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 优质教案 全册合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浙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全册合集
1幸福的回忆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裸文,体会文章的感情,并通过重音、停顿、速度、语调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重点读好课后作业第2题中的4个句子。
2、学会本课9个生字,掌握“汇聚、慈祥、和蔼、爽朗、珍贵”等词语。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4、感受作者热爱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体会人物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人物的感情,通过恰当的语句重音、停顿、速度、语调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
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课文插图。
三、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汇聚、慈祥、和蔼、爽朗”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3、初步体会作者见到邓小平爷爷的幸福感。
(二)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
(1)看课文插图、谈话。
你们认识画面上的这位老人吗?(简介邓小平)他抱着的这位小朋友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主人公。
(2)教师激情导人。
画面中的小朋友是一位幸运的小朋友,当他7岁的时候在峨嵋山上见到了全国人民爱戴的邓小平爷爷。
他是一位幸福的小朋友,不仅听到邓爷爷亲切的教诲还和邓爷爷合影留念,你看画面中的他在邓爷爷的怀抱里是多么幸福啊!因此不管是什么时候,每当他看到照片都会回忆起那一段幸福的往事。
出示课题:幸福的回忆(有感情读课题)
2.听课文录音,思考:小作者回忆了什么事?
3、讨论问题,初步体会到小作者“幸福”的原因。
4、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带拼音的生子多读几遍,识记字形。
(2)划出生字所在的新词,想想词义,完成课堂作业第1题。
5、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词语,正音,重点检查:“慈、忍、蔼”的字音。
幸运合影留念汇聚兴奋步伐慈祥
和蔼爽朗珍贵
(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①查字典理解(课堂作业1):汇聚、慈祥、和蔼、爽朗
②找近义词:留念()步伐()
③分解理解:合影
(3)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
(评议)
6.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为什么“我”觉得真幸运?“我”的回忆是从什么引起的?
(2)交流讨论。
出示句子:
我真幸运,7岁时就见到了全国人民敬爱的邓小平爷爷,还与他老人家合影留念。
①什么是幸运?(出乎意料的好运气)
②用上“因为……所以……”说说我为什么感到幸运?(学生回答时,教师在“7”岁“敬爱”“邓小平爷爷”“合影留念”这几个词上打上重点符号。
)
③“我”当时的心情怎样?(幸运、幸福)
④教师示范读,学生注意语速,重音的落点。
⑤学生评议(从语速、重音、停顿上),自由读,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3)哪一组关联词说明是照片引起了“我”的回忆,“每当……就……”
(4)指导读每当……,我就……(读出激动的语气)
(5)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7、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课堂作业2、3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2—4自然段,进一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抓重点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4自然段。
3、深入体会作者热爱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回顾学习方法。
2、学习教学提示。
(1)默读提示语,思考:怎样才能读得有感情?划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
(概括:①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②注意语句的重音、停顿、速度的快慢、声音的高低。
)
3、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1980年7月6日,“我”随妈妈在峨眉山游玩时发现了什么?
(2)交流讨论,用上“发现”、“原来”回答问题。
(3)听说邓爷爷来了,“我们”心情怎样?从哪些句子中看出。
(4)出示句子。
(5)按照“抓重点词(我要看、马上、加快、赶)→体会人物感情(急迫、激动)→注意语调(较高)、语速(较快)朗读”的过程,采用示范读、指名读、齐读的形式指导朗读。
(6)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4、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我”挤进人群,看到邓小平爷爷是什么样的?邓爷爷怎样亲切地和“我”谈话?
(3)交流讨论。
①当我看不到邓爷爷时,我心情怎样?从哪句话体现出来?
②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我忍不住大声地嚷起来:“邓爷爷,邓爷爷,您在哪里,我要看看您!”
(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急切的心情,两个“邓爷爷”一个比一个声调要高,声音要响亮。
)
③指名读描写邓爷碑外貌的句子,进一步理解“慈祥和蔼”的意思。
④想一想邓小平的话应该怎么读?(和蔼可亲)我当时的心情怎样,该怎么读?(兴奋、语调较高)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
指名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
⑤说说邓爷爷对“我”的希望是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5、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张珍贵的照片是怎样照成的?
(2)交流讨论。
①指名回答(邓爷爷邀请“我”和“妈妈”合影留念)。
②当时“我”的心情又怎样?
出示句子:
“千里马,和爷爷照张相好不好?”我太高兴了,连忙转身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和爷爷照相!我要……”
A 学生尝试朗读。
B 通过朗读交流(邓爷爷的话和蔼亲切,读出问的语气,语速较慢;我的
话兴奋、激动、语速较快,语调较高。
)
(3)指导读好“我紧靠着邓爷爷,甜甜地一笑”,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6、小结。
这节课,我们怎样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
7、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5、6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邓小平爷爷的感情。
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听写
幸运合影留念汇聚兴奋步伐慈祥
和蔼爽朗珍贵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读课后练习2的4句话,分别说说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2)听全文录音,细细体会人物的感情、语调、语速、重音的变化。
(3)自由朗读全文,同桌互相听一听,评一评。
(4)指名挑选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一段课文,读一读。
(5)有感情读全文,指名读,齐读。
2.再次回顾教学提示,教师小结。
3.分段训练。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下文有什么关系?(倒叙,一般作为一段)
(3)独立分段。
(4)交流反馈。
4.指导课堂作业第4题。
(1)审题,明确要求。
(2)自由读,体会两句意思不同。
(3)指名说“一直、原来、也”在句子中的作用。
(4)读好第3句话。
5.作业:听写生字、词语。
板书:
1幸福的回忆
每当……就……(自豪)
听说邓爷爷来(激动急切)热爱之情
亲切交谈合影留念(幸福)
2一定要争气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课后作业第2题中的两个句子,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2、学会本课13个生字,掌握“偏僻、勉强、资助、尝试、实践、熟练”等词语;理解“才”在本课几个句子中的意思。
3.复习巩固用把意思相近的段落归并在一起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4、了解童第周青年时期发愤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
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体会童第周当时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课后作业中的两个长句子。
教学难点:①体会两句话不同的思想感情。
②理解“才”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含义。
三、教学准备
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
四、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偏僻、勉强、资助”等词语的意思。
2、复习巩固用把意思相近的段落归并在一起的方法给课文分段,理解课文第1段。
3、初步了解童第周发愤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
(二)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
(1)出示课题。
2、一定要争气
看了课题,请你说说题中的中心词是什么?“争气”是什么意思?该用什么语气读?文中写谁“一定要争气”?他为什么要“争气”?
(2)简单介绍童第周。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为了新中国的富强放弃了国外优裕的生
活,勤奋工作三十多年,为我国的分子生物研究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篇课文讲的是童第周青年时期的事情。
2.带上面的问题听课文录音,了解课文内容。
3.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生字多读几遍,记记字形。
(2)划出生字所在的新词,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义,完成课堂作业第1题。
4.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正音,重点指导:础授贫
认读多音字:降、强、差
偏僻基础期末平均勉强
资助贫穷熟练尝试实践
(2)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偏僻、勉强、资助、发奋、尝试”的意思。
(3)比一比,口头组词。
末()勉()贪()僻()
未()免()贫()壁()
5.指导分段。
(1)再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1:课文写了童第周哪两个时期的事?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同一件事的?
(2)要求按童第周的童年时期、中学时期、留学期间的时间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3)交流、反馈。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第二段:(第2、3自然段)第三段:(第4、5 自然段)
6.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有几句,每句讲了什么?重点讲什么?
(2)比较句子:
A童第周一面帮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父亲念点书。
B丁丁一边听音乐,一边看书。
讨论:“一面……一面……”和“一边……一边……”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一面……一面……”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有时做一种事,有时做另一种事;“一边……一边……”是指在同一时间干两件事。
)
(3)联系上下文思考:童第周童年的穷苦生活会关系到什么?(家里穷,无法学习,所以文化基础差。
)
(4)齐读课文第一段。
7.完成课堂作业第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2、3段,进一步理解“勉强、发愤、地位、熟练”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才”在几个句子中的意思。
3、抓住重点句体会人物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深人体会童第周发愤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朗读词语:
偏僻基础期末平均勉强
资助贫穷熟练尝试实践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考: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他怎样“争气”?结果怎样?
(2)为什么要“争气”?——学习第2自然段。
这个自然段中用了三个:“才”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①出示句子: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
A童第周17岁进中学,晚不晚?
B哪个词强调进中学时间晚?(才)
C“才”可以换什么词的意思不变?(刚刚)
D朗读,重音落在“17岁”、“才”。
②用同样的方法理解第2句话中的“才”强调学习成绩差,可
以换成“只有”。
朗读指导,重音落在“差、吃力、才、45分”,
速度稍慢。
③用同样方法理解第3句话中“才”强调校长的态度勉强,可以换成“总算、方才”。
朗读指导。
(3)完成《作业本》第四题。
(4)怎样争气?结果怎样?——学习第3自然段。
①默读第三段按照“时期、原因、做法、结果、感想”的记叙顺序
找出重点词句。
②抓住重点词“天不亮、路灯下、不注意、溜”等词语,体会童第
周勤奋学习的精神。
③出示句子:
一定要争气。
我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A、联系上文,说说童第周作了哪些努力,哪些事实说明“别
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B、童第周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在句子中哪几个词中突出体现出来。
(两个“一定”。
)
C、指导朗读(重音:一定语速:稍慢有力)。
自由朗读——指名朗读——齐读
(4)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4.完成:课堂作业第5(1)、6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朗读全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能用总分法写一段话。
3.能用“再三请求、发愤”各写一个句子。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听写词语。
偏僻基础期末平均勉强
资助贫穷熟练尝试实践
2.指名朗读1、2段,说说这两段的主要意思。
3.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哪句话也是写童第周下决心要争气?用“”划出。
(2)读读议议。
①“外国人认为难办的事”是指什么?(剥掉青蛙卵外膜)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理解“尝试”。
②哪些地方说明童第周经过努力也办到了?(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终于)
理解:反复、实践。
③为什么说童第周做成功了这项实验,为中国人争了气?
读句子:“旧中国贫穷落后……瞧不起中国同学”。
你还知道这样的例子吗?说一说。
④这一次争气和上一次争气有什么不同?
(上一次是为自己不甘落后,这一次是为国家,维护国家尊严,说明了童第周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
⑤指导朗读。
语速稍慢、坚定有力、重音落在“一定,也能办得到”。
(3)有感情地读课文第三段。
4、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说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你从童第周身上学到了什么?
(我们要向童第周学习,学习他刻苦学习,不甘落后,为国争光的精神。
)4.指导造句。
(1)出示原句,理解“再三请求、发愤”在句子中的意思。
(2)想想什么情况下需要“再三请求、发愤”。
(3)口头造句。
(4)完成课堂作业第6题。
5.仿写一段话。
(1)读第3自然段,知道这是总分写法的一段话。
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说明童第周发愤学习(①每天天不亮②夜里同学们都睡了)
(2)用“学习十分认真”或“××真关心人”写一段话。
①审题,明确题意,找出总起句中的中心词。
②说说准备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总起句。
③写一写。
④交流评议。
板书:
2一定要争气
发奋学习一童中学我并不比别人笨定
弟夜以继日要
周刻苦钻研争
留学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气
反复实践
3笋芽儿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的几句话,体会笋芽儿从害怕到坚定的感情变化。
能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掌握“沉睡、撤娇、央求、咦叨、滋润,阻碍”等词语。
3.初步认识省略号的用法,能讲出课文中几处省略号所表示的意思。
4.使学生知道只有经风雨,见世面,勇于锻炼,才能健壮成长,初步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特别是读好笋芽儿跟竹妈妈的几次对话。
教学难点:能初步认识省略号,并能弄清文中省略号所表示的不同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词语卡片、教学挂图、代板书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一步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导入。
(1)出示课题,你们知道什么是笋芽儿吗?(出示图片认识)(2)一篇非常有趣的重话故事,它描写了笋芽儿在别人的鼓励下不怕困难、努力锻炼,终于破土而出,长成一株强壮的竹子。
在学习这一课时,我们要继续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读,了解课文大意。
3.自学字词。
春雨沉睡撒娇央求噪音
唠叨辫子爱抚滋润阻碍
读音重点:揉重点辨析:辫、裹、润
指名说说“沉睡、撒娇、央求、阻拦”的意思。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并评议。
5、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带着课后习题1中的3个问题,默读课文,并在文中划出答案。
(2)根据这几个问题试给课文分段。
(3)师生讨论分段结果。
4.完成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完成《作业本》2、3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籽
1.精读课文,体会笋芽儿思想感情的变化,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好第2题中的句子。
2.使学生知道笋芽儿在春雨姐姐、雷公公、小草弟弟的鼓励下,勇于锻炼,终于茁壮成长,初步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作业本》2比一比,组词。
(2)听写个别生字词。
2.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1)出示课后1(1),指名读第一段,其余思考。
(2)讨论课后1(1),理解“央求”。
(3)想象表演:谁能来扮演笋芽儿,“央求”竹妈妈让她到地面上去?(指名一至两位学生即可,只需理解“央求”就行了。
)
(4)在这段中,春雨姑娘、笋芽儿、竹妈妈的话分别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自由试读)
①指名读春雨姑娘的话,并说说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温柔、关心)(声音要稍低些)然后齐读。
②指名读笋芽儿的话,说说该用什么语气?(撒娇、畏缩)(声音要尖嫩些)指导齐读。
③指名读竹妈妈的话,说说该用什么语气读?(担心、害怕)(声音要粗些、快些)指导齐读。
(5)齐读第一段,并选好自己认为读得好的对话部分站起来
读。
3.学习课文第二段。
(1)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样学习第一段的。
(2)小结:①围绕课后思考题,理解内容。
②抓住对话部分体会,并感情朗读。
(3)自学并反馈学习情况。
①笋芽儿听了雷公公的呼唤,她怎样做?(讨论)
②自愿扮演雷公公、笋芽儿和竹妈妈,朗读他们所说的话。
其余学
生进行评议。
③师生共同讨论本段中对话应采用的正确语气。
雷公公粗重(声音低沉)
竹妈妈不放心(理解“唠叨”)
笋芽儿坚决(音稍高、有力)
(4)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4、学习课文第三段。
(1)自学第三段。
(用一、二段的方法。
)
(2)讨论,有感情朗读。
小草:坚强、不屈不挠
笋芽儿:勇敢、自豪
春雨姐姐、太阳公公:关爱。
(3)分角色读,齐读。
5、齐读,分角色读全文。
6、作业。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背诵最后一段。
2、认识省略号的用法,能说出课文中几处省略号所表示的意思。
(二)教学过程
1、总结全文,并感情朗读课文。
(1)回忆阅读提示,说说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
(2)再听课文朗读录音。
(3)指名读笋芽儿说的几句话,评议,齐读。
(4)小结全文: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些什么道理?
(不要框死学生的答案,任凭畅所欲言。
)
(5)感情朗读全文。
(形式可灵活。
)
2.背诵全文最后一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想想这段讲了什么内容?
(2)帮助学生理清内容。
(3)自由试背一指名背一齐背。
3.认识省略号及其作用。
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有省略号的句子。
并想想这些省略号在句中表示什么意思。
4.听写
春雨沉睡撒娇央求噪音
唠叨辫子爱抚滋润阻碍
5、完成课堂作业本
6、7题。
小溪流的歌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进一步学习总分段式的写法。
3.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第二段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朗读全文时如何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
第2自然段中的几个拟人化的句子。
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中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卡片、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清文章脉络
2、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的精神。
3.进一步认识总分段式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过程
1.预习引入。
2.揭题,布置预习。
(1)自由读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想想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2)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分段指导。
4.阅读课文1~3自然段。
(1)围绕课后1(1)自学课文1~3自然段,读读划划。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余思考: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溪流?从哪些地方可看出?
(指导用欢快,活泼的语调朗读此段)
(3)自读第二自然段,并思考课后2。
①指名读,问:这是什么段式?
②小溪流是怎样玩耍的?(划出有关动词)
出示有关动词,认读:
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指导读好这些词,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小溪流的可爱、顽皮)
③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名读第3自然段,回答课后1(1)。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
齐读第3自然段。
(5)指名读1~3自然段。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二,三两段,指导感情朗读。
2.进一步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不断进取,热心为人们做事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1)指名读第一段。
(2)说说小溪流在奔流中遇到哪些阻挡,它是怎样继续前进的。
1.阅读课文2,3两段。
(1)默读第2段,思考课后1(2)。
(2)读后讨论。
①小溪流和枯树桩是怎样对话的?
③指名分角色读,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响亮有力,意志坚强)
③枯树桩和枯草是怎样劝小溪流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小溪流的话中你看出了小溪流怎样的精神?
④指导读对话。
(3)齐读第9自然段。
①思考:小溪流不知疲倦的奔流,结果是怎样的?(汇成大江,冲向海洋)
②指导读这一自然段。
(4)指导分角色朗读2。
3段。
3.总结全文,问: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向小溪流学些什么?
(不断进取,永不停息,为人们做有益的事。
)
板书:
不分日夜奔
不知疲倦冲
听广播,说要点(听说训练)
一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广播中的故事,注意边听边记住要点。
2、能把故事中的要点有条理地说出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听广播时,要边听边记住要点;说要点时,要把故事的题目,故事里的主要人物的姓名,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扼要他说出来。
教学难点:听广播时,边听记要点;说要点时,怎样组织好完整、通顺、连贯的词句。
三、教学准备:录音磁带。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解题
(1)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听广播吗?常听些什么节目?
(2)揭题,解题。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一个本领,不仅要听广播,还要把听的内:容告诉别人。
“说要点”是指把重要内容概括成几句说出来,而不具体复述整个内容。
2.学习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想想我们怎样才能学会“听广播,说要点”?(划出有关内容。
)
(2)集体讨论,明确“听广播,说要点”的方法。
①听时:要认真,记住要点(题目,姓名。
事情的前因后果)。
②说时:要先说题目,然后把故事要点概括成几句话说出来。
(注意不要复述整个故事。
)
3.指导学生听广播,概括要点。
(1)播放录音,要求学生按上述讨论的要求去做。
(2)指名说说故事的题目、人物、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学生复述后师板书。
)
(3)再听录音,并思考:①战士们为谁做棉衣?为什么要做棉衣?
②邓政委为什么没有收下棉衣而转送给通讯员小万?
(4)讨论以上问题,帮助学生概括。
(师可板书个别重点词语)
4.指导练习说故事要点。
5.小结。
写通知(习作训练)
一、教学目标
1.能懂得写通知的意义,掌握写通知的固定格式,学会写通知。
2.通过习作,能认识到“通知”跟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养成能注意留心校内校外的有关通知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通知的书写格式,练写课后的两则通知。
教学难点,能组织好正文中的内容,用确切的语言表达。
三、教学准备:小黑板。
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在什么情况下要写通知。
2.掌握通知的书写格式。
(二)教学过程
1.揭题。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种应用文(出示课题)。
“通知”与我们上学期学的收
条、领条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同。
2.自学课文,想想:
(1)什么时候需要写通知?
(2)通知的格式是怎样的?学生自学抓住要点。
3.反馈自学,讨论通知的格式。
4.口头解说书中的第一个通知,并试写。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通知的书写格式,学会写通知。
2.完成两则通知的写作。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1)说说我们什么情况下要写通知。
(2)指名说说通知的格式。
2.讲评第一则通知。
3.试写第二则通知。
(1)自由读第2题。
(2)口头练说,集体讨论。
(这一题的内容组织有部分学生可能有一定困难,自由练说可采取小组讨论形式)
(3)试写。
例:
通知
2月26 日(星期四)下午3时,在本中队教室召开中队委员会议,讨论中队工作计划。
请中队委员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