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江城马介甫悍妇形象研究开题报告【VIP专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 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马介甫》、《江城》中悍妒形象研究
院系人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导师范秀君
姓名陆盈润
学号130141205
毕业时间 2017年7月1日
2016年 5月 12日
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答辩小组签署意见,院负责领导审查后生效。

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

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

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聊斋志异》的研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研究果实都颇为丰厚,其中尤以对女性形象的研究为甚。

《聊斋志异》洋洋洒洒500多篇,塑造了形形色色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

有心地善良、古灵精怪的鬼狐形象,有铲奸除恶的侠女形象,有敢于冲破世俗纲常,为爱情不顾一切的“至情”小姐形象,有光彩照人的淑女贤妇形象,还有作者深恶痛绝的悍妇、妒妇形象。

悍女妒妇中最典型的莫过于《马介甫》与《江城》,关于他们的研究也最为典型。

黄伟在《聊斋志异.江城》对比艺术探微中,通过江城身上泼、悍、妒等典型性格与其聪明机智,嫉恶如仇善的一面进行对比,别具一格,凸显了人物的生动性;林植峰则从国外的《驯悍记》与国内的《聊斋志异》、《红楼梦》,以一种国际视角来探索其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他认为作家主观上赋予悍妇以贬义色彩,但悍妇形象客观上却表现了妇女对男权中心社会某些价值观念的反抗。

《聊斋志异》中对悍妇妒女的研究,有的是研究具体某个物,剖析她的人物性格以及该人物该形象的塑造及意义。

例如:黄伟的《聊斋·江城》赏析;有的是从整体来研究,把这群女性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也就是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来看的。

故现有学者专家关于《聊斋》中悍妇妒女的研究都是从不同角度切入的,但总体来说,《聊斋》中悍妇妒女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学者专家对于《聊斋》研究探索出来的一个新的热门分支,这对于《聊斋志异》这本书甚至是明清神鬼志怪小说研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1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目的:
1.通过研究尹氏、江城的悍妒形象来探讨她们的典型性;
2.通过研究悍妒性格来探讨这些悍妒妇女产生的社会原因与文化原因;
3.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来探讨蒲松龄的家庭观与男权思想,指出其思想局限性;
4.研究与传统妇女形象相反的典型,展现其在文学史中的艺术价值。

研究意义:
1、此选题对悍妇妒妇形象的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当时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对当时女性的地位、身份和日常生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2、通过此类妇女形象的探究,来审视蒲松龄的妇女观与家庭观。

3、以此类妇女形象来思考当今社会家庭中如何实现的男女平等家庭和睦。

4、《聊斋志异》悍妇妒妇的形象,丰满了整个文学史的众多女性形象,其作为与传统家庭女性期待完全背离的形象与其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形成强烈对比共同组成了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背后的文化思考对当今家庭正确的男女平等观念有着深刻的启示。

3
三、理论依据及研究内容
理论依据:本文试图运用文本解读与量化分析的基本方法,结合文献学、女性文学、文艺理论等层面的研究方法,立足明清鼎革之际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对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以《马介甫》、《江城》为代表的悍女妒妇形象进行探讨及这种人物形象产生的社会文文化背景,其中反映出的作者的家庭观与男女观。

力图进行较为客观、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

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马介甫》、《江城》中悍妇妒女形象的分析及其性格特征。

2.悍妇外衣下的合理内核(此类人物产生的社会根源)
3.男权社会的女性悲歌
4.蒲松龄在《马介甫》、《江城》中流露出的家庭观、男权思想与其思想局限。

四、参考文献
4
[1]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蒲松龄.聊斋志异[M].北京:中华书局,2010
[3] 马瑞芳.马瑞芳说聊斋[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4] 邢永萍.从《聊斋志异》的女性形象看蒲松龄的创作心态[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36 卷第1 期
[5] 周娟.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看它的反传统倾向[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21 卷第3 期
[6]蔺九章.对《马介甫》和《恒娘》中悍妒女性的解读[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11月第26卷第4期
[7]白燕.蒲松龄与《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妒女[J].沈阳化工学院,2003年第2期
[8]沈素因.论蒲松龄的暴力与嫉妒(续)——从《聊斋志异》从聊斋志异的妒悍妇谈起[A]聊斋志异研究续2008年第2期
五、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5
本文选择蒲松龄及聊斋中的《马介甫》、《江城》篇作为研究对象,拟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献研究。

即首先着眼于对作者蒲松龄的研究,这部分主要是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其家世、生平进行系统的梳理;
2.文本解读与分析。

即系统而深入的对《马介甫》、《江城》进行文本研究,包括对其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希望以此来探究悍妇妒女人物的形象。

3.经验总结法。

在大量阅读相关资料后,对他人的经验、独到之处、创新思路进行总结。

再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本论文的思路、结构。

六、论文框架
6
一、《聊斋志异》中以《马介甫》、《江城》为代表的悍妇妒女综述;
(一)悍妒的形象与特征;
(二)悍妒的改造与下场。

二、《马介甫》、《江城》中悍妒产生的原因与文化背景;
(1)畸形关系的尖型反抗;
(2)男权社会的悲歌。

三、蒲松龄尹氏、江城形象渗透的家庭观
(一)男尊女卑;
(二)妻贤妾守。

七、进度安排
7
2016.2 确定论文写作方向,了解研究现状。

2016.3 确定论文题目,选择资料,细化相关问题。

2016.4 论文书籍交流,确定、准备有用资源。

2016.5 开题报告
2016.6-10 完整初稿
2016.10-2017 不断完善
2017 论文答辩
围绕本选题已做哪些准备工作,计划再做的工作:
已做工作:本人已参考、阅读了大量的有关书籍及期刊,做出了初步的整理,并及时从网络等媒体上获取本课题相关的信息,做出了论文的大体框架。

同时,积极的到国外各大知名论文网站查找相关材料。

计划再做工作:计划在下一阶段的论文准备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原有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信息,参阅资料。

并且,更深层次的对相关材料进行挖掘和研究,判断和筛选资料,提炼和总结出自己的观点。

同时,进一步全面的查阅相关研究方法和成果,使自己的研究更具有前瞻性。

在此基础上,完成初稿写作
8
八、导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9
九、答辩小组意见
组长(签字):
成员(签字):
年月日十、院系意见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