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凤凰港商贸城大模板支撑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第二章编写依据 (3)
第三章技术要求 (3)
第四章材料要求 (3)
第五章模板的安装 (4)
第六章模板支撑系统设计 (4)
第七章高支撑系统的搭设要求 (29)
第八章高支撑系统的拆除要求 (30)
第九章施工安全管理 (30)
附图..................................................... 1~3
一、工程概况
南京凤凰港商贸城怡湖华庭公寓01、02栋住宅位于南京市江宁新区中心商业区的东南部,双龙大道与天元路交界处西北空地内。
建设单位:南京东方实华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上海添成建筑设计事务所
南京地下工程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南京南汽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南京鸿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本工程地下部分为二层结构,-6.00m 中心部分为车库设备类用房,设有汽车进出通道二个,01、02栋地下负二层(-6.00m)为人防设施,01栋-2.0m 层、02栋-2.7m层为大楼设备用房,地上部分1-4层为商业用房及设备房,其余为住宅用房。
01栋建筑为地下1层,地上29层(折算层数30层),建筑总高度95.95米,地上总建筑面积为39486.3平方米。
02栋建筑为地下1层,地上22层(折算层数23层),建筑总高度71.45米,地上总建筑面积为29765平方米。
01、02栋人防地下室总建筑面积为11199.4平方米,其中人防面积4236平
方米。
01、02栋总建筑面积: 80323.3m2
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框肢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
其中局部钢筋砼梁截面尺寸较大(集中线荷载≥15KN/M);
具体截面尺寸如下:
600*1200mm(01栋夹层)
600*1600mm(01栋夹层)
800*1600mm(01栋夹层)
另有01栋入口大厅(D-4a~D-5a×D轴)、长19.6m,宽12m,由4个框架柱,板厚180mm,框架梁350*900mm,层高8.7m。
多功能大厅(60~61×L~1/B轴)框架结构,长10.95m,宽18.1m,由4个框架柱,板厚150mm,框架梁350*900mm,层高8.7m。
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 m 。
上述均属高大模板支撑系统.
二、编写依据
本方案主要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以及有关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写。
参考书籍有《建筑施工手册》、《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等。
三、技术要求
为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模板支撑必须符合如下技术要求:
框架梁排架搭设必须设纵、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约200mm处立杆上。
立杆底层步距不大于1.8m。
(含200mm高扫地杆)
相邻两根立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一步内,同一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接头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点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支架立杆应垂直设置,2m高度内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5mm。
满堂模板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设置一道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高于4m的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四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两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梁板大于4m者必须起拱,按2‰设置。
层高超过8m的柱、梁、板砼的浇筑顺序:砼分二次浇筑。
柱砼先行浇筑,待柱子砼强度上升,七日以后浇筑梁和板砼,以此方法可增强支撑体系的稳定性。
四、材料要求
1、模板采用不小于18mm厚的胶合板,龙骨采用50mm*100mm的木方。
2、对拉螺杆为ф12圆钢制作设置,间距为:梁纵长方向@450,沿梁高方向高度为1350mm设3排,高度为900(950)mm设2排。
(梁均为翻梁,梁高在板上面)。
3.支撑系统采用ф48*3.5钢管排架,立柱纵向间距600mm,横向间距600mm,平台板立杆底座上约200mm设纵、横向扫地杆,扫地杆向上1600mm及顶部设两道水平杆,木龙骨间距200mm。
五、模板的安装
1、梁板模板的安装
梁板采用ф48*3.5钢管搭设满堂排架,立杆纵向间距600mm,横向间距600mm,顶部木龙骨截面50*100mm,龙骨间距200mm,木龙骨接头错开。
平台板铺设时必须平台板模板盖住墙、柱、梁模板,平台板模板的拼缝凡超标缝隙粘贴胶带纸闭缝。
2、柱模安装
柱模四周必须设置牢固支撑或用钢管箍牢,避免柱模整体歪斜甚至倾倒,钢管柱箍的间距在300~500mm为宜,柱模下口要留出清扫口,待砼浇筑时封堵。
3、模板的验收
模板安装结束,经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待监理验收合格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六、模板支撑系统设计
建筑物楼面板需搭设钢管顶架作为模板支撑,其支撑系统属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其中大截面梁分别有:
600*1200mm(01栋夹层)
600*1600mm(01栋夹层)
800*1600mm(01栋夹层)
按层高一致最大截面梁进行计算。
01栋夹层层高3.90m,梁最大截面面积1.28m2(800*1600mm),梁所处楼面的板厚250mm;
一、模板的强度验算:
1、梁底板模板的计算
(1)矩形梁截面800*1600mm。
梁底模板楞木间距为200 mm,侧模立档间距为250 mm。
计算参数取值如下:
a 、模板自重为0.3KN/m2.
b 、砼自重24KN/m 3,钢筋自重1.5KN/m 3
c 、施工荷载标准值为1KN/m 2,
振动砼时产生的荷载2KN/m 2
梁底板模板承受荷载:
梁底板模自重 0.3*(0.45*2+0.8)=0.51kN/m
砼重力 24*0.8*1.60=30.72kN/m
钢筋重力 1.0*0.8*1.60=1.28kN/m
恒荷载设计值F1
(0.51+30.72+1.28)×1.2=39.01KN/m
振动荷载 2.0*0.8=1.6kN/m
活荷载 1.0*0.8=0.8kN/m
活荷载设计值 (1.6+0.8)×1.4=3.36N/m
总竖向荷载 (39.01+3.36)×0.9=38.1kN/m
由《简明施工计算手册》式(8-26)按强度要求底板需要厚度
:h=mm b q l 4.98001
.3865.4
20065.411
==
由《简明施工计算手册》式(8-27)按刚度要求底板需要厚度: h= mm b q l
9.10800
1.3867.620067.63311
==
取二者最大值 10.9mm ,底板厚度采用18mm ,符合要求。
2、龙骨的强度验算
2.1 次龙骨选用50*100mm 方木,次龙骨按三跨连续梁计算;
则其所承受的水平荷载为:
(1) q 1=38.1kN/m,三跨连续梁的最大弯矩Mmax=0.1q l L 2,最大挠度为
w max =0.677EI l
q 100411,Mmax= f w 61bh 2得到 L=1
.38188001367.12⨯⨯⨯=384㎜ 同理按照面板刚度的要求,最大变形值取为模板结构的L/250,则0.677*q l L 4/100EI=L 1/250,I=
121bh 3所以得到 L1=q EI
59.3=1
.381880010959.0333⨯⨯⨯⨯=866㎜ 对比取小值,取L=384,因此施工中次龙骨的间距取200mm 可以满足要求。
2.2 主龙骨仍然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梁上作用的均布荷载宽度即为次龙骨的间距。
因此可以得到:q=38.1*0.6=22.86KN/m
按抗弯强度考虑 L=q fwbh 2
67.1=86
.22100501367.12⨯⨯⨯=689㎜ 按刚度要求考虑 L=12
86.221005010959.0333⨯⨯⨯⨯⨯=989㎜ 因此施工中主龙骨间距取600mm,满足要求。
1.梁侧模板荷载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
其中 γ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可按现场实际值取,输入0时系统按200/(T+15)计算,得5h ;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5.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6.000m/h ;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600m ;
β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
根据以上两个公式计算的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F ;
分别计算得 90.46 kN/m2、38.400 kN/m2,取较小38.400 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1= 1.2×38.4×0.9=41.472kN/m ;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2= 1.4×6×0.9=7.56kN/m ;
荷载组合 q= q1+q2 = 20.736+3.780 = 49.032 kN/m ;
3、对拉螺杆间距验算
对拉螺杆为主龙骨的支点,梁上作用的均布荷载受荷载的宽度为主龙骨的间距,又主龙骨为φ48*3.0钢管。
作用在梁上的线荷载为:
按外楞的抗弯承载力要求: L=q fw
10=032
.492507820510⨯⨯⨯=651㎜ 按照外楞的刚度要求: L=
q EI
59.03=032.4921219001006.259.035⨯⨯⨯⨯=845㎜ 因此对拉螺杆的间距取450mm ,满足要求。
二、顶架稳定性验算
支撑体系的安全性计算:
a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计算时对模板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验算简化为脚手架局部稳定性验算。
忽略立柱竖向荷载偏心影响,忽略风荷载。
钢管采用A3钢,抗压强度fc=0.205kN/mm 2,A=424.11mm 2,回转半径
i=15.95mm 。
计算¢值,λ=KL/I, L=h+2a,(k 为计算长度附加系数,k=1.155),其中步距h 计算时取值为1600mm,L=1600+800=2400mm
λ=1.155*2400/15.95=174,查表得¢=0.235
单支立柱稳定性承载力设计值
Nd=k*¢*fc*A=0.8*0.235*0.205*424.11=16.35kN
由上式可知,该部位单支立柱稳定性承载力设计值:Nd=16.35kN
b 、施工荷载计算:如图所示。
计算时取截面面积为1.28mm 2(800*1600mm)的梁为计算对象,设1支杆作支撑,纵向间距约为600mm ,横向间距为600mm 。
在该计算过程中取这1支立柱的受荷面积来验算。
受荷面积约为0.6*0.6=0.36m 2。
在计算范围内,该砼的立方体积约为:0.6*0.6*0.25+0.8*1.35*0.6=0.738m 3.
恒荷载
a 、模板自重为0.3KN/m2.模板的支顶自重0.9KN/m2
b 、砼自重24KN/m 3,钢筋自重1KN/m 3
活荷载: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为1KN/m 2,振动砼时产生的荷载2KN/m 2 3支立杆所承受荷载面积范围内的施工荷载:
N=1.2*{0.3*3.5+0.9*0.36+0.738*(24+1)}+1.4*(1+2)*0.6=26.3KN
由a 项中可知,其立杆的稳定承载力设计值为16.35KN ,3支钢管立杆∑∑==⨯+⨯=n i n
i Qik
Gik N 114.12.1
承载力设计值为16.35*3=49.05KN>实际钢管所承受的荷载26.3KN,该模板支撑体系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
扣件的承受荷载验算
由《脚手架规范》中表5.1.7查得,扣件的承载力设计值为8KN。
现验算上式中支承系统扣件承载力:
由上式可知,该计算过程用3根立杆作支承,二侧立杆采用1只扣件承托,在梁下的支承钢管,采用双扣承托。
即4只扣件支承该部位砼面板的荷载为:26.3KN。
4*8=32 KN>26.3KN(即扣件的承载力大于该部位砼面板的荷载)。
由此可知,该扣件满足这模板支撑体系的强度要求。
计算时取截面面积为0.6mm2(800*750mm)的梁为计算对象,设1支杆作支撑,纵向间距约为800mm,横向间距约为600mm。
在该计算过程中取这1支立柱的受荷面积来验算。
受荷面积约为0.6*0.8=0.48m2。
在计算范围内,该砼的立方体积约为:
0.6*0.8*0.25+0.8*0.5*0.6=0.36m3.
恒荷载
a、模板自重为0.3KN/m2.模板的支顶自重0.9KN/m2
b、支撑体系自重约为23*0.0333+14*0.0145=0.97KN
c、砼自重24KN/m3,钢筋自重1KN/m3
活荷载: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为1KN/m2,振动砼时产生的荷载2KN/m 2
3支立杆所承受荷载面积范围内的施工荷载:
N=1.2*{0.5*0.48+0.9*0.48+0.97+0.36*(24+1)}+1.4*(1+2)*0.6
N=15.29KN
由a项中可知,其立杆的稳定承载力设计值为16.35KN,3支钢管立杆承载力设计值为16.35*3=49.05KN>实际钢管所承受的荷载15.29KN,该模板支撑体系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
扣件的承受荷载验算
由《脚手架规范》中表5.1.7查得,扣件的承载力设计值为8KN。
现验算上式中支承系统扣件承载力:
由上式可知,该计算过程用3根立杆作支承,每根立杆采用1只扣件承托,即3只扣件支承该部位砼面板的荷载为:15.29-2.67=12.62KN
3*8=24 KN>12.62 KN(即扣件的承载力大于该部位砼面板的荷载)。
为了安全起见,在梁下的支承钢管,采用双扣承托。
由此可知,该扣件满足这模板支撑体系的强度要求。
计算时取截面面积为1.045mm2(550*1800mm)的梁为计算对象,设1支杆作支撑,纵向间距约为800mm,横向间距约为600mm。
在该计算过程中取这1支立柱的受荷面积来验算。
受荷面积约为0.6*0.8=0.48m2。
在计算范围内,该砼的立方体积约为:
0.6*0.8*0.25+0.55*1.65*0.8=0.846m3.
恒荷载
a、模板自重为0.5KN/m2.模板的支顶自重0.9KN/m2
b、支撑体系自重约为23*0.0333+14*0.0145=0.97KN
c、砼自重24KN/m3,钢筋自重1KN/m3
活荷载: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为1KN/m2,振动砼时产生的荷载2KN/m
2
3支立杆所承受荷载面积范围内的施工荷载:
N=1.2*{0.3*0.48+0.9*0.48+0.97+0.66*(24+1)}+1.4*(1+2)*0.6
N=24.2KN
由a项中可知,其立杆的稳定承载力设计值为16.35KN,3支钢管立杆承载力设计值为16.35*3=49.05KN>实际钢管所承受的荷载24.2KN ,该模板支撑体系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
扣件的承受荷载验算
由《脚手架规范》中表5.1.7查得,扣件的承载力设计值为8KN。
现验算上式中支承系统扣件承载力:
由上式可知,该计算过程用3根立杆作支承,每根立杆采用2只扣件承托,即6只扣件支承该部位砼面板的荷载为:30.01-2.67=27.34KN
6*8=48 KN>27.34 KN(即扣件的承载力大于该部位砼面板的荷载)。
为了安全起见,在梁下的支承钢管,采用双扣承托。
由此可知,该扣件满足这模板支撑体系的强度要求。
三、支撑施工方案
(一)施工布署
为使工程自始至终保持安全文明施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建筑物楼屋面板要用钢管顶架作模板支撑。
建筑物矩形梁(KL截面550*1250mm)顶架搭设高度约为3.83m,顶架纵向间距约为800mm,横向间距约为600mm,水平杆的的步距为1.6m。
建筑物矩形梁(KL截面800*750mm)顶架搭设高度约为4.65m,顶架纵
向间距约为600mm,横向间距约为800mm,水平杆的的步距为1.6m。
建筑物矩形梁(550*1900)顶架搭设高度约为4.60m,顶架纵向间距约为800mm,横向间距约为600mm,水平杆的的步距为1.6m。
顶架要设置水平剪刀撑,增加水平方向的约束,同时还要利用已有建筑物的梁柱对支撑结构顶紧和拉紧,水平剪刀撑搭设时,其两端与中间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约2m)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本区设一道。
顶架四角应抱角斜撑,斜撑对支撑体系的安全稳定性能起到增强作用,斜撑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与地面夹角成45度至60度之间。
斜撑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
在搭设、使用、拆除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及有关施工要求施工,完善
管理制度,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密切注意使用安全,确保实用、美观、稳固。
B1区结构概况
B1区为框架结构,结构中有500*1200mm、800*750mm钢筋砼梁。
顶板砼楼面(标高为5.7.m),全部搭设钢管顶架作模板支撑。
1、建筑物单梁(KL为500×1200mm)顶架搭设高度约为5.7m,顶架纵向间距约为800mm,横向间距约为600mm,水平杆的步距为1.6m。
2、建筑物梁(KL为800×750)顶架搭设高度约为5.7m,顶架纵向间距约为0.6m,横向间距约为0.8m,水平杆的步距为1.6m。
3、顶架要设置水平剪刀撑,增加水平方向的约束,同时还要利用已有建筑物的梁、柱对支撑结构顶紧和拉紧,水平剪刀撑搭设时,其两端与中间从顶
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约4.8m )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4、顶架四角应抱角斜撑,斜撑对支撑体系的安全稳定性能起到增强的作用,斜撑均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斜撑的搭设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
模板强度验算
1.底板计算
(1)矩形梁截面尺寸为500mm ×1200mm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γc = 24kN/m 3。
梁底模板底楞木间距为250㎜,侧模立档间距为250mm 。
f 。
mm N ,f mm N ,f mm N v m c 222/4.1/13/10===
梁底模板自重力 0.3×(1+1+0.5)= 0.75kN/m
混凝土重力 24×0.5×1.2 =14.4kN/m
钢筋重力 1.0×0.5×1.2 =0.6kN/m
振动荷载 2.0×0.5 =1.0kN/m
活荷载 1.0×0.5=0.5 kN/m
总竖向荷载 0.75+14.4+0.6+0.5+1 = 17.25kN/m
由《简明施工计算手册》式(8-26)按强度要求底板需要厚度: h = mm b q l 38.14105.025.1765.436065.4311=⨯=
由《简明施工计算手册》式(8-27)按刚度要求底板需要厚度: h = mm b q l 04.15105.025.178.73608.733311=⨯=
取二者最大值15.04mm ,底板厚度采用18mm,符合要求。
(2)单梁截面尺寸为800mm ×750mm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γc = 24kN/m3。
模板底楞木和顶板间距为250㎜,侧模立档间距为250mm 。
f 。
mm N ,f mm N ,f mm N v m c 222/4.1/13/10===
底板承受荷载
梁底模自重力 0.3×(0.55+0.55+0.8) = 0.57kN/m
混凝土重力 24×0.75×0.8 =14.4kN/m
钢筋重力 1.0×0.75×0.8 =0.6kN/m
活荷载 1 kN/m ×0.8=0.8 kN/m
振动荷载 2.0×0.8 =1.6kN/m
总竖向荷载 0.57+14.4+0.6+0.8+1.6 = 17.97kN/m
由《简明施工计算手册》式(8-26)按强度要求底板需要厚度: h = m m b q l .6.11108.097.1765.436065.4311=⨯=
由《简明施工计算手册》式(8-27)按刚度要求底板需要厚度: h = m m b q l 33.10108.097.178.73608.733311=⨯=
取二者最大值11.60mm ,底板厚度采用18mm,符合要求。
2.模板及次龙骨的设计
次龙骨选用50×100mm 方木,次龙骨按三跨连续梁计算则其所承受的水平荷载为:
1) q 1=102.82×0.45=46.3KN/m ,三跨连续梁的最大弯距为Mmax=0.1ql 2
1,
最大挠度为Umax=.677EI ql 1004
1,Mmax=f w 61bh 2可以得到 l 1=
41.51182003067.12⨯⨯⨯=264
同理按照面板刚度的要求,最大变形值取为模板结构的L/250,
则.677EI ql 1004
1=2501l 所以得到
l 1=q EI 59.3=3.461820010459.0333⨯⨯⨯⨯=377
对比取小值取L=264,因此施工中次龙骨的间距取250㎜可以满足要求。
3.模板主龙骨间距的设计
主龙骨仍然按照三跨连续梁设计,梁上作用的均布荷载宽度即为次龙骨的间距。
因此可以得到:q=102.82×0.25=25.7KN/㎡.按抗弯强度考虑
L=q fwbh 267.1=5.27100507.1667.12⨯⨯⨯=734㎜
按刚度要求考虑 L=127.251005010959.033
3⨯⨯⨯⨯⨯=951㎜
因此施工中主龙骨可以取450㎜满足要求。
4.求对拉螺旋间距
对拉螺旋为主龙骨的支点,梁上作用的布荷载,受荷载宽度为主龙骨的间距,又主龙骨为Φ48×3.0㎜钢管。
作用在梁上的线荷载为:q=102.82×0.45=46.3KN/㎡
按外楞的刚度要求: L=q fw 10=3.462507820510⨯⨯⨯=670㎜
按照外楞的刚度要求: L=q EI 59.03=3.4621219001006.259.035⨯⨯⨯⨯=832㎜
因此对拉螺旋的间距可以取450㎜。
验算顶架的稳定性:
A、单梁顶架的验算
该建筑物梁(KL为500×1200mm)搭设钢管顶架作模板支撑,在搭设过程中采用φ48⨯3.0mm钢管搭设。
计算时取最不利情况作为验算对象,现验算该部份的安全稳定性。
支撑体系的安全性验算
a、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a)计算时对模板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验算简化为脚手架局部稳定性验算。
(b)忽略立柱竖向荷载偏心影响,忽略风荷载。
(c)钢管采用A3号钢,抗压强度fc=0.205kN/mm2, A=424.11mm2, 回转半径i=15.95mm。
计算ϕ值,λ = kL/i, L=h+2a, (k为计算长度附加系数k=1.155),
其中步距h计算时取值为1600mm,L=1600+800=2600mm λ=1.155⨯2400/15.95=174 查表得ϕ=0.235
单支立柱稳定性承载力设计值:
Nd=k⨯ϕ⨯fc⨯A=0.8⨯0.235⨯0.205⨯424.11=16.35kN
由上式可知该部分单支立柱稳定性承载力设计值:Nd=16.35kN
b、施工荷载计算:如附图所示。
计算时取截面面积0.6m2的单梁为计算对象,设1支立杆作支撑,纵向间距约为0.6m,横向间距约为0.8m。
在该计算过程中取这1支立柱的受荷面积来验算。
受荷面积约为:0.8⨯0.6=0.48m2。
在计算范围内,该混凝土的立方体积约为: 0.6⨯1=0.6m 3。
恒荷载:
a. 木模板自重为0.3kN/m 2。
木模板的支顶自重:0.9kN/m 2
b. 砼自重24 kN/m 3,钢筋自重取1.kN/m 3。
活荷载: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为1kN/m 2,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为2kN/m 2。
3支立杆所承受荷载面积范围内的施工荷载:
N =1.2⨯{0.5⨯0.48+0.9⨯0.48+0.48⨯(24+1)}+1.4⨯(1+2) ⨯0.48
N =18.38kN
由a 项中可知其立杆稳定承载力设计值为:16.35kN
3支钢管承载力设计值:16.35⨯3 =49.05kN>钢管每米所承受的荷载18.38kN
该模板支撑体系满足强度、钢度、稳定性要求。
扣件的承受荷载验算:
由《脚手架规范》中表5.1.7查得扣件的承载力设计值为8kN 。
现验算上式中支承系统扣件承载力:
由上式中可知,该计算过程是用3条立杆作支承,每支立杆采用1只扣件承托,即3只扣件支承该部份砼面板的施工荷载为:3⨯8=24kN > 21.19kN(即扣件的承载力大于该砼面板的施工荷载)为了安全起见,在单梁下的支承钢管,应采用双扣承托。
∑∑==⨯+⨯=n i n
i Qik
Gik N 114.12.1
因此该扣件满足这模板支撑体系的强度要求。
B、梁顶架的验算
该建筑物梁(KL为800×750mm)搭设钢管顶架作模板支撑,在搭设过程中采用φ48⨯3.0mm钢管搭设。
计算时取最不利情况作为验算对象,现验算该部份的安全稳定性。
支撑体系的安全性验算
a、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由上式可知该部分单支立柱稳定性承载力设计值:Nd=16.35kN
b、施工荷载计算:如附图所示。
计算时梁作为验算对象,梁的截面面积为0.6m2的单梁为计算对象,设3支立杆作支撑,纵向间距约为800mm,横向间距约为600mm。
在该计算过程中取这3支立柱的受荷面积来验算。
受荷面积约为:0.6⨯0.8=0.48m2。
在计算范围内,该混凝土的立方体积约为:0.6⨯1=0.6m3。
恒荷载:
a. 木模板自重为0.3kN/m2。
木模板的支顶自重:0.9kN/m2
b. 支撑体系自重约为:44⨯0.0333+34⨯0.0145=1.96kN
c. 砼自重24kN/m3,钢筋自重取1.0kN/m3。
活荷载: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为1kN/m2,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为2kN/m2。
3支立杆所承受荷载面积范围内的施工荷载:
N=1.2⨯{0.75⨯0.48+0.9⨯0.48+1.96+0.48⨯(24+1.)}+1.4⨯(1+2)⨯0.48
N=19.72kN
计算 ϕ 值,λ = kL/i, L=h+2a, (k 为计算长度附加系数k=1.155),
其中步距h 计算时取值为1600mm , L=1600+800=2400mm
λ=1.155⨯2150/15.95=174 查表得ϕ=0.235
单支立柱稳定性承载力设计值:
Nd=k ⨯ϕ⨯fc ⨯A=0.8⨯0.235⨯0.205⨯424.11=16.35kN
3支钢管承载力设计值:16.35⨯3=49.05kN > 钢管每米所承受的荷载24.06kN
该模板支撑体系满足强度、钢度、稳定性要求。
扣件的承受荷载验算:
由《脚手架规范》中表5.1.7查得扣件的承载力设计值为8kN 。
现验算上式中支承系统扣件承载力:
由上式中可知,该计算过程是用3条立杆作支承,每支立杆采用2只扣件承托,即6只扣件支承该部份砼面板的施工荷载为:6⨯8=48kN > 26.11kN (即扣件的承载力大于该砼面板的施工荷载)
因此该扣件满足这模板支撑体系的强度要求。
混凝土浇筑顺序:柱梁板混凝土分次浇筑,先行浇筑柱混凝土再浇筑梁板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在浇筑时结构稳定。
B2区结构概况
本中程中C2~C6轴/ CC~CF 轴为广场入口空厅,厅由14根600×600㎜∑∑==⨯+⨯=n i n
i Qik
Gik N 114.12.1
楼面梁模板搭设示意图
的钢筋混凝土柱支撑(最大间距为8m ,净间距为7.4m)与楼面梁板一起构成,主梁为400*600,楼板厚为120㎜。
一、梁模板支架验算
(1)以楼面顶板主梁下支架为例(梁截面尺寸400×600mm ),取梁下受力较大的一根立杆进行支架立杆稳定性验算:
①相关技术参数:
扣件:直角、旋转扣件(抗滑)取值为8.0KN
钢管:φ48 壁厚t=3.0mm 截面积A=4.89×102mm 2 钢管回转半径
i=15.8㎜ f c =205N/mm 2 W=5078mm 3
②求立杆轴向力设计值(N ):
a 、荷载计算,取受力较大的一根立杆的底部进行验算:
荷载: P= 模板自重+砼重量+钢筋自重+施工人员及设备重量
模板自重按0.3kN/m2考虑;砼自重按24kN/m3考虑;钢筋按1.0kN/m3考虑;施工人员及荷载按1kN/m2考虑;浇捣砼按2kN/m2考虑。
∑NGK=0.4×0.6×1+0.4×0.6×24+0.4×0.6×1.5=6.36kN
∑NQK=0.4×0.6×1+0.4×0.6×2=0.72kN
b、求一根立杆的轴向力N的值:
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Ⅰ. 按不组合风荷载时: N=1.2∑NGK +1.4∑NQK
N=1.2×6.36 +1.4×0.72=8.64kN
Ⅱ.组合风荷载时:N=1.2∑NGK +0.85×1.4∑NQK
N=1.2×6.36+0.85×1.4×0.72=8.49kN
c、求立杆段由风荷载产生的最大弯矩MW:
风荷载标准值WK=0.7μSμZω0,因架体高10.50m,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μZ=1.0,脚手架体为敞开式,取μS=0.15,基本风压值为0.45kN/m2。
∴WK=0.7μSμZω0=0.7×0.15×1.0×0.45=0.05kN/m2根据公式:
Mw=(0.85×1.4×WK×la×h2)/10
=(0.85×1.4×0.05×0.4×1.62)/10
=0.006k-*/N·m
③求立杆计算长度(l0):
a、按规范JGJ130进行计算:
取l0= h+2a=1.6+2×0.2=2.0m
λ=l0/i=2000/15.8=126.6<210
b、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按杜荣军法进行计算:
l0= k1k2(h+2a)
k1 ——按照表取值为1.167;
k2 ——按照表取值为1.02;
l0=k1k2(h+2a)=1.167×1.02×(1.6+2×0.2)=2.38m
λ=l0/i=2380/15.8=150.6<210
c、根据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规范:
l0=kμh
其中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1.155;
μ——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取1.5;
h——横杆步距=1.6m
l0=kμh=1.155×1.5×1.6=2.772m
λ=l0/i=2772/15.8=175.4<210
综上计算:可取λ=175.4
根据长细比λ=175.4,查表得轴心受压立杆稳定系数为φ=0.182 ④稳定性验算:
无组合风荷载时,应满足:N/φA≤f
N/φA=8640/(0.182×489)=97<205N/mm2满足
组合风荷载时,应满足:N/φA+Mw/W≤f
N/φA+Mw/W=8490/(0.182×489)+3200/5078
=96<205N/mm2 满足
结论:经以上验算,高支模系统整体稳定性能满足要求。
(2)梁底支撑钢管的计算
1、荷载的计算:
①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25×0.6×0.4=6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0.3×0.6×0.4==0.072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P1=(1+2)×0.6×0.4=0.72KN/m 2、方木楞的支撑力计算:
均布荷载q=1.2×6+1.2×0.072=7.2864KN/m
中间受集中荷载P=1.4×0.72=1KN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方木传递集中力[支座力]分别为:
N1=0.79KN
N2=3.16KN
N3=0.79KN
方木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方木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W=bh2/6=5×102/6=83.333cm3
I=bh3/12=5×103/12=416.667cm3
方木强度计算:
最大弯距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q=3.16/0.5=15.8KN/m
最大弯矩M=0.1ql2=0.1×15.8×0.5×0.5=0.395KN·m
截面应力σ=0.395×106/83333=4.74N/mm2
方木的计算强度小于13.0 N/mm2,满足要求。
方木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公式如下:
最大变形ν=0.677×3.16×5004/(100×10000×4166670)=0.0321㎜
方木的最大挠度小于500mm/250=2mm,满足要求。
3、支撑钢管的强度计算:
支撑钢管按连续梁的计算如下:
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弯距图(
支撑钢管变形图()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支座反力R1=R2=0.55KN, 中间支座最大反力6.268KN
最大弯矩Mmax=0.076KN·m
最大变形Vmax=0.0304㎜
截面应力σ=0.076×106/5080=14.96N/mm2<205 N/mm2
满足要求。
(3)梁底纵向钢管的计算
纵向钢管只起构造作用,通过扣件连接到立杆。
4、扣件的抗滑移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
R≤Rc
其中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
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6.268KN<8.0KN
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当直角扣件的拧紧力矩达40-65N·m时,试验表明:单扣件在12KN的荷载下不会滑动,其承载力可取8.0KN。
双扣件的抗滑承载力取12.0KN。
为安全起见,采用双扣件。
二、楼板模板支架验算过程
楼板底模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0.3KN/㎡
混凝土标准值:24 KN/m3
钢筋自重标准值:1.0KN/m3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3KN/㎡
楼板厚度为120㎜(按此计算)
1、大横向水平杆验算:
按二跨连续梁计算(计算变形宜按三跨连续梁计算),二跨连续梁计算简图如图:
作用大横向水平杆永久线荷载标准值:
qk1=0.3*0.8+1.0*0.8*0.12+24*0.8*0.12=2.64KN/m
作用大横向水平杆永久线荷载设计值:
q1=1.2* qk1=1.2*2.65=3.18KN/M
作用大横向水平杆可变线荷载标准值:
作用大横向水平杆可变线荷载设计值:
q2=1.4*qk2=1.4*2.4=3.36KN/m
作用大横向水平杆结荷载设计值:
q=3.18+2.8=5.98KN/M
大横向水平杆受最大弯矩:
M=5.98*0.82/8=0.4784KN/M
抗弯强度:σ=M/W=0.4784*106/(5.08*103)=94.17KN/M<205 KN/M
满足要求。
按三跨连续梁计算挠度:
υ=lb4(0.677qk1+0.99 qk2)/(100EI)
=8004*(0.677*2.65+0.99*2)/(100*2.06*105*12.19*104)
=0.616㎜<800/150
满足要求。
2、扣件的抗滑承载力计算:
大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最大竖向设计值
R=1.25qlb=1.25*5.98*0.8=5.98KN<Rc=8KN
满足要求。
在构造上,宜在楼板模板支架顶主节点处立杆上设双扣件。
3、砼楼板模板支架立杆计算:
支架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为大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最大竖向力与楼板底模板支架自重产生的轴向力设计值之和。
即
模板支架的计算长度
l0=h+2a=1.4+2*0.10=1.6m
根据规范,用插入法求得长度系数μ=1.50
取K=1.155, 则λ= l0/i=kμh/i=1.155*1.50*1600/15.8=175.44<210满足要求
查规范附录C得φ=0.23
则N/φA=6.34*103/(0.23*489)=56.37N/mm2<205=f
满足要求
三、地基承载力计算:
1、计算基础底面积:
取木垫板作用长度0.5m
A=0.3×0.5=0.15㎡
2、确定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碎石承载力标准:fgk=300KPa=300KN/㎡
由规范公式5.5.2,并取Kc=0.4(地基土质为碎石)
得fg= fgk×Kc=300×0.4=120 KN/㎡
3、验证地基承载力:
立杆基础底面的压力取梁、板底立杆的较大值6.268KN
则:6.268/0.15=41.8 KN/㎡<120 KN/㎡
故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七、高支撑系统的搭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