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培优特训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培优特训卷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成无毒气体,如图所示为其中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则从该示意图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参加反应的甲中氧元素质量等于生成的丙中氧元素的质量
C.甲和丁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不同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1:1
2.将铜投入浓硝酸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为()
A.二氧化碳B.氢气C.氯化氢D.二氧化氮
3.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 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 A和8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
A.12g B.11g C.9g D.14g
4.如图表示某个化学反应,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为2: 7
C.图示中x的数值为4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5.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36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
6.某金属单质 X与非金属单质Y可发生反应:2X+Y=X2Y。
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两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X的用量/g Y的用量/g生成X2Y的质量/g
17.4 1.68.0
29.6 3.212.0
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 ( )
A.4:1 B.3:1 C.2:1 D.37:8
7.下图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C.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
D.1个X分子中含有3种不同的原子
8.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 .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
D .t 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9.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反应物是X 和Y ,成物是Q 和Z
B .参加反应的Y 和Q 的质量比是1∶1
C .参加反应的X 与Q 的质量比是1∶3
D .反应后生成15 g Z
10.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有( ) A .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B .化学反应的快慢
C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D .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11.对于复分解反应:X+2NaOH=2Y+Cu (OH )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相对分子质量大小:X Y > B .X 一定是2CuCl C .Y 可能是2H O
D .Y 可能是24Na SO
12.下列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A .H 2O
B .He
C .O 2
D .NaCl
13.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现有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气体,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数据中,甲大于乙的是( ) ①气体的体积 ②原子的数目 ③分子的数目 ④相对分子质量 A .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④
1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H 2+O 2
点燃H 2O
B .2Mg+O 2
点燃2MgO
C .2KClO 3
催化剂2KCl+3O 2
D .4 Fe+3O 2
点燃2Fe 2O 3
15.工业制钛反应为:TiF4+2H2SO4Δ4HF+2X+TiO2,X 的化学式为
A.H2S B.P4C.SO2D.SO3
16.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里反应,质量变化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
2042020
/g
反应后质量
2待测3226
/g
A.乙一定是与该反应无关的杂质
B.甲是一种化合物
C.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16:13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17.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2
D.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18.婴儿“尿不湿”最关键的材料是聚丙烯酸钠,其吸水性是棉花或纸张的数十倍。
它是由丙烯酸(C3H4O2)与氢氧化钠经过一系列复杂反应制得的。
下列有关丙烯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B.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2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D.一个丙烯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19.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A.反应前后均为混合物
B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 .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①②⑤
D .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④⑤
20.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K 2Cr 2O 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重铬酸钾中Cr 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6
B .+3
C .+5
D .+1
21.下列关于反应C+2H 2SO 4(浓)===
CO 2↑+2X↑+2H 2O 的分析,正确的是 A .X 的化学式为SO 3
B .X 的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 .CO 2和X 的质量比为11:16
D .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由0价变为+4价
22.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这一实验说明了( ) A .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 .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 .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 D .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3.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
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 4 6 111 4 反应后质量
待测
15
84
A .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化合反应
B .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分解反应
C .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质量比为
D .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的质量为
24.A 、B 、C 三种物质各15g ,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 新物质D .若增加10gA ,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 .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 剩余9g B .第二次反应后,D 的质量为60g C .反应中A 和B 的质量比是3:2 D .反应中A 和C 的质量比是5:2
25.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
B.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C.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26.“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C.甲、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相同D.乙、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27.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 : l
D.l个丙分子由1个甲分子和2个乙分子构成
28.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每年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毒品冰毒的化学式为C10H15N,下列关于冰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0:15:1
B.该物质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该物质由10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
D.该物质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9.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 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 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A.4∶9 B.8∶1 C.10∶11 D.31∶44 30.40%的甲醛(CH2O)溶液被称为福尔马林。
工业上可用甲醇(CH2O)氧化得到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2:1
B.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15:18
C.40%的C溶液能使蛋白质凝固变性
D.其中A、C、D属于化合物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B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甲、乙分别是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生成物丙丁分别是
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NO2+4CO 催化剂
4CO2+N2。
【详解】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故A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中氧元素质量和乙中氧元素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丙中氧元素的质量,故B错误;
C、甲是二氧化氮,丁是氮气,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不同,故C正确;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4:4=1:1,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决此类题的一般步骤,根据微观示意图确定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平,然后分析解答。
2.D
【解析】
【详解】
浓硝酸中含有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铜中含有铜元素,所以生成的气体中可能含有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二氧化碳、氢气无味,故选:D。
3.A
【解析】
由两者反应时的质量关系可知,两者反应的质量比是1:1,则可判断6g A 和8g B 2充分反应时B 2会剩余2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AB 会是12g 。
故选A 。
4.B 【解析】 【分析】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该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氢气与四氯化硅(SiCl 4)反应生成
了硅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SiCl +2H Si+4HCl 一定条件
,由方程式可知: 【详解】
A 、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A 正确;
B 、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就是氢气和硅的质量比为:(2×1×2):28=1:7,故B 不正确;
C 、由方程式可知,图示中x 的数值为4,故C 正确;
D 、由方程式可知,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了+1价,故D 正确。
故选B 。
5.C 【解析】 【详解】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100-52-3=45,故A 错误;
B 、反应后W 质量是0,是反应物,氧气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增大,都是生成物,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 错误;
C 、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都增大,说明W 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的碳元素、氢元素来自于W ,因此W 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W 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即W 中不含有氧元素,故C 正确;
D 、W 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故D 错误。
故
选C 6.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两次实验数据表,Y 的用量增加1倍,而生成X 2Y 的质量却没有增加1倍,说明第2次反应时,Y 有剩余,9.6gX 完全反应,生成12.0gX 2Y ,则同时参加反应的Y 的质量为12.0g ﹣9.6g=2.4g ;故参加反应的X 与Y 的质量比为9.6g :2.4g=4:1.故选A . 7.C 【解析】
由图可知,不同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由原子守恒可知,X中含1个大黑球和2个小白球,以此来解答。
【详解】
A.反应物无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2,故B错误;
C.原子守恒可知,X中含1个大黑球和2个小白球,即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故C 正确;
D.X中含1个大黑球和2个小白球,有2种不同原子,故D错误;
故选:C。
8.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知从0到t1时间内丙物质逐渐减少,甲乙两物质逐渐增加。
所以,丙为反应物,甲、乙为生成物,该反应分解反应,描述错误;
B、甲的生成量比乙多,但分子个数不知,相对分子质量甲不一定比乙大,描述错误;
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描述正确;
D、t1时,参加反应的丙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描述错误。
故选C。
9.C
【解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4 g﹣0 g=4 g,故X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 g;反应前后Y的质量增加了12 g﹣10 g=2 g,故Y是生成物;同理确定Z 是生成物,生成的Z的质量为15 g﹣1 g=14 g;由质量守恒定律,Q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为14 g+2 g﹣4 g=12 g,故待测的数值为21g﹣12 g=9 g。
A、根据分析,可知反应物是X和Q,生成物是Y和Z,故选项说法错误;B、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12 g ﹣10 g=2 g,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为14 g+2 g﹣4 g=12 g,故参加反应的Y和Q的质量比是1∶6,故选项说法错误;C、参加反应中X、Q的质量比为4 g∶12 g=1∶3,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反应后生成Z的质量为15 g﹣1 g=14 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0.B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还能反映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和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
【详解】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和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但是无法获得化学反应的快慢。
故选B。
【解析】
由题中信息知,X 是可溶性铜盐,Y 是可溶性钠盐。
A. 相对分子质量大小:X >Y 。
故A 正确。
B. X 不一定是CuCl 2。
故B 错误。
C. Y 不可能是H 2O 。
故C 错误。
D. Y 不可能是Na 2SO 4。
故D 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2.D 【解析】 【详解】
A 、H 2O 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 、He 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 、O 2是由氧分子直接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D 、NaCl 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3.D 【解析】 【详解】
由题意知,甲、乙两种气体质量相等,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甲的相对分子质量 >乙的相对分子质量;由密度=
质量
体积
的公式得,甲的体积<乙的体积;由同温同压 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可知,所以甲的分子数目<乙的分子数目; 由于甲、乙气体分子未知,所以原子数目无法比较。
故符合甲大于乙的是④,故选D 。
14.B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详解】
A 、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22
2 2H +O O
2H 点燃,故A 不正确;
B 、2Mg+O 2
点燃2MgO ,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B 正确;
C 、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氧气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3
2 2KClO 2KCl 3O ∆
+↑催化剂,故C 不正确;
D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34 3Fe+2O
O Fe 点燃,故选
B 。
【解析】【详解】
由TiF4+2H2SO4加热
4HF+2X+TiO2可知,反应前后钛原子都是1个,氟原子都是4个,氢
原子都是4个,反应前硫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8个,反应后应该是8个,其中6个包含在2X中,X的化学式是SO3。
故选:D。
16.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0g-2g=18g,所以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32g-20g=1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26g-20g=6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甲是一种化合物,故B正确;
C、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12g:6g=2:1,故C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D 错误。
故选B。
17.D
【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2H2O+CO2。
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该变、数目不变,错误;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生成物中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2+1×4):(2×16×2)=1:4,错误;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H2O和CO2,均为氧化物,正确。
故选D。
18.C
【解析】
【详解】
A.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B在丙烯酸中原子个数比为3:4:2,元素质量比还应乘各自的相对原子质量;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D.一个丙烯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分子中不含分子,只含原子。
故选C。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实质是:2
222CO O CO +点燃。
【详解】
A 、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前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反应后有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分子和反应过程中过量的氧气分子,为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 、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①②③,符合题意;
D 、由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所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即④⑤,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20.A
【解析】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
【详解】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则重铬酸钾中Cr 元素的化合价为:(+1)×2+2x+(﹣2)×7=0,解答x =+6;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
21.D
【解析】
【详解】
根据反应C+2H 2SO 4(浓)===∆CO 2↑+2X↑+2H 2O 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和原子个数不变,则可知:反应前C 原子个数为1、H 原子个数为4、S 原子个数为2、O 原子个数为8;反应后C 原子个数为1、H 原子个数为4、O 原子个数为4;可以推测X 气体为SO 2;因此: A 、根据分析,X 气体为SO 2;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 、SO 2的水溶液呈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 、CO 2和SO 2的质量比为44:128=11:32;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 、碳单质中碳元素化合价为0,CO 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由0价变为+4价,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22.D
【解析】
【详解】
A、加热蔗糖的产物是炭黑和水,但蔗糖不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蔗糖属于纯净物,而炭黑和水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蔗糖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能说蔗糖分子由碳元素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说明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3.B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重量不变,可得:(4+6+111+4)g=(待测+15+0+84)g,故待测=26g。
根据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增减,即反应后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可知A、B、D是生成物,C是反应物,故该反应为C→A+B+D 是分解反应。
【详解】
A、该反应为C→A+B+D 是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为C→A+B+D 是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质量比为(26-4)g:(15-6)g:111g:(84-4)g=22:9:111:80,故选项错误;
D、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的质量为26克,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4.D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第一次A全部反应,B、C有剩余;若增加10gA,25gA时,与15gB也会恰好反应,只剩余C;
设:第一次反应停止后,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x,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y
A+B+C→D
15g x 30g
25g 15g y
x=9g,因此剩余B是6g;y=50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第一次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30g﹣15g﹣9g=6g,因此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15g:6g=5:2故选D
25.D
【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受守恒律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
气和甲烷,反应的方程式是:3C+4NH3催化剂
高温
2N2+3CH4。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
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故A正确;B、由图示可知,W为甲烷,碳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
16
×100%=75%,故B正确;C、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X、Y
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故C正确;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D错误;故选D。
点睛: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受守恒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26.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CO+2NO 催化剂
2CO2+N2;A、化
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氮气属单质,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错误;C、一氧化氮中氮元素为+2价,氮气中氮元素为0价,错误;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确。
故选D。
27.A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催化剂
CH4O。
【详解】
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化合反应,故A正确;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甲、丙属化合物,乙属单质,故B不正确;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C不正确;
D、l个丙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D不正确。
故选A。
28.B
【解析】
A、冰毒中的C、H、N元素的质量比=(12×10):(1×15):14=120:15:14,错误;
B、根据冰毒的化学式可知,冰毒有
C、H、N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正确;C、根据冰毒的化学式可知,一个冰毒分子由10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构成,错误;
D、根据冰毒的化学式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充分燃烧除额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还应生成含有氮元素的物质,错误。
故选B。
29.C
【解析】
【分析】
根据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及反应中C、D物质的分子个数关系,计算出参加反应中两
物质的质量关系;根据C、D物质的质量关系,由生成D的质量计算出生成C物质的质量;最后使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得参加反应的B物质的质量,即可计算出B与D的质量比。
【详解】
根据C、D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则假设C、D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22,
设生成8.8gD同时生成C的质量为x,
2A+5B=2C+4D
29422
x8.8g
⨯⨯
29422
=
x8.8g
⨯⨯
x=1.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8g+8.8g-2.6g=8g,则B与D的质量比为
8g∶8.8g=10∶11。
故选C。
30.B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2CH3OH+O2一定条件
2CH2O+2H2O;
【详解】
A、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A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30×2):(18×2)=15:9,故B错误;
C、40%的C溶液能使蛋白质凝固变性,故C正确;
D、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其中A、C、D属于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先根据微观示意图确定物质的种类,后解决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