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综合测评7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综合测评(七)
(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
本试卷共6个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9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工业革命虽然一方面为俄国供应了效仿的实例,但另一方面也给更多的传统部门的结构化调整带来巨大的阻力。

西方城市的进展和富强,使得它们对于俄国的木材、大麻、油脂(后来渐渐进展到谷物)的需求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生产这些出口货物是不需要新技术的,而且也不必要转变现有的劳动体系。

……摆在眼前的这种诱惑令俄国在陈旧的经济体制中故步自封——它要应对传统制度下由于需求的增加而带来的新机会,它要连续保持农奴制和农业的优势,它不会冒险进行根本的内部转变。

——[俄]彼得·斯特恩斯《俄国的工业革命》
(1)依据材料,分析导致俄国工业革命缓慢的因素。

(6分)
(2)促使19世纪中期俄国“进行根本的内部转变”的直接因素是什么?应如何评价这一“根本的内部转变”?(9分)
【解析】第(1)问依据“西方城市的进展和富强,使得它们对于俄国的木材、大麻、油脂(后来渐渐进展到谷物)的需求水平不断提高”,得出由于工业革命的进展,俄国成为西方原料产地,依据“摆在眼前的这种诱惑令俄国在陈旧的经济体制中故步自封——它要应对传统制度下由于需求的增加而带来的新机会,它要连续保持农奴制和农业的优势”得出由于农奴制的阻碍,使俄国工业革命进展缓慢。

第(2)问的第一小问“因素”,依据所学学问,克里米亚战斗失败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冲突,成为俄国改革的直接导火线;其次小问“评价”,依据所学学问,农奴制改革的乐观影响是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俄国经济的进展,但由于改革不彻底,留下大量农奴制残余,阻碍了俄国经济的进一步进展。

【答案】(1)因素: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俄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落后的经济体制(农奴制度)的阻碍。

(2)因素:克里米亚战斗的失败。

评价:一方面,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进展的道路;另一方面,也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的残余,阻碍了俄国的进一步进展。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了19世纪60年月,俄国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很多。

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

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显露疾病的症状。

——摘编[美]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月》
材料二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解放法令》是充分保证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的,地主因土地被安排给农夫可以得到政府付给的长期国债券,而农夫则必需交纳49年的赎地费给政府。

农夫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夫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

——《农业资本主义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学问,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的缘由。

(6分)
(2)有学者指出,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进展是以牺牲农夫利益为代价的”。

依据材料二指出这种说法的合理性,并分析这种做法对俄国进展的消极影响。

(9分)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内部很不稳定”得出国内社会冲突尖锐,“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很多”得出克里米亚战斗的失败,“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得出沙皇专制的腐朽统治,“又是经济的”得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进展,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回答即可。

第(2)问“合理性”,依据材料二“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解放法令》”得出解放农奴,获得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依据材料二“农夫则必需交纳49年的赎地费给政府……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夫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得出高额赎金,可得出获得了大量的资本,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即可;“影响”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得出不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阶级冲突尖锐。

【答案】(1)缘由:国内社会冲突尖锐;克里米亚战斗的失败;政治上沙皇专制的腐朽统治;经济上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进展。

(2)合理性:1861年改革解放农奴并向农夫索取高额赎金,使俄国资本主义的进展获得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资本。

影响:农夫购买力低下,不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农夫暴动不断,阶级冲突照旧尖锐。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全部权的地主,在农夫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夫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夫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肯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

使用份地的农夫必需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

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夫称为义务农。

材料二农夫这样获得肯定数量的私产后,由于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夫。

——以上材料均摘自《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这两种农夫在权利方面的区分。

(10分)
(2)材料二中关于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史实?说明理由。

(5分)
【解析】本题考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有关学问。

第(1)问,留意区分临时义务农和自由农在土地权利和与地主关系方面的区分。

第(2)问,农奴制改革并没有使农夫真正摆脱地主剥削。

【答案】(1)临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肯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把握;完全自由的农夫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把握,且拥有私产。

(2)不符合史实。

农夫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旧存在。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夫革命的威逼迫使政府开头预备农村改革。

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需破除农奴制。

……中等地产的贵族期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进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

……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怀的都是防止农夫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其次卷
材料二农夫埋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殊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愿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期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方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材料三对于1861年的改革,历来有众多评价。

一位地主说农奴“受奴役的全部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

一些自由派认为“开拓了历史的新纪元”“是贵族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的产物”。

赫尔岑认为“解放是一种哄骗”。

列宁认为“是对农夫实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污辱”。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并分析他们保持该态度的主要缘由。

(8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农夫埋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缘由。

(4分)
(3)依据材料三,思考为什么对同一改革大事的生疏评价会有巨大差异。

(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考查同学调动和运用所学学问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力量。

第(1)问的“态度”,从材料一中进行总体性概括即可;“缘由”,提取材料一关键信息,从各自角度开放分析。

第(2)问,从农奴制改革关于赎金和自由的规定和效果层面进行思考。

第(3)问,运用史学争辩方法作答即可。

【答案】(1)态度:主见废除。

缘由:农夫起义威逼沙皇的统治;农奴主贵族期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进展;农奴主和资产阶级自由派想通过改革保存自己的权利和土地。

(2)农夫所付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农夫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义务获得完全自由。

(3)缘由:改革本身具有简单性(两面性,有进步,也有局限);看待问题的立场和角度不同。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克里米亚战斗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峻打击,由于与很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念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成功相媲美的成功。

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而之后的改革也就实践了西欧派人的生疏。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

(6分)
(2)“之后的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的进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9分)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可知“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是克里米亚战斗俄国战败的一个重要缘由,结合克里米亚战斗俄国战败的外因可知是指工业文明;依据材料“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及“失败暴露了俄国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可知“旧制度”是指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

第(2)问依据材料“之后的改革也就实践了西欧派人的生疏”得出“之后的改革”指俄国农奴制改革,结合所学学问回答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进展的影响即可。

【答案】(1) “西方的脚步”:工业文明。

“旧制度”: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

(2)影响:为俄国资本主义进展供应了必要条件;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走上了资本主义进展道路。

但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进展。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其等农夫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夫。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讲话
材料二农夫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安排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由于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夫。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三农夫埋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殊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愿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期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方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1)依据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

(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后俄国农夫的地位发生的变化。

(4分)
(3)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说明白什么?(2分)
(4)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7分)
【解析】第(1)问要从贵族地主的利益动身去考虑。

第(2)问联系改革的内容回答。

第(3)问留意关键句“农夫埋怨……负担的义务过重”。

第(4)问要从改革的内容和存在的实际问题考虑。

【答案】(1)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2)农夫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农夫通过赎买获得一块份地。

(3)改革加重了农夫负担,农夫格外不满。

(4)意义: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进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实质:它是对农夫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