活动,是创造与天及从属于天的下一个等级的若干神灵对话的场所;其二,州郡依其在国中位置寻求天上星宿为其对应物,名曰星野;其三,通过进一步的关于自然环境的具体认知及其他更低层次的事物中的序的把握,使天人合一观念逐级转化为建筑中的关系。
2、物我一体的自然观:在这种自然观的影响下,中国园林树
木经过剪裁,却因不漏痕迹和合于事物原来的特性与规律而被认为是“自然”的,“虽由人作,宛若天开”成了中国古代人工环境的意境追求。
3、阴阳有序的环境观:对中国建筑的发展的影响表现在,第一,认定了方位是有主有从的;第二,赋予构成环境的各种要素以相互依存又有主有次的属性;第三,这种序的观念与礼制对社会等级制度的维护要求相结合并逐渐与车舆服装等一样归入到规范文化的要求中,且随着统治者强化等级制、维护皇权至尊的需求日益强烈而逐渐明确。
4、推山:推山是庑殿(宋称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
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 45°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设各步架原来水平投影都为x,则山面推山后的各步距离,可依下列步骤求得:Xn=0.9^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