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第五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二节 树立法律的权威名师教案一 湘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二节树立法律的权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什么是依法治国;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认识依法行政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现代法治观念。
(2)过程与方法:
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能运用法律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不法现象做斗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法律,有自觉维护法律权威的意识。
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自觉守法、护法。
【教学重点】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依法治国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Flash《家园》,感知法制化的社会带给我们安全的生存环境,稳定的生产生活,甚至给社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活动(课前布置)
1.查一查:我们已有的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大约有多少?
2.议一议:我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是不是已经基本做到有法可依?
承接: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是指国家有着比较完备的法律,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法有根据,司法有准绳,公民活动有章可循,行为有法可依。
三、讨论:
对下列案件,如果你是法官,会作出怎样的判决?
呈现讨论题:一个父亲,将他罪恶多端,横行乡里的儿子打死,父亲认为自己为国家和社会
除掉了一个毒瘤,村民称赞该父亲“大义灭亲”。
法律将会如何作出判决呢?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父亲的行为是某某行为,要受到刑法追究的。
法律规定了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这个父亲虽然有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但他没有剥夺儿子生命的权利,他做了就是某某行为。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严格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必依。
教师再设问:面对作恶多端,横行乡里的儿子,这个父亲可以怎么做?
学生讨论(略)。
【我做法官】
由学生甲乙丙丁分别扮演某村民、小偷。
两警察,演绎教材079页“小偷状告失主”典型案例。
表演完毕后,展现讨论题:
(1)小偷与失主已经私了,法院为何还要判决小偷有罪?
(2)假如你是小偷状告失主案的审判长,你将做出怎样的判决?
承接:执法必严,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是指执法和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实施法律,思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典型案例】展示《田凤山一审被判无期徒刑》案例:
新华社12月27日电记者田雨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7日依法对国土资源部原部长田凤山受贿一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田凤山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查明,1996年至2003年期间,被告人田凤山利用其担任某某省人民政府省长、国土资源部部长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以及利用其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多次非法收受他人贿赂共计人民币436万余元。
案发后,赃款已全部退缴。
学生讨论:田凤山案发前,担任过哪些职务?
田凤山被判刑,给我们哪些启示?
教师引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谁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依法治国要坚持某某必究,对一切某某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
【课堂小结】“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
【作业设计】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板书设计】树立法律的权威(一)
1、依法治国的含义
2、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1)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某某政治的基本要求
(2)只有实施依法治国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进行
(3)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某某久安的重要保障
【附录】“作业设计答案”
依法治国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某某的制度化、法律化。
第五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二节树立法律的权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某某必究的意义。
认识依法行政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现代法治观念。
过程与方法:
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能运用法律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不法现象做斗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法律,有自觉维护法律权威的意识。
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自觉守法、护法。
【教学重点】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某某必究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运用法律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不法现象做斗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Flash《贪赃的后门.》,使学生明白“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贪赃枉法者最终受到法律制裁。
你说我说:人的一生中有可能要与哪些政府部门打交道?
承接:政府机关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政府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的高低。
二、课堂辩论
以权大还是法大为题,全班学生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
正方:权比法大
反方:法比权大
三、案例分析
某某省天门市优秀企业家陈远豪因不“听”市领导的“话”,先市被“双规”,尔后被批捕,最后被当地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2年。
经过艰难抗争,2003年3月13日,二审法院依法正式宣布陈远豪无罪。
市政府要陈拿出200万元弥补财政缺口,陈不同意;当地税务局想向陈借钱用与发工资,被陈回绝;市领导视察了陈领导的企业后,又不想留领导吃饭。
问:(1)陈远豪为什么被判处有期徒刑?
(2)本案留给我们什么启示?
承接: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依法行政的重心和实质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
四、议一议:展教材081页“听证会”材料
问:举行听证会对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分别有什么作用?
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
五、以案说法
材料一:轰动全国的“杀妻冤案”当事人佘祥林及其家人与某某省京山县公安局签订了国家赔偿协议书,共获国家赔偿45万元。
当年为佘祥林案作“良心证明”的天门市石河镇姚岭村村民倪新海、聂麦清共获赔2.5万元。
根据赔偿协议书,佘祥林在国家赔偿请求书中提出赔偿伤残赔偿金、医疗费、被抚养人生活费、误工费、精神损害赔偿金等赔偿请求总计126万元。
双方协商确定由赔偿义务机关京山县公安局一次性赔偿佘祥林226000元。
材料二:某某某县一位负责人,当检察机关准备逮捕他手下一位贪污、受贿的干将时,这位“大人”竟自恃“权威”,号令检察官:不经我批准,不准逮捕。
后又百般阻扰,结果自己也因犯妨害公务罪而锒铛入狱。
此类毫无法治观念的官员,在现实生活中,恐不少见。
(1)佘祥林为什么能得到国家赔偿?
(2)这两则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课堂小结】依法治国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某某必究。
有法可依是前提条件,有法必依是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关键,某某必究是重要保障。
【作业设计】
某某省天门市市政府要优秀企业家陈远豪拿出200万元弥补财政缺口,陈不同意;当地
税务局想向陈借钱用与发工资,被陈回绝;市领导视察了陈领导的企业后,又不想留领导吃饭。
陈远豪因不“听”市领导的“话”,先被“双规”,尔后被批捕,最后被当地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2年。
经过艰难抗争,2003年3月13日,二审法院依法正式宣布陈远豪无罪。
(1)陈远豪为什么被判处有期徒刑?说明了什么?
(2)本案留给我们什么启示?
【板书设计】树立法律的权威(二)
1、依法治国的含义
2、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某某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