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四节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作业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记载:“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为此,明成祖()
A.正式下令罢除丞相职位
B.以司礼监作为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C.赋予六部以法定地位
D.以内阁作为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2、“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
3、北京故宫“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写道:“军机处一日日程……接近(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奉旨笔录,上传下达
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已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5、.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内阁权力很大,君权旁落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君主专制的强化
6、清代档案史料记载:“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英吉利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即派苏楞额、广惠各载原品顶戴沿途伴送。

钦此”。

此圣旨的撰拟者当是
A.中书省B.内阁C.军机
处D.礼部
7、《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

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指宰相),迥乎异矣。

”殿阁大学士与宰相“迥乎异矣”主要表现在( )
A.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B.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C.殿阁大学士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D.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
8、有学者评述道:明朝皇帝……,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

明中期以后,皇帝多不见大臣,也不去见内阁。

……这就使太监的权利越来越大。

明代废除宰
相的最大弊病,就是使太监头子司礼太监成了事实上的宰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

对上述评述的认识,正确的是
A.观点正确,司礼太监的权力取代了皇权
B.观点错误,司礼太监仅仅是强化皇权的工具
C.观点错误,内阁限制了司礼太监权力的扩张
D.观点错误,内阁权力限制了皇权和司礼太监的权力
9、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负责日常事务
C.掌握军权,担任安全保卫
D.参与政务,没有决策权力
10、要展示雍正帝的政治改革内容,选择的历史事件最好是()
A、仿明制设内阁
B、创设南书房
C、设置军机处
D、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
11、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12、明清政治制度的变革主要围绕()
A、皇权与外戚、宦官的矛盾
B、中央政权与边地民族的矛盾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D、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13、在清朝,有一个由非正式的中央军事领导小组发展到“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并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而且是“威名所寄”的权力核心。

它是指:
A.宣政院 B.内阁C.军机处 D.枢密院
14、“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此令出自
A.汉武帝 B.宋太祖 C.明太
祖 D.清雍正帝
15、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二、非选择题
16、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

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

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

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材料三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特点。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大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缜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者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明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材料三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序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处的职能的演变?
(2)综观材料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

(3)简述军机处设立的意义
18、中国明清时期是重要的历史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央集示意图
材料二军机处的工作:①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

②接折: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

③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④述旨: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⑤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⑥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⑦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⑧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⑨月折: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⑩随手: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⑩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急。

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

——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英国君主立宪制运行机制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明清时期中国主要的政治机构和经济政策,从社会转型角度指出明清政治经济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四,从君主权力、内阁成员来源、内阁与君主关系三方面比较两种政治制度的不同点。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大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缜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者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明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材料三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序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处的职能的演变?
(2)综观材料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

(3)简述军机处设立的意义
参考答案
1、D
2、B
3、D
4、A
5、D
6、C
7、A
8、B
9、D
10、C
11、D
12、D
13、C
14、C
15、C
16、.(1)区别:分封制下,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出任政府职务,实行世卿世禄制;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

意义:在国家制度中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

(2)郡国并行。

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削弱了中央集权。

(3)特点: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地方势力不断削弱,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解析第(1)问可在材料一中寻找关键信息回答,如“世卿世禄制”“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等。

第(2)问注意观察地图的特点,根据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来判断,其弊端可结合西周分封制的弊端来回答。

第(3)问实际考查行省制度,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第(4)问需综合三则材料,从总趋势上来分析地方行政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及特点。

17、(1)为了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单纯的处理军务到其他政务的处理。

(2)简:机构简单,人员精干。

速:办事效率高。

密:封闭性强。

(3)进一部加强君主专制,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8、中国明清时期是重要的历史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内阁、军机处、闭关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影响:加强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2)不同:中国君主权力至高无上,英国国王无实权;
明朝内阁由皇帝任免,英国内阁由首相任命;
明朝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英国内阁掌握行政权,对首相负责
19、(1)为了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单纯的处理军务到其他政务的处理。

(2)简:机构简单,人员精干。

速:办事效率高。

密:封闭性强。

(3)进一部加强君主专制,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