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祸兮福兮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知识专练(选择题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共 25 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洼则盈,敝.则新 敝:破旧,坏
B .直而不肆. 肆:放肆
C .大白若辱. 辱:污垢
D .正复为奇. 奇:邪
解析:选B B 项,肆:放纵自己,侵犯别人。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恶:丑,长得难看
B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勤:努力,尽心尽力
C .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 式:式样
D .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胜:超过
解析:选C 式:标准,表率。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B.⎩⎨⎧ 天下莫柔弱于.水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C.⎩⎨⎧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下莫.
不知,莫能行 D.⎩⎨⎧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若.夫霪雨霏霏
解析:选C C 项,都是不定代词,没有人,没有谁。
A 项,句末语气词,表确定语气/副词,已经;B 项,介词,比/介词,从;D 项,动词,好像/连词,如果,假如。
4.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大方..
无隅,大器晚成 B .大音希声,大象..
无形 C .民之从事..
,常于几成而败之 D .而攻坚强..
者莫之能胜 解析:选D A 项,“大方”,古义:最方正的东西;今义:①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②(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
B 项,“大象”,古义:大的形象;今义:动物的一种。
C 项,“从事”,古义:行事;今义:①投身到(事业中去),②(按某种办法)处理。
5.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为之于未有
B .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C .天下莫柔弱于水
D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解析:选B A、C、D 三项都为状语后置句,B 项,宾语前置句。
6.翻译下列句子。
(10 分)
(1)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答案:(1)正因为与人无争,所以天下才没有一个人能与他相争。
(关键点:“唯”“故”各 1 分,宾语前置句式 1 分,共 3 分)
(2)合抱粗的树木,是从细如针毫的幼芽长起来的;九层高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一步迈出来的。
(关键点:“之”“毫末”“累土”及句式各 1 分,共 4 分)
(3)天下万物中,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了,然而对付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水了,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替代它。
(关键点:“于”“胜”“易”各 1 分,共 4 分)
二、阅读能力专练(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
关令尹
..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
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
汉孝文帝
..,因家于齐焉。
...。
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昂太傅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节选) 7.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B.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C.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
/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D.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解析:选B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字,古代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B.令尹是秦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职,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C.太傅,周代设置的官职,为辅弼天子之任。
汉代复置,次于太师,春秋时期晋国,为国王的辅佐大臣(辅弼官,国王年幼或皇室暗弱时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齐国和楚国设太傅。
D.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汉代以后,谥号大多为两个字,如汉文帝刘恒“谥号”全名为孝文皇帝。
解析:选B “令尹是秦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错,属国别错,应是“楚国”。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篇中孔子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对自身考虑较少的积极入世的思想与本文中老子对孔子的教导是一致的。
B.老子认为真正生意做得好的商人即使家有万贯看上去也好像什么都没有的样子,德行非常高尚的君子,表面上看起来却是十分的愚钝。
C.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的虚怀若谷、温良恭俭,同时也侧面烘托了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
D.本文记载当时有三位可能是道家的老子,一是李耳(早于孔子),再是老莱子(与孔子同时),三是太史儋(后于孔子)。
解析:选A 老子认为君子遇到时机就出来做官,赶不上时机就隐居起来,老子这个说法与《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篇中孔子勇于担当、积极入世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参考答案:(1)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了。
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
(2)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3)世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
“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
参考译文: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
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
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
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
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
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
”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
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
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了。
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
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
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
”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
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
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
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
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
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
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昂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世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
“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扰,百姓自然会归于“正”。
三、语言表达专练(8 分)
11.根据文意,在横线上写一句结论性的句子。
(不超过15字)(4分)
《老子》中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论语》中说:“无求备于一人。
”《书经》中说:“有容德乃大。
”《晋书》中说:“人有不及,可以情恕。
”这些都是在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解析:可以分析几句话的具体意思,比如老子的话的意思是江海为百谷之王的原因是善于容纳,《论语》语句的意思是不对人求全责备,《晋书》的话的意
精品文档
思是可以宽恕做的不够好的人。
结合三句话表达的意思,可以得出结论。
参考答案:胸怀博大者方能成就大事。
(或:宽容他人,包容一切。
)
12.根据句子内容,在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句。
(4分)
《道德经》是世界经典中最短的一本书,它文约辞要,五千至言取之不尽;它又是经典中最长的一本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又是经典中最厚的一本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它深邃浩渺两千多年传之不衰它博大精深几十亿人思之不透 27672 6C18 氘32583 7F47 罇W0 n38750 975E 非22229 56D5 囕24100 5E24 帤,36964 9064 遤21505 5401 吁
实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