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写作 (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她 有一头短发,戴一幅眼镜,穿灰色上衣, 黑色手表,这就是我的老师。
性情温和,亲切,感觉像江南女子,
年龄三十有余,可能家有小孩。博览群 书,认真负责。长得特别像我妈妈。平 易近人,戴得黑色手表显得特别酷。做 的ppt简单大方。学过心理学,喜欢研究 人的心理与内心深处的想法。
写作行为的一般过程
感知
运思
行文
集材蕴意 立体塑意 表意行文
聚材
构思
表达
(一)聚材:收集、积累材料
1.材料的含义与生成 (1)材料:所谓材料,是指作者用以形成、 提炼和表现文章主旨的事实和观念,包括事实 现象和理论观念。
(2)聚材的两种基本形式: 平时积累、临时采集
2.聚材的最主要途径 观察 体验 阅读
家乡:湖南(北方,广东,江苏,南 方……) 外表:短发,眼镜,衣着,身材,物品 25-35之间,干练,平易,随和,知性 经历: 性情:
“校园写作”课是让我有着些许期待的课 堂,但若是把“校园”二字去掉的话,或许会 令我更加欣喜。可无论怎样,我对“校园写作” 任课老师还是有着期盼的心情的,当然在没有 见到她之前,我是想象不出她是怎样的。
北方人,穿衣以舒适为主,注重实
在,不化妆,短发很平易,戴眼镜,讲 课会听学生的反应与问题,写字不太好 看,不爱穿高跟鞋,会开车,做饭好吃, 点名不积极。年龄大概35岁左右,说话 与同学无太大代沟。
从口音讲,南方人,个人性格较为保
守,有时间观念,守时,已婚,做事不 拖延,以学术研究及教学为生活主要内 容,从事教育事业多年,工作认真,备 课严谨丰富,不爱打扮,孩子不大,为 人低调,不张扬。
第一讲
总论· 过 程
“艺术家的工作,习惯上被称之为‘创造’, 画家‘创造’绘画……诗人‘创造’诗 篇。”“对于砖瓦、铝壶、牙刷等东西,人们 通常不是说被‘创造’出来的,而说被‘制造’ 出来的;但对于艺术品来说,人们总是说‘创 造’出来的。”(美国美学理论家苏珊·朗格 《艺术问题》)
你为什么而写作
彭老师应该是一个热爱孩子或是经常和孩子在 一起的人吧。人们常说经常与孩子在一起的人, 即使成年也会保留下一些童真,而孩童般亲切 自然,轻松温暖的状态就是彭老师性格中保留 下的美好童真了。
所以,彭老师的人生就像是一条温婉流过 的小河,不见得有什么大风大浪,但是在她身 边围绕着她的幸福、安稳和快乐却给了她巨大 的能量,让她仍像个孩子,憧憬美好的事物, 享受温暖的生活。
“(麦克阿瑟)将军后退一步,作了一个手势,要 日本人签字。在这个伟大的时刻,当重光葵步履艰难地 移步到长桌旁时,全场一片肃静。重光葵在椅子上慢慢 就座,这时,海风吹散了他的头发。他把帽子放在桌上, 接着紧张地脱下手套,把它放在帽子上。他的助手站在 他的左边。/重光葵掏出钢笔,目不转睛地盯着桌上的 文件,似乎有些茫然。/这时,麦克阿瑟严厉地说: “苏士兰德,告诉他在哪儿签字!”苏士兰德参谋长走 到桌子旁,指点重光葵签字的地方。这位外相很难为情, 脸孔涨红了。他低下头去签字。这时是十点零四分。”
我们为什么而写作呢?文学的价值何在呢?
就实用性而言,纯文学就跟月光一样,根本就 没什么价值。阳光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万物 因此而生长。没有月光,生命照样生生不息。 但我们可以设想,没有月光的夜晚,是漆黑的, 没有梦想的,也许肉体依旧存在,却没有了心 灵的位置。文学是为安置心灵而存在的,又仿 佛是《红楼梦》中那块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 它是无用的,却正好用来铭刻虚无的东西:人 类短暂的幸福和永久的哀愁。
写作就是要为生存找一个至一万个精神上 的理由,以便生活不只是一个生物过程,更 是一个充实、旺盛、快乐和镇静的精神过程。 如果求生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本能, 那么人比其他生物已然又多了一种本能了, 那就是不单要活还要活得明白,若不能明白 则还不如不活那就干脆死了吧。所以人会自 杀,所以人要写作,所以人是为了不致自杀 而写作。这道理真简单,简单到容易被忘记。
写作学的研究范围
1.静态的文章 “八大块”体系 主题、材料、结构、表现方法、语言、文风、修改、 文体 2. 写作行为的过程 “两大块”建构(总论、过程论)、 “四大块”建构(本质论、过程论、技巧论、文体论)、 3.写作行为的内在运行机制
双重转换,三级飞跃,知行递变,非线性非稳态 4.写作文化论、写作“场”论

行为---进行文章写作的行为活动

能力---运用语言文字组成篇章的基本能力

工具---表达思想情感的载体工具

劳动---运用语言文字创造复杂精神产品的脑力劳动

文章---写作就是写文章


写作行为的外延
采访、调查、收集材料、体验生活、 读书、阅世、研究、炼思; 产生写作动机、选材、布局、表达、修 改、清誊; 读者的阅读接受 前写作 显写作 后写作
课堂小练习
练习: 教室里任意寻找找一位对象,观察后, 对其进行“速写”。
习作赏析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时钟运转得比我的思 维还快,但我的稿纸却依旧如同脑海一样空白, 迫不得已写下老师要求的习作。写一篇关于老 师的习作,但是对于我遇到的老师,我没有什 么特别的印象,观察了也只确定她是个中国籍 女性,具体的,我猜不出也不想去猜。而后比 较合理的想象是,她应该是第三位来证明我不 适合汉语言专业的,但万幸,还算听得懂她的 课,不用再一头雾水了,而且算是第一次听到 一些比较好的消息。但无论如何,我都不再希 望再一次展现我糟糕的文笔了。
D君,雪儿也。每闻门扉轻叩如蛾翼 扑灯罩,必雪儿来矣。门开处,果有一 女挎包娉婷而立,衣或紫或白,包小巧 一握。展颜入室,寒暄已毕,或展书墨, 或论古今,时嗔时笑,时唱时吟。忽有 客至,则仄身羞立静隅,千唤不一回。
观察的种类
①依据对象不同, 可分为人物观察、环 境观察、场面观察。
人物观察
1945年9月2日,美国记者威廉•克莱格采访日本投降签 字仪式
B君,年长,然生性胆小,做事畏首畏尾, 全无老大风范。且此君极不自信。期考近,此 君已将课业倒背如流,然常闻其叹曰:“糟, 糟,吾必败也。”众曰:“君若败,我等当无 葬身之地也。”然B君果败。众怪而问之,其 对曰:“我于平时背诵如流,入考场则一片空 白矣。”众皆叹息不已。
C君儒雅俊秀,偏疏于个人卫生。外常光 亮如鉴,内则惨不忍睹。其袜一遭褪下,必直 立不倒。常弃之另购,自嘲曰:旧的不去,新 的不来。一日,C君囊中羞涩,足底之物又滑 腻厚重,气息难近;偏有事须入师长室内脱鞋 相见。情急之下,于床底乱袜从中觅得二色泽 不同盐碱度稍逊脚底者套之,心中大慰。叹曰: 若非那日懒于远弃,今日必遭尴尬。
关于口音,不好说,既有南方人惯有的腔 调,又有北方的人俏皮的转音,但性格像南方 人多一些:温和与倔强并存。
执教的时间不长,在大学里或许并不是那 种天资过人的女孩,但应该是凭着勤奋与钻研, 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一心奋斗向上但没有野 心的人——是个现实主义者。
会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支着手托着腮 耐心倾听的人,面带微笑。
也会粗心地不关上开了空调的教室门。
观察
观察是有目的、有组织地去认识某一对 象的知觉。
观察是多种器官的综合运动,伴随着积 极的思维,对写作者来说还和词语紧密 结合在一起。
观察是人们认识、发现和表达客观事物 的基础和重要途径。


观察能力的构成
① 注意力—注意力就是观察者将自己的感官及 心理和思维活动全部投射到观察的对象上的一
对于所观察的任何事物,都只能用一个名词来称 呼,一个动词来表现,一个形容词来描绘,决不能用 似是而非和模糊不清的概念来应付搪塞。
--福楼拜
A君,虽年届弱冠,但形体瘦削,干瘦如柴;动 则风摆杨柳,当与竹竿惺惺相惜。然此君自视甚高, 向以潘安自诩。一日,此君婀娜而行,忽闻身后窃笑 连声。回头一看,原是本班丁女士对其婀娜体态大放 厥词。A君义愤填膺,忿然作色曰:“笑什么?此乃 玉树临风!”数日,天降大雪,顷刻之间,大地一篇 银妆素裹。旦日清晨,丁女士推窗赏雪,见一株白杨 树玉树琼枝,亭亭立于窗前,突发灵感,疾呼曰: “A君立于窗前。”
叫彭微的同志,应当是江西、湖南一带人
士,双手抱臂交叉落于胸前,可见还是在活泼 开朗的外表下有一丝紧张,或者也可以理解为 对同学的作品有期待和试探的想法。另外,有 明显的汗湿的痕迹,可见来时比较匆忙或者路 途很远或不适应(但根据长年任教可以排除) 或起床晚了。同时,使用物品颜色较为鲜丽, 可见有一颗青春的心,或者年纪本身较小。
种生理和心理机制。 注意力体现为注意的强度与持久性。 ②鉴别力—鉴别力是通过比较来确定事物之间
异同关系的一种心理机能。
当你走过一个坐在他门口杂货商的面前,一位吸 着烟斗的守门人面前,请你给我画出这个杂货商和这 个守门人的姿态,用形象化的手法描绘出他们包藏着 道德本性的身体外貌,要使得我不会和把他和其他的 杂货商、其他守门人混同起来。还请你只用一句话就 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马和其他前前后后五十来匹马是 不一样的。
苹果与橙
乍一看,像个稚气未脱的学生,像有些苹果, 青涩但并不是脆生生的:无框的眼镜,利落舒适 的中分头,还有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威严,当然, 连这威严也带着青涩。
再接下来想到的是橙——暖意。有些肉感的 脸,圆乎乎的下巴,黄衫白裤,还有脸上随时可 见的幸福感与满足感,应该是做母亲的人了—— 从“刚休了一学期的假”和第六感可以感知到。
写作行为的运行机制
刘锡庆 “双重转换”:物—意 —文 由客观事物转化为作者的认识,再由认 识转化为表现。 朱伯石 “三级飞跃”:感知—内孕—外 化 马正平:“知行递变”:知—行—知— 行 颜纯均:“非线性、非稳态”
写作能否称之为“学”?

课程---讲授写作知识、培养写作能力的一门课程

学科---研究写作规律的一门学科
教师专业和文艺、文化作品接触较多, 有丰富的情感,反射到现实较少部分。 家庭在心中占有极大份量,对孩子教育 教严苛。内心活跃,对生活乐观积极, 有冒险钻研、探索爱好,有种女汉子的 内心和文静外表不符。朴实,具有中国 母亲的优良品质——啰嗦。
运动型的老师,因为穿着运动服,背
着运动包;刘海选择中分露额头,这样 便于打理,说明老师是个动作非常迅速 的人;点名人数这么多,但是没读错, 说明老师语文功底很好;戴眼镜,说明 读书挺多,涉猎广;身材微胖,可能有 宝宝了。
教学严格——负责 爱好广泛——上课扯的可能会比较多 电脑水平不高 关心体贴,和学生关系不错 至少不是山东人 作业不会少 年轻女老师,蛮自信
灰色休闲短上衣,灰色长裙,灰色
运动包,清爽短发,鼻梁上一副“学术 人士”的眼镜似乎想要遮挡部分自身散 发出得慵懒气息,笑容温和,像一只憨 厚的猫。
爱运动的女性,生活规律,内心因
我趴在桌上,老师走了过来。 甲:这位同学,你怎么了,上课不能趴在 桌上,是不是不舒服? 乙:老师我没事,只是昨晚没睡好,有些 累。 甲:没事就好。以后要注意休息哦!可不 能因这耽误学习,以后有什么问题可直接向老 师反映。 老师仍不放心,摸了一下我的额头,确定 没事之后,才缓缓离开了。
第一眼见到彭老师的时候有一瞬间的恍惚, 以为站在讲台上的并非老师,而只是一个大我 们几年的学姐。有些人也许就是带来这样与生 俱来的亲切感,从微小处给人以温暖和舒服。 这样看来,“彭微”这个名字倒像是为老师量身 定做的。她是一个看似微小平凡的人,走在街 上也许一眼你就把她丢了,可是在回首的时候 她又从某一个角落迎面而来,给你一个和熙的 微笑。“微”是“微尘”,也是“微笑”。此 外,
热爱学习研究(戴眼镜) 和蔼亲切(说话声音好听) 年龄30 爱大地和大自然,不受拘束(穿平底鞋) 有时间观念,严谨(戴表) 喜欢方便的事物,简单(齐耳短发) 话唠(哈哈别打我) 南方人(儿化音不严重) 有点保守
南方人,35岁左右,上学时期是个 学霸,喜欢和老师打交道。朴素不爱打 扮,有时间观念,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 法,可能写得好,口语表达一般。 160cm,120斤。
……
四年的生活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它可 以是漫漫时光,也会是一晃而逝,无论怎样, 我们都会共同度过,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彭微老师,怀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浩浩荡荡地进入了北师大的教师队伍。
……
失望,是我对“校园写作”老师的第一印
象……
惊奇,
第二印象
可怕,
第三印象
可亲,
第四印象
人物: 彭微老师(以下简称),张晓峰, 以下简称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